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是多少?有何史料记载?

路106路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诸葛亮——剧照)

很多人说古人的身高和现在人的身高差不多,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通过读一些相关史料我们会看到,在描述一些古人身高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一个词——“身高七尺”。

那么,这“身高七尺”究竟有多高呢?

如果按照近现代的衡量标准,一尺大概有33.3厘米,那么七尺大约就有2米33那么高,而我国的篮球巨星“姚明”的身高也不过只有2米26。

当然了,这里的“七尺”其实严格来说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指一个人成年,所以才有那个词——“七尺男儿”,所指代的是成年的意思。

那么,历史上的古人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下面来看看几位名人的身高!

(大禹雕像)

第一位:诸葛亮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身高的描写是这样的:“身高八尺”。按照三国时期一尺为今天的24.2cm,诸葛亮的身高则为1米93。这样的身高即便是在现在也是比较高的了。

第二位:大禹

在《史记》中关于大禹身高的记载:“九尺二寸”。我们按照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来计算,大禹的身高为1米6左右,其身高不算高!

第三位:项羽

根据记载,项羽的身高为8.2尺,按照秦朝时期的度量衡,一尺约有23.1cm,那么项羽的身高大概为1米85左右,也是比较高的。

除了以上三位以外,还有孔子的“九尺六寸”,大概有1米7左右;刘邦的“七尺八寸”,大概有1米73—1米75左右左右。

(孔子像)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个朝代对“一尺”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例如商代时,一尺就相当于今天的16.95cm。而像北魏时期,一尺就有30.9cm。到了宋元时期,一尺就变成了31.68cm;明清时期,又到了31.1cm。而到了近现代的时候,3尺就相当于1米,一尺也就约等于33.33厘米。

所以,古人身高的度量实际上是要综合他们所处的朝代来计算的!

方圆文史


古人身高?举几个例子,《汉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如果按现在一尺33厘米算,项羽有2.6米,那不是比姚明还要高,但古时候尺的单位标准不统一,汉朝一尺是0.23米,清朝一尺是0.33米,《汉书》当然是汉朝的,项羽的八尺也就是1米8,和现在人差不多,所以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合现在1米6,不算高。

图为常州的南宋周瑀墓,身高1米52,周瑀为南宋太学生,出土有牒文,为我国最早的大学学历证明书。

要研究古人身高,可以去翻翻《三国志》,千万别信《三国演义》,那是罗贯中为求艺术效果而刻画的,比如关羽9尺、赵云8尺都正常,但兀突骨有12尺,阮翁仲有13尺,这就太吓人了,张松竟然不满5尺,那就不足1米,而《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里面记载了20多位人物的身高,是可以参考的。

图为吐鲁番的楼兰女尸,身高1米58。

比如何熙8尺5、太史慈7尺7、刘表8尺、刘备7尺5、诸葛亮8尺、赵云8尺、许诸8尺、程昱8尺3,马腾8尺等等,如果换算成现在尺寸,那就都在1米7以上,因为三国志里记载的都是有名的文臣武将,他们的身高肯定要比一般百姓要高大,是正常的,另外生活条件好的达官显贵身材要高大。

咸阳出土永泰公主墓,她丈夫武延基的身高为1米75,永泰公主是唐中宗七女儿,武延基是武则天的侄孙。

而要了解古人的普遍身高,根据出土的古骨胳和古尸是最可靠的,比如长沙出土战国男性身长1米58,荆州出土的西汉男性身长1米63,赤峰汉墓出土的男性身高1米55,徐州大墩子遗址出土墓葬骨胳显示,平均身高在1米55,佛山河宕遗址出土的女性平均身高也只在1米4的样子,北京胡村遗址出土女性最高只有1米65,所以中国古代男女身高,除去少数特别高和特别矮的,男性在1米6-1米7,女性在1米5到1米6的样子。


图文绘历史


首先我们要知道,决定身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基因,另一个就是环境。当今的中国人平均身高是169.8厘米,我们可以用这个身高为标准对比考古界发掘出来的残骸从而进行大致分析。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古人身高最高,他们的骨骸一般都能达到一米八五以上,甚至一米九都很常见,因此古人所说的身高八尺可能真不是夸张。一米九往上,甚至两米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正史记载关云长身长9尺,古代的1尺相当于如今的24.2cm,故武圣应该是个身高超过两米的小巨人,三国以前中国人的身高都不低。

话说回来,既然古人中高个子很常见,如今的现代人也是老祖宗一脉相传的子孙,为何平均身高连一米七都没过?对于这一点,宋朝可能是造成改变的原因之一,宋时中原有了裹脚缠足的习惯,社会也不太稳定,再加上又处于小冰河时期,这些因素集中起来可能改变了中国人的基因。

除此之外,清朝时中国人身高下降是最明显的。起先,马可波罗访华时见到的元人都很魁梧,相比同时期欧洲人毫不逊色,明代同样如此。等到清朝时情况就很不一样了,晚清留下来很多照片,那些老旧照片上的清人大多面庞消瘦身材矮小。当然,这与当时国家贫困离不开关系,就事实而言,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人的身高不断下降是个事实。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唐朝,唐人开放,不同民族之间盛行通婚,对比安史之乱前后我们就能知道,大唐鼎盛时,朝中,民间不乏大高个子,等到安史之乱以后,国人便愈发瘦小。因此越是保守,或者夫妻两人血缘关系越近,生下来的孩子都不太健康,更不要说能不能长高了。这一点可参考日本国,日本直到近代国民身高都普遍很矮,如今已经和中国人差不多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按照常理而言如今平均身高169.8厘米的中国人要比古人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不知道之后的几百年会是何种情况,是增是减就要看老天的安排了。



卿说


古时候,人们谈论身高时通常以“尺”为单位,“七尺男儿”“七尺之躯”也就是这么来的。那么,以现代的计量标准来看,古人身高到底有多少呢?我们以《水浒传》中的人物来分析一二:

水浒里讲林冲“八尺长短身材”,此外鲁智深、武松等人也是身高八尺。如果我们以今天的一尺约为33.33厘米来计算,他们三个人的身高都在2.67米左右,这要是搁到现在比姚明的2.26米还要高。这究竟可不能呢?接着往下看。

再比如卢俊义身高九尺,同样以今天的一尺约为33.33厘米来计算,他的身高应该是2.99米左右,几乎达到3米。很显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计算是不科学的。

事实是,古代人的“尺”所指的长度历代都有差异。最初的“尺”是指男人拇指和中指伸展开的距离,大约有20厘米。

不过经今人的考古发现,古代的“尺”同今天相比,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个规律:年代越久,“尺”则越短。商代的一尺约有16.9厘米,西汉的一尺约有23.1厘米,宋朝的一尺约为31厘米。

那么我们来算一算林冲等人的身高到底有多少?按照宋朝的一尺约为31厘米的标准来计算,他的身高应该是2.48米左右,很显然这身高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经过后人考古研究,发现宋朝时的“尺”有两种标准:一是西汉时的“汉尺”,一是宋朝时的“宋尺”,两者可以相互转化。那么,我们以“汉尺”来算一算,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的身高应该在1.84米左右,卢俊义的身高则高达2.08米,很显然这次的结果比较符合常规,也更加符合他们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

2009年9月23日,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曲阜正式发布一尊高达2.557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和议论。根据《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以汉尺标准来计算,他的身高达到了2.21米,这样的身高在山东好汉里也算是凤毛麟角了吧!


愚樵更读


古代中国人的身高总体上很矮。

我们虽然经常能见到有人身高八尺的记载,但这些都是个例。就是因为这些人高,所以才被记录下来。

根据现有的资料:

在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成年男性,身高大多集中在166-168cm之间,而长江流域的男性则要更矮一些,大约是161cm左右。

至于秦汉时期的女性身高,一般都是集中在150cm这个范围内浮动。


另外,秦汉其实是根据身高判断能否承担刑事责任的。

根据云梦秦简:男子必须在6尺5寸以上、女子必须在6尺2寸以上,分别对应于150cm和140cm的身高。

这实在是太过矮小了吧?如果把身高视作一种普遍的成年标准,实际上大家都不高。

事实上,身高是一个和营养、医疗水平有关的东西。

根据近几十年的统计,随着经济生活的好转,中国孩子的身高呈现出“上扬曲线”。

最开始大家都吃不饱,饮食结构也不健康;现在吃饱、吃健康不再是问题,以及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覆盖全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是明显提高的,而身高也在逐渐上升。

固然,有些人如关羽是“身长九尺”、邹忌“八尺有余”、项羽“八尺二寸”,但这些人都是武将,且属于上层阶级,不能视为普遍状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古人的身高是比较矮小的。


HuiNanHistory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古代的尺子和今天大不相同,总体趋势是,“一尺”这个单位,越古老表示的长度越短。

  秦汉时期

  (一尺=0.231米)

  项羽:“八尺二寸”

  (1.89米)

  当时平民墓葬考古结果

  男性:168.59厘米

  女性:152.83厘米

  (陕西·良辅)

  男性:169.52厘米

  女性:159.11厘米

  (河南·郑州)

  唐代

  (1尺=29~31.8厘米)

  李白:

  “虽长不满七尺”—在《与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虽然只是文学作品而且带有自谦但当时的六尺至少也有1米74了

  男性:167.03厘米

  

女性:158.39厘米

  (河南·郑州)

  宋代

  (一尺=31.4厘米)

  岳飞:

  推测为五尺五寸

  (1.70米)

  

  男性:164.49厘米

  女性:156.17厘米

  (河南·郑州)

  明清

  (一尺=32~33厘米)

  李鸿章

  外国记者称“至少有六英尺”

  根据当时历史资料

  判断其身高1.83~1.85米

  

  男性:167.19厘米

  女性:152.89厘米

  (天津·桃花园)

  几天前,随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的发布,“身高”再次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词语。

  一场争论也随之展开:比起我们,古人更高还是更矮?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肯定更矮。你看,现在的孩子比我们要高,我们比自己的父辈要高,这样类推下去,古人说不定多矮呢。

  一种观点认为:古人应该更高。你看古人的记载吧,“七尺”是男儿的标准配置,我们古代一直很高,只是近代多灾多难才变矮了……那么,古代人的身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2000年前……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如果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当年的记载,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无疑是一个巨人的时代。

  比如说西楚霸王项羽吧。《汉书》记载他身高“八尺二寸”,按照今天的尺度,这身高简直太惊人了。

  如果说如同战神一般的项羽身高如此伟岸,我们好歹还能够接受,那么《史记》中的这个记载就更加吓人了—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身高三米二,姚明站在他旁边也成郭敬明了。那么,那个时候的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从记载来看:

  不过,如果按照当年的度量衡来看,情况就并不一样了。根据当年的尺度来看,项羽的身高折合成现在的1.89米—虽然也是巨人,但好歹能够令人接受了。

  至于孔子,由于当时春秋诸国各有各的度量衡,而且现在无法确知鲁国的度量尺度,因此还没法作出判断。如果借用秦国的尺度,则记载中他的身高可达到221.7厘米,和姚明差不多了;但如果“周礼尽在鲁”的他们使用周小尺(一尺=0.197米)的话,那么孔子的身高则同样为1.89米,也足够异于常人了。

  那个时代的普通男子呢?在秦汉时期,一般以身高七尺(161.1厘米)作为成人的标准。那个时代女子身高如何呢?《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者为后宫。”根据这种记载,当时的女性身高超过161.1厘米,就属于很高挑(足以去参加选秀)的人群啦。

  

从考古来看:

  当然,相对于文字记载,考古实物显然更有说服力。研究人员曾对陕西临潼的一组战国至秦代的墓葬群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34个男性个体平均身高为167.9厘米,其中最高的高达177.71厘米,放在今天也相当标准了。

  27个女性样本中,平均身高为160.85厘米。还有研究人员对北京西屯村墓地的43例汉代墓葬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当地汉代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5.34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9.18厘米。

  对照:

  根据统计,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身高在世界处于中上等位置,和欧洲人基本没有什么差距。根据一些调查,欧洲在同一时期的男性身高大约为165~168厘米。

  根据日本方面的研究,和中国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时代,日本的男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49厘米。

  而在稍晚的古坟时期(公元300年~公元600年),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大约为163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大约为152厘米—这达到了日本古代史的最高峰: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日本岛上居民的食物结构所决定的。

  1000年前……

  宋朝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宋朝著名的人物形象。作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人们对这本书中许多关于武将的描写津津乐道,甚至还会和此前的人物加以对比。例如,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疑问:关羽张飞和鲁智深,谁更厉害?

  我们不妨看看书中的记载吧:《三国演义》中关羽身高九尺,张飞身高八尺;《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则同样是身高八尺。

  不过别忘了,汉朝的一尺和宋朝的一尺差了好多。按照汉尺,张飞身高一米八左右,关羽身高两米零七;鲁智深可就很吓人了……宋朝的一尺已经增长到31.4厘米,按此计算,花和尚身高竟有两米五以上。

  当然,《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小说,这些身高数据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从记载来看:

  和夸张的小说不同的是,宋朝留下了很多关于身高的相对确切的记载。

  例如,从当时军队的招募标准,我们就能够从侧面对那个时代的身高评价体系了解一二。

  当时最为精锐的“首都卫戍部队”名为“上四军”,包括天武军、捧日军、龙卫军、神卫军。其中,天武第一军要求最高,要求身长5.8宋尺(1.8米弱);天武第二军以及神卫军、捧日军等部队,则要求身高在5.75宋尺(1.78米强)以上。身高要求相对最低的龙卫军,限制也在1.77米以上。这些部队的工资也很可观,能够拿到一千文的月薪。

  至于当时的地方部队厢军,要求则相当宽泛,最低标准仅为5尺2寸,也就是1.61米以上。这些部队的月薪,只有可怜的500文。

  顺便提一句,岳飞参军的时候,被编入了广锐军,这支部队的身高要求为五尺五寸,据学者考证,岳飞如确是按身长标准招为广锐军士,他的身高应约有1.70米。

  从考古来看:

  同样,再让我们看看考古方面的证据。目前,我国对宋朝遗骨身高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不过,专家曾经对荥阳薛村遗址的19例宋金时期遗骨、河南省新郑周边遗址及墓葬中发掘出的49例宋代遗骨进行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样本中男性平均身高为164.49厘米,身高范围为154.04厘米~173.88厘米;女性平均身高则为156.17厘米,变异范围为148.94~164.80厘米。


完美理财


看《三国演义》时,因为特别喜欢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这个桥段,于是就特地查询过当时这四位主角的身高。书中说目测吕布身高九尺,而关公也是身长九尺,美髯二尺,张飞八尺之躯,刘备七尺五寸。秦汉那时期的1尺大概等同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那么吕布,关羽的身高都是210㎝左右,张飞184㎝,刘备1.72米左右了。还有秦汉时期最喜顶的西楚霸王项羽八尺二寸,1.89米左右身高的大丈夫了。

另外在唐代时,当时的1尺约为现在的29cm,李太白在给陌生朋友的书信中,介绍自己身不足七尺,大概就是174cm的身高。当时的男性平均身高资料记载男为167㎝,女为158㎝多些。宋代的长度计量一尺相当现在的31㎝,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4㎝,158cm的样子。

当然了,最能科学性反映古代不同时期的古人身高的依据,觉得应该是不同年代的医书最准确。约成于东周战国时期的医书《灵枢经》就描述过那段时期男人的身高。人长七尺五六,八尺为魁伟大丈夫,表明东周战国时男人的身高173cm者居多,185㎝上就称得上魁伟大丈夫了。

还有,对古代墓穴的考古研究,通过遗骨推量古人的身高也很有说服力。至于出土的秦兵马俑,兵俑身高大都180左右,就能定论当时秦代男人的身高有失偏颇,窃以为兵俑士像既为皇室守灵者,当然选身高伟岸者,就如同选仪仗队员一样的道理。😁


静静的河587


我国很多史料都记载了古人的身高,例如《史记》中大禹“九尺二寸”,孔子“九尺六寸”,刘邦“七尺八寸”;《三国志》中,何夔“身长八尺三寸”,他的父亲何熙最高,有“八尺五寸”。《汉书》里也写到项羽身高“八尺二寸”。乍听起来,古人们好像长得都十分高大,但经过考古学家大量研究后,发现现代人对古代的尺的理解有偏差。

首先,古代人所使尺子的长度和现在尺子不一样。其长度的趋势基本上是年代越久远实际越短。如商代1尺约为0.169米,西汉1尺约是0.231米,隋朝1尺相当于0.273米,明代1尺达0.32米,清朝时期尺子长度与现在差不多。而楚霸王时代,1尺大致是现在的7寸,项羽的身高(暂且不论测量方式)用现在的算法来算大概是1.89米。这个高度放在现代只算得上高大魁梧,但在史料中这已算“巨人”了。

其次,即使同一年代的尺子,它们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商代的骨尺1尺为16.95厘米,牙尺1尺是15.75厘米和15.80厘米;西汉的木尺1尺长23厘米,铁尺1尺有22厘米,竹尺1尺为23.6厘米或22.92厘米;明清两代,曾分别采用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种不同长度的丈量工具,但在史料上到统称为尺,至于古人是用哪种尺量的我们也无从考究。

另外古人测量身高的方法也值得探究。明代学者徐霞客的好友陈继儒在《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中曾提到古人对身高测量大多是估量,即直接通过肉眼估算对方身高,并没有经过实际丈量。现代人体测量证明:人的身高数在清晨最大,晚上最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段下,人们看起来不一样高。而且脚跟是否着地,鞋帽脱掉与否,身材胖瘦如何,身材比例怎样等等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他人身高的判断。用这种估量的方法记载的身高实在是不令人信服。

除此,古人的身高与现代人一样都呈高矮两极分化与地域性分布。上层阶级的人由于从小锦衣玉食,营养补充到位,身高普遍比底层穷苦人高;而北方人又整体比南方人高,大约高至5厘米。史料上大多对于古人身高只是记载了一个具体的数值,我们必须结合历史背景才能分析出古人大致的身高。要想更加精准地了解古人的身高,最为可靠的办法是依据考古出土的古骨骼和古尸。

笔者整理了一些考古数据,大致了解到以下三点:

1.距今五、六千年前至距今三、四百年前,中国古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65~1.67米之间,古代成年女子的平均身高约在1.54~1.56米之间。个别时代有所微动,例如秦汉三国时期的人略高,唐宋时期人们由于民族融合与南迁等原因整体偏矮。

2.人类学家对十五世纪以前人种的研究显示:全世界古代男子中等身材的标准是1.60~165米。由此可得,中国古代男子的身材在世界同时代人当中算中等偏上水平。

3.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欧美人身高相比,我国古代人的身高与他们的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二百多年前美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7米,现在他们的身高已经高达到1.75米,而我国现代人的平均身高在建国前一直没有什么变动,直到建国后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身高才有所增长。其增长趋势大概是:每十年男子增长2.3厘米,女子增长2.1厘米。

其实古人身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值,它还与我国各个时期的特征与进程息息相关。于此同时,它也提醒了我们:要以审视的眼光阅读史料。


邓海春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

关于古人的身高,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从此路过,回答一下。

古人到底是比现代人高还是矮?

说到古人的身高,当然我们说的是古代名人的身高,因为有历史记载嘛。普通老百姓的身高没人去记载,所以无从得知。但是可以有参照和对比,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据说是当时工匠们相互做参照制作烧制的,笔者大学时代曾经看过一次在济南的兵马俑展,我站在立姿兵马俑的队伍中,绝对是矮子——兵马俑基本上都比笔者要高,我的身高是1.82米,这个身高在国人中算不上高,也算不上矮,中等偏上。从这个比较说明古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华夏族的男人身高1米8以上应该是常态,否则在冷兵器时代秦汉的步兵如何能对付游牧的骑兵呢?身高体壮是先决条件之一啊。所以我相信古人是高的这样一个说法。

兵马俑。图片源自网络

古代的尺度如何和现代换算?

有诸多的数据关于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的换算,但是有一个数据我是坚信的,即古代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代,一尺等于现在的7寸,即古代所谓的一尺合现在的大约是23.31厘米。用这个尺度来换算古人的身高应该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换算一下几个都熟知的古人身高。

唐代李白的身高是多少?

李白,唐代伟大的烂漫主义诗人,又称“青莲居士”,在浪漫主义诗歌方面达到了其后人难于企及的高度。那么李白的身高是多少了。我们还是用他自己说的数据来换算一下吧。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然心雄万夫。这是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一封自荐信,当时的韩朝宗以善于提拔推荐后生而名满天下,李白写这样一封信的目的就是向韩朝宗自荐。从这个自荐信李可以看出,李白的身高是“不满七尺”,换算到现在也就是1米63的高度,即李白身高尚不到1米63.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

孔子的身高有多可怕?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万世师表,世称圣人。那么孔子有多高呢?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如果按照23.31厘米的尺度换算,孔子身高超过2.23米,这个高度是超过姚明的2.21米的,比原来篮球国手穆铁柱稍矮一点,穆铁柱身高是2.27米。孔子是个大个子,到孔子的第十代孙孔襄,是汉惠帝刘盈的博士,后来为长沙太守,又是一个大个子,史记记载“身长九尺六寸”。

孔子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我当初看到这段的记载,换算后也感觉到很吃惊,难道孔子有那么高?后来在《史记》中找到佐证,觉得这个孔子这个身高是可靠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後宫,後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後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馀男。”说的是田常在姜齐专权后,在齐国选美,首要条件是身高要7尺以上的,7尺按照23.31厘米的换算尺度,合现在的身高是1米63,即那时田常选的后宫美女都是身高163以上的,这样选了100多人,选这么多人干嘛呢?主要是贿赂“宾客”——可以随便出入后宫,所以田常死的时候,儿子就70多个,当然司马迁的言外之意大家自己体会。

田常的时代离孔子的时代不远,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孔子身高2米23是可靠的。拿到今天也是绝对的巨人。

邹忌和诸葛亮的身高

邹忌是战国时代人,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人,为什么将此两人列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史书都记载此两人“身长八尺”。刘向在《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亮躬耕陇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身长八尺,按照23.31厘米放入尺度换算,那么两人身高都超过1米86。从记载用词中也可以看出,“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意思是身材修长,仪表堂堂,光彩照人。1米86的身高,拿到现在也是高大魁梧的一个身材。

诸葛亮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晏子和淳于髡的身高

上面光列举了身材高的古代名人,那么古代有没有身材矮的名人呢?当然有,晏子和淳于髡就是。

关于晏子的身高,史记没有直接记载,但是间接的描述是有的,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一段描述:“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候。。。。。”说的是晏子作为齐国的宰相,他的“司机”——马车夫驾车却洋洋自得骄傲自满的样子,回家后老婆要求离婚,说晏子身高不满6尺,才智和名声远播诸侯中,也没你这个洋洋自得的样子啊。6尺如果按照23.31来换算,确实比较矮,大约是1米4的身高。

晏婴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淳于髡,也是古人中有名气的但是比较矮的人。《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说的是淳于髡是齐国皇族的入赘女婿,幽默而能言善辩,身高却不足7尺,即不到1米63的高度。髡指的是髡刑,即将头发的一部分剃掉。

淳于髡画像,图片源自网络。

总之,窃以为古人在历史的记载中,身材高大者居多,比如《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身长8尺,项羽身长8尺,三国志中记载,刘表身长8尺,赵云身长8尺等等,说明我国 古代华夏族,即汉人的身高还是相当了得的。

我是邋遢山人,一个理科生,粗浅的谈点自己对文史的了解,权当一乐也


邋遢山人


未去查询有关资料,根据所见所闻,古代中国人比现代人要高。从两个方面推断的,一,在很多的古建筑,和老宅,古墓见到的砖,都比现在的砖大,现在的砖一块大约5斤,过去的砖,每块有8~~9斤左右,可想那时的泥瓦匠人砌墙盖房,手小人小能胜任吗?可以推断古代人比现在人身高,书上常有过去“七尺男儿”的说法。二,在许多的迁坟拔墓中,见到前辈的骨骸,都比现代人高,大多数的骨殖身高在2米左右。三,亲眼所见的一件事,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一件真事。在河北省隆尧县南位公社尹村村北,有一方古墓地,人们在平坟挖土过程中发掘出一座灵柩,棺材不是木质的,头北脚南方向,村民弄不开,遂报告给了有关部门,县公安局,县医院,法医来了十几个人,用专门带的工具把棺材打开了,棺材里有一人面向上仰卧,面色微黄,和睡着一般,目测身高2米左右,棺材里有液体深蓝绿色,液体没有漫住尸体。尸体着装看不出是哪个朝代的,好像是战袍一类的帽子和靴也是和现代人不一样,棉布质的,黄白色,靴子脚尖部有一个往回卷起的勾状。把尸体抬到在外边的宽绰处,医生们用水把尸体冲了后,开始脱衣服,不好脱,他们用刀子把衣服挑破了,看出是男性,原意为是女性呢有一条辨子,辨子一捅就脱落了,成了光头了。后来也没有再做什么,只是叫村里把尸体拉到邢台市有关部门再做进一步研究处理。医生们仅装了两瓶棺材里的绿水走了。

说这些的意思,就是说,过去的人身高就是比现在人要高点,大约在2米左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