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知音第一臺之武漢古琴臺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武漢的古琴臺。古琴臺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腳下的月湖之濱,東對龜山、北臨月湖,是中國音樂文化古蹟、國家AAA級景區 、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市文物旅遊景觀之一,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是中國十大古曲《高山流水》的發源地。

▲歷史背景

我想大家都聽說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與知音”的故事,他們以琴相知而結為生死之交,被傳為千古美談。古琴臺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據傳,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技藝高妙,但“曲高和寡”,一直遇不到知音。一次,伯牙中秋節泊舟漢陽,面對皓月即興撫奏,琴絃忽斷,遂遇樵夫鍾子期。伯牙彈奏一曲意在高山,子期嘆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轉瞬之間而志在流水,子期又嘆道:“善哉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伯牙於是認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來漢陽時,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哭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後,斷絃碎琴,從此終生不復彈琴。

▲景區特色

文化、音樂、古蹟遺址、紀念館

▲景點介紹

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情節“蠟像館”;

天下知音第一臺之武漢古琴臺


清朝道光皇帝為陶文毅御筆親書的“印心石屋”,用陰陽筆法雕刻而成,遠看凸突而出,近看凹陷而入;

“伯牙撫琴”漢白玉塑像,為近來後人雕刻而成;

碑廊內有《琴臺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臺記》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糧道、書法家宋湘以竹葉代筆蘸墨書寫的《琴臺題壁詩》。

1976年修建琴臺時的遺物“琴臺”方碑,“琴臺”方碑是用漢白玉築成的石臺,相傳是當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臺的中央刻有相傳為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琴臺”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撫琴圖”。石臺四周用石欄圍砌,欄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浮雕圖,這是清代遺物。

古琴臺正在積極與武漢音樂學院民樂系合作,對高山流水大廳表演進行立體化打造,從而突出表演的儀式感、主題感、參與感,確保人們在此享受全方位的視聽盛宴,將高山流水大廳打造成為全球知音文化愛好者來古琴臺景點必看的特色遊覽項目。 另外古琴臺還將彙集當今頂尖的琴家、優秀的學者,成立古琴研究院。旨在集眾家之所長,開展打譜創作、琴學琴史研究、琴道課程開發、古籍整理等專項研究工作。

目前,華中首個古琴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點已經通過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批准,正式落戶古琴臺伯牙琴社,成為華中第一傢俱有古琴考級資質的古琴培訓機構,預計今年年中開始接受考試報名。

整個建築群佔地15畝,規模不大,但佈局十分精巧雅緻,保留了當年古建築的風貌。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院內迴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和中國園林設計中巧於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門票價格

古琴臺門票:成人15元/人,學生憑學生證門票8元,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