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一隻稚嫩的小手高舉著拳頭,另一隻小手緊攥著一幅畫,稚氣而又充滿力量的聲音從視頻裡傳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赤壁加油!爺爺加油!爸爸媽媽加油!姥姥姥爺加油!姑姑加油!

視頻裡的這位小朋友叫鄧銘澤,今年4歲,從赤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鬥號角吹起的那一刻,鄧銘澤的爸爸媽媽、爺爺、姥姥姥爺、姑姑,從不同的單位、不同的崗位朝著一個目標出發,共同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他們有的置身最危險的定點醫院隔離病區開展醫療救治,有的忙碌在一線科室繁重的護理崗位,有的在新冠肺炎排查的CT室拍片監測,有的在醫學隔離點每個房間、每個隔離人員中奔波穿梭著,還有的夜以繼日與鄉村幹部一道堅守包保值守崗位。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小銘澤暫時離開了他親愛的爸爸媽媽,見不到疼他愛他的姥姥姥爺,遠離了視他如心肝寶貝的爺爺,還有從小照顧他的姑姑,一個人和奶奶待在一起。小銘澤每天對著視頻或者趴在窗臺喊: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呀,銘澤想你們啦。

而小銘澤就是我的兒子,我就是那個一個多月沒有見過兒子的鄧儒學。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當疫情在武漢開始暴發時,我的岳父、赤壁市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但漢卿所在科室的一名病人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經進一步詢問發現有赴省人民醫院就診史。從事臨床工作三十多年的岳父準確判斷該患者高度疑似,他迅速按新冠肺炎處置程序上報,安排CT、血檢檢查,組織專家會診,並在第一時間將病人轉至醫院感染科,使患者及時得到隔離治療,避免了院感的發生。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元月31日,面對肆虐的疫情,嚴峻的醫療救治任務,因接診確診病例被居家隔離待命的岳父但漢卿再也坐不住了,多次向院黨委提出請戰申請,堅決要求重返一線。2月4日,岳父隔離期滿,被任命為隔離14區主任,負責組建、接收新冠肺炎疑似病人。

臨危受命,重任在肩。感染風險如影隨形,新冠肺炎診治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全新課題。岳父與科室成員一起從落實醫務人員防護措施開始,對患者精準施策,科學救治,很快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治療效果。後因為雲南醫療隊的加入,及時緩解了人民醫院醫療救治壓力和工作強度,全院醫務人員重新調整,岳父才被撤到酒店隔離休整待命。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我是人民醫院放射科一名普通醫生。記得元月28日夜班,我從下午五點半接班一直堅持到次日上午八點半,接診CT檢查病人100多人次。超時間超強度的工作,讓我全身被汗水溼透。為節約防護服,我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一個晚上十多個小時堅持下來,感覺自己接近虛脫崩潰的邊緣。

從除夕開始疑似病例陡然增加,每天看到川流不息的患者,一隻只藍色的口罩,一雙雙緊張慌恐的眼神,一張張毛玻璃狀的影像片,我心絃開始繃緊,我深知此次疫情的不同尋常,這將是一場護佑健康的生命保衛戰啊!而同時,一個可怕的念頭在我的腦海裡閃現:自己和同事們在之前防護不完備的情況下是否被感染了,有沒有傳染給身邊的人,我的家人都在一線啊,我的孩子還那麼小,他該怎麼辦?

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種種不測,我和愛人商量後將兒子送到父母家中,既可保障兒子的安全,又能全力投入工作。高強度的工作,我們沒有怨言;高風險的崗位,我們沒有退縮。我所在的人民醫院放射科就是這次抗疫大戰中的“偵察隊”,準確無誤的CT檢測為篩查病例和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科學精準的依據。每一位患者從排查到確診,從治療到好轉,再從治癒出院到康復跟蹤服務,每個過程都要經多次CT檢測,每一張CT片都凝聚著我們的汗水和心血,都有我們不懼風險,逆風前行堅毅的身影。

我的愛人但思凝,是赤壁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在臨近大年三十的日子裡,她收到了母親也就是我的岳母發來的今年過年不讓女兒回孃家的短信,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意識到當前疫情陰霾籠罩,不聚會、不聚餐既是阻斷疫情的有效措施,又可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成員能夠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思凝在科室人員緊缺的關鍵時刻,盡職盡責地堅守崗位。元月31日,她和同事們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組建隔離二區。後因我們夫妻二人是醫院雙職工,原則上只派一方上醫療一線。思凝便被抽調至物資配送部,她和物資組的姐妹們,用瘦弱的身軀搬運著沉重的醫療救治和防護物資,向全院十多個病區來回運送。口渴了沒有時間喝水,衣服汗溼來不及擦拭更換,誰說她們不在一線?雖然沒有和病人零距離接觸,卻時時關注一線,服務一線,心繫一線。

思凝常跟我互相鼓勵,她說:老公,一線有你,後方我和家人們都在挺你,加油!2月25日因工作需要,思凝被調到醫院院感辦,負責每天各病區轉診、治癒出院以及終末消毒等信息統計上報,還兼任本院身體不適醫務人員健康體檢等一系列工作,看似瑣碎的工作同樣關乎全市疫情防控全局。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我的岳母、赤壁市人民醫院中西醫科副主任護師朱衛東,年過五旬屬易感人群,她毅然與科室醫護人員們一起請求奔赴一線。最初感染科防護條件不完備,因接觸疑似病人岳母被居家隔離,一個人度過了一個寂寞孤獨的春節。

岳母是個愛操心、有責任心的護理老兵了。她在進感染科前就開始認真學習院感防護知識,在科室主動和護士長、同事們一起探討,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改進性建議,幫助完善、優化流程。作為資深護理人員,在醫院越來越多的隔離區接二連三開始開設起來的時候,岳母不管有多累,一聲召呼就會迅速趕赴一線。不計報酬,不求得失,不分份內份外,她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讓年輕護士儘快掌握防護知識,多一份安全的法碼,就少一份風險和犧牲。她說:“我不怕苦也不怕累,我只要我的戰友們、我的親人能夠平安歸來,我的父老鄉親一切安好。”

我的父親鄧富斌,在衛生健康局辦公室工作二十多年了。大年三十剛剛吃完年飯,父親就接到通知:迅速奔赴局精準扶貧聯繫村黃蓋湖老河村,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身為老河村第一書記的父親聞令而動,與工作專班同事們第一時間趕到老河村,而這一去就是一個多月。

白天入戶排查、走訪宣傳,上門測體溫,送物資,作疏導,晚上疏理問題,商討部署下一步工作。駐村工作生活條件艱苦,防控任務繁雜。父親帶領工作組一班人日夜堅守在前沿哨所,積極協調處理村民反映的各種問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管人,該村防控工作得到了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全村未出現一例疑似和確認病例。

平日裡一下班回家就把孫子抱在懷裡的父親,一個多月未見到小銘澤,現在只能閒下來通過視頻與孫子“見面”了。父親在家人的微信群裡詼諧地說:“親家二人在一線,孫子交給老伴帶。兒子媳婦擔重任,疫情不退我不回。”樸實的話語詮釋著一名老黨員在緊要關頭,把責任和使命擔在肩頭,把對黨的忠實落實到行動上的樸實情懷。

我妹妹、赤壁市婦幼保健院醫師鄧雅琴,元月22日正在當班,一位發熱患者突然前來就診。尋問病情、瞭解患者旅行史和接觸史,初步排查後,雅琴迅速上報有關部門。次日該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由於親自接診,雅琴被要求隔離。2月5日隔離期剛滿,雅琴立即重返崗位。

我的媽媽,因全家人都在疫情防控崗位,不得不請假在家裡照顧年幼的小銘澤。媽媽常在微信中囑咐我們:你們都在一線,我和小銘澤在後方。家裡放心,小銘澤一切都好,你們安心工作,早日平安回家。我要對親愛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其實,何止是我們一家,正因為像您一樣在後方的家人們默默奉獻、大力支持,我們所有一線的“戰士”才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媽媽,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赤壁:​一個醫生世家6人的戰“疫”故事

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的媽媽不僅照顧小銘澤的生活,還教給他防護小知識。懂事的小銘澤也只能通過手機才能見著想念的親人。在視頻裡,親人們不止一次的告訴小銘澤:我們在和新冠病毒打仗,你要乖乖的,聽奶奶的話。在奶奶的幫助下,小銘澤畫了一幅《加油!》的卡通圖片,他可能並不懂得什麼是職責,什麼是擔當,什麼是使命,他只知道趕走了怪獸,爸爸媽媽就可以接他回家了,所有的親人們就可以團聚了。

這就是我的一家人,從疫情悄然而至的乙亥歲末到庚子年陽春三月。沒有家人團聚,只有各自堅守;沒有春節祝辭,只有隔屏珍重;沒有歡歌笑語,只有隔空守望。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疫病防控戰役中,我和我的家人們常常被許多的人和事感動著,有的讓我淚目,有的讓我沉思。從步入醫學殿堂,走上醫療崗位至今,我和我的同事們經歷了太多被詬病、被質問甚至被指責。在這次生命營救的戰場上,白衣戰士們面對鮮花、掌聲和鋪天蓋地的溢美之詞,反而顯得沉靜了。

我的同事說,我們是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我們不是天使,我們只是普通的白衣戰士,不只在最需要的時候,其實我們一直都在人民身邊守護著生命健康。

我想,等疫情過後,等小銘澤長大,我會告訴孩子,庚子年的春節,他和他的家人共同經歷了什麼,告訴他無論是否繼續父輩祖輩的事業或是選擇其他,我只希望他用一顆善良正直的心去接納周圍的人和事,並且愛這個美麗的世界。

冬天早已經過去,春姑娘正在昂首向我們走來,讓我們一起期待,期待桃紅柳綠,期待春水唱歌,期待那個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的煙火人間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