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黄褐斑(melasma)为面部对称性黄褐色色素沉着斑,中青年女性多见。少数男性也可患病;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

一般来讲,黄褐斑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日晒、性激素水平变化相关。首先,所有的人种均有可能患黄褐斑,但深肤色人种的患病率更高,且有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治疗抵抗。其次,长期紫外线照射后表皮屏障受损,TLR-2、TLR-4等表达上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多,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素的合成及转运促进,且代谢紊乱,更多的黑色颗粒加剧沉积,所以天天强调的SPF、PA数值是预防黄褐斑的第一步。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再次,大家可能会有一个体会,孕妈妈、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黄褐斑有加重的趋势,这可能与雌孕激素作用使色素生成增加有关。此外,在皮肤镜下,部分色斑处真皮组织中小血管的数量体积明显增多,血流的瘀滞又加重了皮损。黄褐斑皮肤镜下表现,不规则色素沉着(A)及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黄褐斑目前缺乏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诱发因素是第一位,加强防晒,保护皮肤屏障功能,合理选择外用药,恰当联合系统用药及中医中药,必要时选择激光美容术。其次,黄褐斑的治疗一般显效较慢,所以大家更容易盲目接受一些快速显效的治疗,民间各种各样的对症治疗方法,追求短时疗效的同时已经忘了“来时的路”——疾病本质。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尽可能避免一切诱发因素,顺应四时养生,条畅情志,保证每天都有“美容觉”。再一个,防晒的工作也的提上日程,SPF>30、PA+++的数值标注可比品牌更有用哟,当然,每天的涂抹频次也是要强调的。再者,基础病、原发病导致的黄褐斑应做到标本兼治。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二)外用药

1、氢醌

氢醌又名对苯二酚(HQ),是目前黄褐斑的一线外用药,其作用机理与抑制络氨酸酶,影响黑素形成相关。市面上以2%-4%为多,其疗效与浓度呈正比,但相应副作用—红斑、刺痛、脱屑也越大。有些学者也推荐将氢醌、维A酸、激素三者联合应用,但大家闻“激素”色变的习惯也使得大样本的观察数据不多。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2、壬二酸

壬二酸可竞争性抑制络氨酸酶,临床上常用15%-20%的乳膏,其疗效相当于4%的氢醌霜,优于2%氢醌,不良反应为红斑、烧灼、脱屑。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3、果酸化学剥脱术

化学剥脱术在黄褐斑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与其促进表皮重建和角质形成细胞代谢相关。根据其剥脱的位置,可能对表皮型黄褐斑有益,但针对黄褐斑的分型目前是存在争议的,所以化学剥脱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行研究。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4、其他

左旋维生素C、熊果苷、传明酸、谷胱甘肽等均可以抑制黑素合成。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三)内服药

1、氨甲环酸

对于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是肯定的,其作用于黄褐斑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其抑制表皮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干扰了纤溶酶原与角质形成细胞间相互作用,以及降低促黑激素相关。口服即可起效,用药建议连续使用半年以上,有学者建议患者用至2年,目前研究中并未发现增加健康人群中血栓形成的风险。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2、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

一般来讲,维生素C有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而维生素E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两者常常联合口服。而谷胱甘肽往往与维生素C联合静脉注射,但其用法和疗程目前尚存争议,现在市面上更多的将本品应用于“美塑疗法”,也就是局部的联合注射。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3、中医中药

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范畴,又称“面尘”。早在《外科正宗》中有: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兼戒忧思、动火、劳伤等……。目前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比较一致,不管是从脏腑辨证还是从气血辨证,均离不开整体观,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益气疏肝健脾补肾灵活辨证。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