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小區的時候,正好碰上一個發燒的。38度,會不會傳染肺炎?

努力奮鬥s成就自己


你帶了口罩沒?帶了口罩的話,應該無問題。


建議你趕緊測試體溫,並且是連續測試至少一個星期。如果體溫一直正常,則沒有必要驚慌。


你先想想醫院裡的白衣天使們,每天面對肺炎患者,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被感染。保持淡定的心態,過於緊張與恐慌,都是沒有必要的。


風一樣的BOY


大家好,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我們都知道發燒是新冠肺炎的一個主要臨床症狀,而現在生活中不論是進出小區或者商場等公共場所,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些人往往將發燒作為判斷新冠肺炎的標準。就像題主所問的,他路過小區的時候,正好碰上一個發燒38℃的人,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新冠肺炎。雖然說新冠肺炎會出現發燒新症狀,但是發燒也可以是由其他的疾病引起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發燒熱與新冠肺炎的一些事。



一、引起發熱的原因

1、什麼是發熱?

發熱是指在發熱激活物(致熱原)作用下,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當體溫上升超過正常值0.5℃時,稱為發熱。

而這一次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熱,以37.3℃為依據,如果體溫≥37.3℃,那麼就要做相應的檢查排除是否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熱。

從上面的概念我們可以知道,人體發熱一般都需要發熱激活物,而發熱激活物又可以分為外致熱原和內致熱原。



●外致熱原就是指來自體外的物質,比如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就像本次的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熱,新冠病毒就是一種外致熱原。

●內致熱原主要是產致熱原細胞被激活後所形成並釋放的致熱原,是發熱的基本信息分子,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所以,發熱也並不是壞事,發燒甚至可能會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等。

2、上面說了發熱的概念,下面我們接著來說發熱的病因

引起發熱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在臨床上一般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而且以感染性發熱最常見。

●感染性發熱: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支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還是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

  1. 無菌性壞死物質的吸收:因組織細胞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的發熱,亦稱為吸收熱。常見於①機械性、物理性或化學性損害,如大手術後、內出血、大面積燒傷等。②因血管栓賽或血栓形成的心、肺、脾等臟器梗死或肢體壞死。如急性心肌梗死後發熱。③大量組織壞死及細胞破壞,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應等。
  2. 抗原-抗體反應:如風溼熱、血清病、藥物熱、結締組織疾病等。
  3. 內分泌與代謝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嚴重脫水等。
  4. 皮膚散熱減少:如廣泛性皮炎、魚鱗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低熱等。
  5.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因物理、化學、機械及感染等因素直接損害體溫調節中樞,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發熱,稱為中樞性發熱。常見於中暑、安眠藥中毒、顱腦出血、外傷、炎症等。
  6. 腦神經功能紊亂:因腦神經功能紊亂,影響正常的體溫調節過程,使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此種發熱一般為直接損害體溫調節中樞,使其功能失常而發熱,稱為功能性發熱。

二、此人發燒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上面介紹了發熱的相關知識,現在我們就回歸到問題的本身,關於發熱與新冠肺炎直接的關係。這人出現發燒的情況,無非就是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不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燒;另一種是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燒。

●①第一種可能:他不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燒

在上面介紹的引起發熱的病因之中有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病因,所以說引起發熱的原因是有很多的。特別是現在冬末春初的季節,正是流行性感冒多發的時候,這也也會引起感冒發燒。還有近來天氣多變,一會冷一會熱,也特別容易讓人著涼感冒,特別是一些身體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就更加容易生病,從而出現發熱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些支氣管炎、病毒性或者細菌性肺炎、扁桃體炎、腮腺炎等也會引起發燒。

●②第二種可能:他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燒

新冠病毒也是一種冠狀病毒,同樣會引起發熱。在每一版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中都明確指出,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在疫情期間許多地方都要通過測量體溫來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三、發燒的新冠肺炎患者,新冠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那麼,如果該名患者是新冠肺炎引起的發燒,那會不會傳染新冠肺炎呢?這個問題,我們也來分析一下:

從題主知道此人發燒38℃的情況,可以看出題主與患者或許有短暫的交流,從而在患者口中得知他發燒的情況。又或者是聽到患者與保安的談話,從而知道患者發燒38℃。但是無論是那種情況,只要雙方都做了防護,佩戴了口罩,那麼就很大可能阻止病毒的傳播,那就避免了被感染的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來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試用第六版)》中明確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1、密切接觸傳播

所謂的密切接觸傳播,就是指接觸到對方的分泌物(比如飛沫、口水、痰液等),或者直接接觸了被對方分泌物汙染的物體(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鍵等),而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分泌物又經過口、鼻、眼等粘膜處侵入從而造成感染。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如:當健康人的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碰到了患者留在周圍物體表面的分泌物,而且沒有經常洗手就用這個手又去抓東西吃、揉眼睛、又或者摳鼻孔,這樣病毒就可以通過手再從口、鼻、眼睛的等粘膜處進入身體而感染。

★2、呼吸道飛沫傳播



這主要是指感染者在大聲說話、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情況下,體內的病毒會隨強大的氣流進入到空氣中,特別是打噴嚏的時候,病毒可以飛出2、3米的距離,如果處於此時感染者的空氣環境中,那麼空氣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就可以通過被呼吸,通過呼吸道進行感染。

我相信大家在網上也聽過一個例子,雙方接觸15秒就造成病毒感染。這是雙方在沒有佩戴口罩的情況下,有短暫的接觸停留,從而是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造成感染。

★3、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



這個氣溶膠傳播的途徑,它必須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還需要長時間暴露,而且還要是高濃度的氣溶膠病毒,才會有被感染的可能。

就像前段時間,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遊輪,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發生的大範圍傳播。還有在電梯、公共汽車、飛機、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等地方,都很容易會通過這種方式傳播。

那麼從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來看,在小區門口與患者有過接觸,地方比較空曠,基本上不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與患者直接接觸傳播也比較少。而最大可能的傳播途徑就是呼吸道飛沫傳播。

如果在雙方接觸時都沒有做好防護,佩戴口罩,那麼如果此人是新冠肺炎患者,那麼就很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傳染。網上也出現過許多類似這樣的例子:一個是在菜市場買菜時,雙方都沒有做防護佩戴口罩,短暫接觸15秒也造成感染;一個是同乘一輛公共汽車,患者與一名乘客都沒有佩戴口罩,而另一位乘客在中途取下了口罩,從而導致了2名乘客被傳染。

這都是在雙方沒有做好個人防護都時候造成感染的例子。但是現在各個小區的管控也是比較嚴格的,對於沒有佩戴口罩的人員是不能進入的。所以,基本上來說,如果雙方都做好了個人防護,都佩戴了口罩,那麼是很大可能避免病毒感染傳播。

四、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辦呢?



  1. 應該跟此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最至少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
  2. 回家後,要及時清洗雙手,可用肥皂水,按七步洗手法,用流動水清洗雙手,清洗時間不少於15秒。
  3. 回到家後,要及時摘除口罩,扔進垃圾桶,並把全身衣物更換,最好再衝個熱水澡。同時還要注意保證室內通風,使空氣流通。
  4. 建議在家隨時監測體溫,如出現體溫升高或者咳嗽、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要及時去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五、題後話

在當前疫情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只要做好個人防護,也不必對周圍人群的發熱、咳嗽等症狀過於敏感,這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焦慮,同時也會帶來恐慌。我們應該對新冠病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出外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保證室內通風,那樣就可以避免病毒感染。而且從目前的感染情況來看,新冠肺炎大約80%的感染者都屬於輕症的,愈後良好,完全沒有必要過於恐慌,給自己帶來過多的壓力。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左撇子說醫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某個小區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發熱的患者,打120求助,120急救車呼嘯而來的時候,引來很多人好奇,大多數人原地注視。其中一個人,稍微走近,探頭看了一下。

旁邊馬上有人開玩笑地說,是不是已經看到患者了,這是密切接觸,要隔離哦!嚇的那人趕緊縮回去,引來一陣鬨笑。

這也許是個段子,但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人們對傳染性疾病傳播方式的誤解。

有位朋友,在路過小區的時候,正好碰見一個發燒38℃的患者,回來後好緊張,擔心會被傳染上肺炎。

他擔心的,沒錯,就是新冠病毒肺炎。

假設偶遇的這個人確實是新冠肺炎患者,有發燒,就說明有症狀,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這個疾病的主要傳染源,其主要的傳染途徑有三個:

一、密切接觸傳染

所謂的密切接觸傳染,是指裸露的皮膚或者黏膜,接觸到對方的分泌物,或者和被對方分泌物汙染的物體有直接接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分泌物又經過口、鼻、眼等處侵入而感染。

打個比方,健康人的手無意中觸碰到了患者留在周圍物體表面的分泌物,這個手又去抓東西吃、揉眼睛、擦嘴巴、摳鼻孔,手錶面的病毒可以通過摩擦地方的輕微破損進入而感染,或經吸入而感染。

二、呼吸道飛沫傳播

新冠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在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或者唱歌的時候,肺裡面的分泌物會隨強大的氣流排放到周圍的空氣中,空氣的飛沫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通過吸入而感染他人。

這裡面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普通感冒的傳染。普通感冒的病人,可能會有打噴嚏的症狀,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普通感冒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潛伏期短,往往上午暴露在打噴嚏的環境中,被傳染者很快也同樣具有打噴嚏的症狀。

三、密閉空間裡的氣溶膠傳播

密閉空間裡,新冠肺炎患者在呼吸等運動中有可能產生氣溶膠,如果該環境沒有注意通風,空氣中含有病毒顆粒的氣溶膠濃度比較高,健康人吸入以後感染的風險加大。

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遊輪,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發生的大範圍傳播。裡面的人口密度大,隨著感染者逐漸增多,空間裡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漂浮,使得新冠肺炎得以迅速傳播。

在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的車廂、封閉而狹小的候診室、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等等不通風的空間,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而這位路過並偶遇38℃發燒患者的朋友,從這個語言的描述上來看,連別人發燒的度數都知道,說明有一定程度和時間的停留,可能當時並沒有注意到是個患者。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疏於防範,如果待在一起超過一定的時間,是有這個風險的。

以上說的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在正常的情況下,像這樣擔心並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或者,僅僅是在同一個診所遇到同樣一個有發燒的人。如果是這樣,一般不會像前段時間新聞報道上說的,接觸十五秒就感染病毒,很難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遇到這種事情之後,首先在現場不要過於緊張而趕緊用手去調整口罩,應該跟此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離開現場以後,要注意勤洗手。回到安全環境下後,要注意及時摘除口罩,並把衣物換了。

然後,建議在家裡自行監測體溫,一旦體溫升高或者出現咳嗽、呼吸困難、乏力等等症狀,要及時去新冠病毒肺炎定點醫院就診。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在當前疫情下,很多人對發熱,或者對周圍人過於敏感,這種敏感是來自於害怕,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新冠病毒感染有全球流行的可能,大約80%的感染者都屬於輕症的,完全沒有必要恐慌。

對於一些有輕微發熱和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可以適當的對症治療。

如果不是在湖北疫區,可以做血常規和肺部CT的普查,當CT沒有肺炎表現,也沒有呼吸困難的症狀,暫時是不需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

當然,有這些症狀的患者,也應該做好自我隔離。因為除了新款肺炎之外,還可能是流感,或者其他的呼吸道傳染病。為了防止將自己的病傳播給他人,自我隔離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就是對抗疫請所做的貢獻。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有一些患者他只是發燒,不一定是那個冠狀病毒的,但是也要小心,出門的話一定要記得戴口罩的,回到家一定要記得洗手,儘量不要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黑色燈色


你出門不戴口罩的話我佩服你的膽量,趕緊自我隔離,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小心使得萬年船,畢竟中標就是一家子人的事情。如果戴的話沒有近距離接觸又屬於室外空曠空間一般沒事,回家趕緊把口罩處理掉,外套脫下來消毒掛通風處。


愛逛商場的老男人


這個不好說,首先自己出門必須帶口罩,也不一定每個發燒的人都是病毒攜帶者,但也得重視一下,最好是回家後自己隔離一下,就算為了自己一家人的安全健康著想。


西北張姐


需要引起重視,應該先確定發燒之人吃否攜帶病毒,應當先對其進行檢測,然後當事人應在家自主隔離十四天觀察


瞧那點事兒


不一定。沒有新冠以前,感冒發燒40到度的人都有。現在也不例外,不必緊張。


好好滴唄


不會的,報警


松湖碧桂園天鑽胡林


與其焦慮,不如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