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第3兵團是劉鄧二野的嫡系兵團,戰力超群,功績顯赫。在渡江南下,進軍西南及參加抗美援朝、防衛旅大等行動中貢獻極大。在解放軍19個作戰兵團中,該兵團番號使用時間最長,1949年誕生,1959年改稱,長達整整10年。

兵團組建,雄師勁旅

1949年2月17日,第二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將中原野戰軍第2、第3、第6縱隊合編,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兵團,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下轄第10、第11、第12軍3個軍;兵團機關由第2、第3、第6縱隊和皖西軍區抽調幹部組成。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副司令員王近山、杜義德,政治部主任閻紅彥,副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副主任鍾漢華。

第10軍(2縱)軍長杜義德(兼),政委王維綱,副軍長範朝利,下轄第28師、29師。1949年6月,在安徽安慶以皖北軍區獨立師為基礎組建第30師,補齊了該軍建制。第11軍(3縱)軍長曾紹山,政委鮑先志,下轄第31師、32師、33師。第12軍(6縱)軍長兼政委王近山(兼),下轄第34師、35師、36師。

從兵團的編組看,11軍和12軍都來自太行,戰鬥力較強,是二野的主力軍。31師、32師、34師、36師都是主力師,91團、93團、100團均為紅軍團。10軍來自冀南,29師為主力師。國民黨軍名將、五大主力之一整編第11師師長鬍璉將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是我中野、華野的強硬對手,他十分用心研究我軍的戰法和部隊情況,認為劉鄧之3縱戰力強,為精銳部隊,有“老虎縱隊”之稱。而2縱軍紀較好,戲稱為“姑娘縱隊”。而6縱,往往被賦予最艱鉅的戰鬥任務,作用更大。

相比4兵團名義上屬於二野,可長期卻被軍委用來機動,真正在劉鄧的指揮下並不多;5兵團則有115師和新四軍的成分;而3兵團部隊長期跟隨劉鄧,實為二野之嫡系兵團。兵團司令員陳錫聯在紅軍時期,就因作戰勇敢,屢建戰功,被指戰員們譽為“小鋼炮”,李先念讚譽他“打仗數第一”。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劉伯承、徐向前稱他為紅四方面軍最優秀的幹部。在抗日戰場上,陳錫聯在一系列戰役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趙子龍”,為自己和部隊書寫了新的輝煌。再加上他所率領的3兵團是二野的精銳集合,勇猛頑強,一身是膽,南征北戰,所向無敵,稱之為“趙子龍兵團”毫不為過。

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3兵團首任司令員陳錫聯上將(左)、3兵團首任政委謝富治上將(右)。

陳錫聯善於把握事關全局的關節點,以最大的決心組織戰鬥,所以他指揮的部隊往往能在戰場上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注重啟發下級注意掌握不同敵人的不同特點,同一敵人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特點,從而使他所指揮的部隊形成了打一仗進一步的好作風,幹部的軍事素養和作戰指揮藝術得到不斷提高,成為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拳頭部隊。在解放戰爭中,他以毛澤東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為指導,創造和總結出不少成功的經驗。鄧小平很欣賞這位愛將,曾評價“你陳錫聯能打仗,是個將才”。1989年11月20日,他在《對二野歷史的回顧》談話中,提起挺進大別山後的戰鬥時說“好幾個戰鬥是陳錫聯指揮的”,完全折射出陳錫聯的戰將風采。

兵團政委謝富治,才幹出眾,政治水平高,帶兵打仗經驗豐富,治理地方亦有一套,但他在“文革”期間,誣陷、迫害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成為永遠的汙點。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作戰異常勇猛,有“王瘋子”之稱。他指揮果斷,機動靈活;有壓倒敵人的氣概,無論任務多麼艱鉅,條件多麼艱苦,從不叫苦。他敢打硬仗、惡仗,有時傷亡很大,也能頑強支撐局面,堅決完成任務。1992年,鄧小平為紀念王近山的文集題寫書名:“一代戰將”,他對“王瘋子”的詮釋是:“那不叫瘋,那叫革命的英雄主義!”劉伯承也曾說:“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點瘋勁,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3兵團陳錫聯、謝富治、閻紅彥被授予上將軍銜,王近山、杜義德、曾紹山、鮑先志、鍾漢華、範朝利被授予中將軍銜。值得一提的是,3兵團還產生了黨中央副主席李德生(12軍35師師長,1988年授銜上將)和政治局常委兼軍委第一副主席劉華清(10軍政治部主任,1988年授銜上將)。

橫渡長江,追擊浙贛

3兵團編組後,進行了兩個月的整訓,即從皖北臨泉、阜陽、蒙城等地區向長江北岸挺進,準備渡江作戰。將士們士氣高昂,紛紛振臂高呼:“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各渡江部隊到達江北樅陽一帶集合地域後,立即投入緊張的準備工作:深入發動群眾,動員群眾積極支援渡江;加強水上練兵:發揚軍事民主,發動和鼓勵戰士對渡江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解決辦法等。

1949年4月17日,二野下達渡江作戰命令,其中3兵團由安慶以東至樅陽段渡江,向皖南歙縣(即徽州)推進,截斷徽杭路,爾後沿公路東進指向杭州。3兵團11軍以31師、33師為第一梯隊,32師和配屬之10軍29師為第二梯隊;12軍以各師戰鬥力強的尖子團100團、103團、106團為渡江突擊團;10軍以28師圍困監視江北重鎮安慶守敵,確保主力渡江。

4月21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開始實施渡江作戰。在1個多小時的炮火準備後,3兵團11軍、12軍於鴨兒溝、鐵板洲、大拐等三處,起渡並進,僅以16分鐘就渡過長江,一舉突破新開溝至烏沙閘段敵江岸防線,佔領灘頭陣地,以破竹之勢,勇猛挺進,迫使敵人未能從事有組織的抵抗,倉皇向殷家匯、貴池方向逃去。我兩軍第一梯隊僅傷亡百餘人。10軍28師在4月22日晚順利攻佔安慶後,10軍軍部和28師奉命接管安慶、蕪湖,擔負城市軍管和維護後方交通線安全的任務。29師則在22日夜渡江,於23日午時,協同11軍31師在貴池西南吳田鋪殲滅了由安慶逃出的桂系174師及安徽保安第3旅。

長江防線被我突破後,3兵團正面之敵55軍向徽州潰退,96軍向祁門潰退,68軍向江西浮樑潰退,妄圖在皖浙山區頑抗,遲滯解放軍,以掩護其主力在浙贛線上構成新的防線。為了不給敵以喘息機會,早日截斷浙贛線,3兵團與4兵團、5兵團奉命並肩直出浙贛線,以全力迂迴湯恩伯集團之側背,並乘勢挺進閩、贛,擴大預定的京滬杭戰役範圍。

鑑於敵已處於混亂狀態,崩潰之勢不可逆轉,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要求各軍在敵潰敗之中打亂其部署,迅速、堅決、徹底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兵團黨委號召全體指戰員樹立追擊戰思想,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作風,敢於以少勝多,獨立殲敵;採用“猛打、猛衝、猛追”的戰術,大膽插向敵縱深,截敵退路而兜擊之;不為小股掩護之敵所阻,不為成群逃散之敵所惑,不為繳獲所拖累,不為城鎮所抑留,適時分遣,輕裝追敵。

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3兵團部隊向長江北岸開進途中,關心群眾,訪貧問苦。

11軍和12軍聞令猛進,部隊不怕山高路窄、人困馬乏;不怕狂風暴雨、烈日當空;不怕捱餓吃苦,窮追猛打。每日行軍少則40多公里,多則60多公里,以鐵腳板追上了汽車輪。11軍解放皖南祁門、休寧後兵分三路,追擊1500餘里,於5月上旬進抵浙江金華、衢縣、龍游、松陽等地,經歷戰鬥40餘次,共殲敵23000餘人。12軍從皖南貴池也兵分多路向浙贛線追擊逃敵,軍長王近山就要求一個字“快!”許多指戰員追得鞋子都爛了,就赤腳走路,甚至有的戰士跑著跑著就累死了。此等艱苦,在《大戰京滬杭》電影中真實再現。先頭35師以兩個團的兵力襲佔徽州,殲敵兩個師大部和兩個保安團,俘敵6000餘人。部隊沿徽杭公路追擊時,得知杭州已被三野攻佔,王近山即令部隊南下金華截敵。解放軍雖已疲勞至極,仍奮勇追擊。12軍相繼解放了蘭溪、金華、義烏、麗水等地。20余天的追擊,該軍解放縣城18座,殲敵3.5萬人。10軍29師於5月初,奉命翻越大紅嶺直搗龍游、湯溪,配合12軍合擊金華。該師戰術靈活機動,適時分遣合擊,大膽迂迴穿插,運用繳獲的汽車等交通工具加快追擊速度,使敵無路可逃。25天追擊中,殲敵3400餘人。

至5月中旬,3兵團圓滿完成了二野賦予的渡江作戰、千里追擊、截斷浙贛線,斷敵退路等任務,共殲敵6萬餘人。6月底,3兵團由浙贛線北移,兵團部抵達蕪湖,各軍先後抵達安慶、宣城、當塗等地,開始動員和準備進軍西南。

入川作戰,解放西南

第二野戰軍解放並經營西南諸省的任務,早在1949年1月和3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上就已決定。為貫徹這一決定,二野在浙贛線渡江作戰基本結束後,著手部署向大西南進軍。給3兵團的任務是:兵團在湘西集結後,主力直出川東,佔領黔江、彭水,牽制川東地區之敵,爾後,與5兵團協同聚殲重慶地區之敵。以10軍配屬5兵團出貴州,解放貴陽、遵義,進而迂迴川南,佔領敘府、瀘州、納溪,切斷敵人退往雲南的道路。

為迷惑國民黨軍,劉伯承、鄧小平率二野指揮機關和3兵團司令部乘火車由南京、徐州向湖南開進。行至鄭州時,公開宣揚要進軍四川,給敵人造成我軍主力將由陝入川的假象,實際上我軍由川東打入,而非敵人判斷的川北,完全出乎敵人意料之外,從而打亂了敵西南整個防禦部署。

11月1日,已集結於湘西的3兵團各軍按原定計劃,發起進軍川黔的作戰。部隊所經過之地區,都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峻嶺,交通不便,人煙稀少,且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再加上敵人在撤退時大肆破壞橋樑道路,到處燒殺搶劫,使我部隊行動及供應遇到很大困難,體力受到很大消耗。但全體指戰員在“與敵爭速度搶時間”的口號鼓舞下,意氣奮發,部隊間發起了比追擊速度和殲敵的競賽,有的部隊僅日食一餐,忍飢挨餓,爭先恐後地追擊敵人。

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陳錫聯向部隊作進軍大西南動員。

11月中旬,3兵團主力和四野47軍部隊,解放了川東彭水、黔江,直逼烏江東北地區。在彭水以南馬頭山戰鬥中,12軍36師參謀長安仲琨光榮犧牲,他是解放大西南作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幹部。配屬5兵團的10軍強渡烏江,先後攻佔了貴州思南、遵義、桐梓。

此時,國民黨軍宋希濂之20兵團和羅廣文兵團在南川及其以東地區佈防,以遲滯我軍前進,掩護胡宗南集團撤退。二野前委認為當前戰役重心仍在隔斷宋希濂的4個軍、羅廣文的3個軍向雲南的退路,力求在長江南岸殲滅之。因此,10軍和5兵團的迂迴行動更顯重要。3兵團令10軍迅速佔領川南瀘州地區。10軍上下深知兵貴神速,按預定時間趕到,堵住敵人,就是戰役迂迴的最大勝利,遂分左右兩個縱隊急速前進。

3兵團11軍、12軍由龔灘、彭水以北強渡烏江,在47軍的配合下,以鉗形攻勢向南川地區之敵合擊,經數日激戰,將敵大部殲滅,共3萬餘人,還乘勝解放了重慶外圍的綦江、涪陵、江津等地。11月30日,11軍部隊解放重慶,馬不停蹄,沿成渝公路繼續向成都方向攻擊前進。12軍部隊亦抵達重慶,除留3個團警備重慶外,副軍長蕭永銀率6個團參加成都戰役。

向川南兜擊迂迴的10軍,於12月3日解放了瀘縣,進佔合江,後又佔領了自貢、榮縣、隆昌、內江等地,徹底切斷了敵南逃雲南的退路,完成了對敵封鎖包圍。28師攻擊岷江東竹園鋪地區敵王牌31師91團時,遭受頑強阻擊,雙方最後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最終我將敵3000餘人全部消滅,其中斃傷者就有2450餘人,28師傷亡近400人,可見戰鬥之激烈,實為二野進軍大西南之最激烈一仗。

12月21日,二野令5兵團司令員楊勇和3兵團副司令員杜義德統一指揮3、5兵團共5個軍發起成都戰役,殲滅被圍的胡宗南集團主力。戰至26日,敵李文兵團主力5萬餘人被我殲滅。27日,敵李振兵團在成都以東地區宣佈起義,我軍解放了成都。

3兵團向川黔進軍和進行成都戰役,歷時近兩個月,前進達3000公里,殲敵超過10萬,另接受起義投誠之敵數萬,與兄弟部隊一起勝利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任務。

1950年1月,3兵團在重慶組建川東軍區,軍區機關由兵團機關兼,至1950年4月3兵團番號撤銷。10軍則改兼川南軍區。川東軍區下轄第11軍、第12軍、大竹軍分區(32師兼)、萬縣軍分區(33師兼)、酉陽軍分區(11軍補訓師兼)、璧山軍分區(35師兼)、涪陵軍分區(36師兼)和重慶警備區。該軍區成立後,即執行接管起義投誠人員、改編舊武裝、協助地方建立基層政權、開展剿匪鬥爭的任務。

抗美援朝,烈火硝煙

1951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由西南軍區抽調北上的3個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與西北軍區調出的第19兵團一起作為第二番作戰部隊入朝參戰。新的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為陳賡。當時他剛從越南迴國不久,就馬不停蹄趕到昆明,從雲南軍區選調了一批軍、政、後幹部組成了兵團領導機關,又將川東軍區的王近山、杜義德等要來,分任副司令員和副政委。

志願軍3兵團所屬部隊為第12軍,軍長曾紹山,副軍長蕭永銀,下轄第31師、34師、35師。第15軍,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下轄第29師、44師、45師。第60軍,軍長韋傑,政委袁子欽,下轄第179師、180師、181師。這3個軍分別來自3個兵團,即原3兵團、4兵團、18兵團,因而組成的兵團番號定為“3兵團”。陳賡因病未到職(同年6月才真正入朝),兵團實際由王近山領導指揮,於3月中、下旬入朝。在朝鮮,3兵團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和上甘嶺戰役、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等,經歷了嚴峻的烽火考驗,接受了現代化戰爭的洗禮,與美軍、南朝鮮軍等展開了殊死搏鬥。

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12軍35師部隊解放川東合川,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後,志願軍和人民軍主力向後轉移準備休整,“聯合國軍”在空軍支援下全線反撲。3兵團打出了兩個極端戰例:一為12軍31師91團成功撤退,一為60軍180師嚴重受損。

當敵人快速反撲時,這兩個部隊都被截斷在三八線以南。91團在敵縱深90餘公里的三巨裡,與上級失去了聯繫,敵情急劇變化,退路又被切斷,全體指戰員英勇頑強,同心同德,孤軍轉戰敵人縱深,不但沒有被敵人吃掉,還消滅了敵人一個多連,抓了100多名俘虜,最後突破重圍勝利返回,創造了朝鮮戰場上的奇蹟,充分證明了該團是經得起嚴酷考驗的英雄紅軍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負責掩護3兵團主力轉移的180師,發現美軍24師插入自己後方時,領導不力,決斷錯誤,行動遲緩,未能集中全力堅決突圍,而是砸掉電臺,分散突圍,導致人心渙散,各自行動,遭受重大挫折。該師在第2階段參戰實力有7644人,在回撤中被俘約3900餘人,其嚴重失利在志願軍戰史上是僅有的一次成師建制的部隊被敵打垮,教訓非常深刻。戰後,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高度讚賞91團的行動,認為該團幹部堅強有力,嚴厲批評了180師。

180師的受損,除其自身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則在於志司、3兵團指揮和部署上的失誤。王近山滿懷愧疚,深刻檢討,回國親自向毛澤東主席請罪。

1952年9月,志願軍一線部隊展開對當面之敵的戰術反擊作戰。我防線中部的五聖山地區,由3兵團15軍防守,西鄰為第38軍(此時亦歸3兵團指揮),東鄰為第12軍。沒想到,3兵團又打出了一勝一負,勝的是15軍和12軍一部牢牢守住了上甘嶺,負的是38軍折戟白馬山,在中外戰爭史上影響特別深遠。

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打出了“萬歲軍”的盛名,10月6日對鐵原以北的白馬山韓軍9師陣地戰術反擊前,軍長江擁輝感到敵人已有準備,強行攻擊有難度,便相繼請示了志司和3兵團司令部。志司要38軍自己決定,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當時則不太高興:“你拿著那麼大一把牛刀殺只雞幹嘛還哆嗦!”江擁輝最後下了決心:按原計劃,打!

殊不料,該軍即將行動前,主攻白馬山的114師340團一個文化教員叛逃,向南朝鮮軍9師洩露了我軍的進攻企圖。在美軍強大陸、空軍的火力支援下,南朝鮮軍9師抵抗特別頑強。38軍陸續投入6個團的兵力,與敵激烈爭奪了8天9夜,反擊281.2高地失利,也未能鞏固394.8高地,打了一個結結實實的敗仗。該軍殲敵9000餘人,但自身傷亡也高達5300餘人。

在遭到我戰術反擊的同時,美第9軍實施“攤牌行動”計劃,目標直指15軍45師防守的五聖山597.9高地和537.7北山陣地。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敵我雙方在3.7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內,投入了大量兵力、兵器,反覆爭奪達43天之久,其激烈程度是罕見的。特別是炮火密度,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任何戰役。戰役中,敵軍共發射炮彈19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0餘枚,我597.9高地和537.7北山一片焦土,山上的岩石被炸成粉末,虛塵達1米多深。我志願軍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頑強抗擊敵人的進攻,連續打退敵人的反撲,消耗各種炮彈40餘萬發,共斃傷敵2.5萬餘人(該數字偏高)。我方傷亡1.56萬餘人,其中15軍陣亡5200餘人,傷6200餘人;12軍陣亡1900餘人,傷2300餘人。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證明了中朝軍隊陣地的日益鞏固,極大地增強了我方堅守防禦的信心,敵人憑藉現有兵力和手段,已不能突破中朝軍隊的正面戰線。此後,“聯合國軍”在朝鮮正面戰場再未發動大規模進攻。

第三兵團,劉鄧嫡系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從中還走出一位黨中央副主席

上甘嶺戰役的我方主角是志願軍第15軍,這支年輕的部隊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處變不驚,反應迅速果斷,在驚天大戰中經受住了考驗,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特別是45師,朝氣蓬勃,不畏強敵,敢打敢拼,付出重大傷亡,立下殊勳,獲得“聯司”通令嘉獎。12軍31師等部隊投入戰鬥,對取得戰役的最後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以前15軍在我軍序列中表現並不出眾,但經過此役,舉世矚目,威名天下揚。該軍回國後,於1961年6月被中央軍委挑中改建為我軍唯一的一支空降兵軍。

1953年春,3兵團兼東海岸反登陸聯合司令部。4月,許世友任3兵團司令員。當年7月,朝鮮停戰。9月,第60軍回國。1954年4、5月間,第12軍、15軍亦相繼回國。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