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有天,我讀了周國平老師寫的文章,他說他常常被4歲的女兒問倒:世界上會不會有另外一個她?


這麼深刻的問題,我腦袋裡一下子蹦出的是平行時空這種涉及量子物理、天文學的想法,可是我不會回答......對我們成年人來說,這個問題也太難了。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同樣,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裡,鄧莎和她4歲的兒子大麟子在聊天。


鄧莎:“大麟子,你想媽媽變老嗎?”


大麟子搖搖頭,鄧莎接著問,為什麼不想呢?


大麟子說:“我不想媽媽老,老了會埋到土裡,我不讓媽媽埋到土裡去。”說時,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有點難過。


鄧莎繼續問:“我被埋在土裡了怎麼辦呢?”


大麟子回答說:“那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大麟子知道人會死亡,但是卻不知道死亡真正意味著什麼。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想起影片《神秘巨星》,主人公尹希婭在頒獎臺上的致辭:


“你們都以為我是那個神秘巨星,但我不是。我六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吉他。怎麼買的?她從爸爸錢包裡偷偷拿了錢。


我還沒出生的時候,我爸爸就想結束我的生命,但是媽媽沒讓這種事情發生,我的媽媽書寫了我的人生,現在也還沒停筆。


不管是唱歌還是獲獎,都一直是我的夢想,但是有一些人,是不允許有夢想的。做夢的那份自由,是媽媽給我的,誰才是神秘巨星?是我,還是我媽媽?”


擁有夢想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最基本的權利,有夢想會怎樣?如果沒有夢想,又意味著什麼?孩子每天都在經歷這些停不下的思考。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也許他們天生就是哲學家,儘管他們的哲學表達比成人稚嫩,但是觸及的哲學問題深度卻不亞於成人。他們,最終想要的不過就是一個清晰明朗的世界罷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哲學家


哲學誕生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閒暇”,孩子正好就處在人生中的閒暇時光,“我從孩子口裡聽到的含有哲理的精彩的話,也的確比從大人口裡聽到的多得多......”


——出自周國平老師《給孩子的哲理》


他們懵懵懂懂、急迫要弄明白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的樣子,這像極了那些拷問世界本源的西方哲學家們。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周國平老師還說:“大哲學家的文字本來就是通俗明白的,好像是在向一些聰明的孩子談話,我只要把孩子引到這些大師面前就可以了。”這些哲學家,本是一群心靈敏感、頭腦認真的人,也是一群最適合和孩子們對話的人。


當孩子遇見哲學,他們可以看到先哲們有為共通的認識相見恨晚,也會看到彼此因針鋒相對、觀點迥異而爭得面紅耳赤,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遇見!


那些高深的哲理,

本就隱藏在雞毛蒜皮的日常裡


關於人生中的道理,很多重要的話題都已經被古希臘、古羅馬和現代的哲學家們說出,孩子們問的問題也“卻道是尋常”。


我們不妨和孩子一起想想,生活裡有什麼有趣的哲學話題。比如,“什麼是幸福?


赫拉克利特說,幸福不僅僅是我們對吃喝玩樂的直接需求,更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感受,我們不應該追求過多的物質享受?


德謨克利特說,幸福來自一種不被任何情感支配的自信和從容,當我們不害怕、不嫉妒、不易怒、不欣狂時,我們就會很幸福?


柏拉圖說,要想幸福,得做一個聰明有內涵的人?


亞里士多德說,人本身就是神聖的,幸福是人才有資格擁有的?

......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這個問題可能還有點“高深”,那我再講個樂子,大家隨便一聽。


有一次教授在上課時穿插著講了個笑話,結果大家不僅沒笑,而且根本沒意識到那是個笑話。然後我們教授說:“剛才那是個笑話,除了不好笑以外。”這個事件本身,就像一個哲學冷笑話。


無論是大師經歷的,還是孩子自己經歷的,哲學都讓孩子更瞭解自己,獲得豁然開朗的快樂,這難道不是一種思維上的娛樂?哲學嘛,本就是一件再日常不過的快樂。


哲學,讓孩子更詩意地棲居


伏爾泰說過,“我曾經對自己說過一千遍,假如我像那位老鄰居一樣一無所知,那就會覺得幸福,但是我並不嚮往這樣的幸福”。


就像柏拉圖所說,哲學可以使人更聰明,只有聰明的孩子才能尋到自我,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也才能尋找到更多元的答案。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給孩子的哲理》


當然,哲學的問題是很複雜很凌亂的,可是它的表達又是充滿詩意的,這也像極了孩子們的人生,儘管他們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磕磕絆絆,但是他們卻努力從心靈上尋找到那一片詩意的棲居。


當你的孩子說出“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時,你有沒有一絲絲的觸動?


媽媽,我每天給你澆水,讓你長大

《給孩子的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