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制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這計劃行得通嗎

濟南戰役後,淮海戰役前,儘管當時一些國民黨的有識之士認為國民黨政府已經江河日下,大勢已去,但杜聿明仍自視甚高,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別人不行,自己還行”。杜聿明認為,“要打開國民黨軍到處捱打被消滅的危局,必須爭取主動,先發制人”。在這一理念主導下,杜聿明制定了一個主動“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幻想“集中徐州國民黨部隊的主力,乘解放軍二野、三野(當時稱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作者注)東西分離之際,企圖殲滅三野的一部分,以振奮國民黨軍士氣”。(《淮海戰役: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戰場記憶》第4頁)

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制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這計劃行得通嗎

應該說在國民黨軍內部,杜聿明出身黃埔一期,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方面都是佼佼者,對制定作戰計劃方面諳熟。後來,他的計劃也得到了參謀總長顧祝同和蔣介石的認可。只是由於當時東北方向戰事吃緊,他隨蔣介石去東北處理戰事,該計劃遂擱淺。

由於杜聿明這一主動進攻計劃未能實施,帥克想拋開計劃本身,僅從其他幾個側面論證一下該計劃是否科學客觀,是否行得通。

重點進攻山東時45萬對27萬,國軍非但不能奈何華野反而失掉了整編七十四師

解放戰爭打了大半年,國民黨看全面進攻不行,便來了個重點進攻。而重點進攻又將重頭戲壓在了山東方向。一時間國民黨雲集了45萬大軍于山東戰場,並且南線的三大主力,即整編第七十四師、第五軍、第十一師也都參加到重點進攻中來。大有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把華東野戰軍“肅清”之勢。

此時陳、粟的華東野戰軍大概27萬左右。按說,國民黨軍從哪方面來講,都處於絕對的優勢。但就是在這種絕對優勢之下,被陳粟“耍了龍燈”,能動地創造出了戰機。最終,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硬是將國民黨頭號王牌主力整編第74師從重兵集團中挖殲。山東方向重點進攻也隨之破產。

在這種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敵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都在,仗都打成這樣,並且第一大主力還被全殲。而淮海戰役前杜聿明的這個進攻計劃,斯時敵我兵力對比、裝備對比、士氣對比、指揮對比等哪方面的對比都發生了於我有利的變化。參照對山東方向重點進攻這一戰事,可以說杜聿明的計劃成功的概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制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這計劃行得通嗎

豫東戰役大打時25萬對20萬,國軍非但討不到半點便宜反而失掉了區壽年兵團

孟良崮戰役後,在南線戰場上,有一年的時間都沒有打上大仗。這也是符合戰爭發展規律的。戰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小仗勢必不再好打,只能通過打大仗來決雌雄。特別是,粟裕提出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後,一時間,國共雙方在中原戰場上的大打之勢又呼之欲出。

在這種情況下,粟裕制定了“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豫東戰役作戰方案。

此時我在中原戰場上能調動的兵力,與國民黨雲集在中原戰場上的兵力,國共雙方對比為25萬對20萬,我軍佔據劣勢。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戰場態勢下,我軍先在開封城內殲敵4萬餘人,後在睢杞戰場上又殲敵區壽年兵團大部5萬餘人,兵團司令區壽年被生俘。

豫東戰役,僅從兵力對比來說,是一場差別並不太大的“小型決戰”。然而,在這樣一場“小型決戰”上,國民黨軍又輸得很慘,最關鍵的是幾乎一個整兵團被全殲,這個對國民黨的打擊和震懾太大了。因為此戰之前,儘管有過孟良崮戰役的慘敗,但畢竟國民黨軍總體實力還在那擺著,他們並不甘心失敗,也不認為會失敗。但豫東戰役的結局成了一個分水嶺,國民黨真的被打怕了。

豫東戰役過後兩三個月,杜聿明即制定出了這個主動進攻計劃,如果以豫東戰役作為參照系的話,勝算又如何呢?豫東戰役,我總兵力有20萬,但粟裕直接指揮的也就10多萬人。而淮海戰役前可就大不一樣了,粟裕直接指揮的大軍就有36萬。僅從兵力對比上看,杜聿明主動進攻計劃的勝算同樣也是不成立的。

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制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這計劃行得通嗎

濟南戰役對決時28萬對32萬,國軍非但不敢前來增援反而看著王耀武集團被殲

這次的濟南戰役,完全是“今非昔比”。我軍第一次“奢侈和闊氣”起來,出現了我軍在兵力上優於敵人的新局面:“華野外線部隊北上和山東兵團會合了。後來,又將蘇北兵團的兩個縱隊和一個旅也北調山東,加起來我軍在山東總兵力達15個縱隊共32萬人,而敵人守城和可能增援兵力總共僅28萬人”。(《粟裕戰爭回憶錄》第574頁)

整個濟南戰役,比預計的還要順利。共打了8天,濟南便被攻克。原本上,杜聿明準備率邱清泉、黃百韜兵團等馳援濟南。但此時的國民黨軍已經士氣低落,根本沒有馳援真打的決心和氣魄。最後,面對粟裕十幾萬大軍夾運河而陣,他們眼看著王耀武十多萬大軍被殲,濟南城被攻克,就是不敢前來,只是象徵性地做個出兵的樣子便草草收兵。

濟南戰役沒過幾天,杜聿明就制定出了這樣的主動攻擊計劃,這時候,無論從士氣、到裝備、到指揮,甚至到兵員對比,都是“今非昔比”。真不知杜聿明的計劃底氣從何而來。或許由於他一直主要在東北,沒有在南線與粟裕交過手,不知道粟裕和華野的厲害。但他的手下總應該知道吧,即使他想打,他手下的那些人願意真打嗎,區壽年和王耀武被生俘的前車之鑑可就擺在那呢。

綜上所述,杜聿明主動“攻擊山東共軍”計劃制定得再好,到頭來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沒有一點贏面的可能。套用一句流行的語言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的所謂的主動“攻擊山東共軍計劃”一點也行不通。

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制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這計劃行得通嗎

主要參考文獻:《淮海戰役: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戰場記憶》《粟裕戰爭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