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下的愛情


《邊城》| 白塔下的愛情

配圖來自網絡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這句話始終記憶猶新。那個人會回來嗎?翠翠能等到他嗎?故事留下的遺憾,總給人太多太多想象。也許對翠翠來說,期待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

也許是因為翠翠那份沒有盡頭的等待,也許是因為小說勾勒得純樸世界,我第三次重讀了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記憶深處的某些場景再次浮現在腦海:

兩山之間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塔,白塔下有一戶人家,一條黃狗跟在一個小女孩後面,沿著小溪、順著山路四處奔跑,女孩的臉上洋溢著天真爛漫的笑容,純淨、自然、動人,女孩清脆的笑聲,時而回蕩在大山深處,時而消散在流淌地溪流裡·······

這是對《邊城》的最初印象,也是一直忘不掉的邊城印象。


翠翠的世界單純而美好,只有爺爺、黃狗和過渡的路人。平時的日子裡,她會跳上船去幫爺爺渡一渡過往的行人,她會躺在溪邊的石頭上看飄動的白雲,她會圍著白塔追趕黃狗小雞。這樣的時光,簡單、自由、無憂無慮。


直到有一年端午節,她在看龍舟賽的河邊碰到一位少年。少年叫她去他家樓上看比賽,而翠翠卻誤以為他有壞心思,便罵他是“悖時砍腦殼的”。兩人的相遇,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後來她才知道這位少年是船總順順家的二兒子、有岳雲之稱的儺送二佬,當時是自己誤會了別人的好意。

也許是因為愧疚,也許是初見時的印象深刻。從那時起,翠翠平靜的世界開始泛起漣漪,每次想起那個相遇的夜晚,翠翠的臉上便不自覺地露出笑容。年少懵懂的翠翠不知道,愛情的種子已經悄悄萌芽。


命運總是愛捉弄人,二佬的哥哥大佬也喜歡上了翠翠。兄弟倆喜歡上同一人,劇情看似有點狗血,但卻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


大佬找人去探老船伕爺爺的口風,爺爺說了娶翠翠的兩種方式:走車路或者走馬路。走車路就是由父母做主,請媒人上門提親;走馬路就是去對溪的高涯上唱三年六個月的山歌,唱到翠翠動心為止。大佬選擇了走車路,可是遲遲沒有得到翠翠和爺爺的明確答覆。

每次爺爺提起大佬和二佬,翠翠只是一陣臉紅,然後默默地跑開。她的愛羞澀而純真,含蓄而矜持。爺爺不知道翠翠的真實想法,遲遲沒有給大佬明確的答覆,這也為故事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大佬決定和弟弟一起去唱山歌,兩人每晚輪流唱,看翠翠先被誰的歌聲打動。大佬讓二佬先唱,可二佬一開口,大佬便失去了信心,二佬就像是會唱歌的竹雀,歌聲美妙而動聽。

“在夢中,翠翠的靈魂因為一種歌聲浮起來了,彷彿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懸崖半腰。”

朦朧、夢幻而美好,翠翠分不清這究竟是夢還是真實的存在。


因為唱歌不好,大佬心灰意冷選擇遠走他鄉,在一次押船中不幸落水身亡。哥哥的死讓二佬對翠翠的愛止步於此,他同樣選擇了遠走他鄉。此時翠翠朦朧的心已變得清晰,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二佬,可是那個人卻已經走了。最後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白塔倒了,爺爺去了,留給翠翠的是無盡的等待,那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戛然而止。


故事的結局讓我想到了曾看過的一個新聞:戰爭年代走散的一對夫妻,當垂暮之年再相見時,老奶奶一輩子未嫁,老爺爺已是兒孫滿堂。這樣的反差,不知道老奶奶的心裡作何感想。如果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她還願意花一輩子去等一個人嗎?


回到翠翠的故事,也許作者是聰明的,他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耐人回味。我常常腦補他們的相遇,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看待故事的心境悄然發生了變化。


學生時代,每每讀起來都為他們倆感到遺憾,總希望二佬能夠早點回來,和翠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畢竟不管經歷多少事,那個河邊相遇的少年始終牽動著她的心。而那個少年對她也是一往情深,他寧可要只破舊的渡船,也不要那河邊氣派的磨坊。那時候,看到的都是兩人愛情的美好。


而現在再看,想法卻截然相反,希望那個人不要回來了,翠翠也不要再等了。因為在二佬的心裡,誤以為哥哥的死與老船伕、翠翠有關係,即使有一天他想明白了,可心裡終會留下疙瘩。如果他回來,兩人之間的感情已沒了最初的那份純粹;如果他不回來,我害怕翠翠等待的結局會跟新聞裡的那個老奶奶一樣,這將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


如果說愛情需要經歷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守五個階段才算圓滿,那麼翠翠和二佬的愛情才走到第二步,還僅停留在簡單的認識層面,沒有經過深入瞭解與長久溝通的感情就如空中閣樓,一旦外界干擾因素太多,最初建立起的好印象就認識層面,沒有經過深入瞭解與長久溝通的感情就如空中閣樓,一旦外界干擾因素太多,最初建立起的好印象就會慢慢垮掉。


從沈從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兩人之間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因為母親的遭遇,翠翠對愛情本就缺乏自信;礙於家境的懸殊,翠翠只能把喜歡一個人偷偷藏在心裡,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二佬沒有明確向家人、翠翠或爺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翠翠無法確定那人是否值得自己託付終身;二佬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關鍵時刻會選擇逃避……


所處環境的不同以及性格上的弱點,造成了諸多誤會,這也成為兩人愛情路上的羈絆。也許現在的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吧,最起碼彼此內心保存了那份美好。

當然,翠翠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份好的愛情一定是建立在相互交流與彼此熟知的基礎上,多溝通才能多瞭解,多瞭解才能知道是否真合適。愛情的新芽只有兩人共同培養,才能最終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