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這個雞與蛋的問題也常常激起古代的哲學家們去探索並討論生命與宇宙的起源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會認為要得到"先有雞先有蛋"這類循環因果的問題的答案是徒勞的,人們會認為這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問題。當然,關於這個問題的字面答案是簡單並顯而易見的:卵生動物在雞出現前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就一直存在了。然而,這個簡單問題背後卻隱喻出現有的物質還是先有的能量。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當然,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是能量產生了物質。根據宇宙學標準模型,宇宙起始於138億年前,最初的宇宙中並沒有物質和空間,只有一個擁有無限溫度和密度的奇點。當宇宙誕生時,純能量轉化成各種正反粒子對。正反粒子對相遇之後,它們會發生湮滅,又再次轉化為能量。但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能量都是由物質產生的或者說是以物質為媒介的。例如光能源於電磁波粒子、磁能源於磁場作用。從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可以推導出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真空中的光速(299792458米/秒)。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關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也往往會等效運用在工程及其他學科的"一個需要計算自己本身才能得到的參數"這類循環引用問題上。此類情況的範例有範德華方程及著名的達西摩擦係數計算公式。這世間不可能有一人生來無有父母,這一切都是與自然規律不符的。所以不可能存在著第一顆能夠孵出雞的蛋因為蛋是由雞下出來的,反之亦然。史蒂芬·霍金和克里斯托弗·蘭根曾為先有蛋還是先有雞而爭執,雖然該問題因達爾文的進化論而喪失了重要性:世上必須先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卵或者一個能孵出雞的蛋。我們都知道波粒二象性,但是這個粒子的定義一直存在爭議。我們生活的世界萬物都是有分子構成的,但分子又可以繼續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繼續分為量子,而最後量子肯定還能繼續分解為更小的粒子,而最後很有可能就沒有了粒子,即一切皆是虛無的。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即這個世界本是空的,並象露水和閃電一樣的速度在變化。物質處於波性的時候即是空的,如果我們僅用眼睛這個感覺器官去觀察的話(即假設沒有耳朵或其它感覺器官,也即檢測工具的唯一性),那麼我們的眼睛閉著時,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是什麼也沒有的,但就在我們睜開眼睛的一剎那,所有的物體就變成了粒性,也就是我們眼睛可以看到的物體了。對於眼睛來說,世界是瞬息變化的。而如果我們僅用耳朵去觀察,當用手把耳朵捂著直到什麼也聽不到了,這時世界的聲音是波性的也即是空的,但當把耳朵放開後,我們就聽到了聲粒子形成的聲音。亦即,世界的存在與不存在,是意識瞬間確定的。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道家在幾千年前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即天地萬物源於“無”。佛說,萬物唯心造,這個世界本來是什麼也沒有的波,即是空的,人用心去觀察或感受它時,它才坍塌成為粒子讓你觀測得到,是人的意識把世界的波變成了粒子,才是萬物的存在形式,正是,有意識才有萬物。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其實,不止地球是一個大磁場,人也是一個磁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磁場。人是由分子構成的,但也可以說分子是虛無的。所以人的磁場並不是來自於我們的身體,而是來自於我們的意念。意念這個東西從何而來,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我所理解的佛道之法,實則是人的意念引導的法力(人產生的磁場)來改變自然(這裡的自然是隨著磁場運動的各種粒子)的狀態。意念看不見摸不著,非常抽象,對於“眼見為實”的人類來說怎麼理解都欠缺,只能略描述。我們在這裡把我們的元神比喻做先天一氣,是自然存在,並且無處不在的道這就是說,只有原神才可能與“氣”直接發生關係。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意念既是氣,是力,是一種能量。意念者,虛擬也。但,並非虛假,因為“虛”能變“實”,“無”能變“有”。 意識是一種不受我們身體侷限的物質,是一種條理分明的能量,有能力改變物質事件。因此可以“以心控物”,能力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一個簡單的意念似乎擁有改變我們世界的力量。“以心控物”,意念可以影響物理現實。意念能影響任何東西,具有改變世界的驚人能力。物質並不是固態和穩定的,甚至不是任何東西。我們的世界肖似一個巨大的量子信息網絡。念力信念的力量無窮大,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所謂:“至虛則無物不包,無物不容。”

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這個問題實則上升到量子力學和神的意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