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高考只剩最後一小時,你會怎麼做?

必刷題小編:時間一晃而過,高考越來越近,學生們的心也越來越不安。很多學生經常感到力不從心,常常會覺得是自己智商不夠用。而事實的真相是:

中學學習拼的並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假如,高考只剩最後一小時,你會怎麼做?

如果只剩一小時,你要複習什麼?

學習資料越攢越多,如果不進行篩選、整理,攢到一定量後,要麼是懶得看,要麼是看不完。

哪本練習冊最有價值,哪張卷子看了也白看?

不加篩選,只會事倍功半,浪費時間。

不妨抽出些時間,站在考前複習的立場上,篩選出你的學習資料。

假如你有一個月時間,你打算複習什麼?

假如你有一週時間,你打算複習什麼?

假如你只有一天時間,你打算複習什麼?

假如距離考試只有一小時,你打算複習什麼?

在有限的時間內,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複習資料,無疑是最適合你的。

這裡既包括你的錯題本,也包括平時刷《高考必刷卷》,還包括學校老師發到微信群裡的各種學習資料中的重點內容。

現在好好想想,假如只剩一小時,你打算複習什麼?

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

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

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利用。

如果只剩一週,你要做些什麼?

如果只剩一週時間,最好的選擇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一週的時間轉瞬即逝,此時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

如果你在做完一張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你加分。

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坐起來都很困難,那麼用一週時間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你減分。

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熟練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所以,對於那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學生來講,計劃應該定的適度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

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60分鐘,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鐘。

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

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如果只剩一個月,你能做什麼?

如果基礎薄弱,那麼在沮喪之餘,你也要明白一點:即便只剩一個月,只要努力投入時間,你也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你的基礎比較紮實,那麼一個月的時間,你的學習重點應該是精細化的重點突破。

舉個英語學習的例子。

當你的英語成績始終在110分左右徘徊時,很多同學會感覺,明明語法和知識點都掌握了,卻總還是小錯不斷。

完形填空選這個詞還是那個詞,詞義都懂,但一選就錯。

如果你的語法知識沒有太大的提分空間,完形填空想要提分,就一定要關注單詞和句子的細枝末節。

而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正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單詞不僅僅要掌握詞義,還要格外關注它的感情色彩(褒義還是貶義)和使用情境(官方還是俚語);

句子不僅僅要看懂,更要注意前一句和後一句的邏輯關係,並且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相關聯。

總之,基礎不錯的學生,用一個月的高效付出,完全可以實現題型和學科的突破,只要肯思考,並且弄清楚自己失分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對於出錯原因不清晰、不精確,無論是查詞典也好,回溯課本也好,查資料也好,問老師也好,問家長和同學也好,只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就好。

假如,高考只剩最後一小時,你會怎麼做?

如果只剩一天時間,你該做些什麼?

即便只剩一天,你也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需要背誦、理解的內容,你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

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用來做錯題。

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現在不禁想問,如果只剩一分鐘時間,你會做些什麼?

最好什麼都不做,閉目養神,放空大腦,準備應戰。

對於高考,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