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吃過最多的野菜叫什麼?

草根創業彪哥


在農村,你吃過最多的野菜叫什麼?

我是北方農村人,吃過的野菜很多,如蒲公英、薺薺菜、苦苣菜、馬齒莧、灰灰菜、車前草等等。但從數量上來說,吃過最多的野菜,我們這裡常叫苦苦菜。


我小到六七十年代是經常吃的,那時,自己種植的蔬菜種類少,數量不足,經常在一年四季要用苦苦菜添補當蔬菜食用。後來上了大學和工作以後就很少吃到苦苦菜了,還是經常想吃的。

據查資料我們吃了多少年的苦苦菜,它的正式中名叫苣蕒菜,是菊科苦苣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學名為Sonchus arvensis Linn.,是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在1753年命名發表的。


苦苦菜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南方部分省區,通常生長在田間地頭、路邊、山坡,比較普遍。它的外形特點:根狀莖匍匐;莖高三十到七十公分,圓柱形,有縱溝紋,不分叉,無毛;基生葉多數,與莖幹中下部葉片都是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十公分左右,先端鈍圓或漸尖,基部逐漸變窄,葉邊有不規則波狀或皮刺狀尖齒。頭狀花序黃色。頭狀果序,小瘦果紡錘形,成熟時有白色冠毛。五到八月開花,八九月結果。

我們通常在三月到九月採摘它的幼苗、嫩葉和嫩根食用,吃法有做涼拌菜、



做菜餅、炒菜、做湯、做漿水酸菜等,它的味道鮮嫩甘甜味苦,是我們農村祖祖輩輩吃了很久野菜 。
有資料記載在我國民間食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根據有關單位研究測定,苦苦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十六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糖類、脂肪酸、鈣、鋅、鐵、銅、錳等營養物質。食用苦苦菜對人體有充飢、增加營養物質和保健身體作用。中醫認為苦苦菜全草可藥用,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治療乳瘡和眼病。


老姚談植物


馬蜂菜:要說馬蜂菜啊,它的生命力可是很頑強的,不管是旱還是澇,都不會影響它的生長。記得小時候跟著爸媽下地鋤草的時候,我和妹妹就會各自跟在爸媽後面,看到馬蜂菜就撿起來帶回家。還會比賽,看誰撿的多……。馬蜂菜隨處可見:菜園、農田、路旁……,是一種很常見的野菜。長大後,忙於工作,沒機會下地,已經很久都沒見過馬蜂菜,也好久沒吃過馬蜂菜了。

地皮菜:我們這稱為地朗皮,也有一些老人會稱羊屎旦的。記得小時候,每次下完雨之後,就會和小夥伴們爭先恐後的往山上跑。因為在去往山上的路兩旁,每次下完雨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地朗皮。每次都感覺自己撿的地朗皮是最多的,可是每次回到家後,被我媽清洗幾遍,就感覺少了很多。記得有一次,我還和媽理論了幾句,對我媽說:媽,你是不是藏起來了,不捨得給我們吃,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少?你猜我媽說什麼?:愛吃不吃,不吃拉倒……。

小的時候渴望長大,長大後卻又很懷念小時候的生活。雖然現在的生活好了,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也不用為了那一點野菜,去和小夥伴們“爭搶”了,可是真的好懷念那段吃馬蜂菜和地皮菜的日子。


魯南小邵


題主你好,我是農村人,也經常吃野菜,在我們四川南充這邊,野菜資源非常的豐富,像竹筍、蒲公英、馬齒莧、野藠頭、馬蘭頭以及魚腥草等。



要說我吃過最多的野菜,那就是魚腥草了。

記得在我剛記事的時候,每年初春,我就挎個小竹籃,跟著媽媽去田埂上挖魚腥草。

魚腥草有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對於外省的朋友來說,可能覺得適應不了,但是,我們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區的人來說,魚腥草可是最好吃的野菜了。


鮮嫩的魚腥草挖回家以後,除掉雜質,然後用水洗乾淨,用刀切成小段裝進碗裡面。

魚腥草碗裡放入適量的鹽、紅油、醬油、醋、花椒油以及姜蒜末和香菜、香蔥等調料,然後用筷子拌均勻,放置一個小時,等魚腥草醃製入味以後就可以食用了。

魚腥草除了用來涼拌以外,用來炒臘肉和涮火鍋吃,味道也是倍兒棒的。

總結: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野菜資源以及人們的飲食習慣都不一樣,在我們這裡,吃的最多的野菜就是魚腥草,請問你們哪裡人們吃得最多的野菜是哪種呢?

我是李茗說鄉村,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李茗說鄉村


你好,感謝您的問題,

我的老家是東北農村的,我小時候家裡已經能解決吃飯問題了,吃的還是可以的,父母那個年代多是,缺吃少穿的年代,媽媽就常跟我們說,他們小時候吃的野菜很多榆樹錢,柳芽,婆婆丁,取麻菜,還有蘚菜,灰菜,很多種野菜是可以食用的,媽媽說把菜用熱水抄一下,放點鹽團成團,放在玉米麵裡一滾,在放鍋裡蒸,開鍋就熟了,能吃飽但不惦飢一會就又餓了,媽媽說那時候最大的奢望就是吃飽飯,我這一代沒有真正吃過苦,但我們對野菜也情有獨鍾,我們特別喜歡吃婆婆丁,曲麻菜春天吃他們沾醬即敗火又好吃,現在有專門種植這兩樣野菜的了,因為他們也是中藥,包括根莖花都可食用,很受人們的歡迎,現在人都注重養生,所以現在這個菜還是比較高檔的呢,去飯店點的話還是很貴的,冬天最貴都100一斤,以前大路兩旁山野溝渠都沒人挖,現在都是寶貝了,你們吃過嗎






總倉梅


我是農村人,我驕傲!

扯遠了,我是農村的,所以要來回復下這個問題;

在我們偏遠的山區,野菜沒有個什麼好的定義,因為即使自家種的,也屬於純天然無肥料農藥的。基本上就屬於野菜,所以按照分類來說說!

綠色菜類:

白菜🥬,我們那邊菜籽有時候用不完,就會灑在菜園子邊上,不管不顧任由其生長!味道不錯

菌類:

大山裡,野山菌很多,蘑菇、崇樹菇等等!這種吃起來就是鮮,比起市場買的鮮上不止一個檔次!我們那邊也有采摘出去城裡賣的,價格都是好幾十一斤!這是我吃過最多的!

調料類:

山多意味著各類植被多,野山椒、花椒、茶樹油都是能在山裡採摘加工的!味道比市面上那種先榨油再弄成調料的好太多!

最後吃最多的應該還是菌類,因為菌類曬乾儲存方便,新鮮的吃起來甘甜可口,曬乾的吃起來幽香濃郁!

以上 感謝參考![大笑][大笑]




老薑家1986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一個經歷了傳統農耕、計劃生育、家電下鄉和精準扶貧的農村老阿姨!


我小的時候經歷了大餓飯、大天旱,啃過書皮吃過草根,這一輩子都在吃野菜是在太多了,吃的最多的是蕨根,吃到嘔吐,苦到沒有味覺,現在看到就躲得遠遠的。在我們餓飯的年代,一邊要努力賺工分,一邊要填飽肚子,所以有的吃就是福,沒講究,更本不允許你去思考到底怎麼吃?

現在的人都誇蕨菜好吃,味道鮮美,原汁原昧,可是誰能體會到它的苦澀?

我們吃蕨菜要麼就是直接煮熟了吃,要麼就是把蕨菜曬乾磨成面,再和麵做成粑粑,沒有其他調味品,吃在嘴裡就一個字:苦!如果不是為了活命,絕對不會吃。

現在看到它就搖頭,餐桌上遇到也不會吃,感覺得了蕨菜後遺症了。


思南申阿姨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是否有吃過這個東西呢,很久以前我和小夥伴一起在農田裡挖植物的時候,突然挖到幾個非常像土豆,又像生薑的東西,回家問了自己的父親,父親說這個其實是野山藥。他和普通山藥不一樣,更硬一些,適合醃鹹菜,我在小時候最喜歡吃母親做的野山藥醃製而成的鹹菜,據說富含很多維生素和氨基酸,不過這裡我個人倒是不太明確了。


三胎寶媽生活記


談論起吃過最多的野菜叫啥這個問題,我想起了童年時代挖野菜的情景。在農村,野菜的種類是非常多的,常見的有薺菜,蒲公英,雪裡紅等等,這些野菜對於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來說,第一印象就是好吃。在我記事起,就知道每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母親就帶著我們到鄉間的田頭,河岸邊,樹叢中去挖薺菜,迎著春日的暖陽,走在風景如畫的田園裡,挖著一棵棵薺菜,別提有多高興了。回到家以後,母親把薺菜洗乾淨之後,做成薺菜線的餃子或者做成菜饃,我們兄弟姐妹便爭先恐後的吃起來,香噴噴的薺菜餃子很是讓人難忘,多少年過去了,但薺菜在我心中的印象最深刻,最難忘。所以說我吃過的野菜就是薺菜。


亳州快拍


農村的野菜,現在成了美好的嚮往了,苜蓿麥飯、熗子菜(音)、薺薺菜等等,都是我小時候的美食,養活了自己清苦的少年時光。

如今的農村,很難找到苜蓿菜了,因為大集體年代,種苜蓿是喂牛和馬的,我們由於飢餓,也會去偷點苜蓿回來,做成苜蓿麥飯,就著包穀榛子吃,真是美味極了!

還有冬天,土菜籽苗入冬第一次霜打後,把菜籽苗挖回家,擇洗乾淨後,用開水煮熟,把水弄乾,放在盆子裡撒上一點鹽,在撒上搗碎的土菜籽子,然後拌均勻,放置幾天就可以吃了!一般農戶調菜時,會放點幹辣子面、蔥花在上面,用熱油澆一下,放點醋拌均勻,就上包穀榛子吃,真是香極了!

這就是關中老家最讓人牽掛的野菜,直到現在,我都十分喜歡吃!


陝西鑫農碩公司老孫


馬齒莧吃的最多,在開水裡煮一下,涼水衝一下涼拌,或者直接炒著吃,還有開水煮一下,然後曬乾,冬天包包子,包餃子都可以,很好吃,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們姊妹幾個如果誰鬧肚子了,我爸爸就會用馬齒莧炒雞蛋給我們吃,爸爸說這樣炒著吃能治療痢疾,還有各種鬧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