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硃砂丄172cm


眾所周知,在清康熙時期,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皇位爭奪戰,史稱“九子奪嫡”。最後四阿哥胤禛殺出重圍,坐上了皇位。


雍正繼位後,對其他爭奪皇位的兄弟進行了血腥的鎮壓,八阿哥胤禩被改名為“阿其那”(滿語“狗”的意思),圈養至死。十四阿哥胤禵被髮配到偏遠地區守皇陵,直到乾隆上位後,他才恢復自由。但是雍正對十三阿哥也非常好,雖然胤禛多疑猜疑,但是兩個人的關係是真的很不錯。史學家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棠棣情深”。


那麼雍正和十三爺胤祥的關係有多好?下面我們來分析下:


一、雍正和十三爺在很小的時候,就建立起了親密而友好的關係。


胤祥的生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他年幼時章佳氏便因病過世。後來康熙將胤祥交給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撫養,所以雍正才得以和胤祥建立密切的情誼。有些朋友會感覺納悶,十四阿哥也在烏雅氏身邊長大,為何不見胤祥與十四阿哥關係好呢?這是因為十四阿哥從小受烏雅氏寵愛長大,而胤祥與四阿哥胤禛卻同病相憐。

雍正在出生時,德妃烏雅氏還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他從小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後來佟佳皇后病逝,雍正便想往生母烏雅氏那邊靠。但當時德妃已經有了十四阿哥,並將全部的愛給了這個小兒子,所以母子倆的感情很生疏。同樣的,在德妃身邊長大的十三阿哥也沒能得到過多的關愛,這兩個同病相憐的兄弟就漸漸親近起來。


所以有著相同的寄養經歷的二人,迅速建立了同理心,關係自然非常密切。


二、在“九子奪嫡”期間,胤祥是雍正的堅定支持者, 並且幫助雍正擋下了關鍵的一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於是眾位皇子一方面積極爭奪地位,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奔走計劃著將胤礽置於死地。而胤祥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表現太過於活躍而被康熙所察覺。康熙在問及胤祥同黨的時候,胤祥一口咬定是自己所為,與他人無關,就此保全了雍正。

但是胤祥卻因為此受到了康熙的懲罰,被關進了宗人府長達一年的時間,期間胤祥大病一場,患上了嚴重的腿疾,並且自他從宗人府放出後,也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冷落,沒有任何的封賞與任用,退出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


三、十三爺始終能夠恪守君臣之道。


十三爺胤祥對於雍正王朝以及雍正本人的貢獻遠遠超過了隆科多和年羹堯,但是不同於這二人居功自傲,胤祥始終是恪守君臣之道,不敢有任何越界的行為,甚至還主動選擇退讓和拒絕,雍正要按照當年康熙賞賜給他的二十三萬兩白銀的標準,賞賜胤祥,但是胤祥只要了十三萬兩;雍正想要將自己原先統領的人丁賞賜胤祥,胤祥也拒絕了;

雍正已經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他還想要封賞胤祥一個郡王的爵位,並且讓他選一子來繼承,胤祥再一次拒絕;

後來雍正想讓胤祥跟自己葬在同一個地方,胤祥不惜用“吞土受陵”的方式讓雍正收回成命。

就是因為十三爺胤祥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恪守君臣之道,不僅獲得了雍正的信任,也得到了雍正極大的推崇。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從下面三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事情:

雍正登基後,給每個兄弟發了23萬兩白銀,沒有偏向任何一個,但銀子發下去後,老十三卻退回了十萬兩,雍正十分清楚胤祥的脾氣,再給他送回去他也不會要,於是便下旨,以後胤祥府中的所有開支都可以在宮中報銷。

也就是說雍正給了十三阿哥一個用國庫中的銀子做自己事情的機會。但胤祥卻讓別人給雍正帶話說自己不接受,最後雍正也是妥協了。

第二件事情:

眾所周知,在古代若是想要稱帝,手中必須要握有重權,兵權。財權缺一不可,尤其是兵權,每一位皇帝都不敢輕易的將兵權授予某個人,而雍正也是在登基之後便封了十三阿哥胤祥為和碩怡親王,而這是除了皇帝外,最高的重臣之一了。而且雍正還挑了一支軍隊,讓十三阿哥帶領,而且還可以隨意調動,而其他的滿八旗都是沒有實質性的權力的。

由此也可看出雍正和老十三的關係是其他的皇子無法企及的。

第三件事情:

便是在老十三去世的時候,雍正下令要替老十三穿一個月的素服,群臣要穿常服,要知道當時康熙去世的時候,雍正僅僅穿了20常服,由此可以體現出來胤祥在雍正的心中十分重要,他的葬禮也是比正常的禮制超出了很多。


雍正曾這樣評價胤祥:

“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在雍正看來,他與胤祥是千古君臣兄弟的好榜樣,是千百年難得一見的,這足以體現兩人感情之深。


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胤祥有九個兒子,四個女兒。四個女兒一個早夭,一個給了雍正成了和碩惠公主,另外兩個都封了郡主。九個兒子在胤祥死時就剩三個。

一個是長子已革貝勒弘昌,胤祥的第四子弘皎為寧郡王,胤祥的第七子弘曉在雍正的安排下承襲了和碩怡親王的爵位,雍正還下旨怡親王的爵位世代傳承,隔代不降爵,也就是“鐵帽子王”。其餘的兒女家人也在雍正的庇佑下衣食無憂。

雖然最後在“辛酉政變"中怡親王受到牽連被廢黜,胤祥希望子孫世代平安的願望沒能最終實現,但是雍正也盡心盡力的去幫他實現了。


總結:胤祥死後,雍正悲痛欲絕,還親自將胤祥的名字改了回來。這在清朝歷史上還是頭一遭。雍正為胤祥建祠堂後,親自下令說:“怡親王建祠後,或許會有人怨朕,但你們不能遷怒於怡親王。壞事都是我做的,後人不要妄自揣測,懷疑怡親王。朕萬年之後,十三弟是要流芳百世的,朕期待著那一天。”在雍正的心中,十三弟註定是要流芳百世的,至於他自己在後人心中的形象則無所謂好壞了。所以冷酷無情的雍正也有柔情的一面,只是很少有人能看到罷了!


路之意


十三爺胤祥死後,子孫一代不如一代,王府被迫搬了三次家

十三爺胤祥的一生可謂輝煌,四哥雍正對他極其寵愛,成為大清恩封的第一家鐵帽子王,可惜十三爺天不假年,早早地去世了,身後留下怡親王這個爵位傳於後世。而怡親王府這座曾經是京城的“第一王府”也命運多舛,竟然搬了三次家,最終也出現了三座王府,只不過一座不如一座。

第一座怡親王府在王府井帥府園,即今天新東安市場東側一帶。當年這座王府佔地面積很大,氣勢宏偉。不過,如此宏偉的王府卻只有十三爺胤祥一人居住過。因為在胤祥去世後,悲痛萬分的雍正為了紀念這位弟弟,下旨將其王府改為賢良寺,還親自書寫御製碑文。

賢良寺在清朝歷史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由於該地臨近皇宮,因此便成了外省朝廷重臣進京朝見時的臨時住所,也就類似於國有招待所。特別是在晚晴時期,著名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都曾經寄住於此。

1901年11月7日,一代權臣李鴻章正是在這裡懷著無盡的惆悵離開了人世。之後,在幾十年的歲月變遷中,原本肅靜的賢良寺逐漸淹沒在居民的大雜院中。到了上個世紀末的舊城改造中,賢良寺的大部分建築被拆毀,只剩下東邊的一進小院,深藏在高樓當中。

既然十三爺的怡親王府被改建成了賢良寺,朝廷便要為其繼承人安排新的住所,於是便有了第二座怡親王府。

這座新王府位於朝陽門內北小街,今為國家單位使用。當年這座新王府落成後,繼襲怡親王爵位的胤祥第七子弘曉便遷居於此,此後六代怡親王均居住在這裡。王府雖沒有十三爺時那麼恢宏氣派,卻也頗為壯觀。

此府佔地廣闊,堪稱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築,其主體規模和構架至今保存相對比較完好,也是北京現存完整的王府之一。不過自從載垣獲罪以後,怡親王的鐵帽子和王府都被慈禧沒收。

1864年,該王府又被賜予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後者於1871年晉爵為孚親王,因其排行第九,故孚王府又稱“九爺府”。

民國時期,孚王府先是被售予奉系軍閥張作霖的部下楊宇霆,後又曾相繼用作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校舍、國民黨勵志社總部等。

1864年,朝廷開恩恢復怡親王的鐵帽子爵位,於是又有了第三座怡親王府。

第三座怡親王府位於東單北極閣三條,此處原為寧良郡王府。由於當時朝廷決定改寧良郡王弘晈(胤祥次子)的四世孫。鎮國公載敦襲怡親王爵,並令其仍然居住在祖先留下來的寧郡王府,因此寧郡王府便搖身一變成為第三座怡親王府。

寧郡王府規模自然無法與前兩座怡親王府相比,況且末代怡親王一生窮困潦倒,家業敗落,如今這裡早已物是人非,成為某藝術院團的所在地了。

怡親王這個鐵帽子王的命運可以說是坎坷的,在近200年的歲月裡,命運極度反覆,甚至有怡親王被賜自盡者,真正意義上來說,怡親王這頂帽子其實只輝煌了十三爺胤祥這一代,後世再無位高權重者。


跪射俑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老十三?這不就是胤祥嗎?您要問他倆的關係?那不是親兄弟而勝過親兄弟。

大傢伙也清楚雍正這人,第一個摳門,第二個薄情,第三個寡義,總之這人給人感覺不好相處。但對於老十三,雍正那叫個大度,這些讓人詬病的性格缺陷,到了老十三這壓根就沒有。

最簡單的例子,大傢伙都知道擱過去,當皇帝的人都有一個避諱,自己的名就是自己的名,天下間其他人壓根就不能用自己名中的任何一個字。

雍正叫胤禛,作為同一輩的兄弟,他其他的哥們胤字必須改了,不然犯忌諱,所以一幫子兄弟咔咔咔胤字全整成了允字。可到了老十三這頭,這就不好使了。

“啥允祥不允祥的,給哥哥改回來,你呀還叫胤祥,咱爹給起的,咋能改了呢。”雍正嘴巴一咧咧,很不高興:“咱兄弟還講究這個,俺的後背丟給你都踏實,不就一個字的事嗎?”

得,您瞅見沒,這就是兩兄弟好的能穿一條褲子的表現。

那麼雍正為嘛獨獨對這老十三例外呢?

這事得從根子上講。

話說老十三的親媽,那叫章佳氏,開頭就是一宮女。後來康熙瞅著挺水靈的,這就拉到小黑屋了那個啥了。

這事弄的,這就中靶了,就有了老十三。老話說母以子貴,得咧,這章佳氏也就正式的成為了康熙龐大後宮中有那麼一小臉的一個人。

說道這裡有人要問了:“那麼康熙是不是特喜歡這章佳氏?”

咋說呢?喜歡是喜歡,但不能加個特字。為嘛呢?因為畢竟章佳氏給康熙生了三娃娃,一個大小子老十三,還有倆閨女,而且這倆閨女不僅是公主還都加了和碩二字,不可謂不尊貴。(滿清那爵位封號但凡加了和碩的那都是這一級別中的佼佼者)

所以喜歡二字沒跑,但不是特字,為嘛呢?因為康熙到死都沒有把章佳氏他們家包衣奴才的身份給剝離出來,在康熙的手上就封了個庶妃,這說的好聽,其實擱老百姓家裡就是個侍妾的地位。

也是因為這個身份的原因太低了,所以按照滿清那祖宗的規矩,老十三不能養在章佳氏的身邊,丟給了雍正的生母烏雅氏身邊養著。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層的關係,雍正和這老十三才有了交際。

因為雍正的母親烏雅氏他開頭的身份也是宮女,生了雍正這才破格成為了康熙的老婆中的一員,也是因為身份的原因,就把雍正丟給了當時身份顯貴的佟佳氏養著。

因為遭遇相同,而且他們還有一個交集人物烏雅氏,所以倆人就走的比較近。

再加上,雍正他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老十四。按說是親兄弟雍正應該和老十四走的近才對,但烏雅氏這人有點子偏心,對這沒有養育之恩的雍正橫挑眉毛豎挑眼壓根就是一陌生人,但對這老十四那叫個疼到了心尖上了,連帶著老十四也不待見這哥哥。(老十四是養在烏雅氏身邊的,那會烏雅氏的身份已經高了)

雍正這心裡就苦,有陰影,這事弄的。所以他是把對親弟弟的感情給了老十三。

老十三那數學還都是雍正手把手教的,從這一點您就能吧嗒出個味來。

咱也知道,外人除了老師教你,其他人都不願意,尤其是這數學,教的時候特招人恨,特招人煩。這家裡邊教的人不是爹就是媽,他們教你開頭還能和顏悅色,後頭恨不得拿大嘴巴抽你。教的最好的其實就是哥哥和姐姐,沒人整這差事。

老十三這人

話說這老十三他也聰明,不然十二歲的時候,康熙就把他帶到了身邊指導了很長一段時間。

反觀老十三這裡邊。人都說母以子貴,這話不假,但他還有半句是子憑母貴。

老十三他母親身份不高,孃家地位也不顯赫,這就造成了他受其他兄弟的排擠。雍正這人眼裡揉不得沙子,他其實想把這老十三當弟弟的看,所以小時候有個啥欺負的,雍正就站出來給老十三擋事,畢竟雍正的養母那是佟佳氏,雖然頂著個皇貴妃的頭銜,可人家是後宮之首。(後來的皇后封號是死的時候加封的)

所以雖然蹲在雍正身邊有點子冷,這是雍正的性格使然,但好歹有片可以曬太陽的好天氣,所以這倆人的心就算是栓在了一起,老十三願意給雍正擋槍。

咱說說擋槍的事。

當年康熙廢了皇太子,這事之後一幫子急紅了眼的兄弟這就開始對這那皇太子的位子發起了總攻,捎帶著就想弄死皇太子。

這事弄的太過激烈了,康熙惱了,哦,你們這幫子傢伙對自己個哥哥都能下狠手,那俺呢?有機會,你們是不是也要上手啊!

而這事上,大傢伙都擠兌雍正,隱隱的康熙感覺這事是雍正鬧騰的,這不老十三挺著個腦殼蹦出來,把這槍給擋下來了。

得咧,這老十三一傢伙就被康熙給圈禁起來了,這一圈禁老十三生病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那腿就出了毛病,一傢伙就成了一瘸子。

就這事,您感覺雍正不會記在心裡,這才是能掏心的親兄弟。

但也因為這事,雖然康熙也喜歡這老十三,但也預示著老十三在康熙的晚年走不到前邊來了。

以後的事

回頭雍正登基,第二天就把這老十三提成了和碩怡親王,軍權政權都壓他肩膀上了。

而老十三他也對得起雍正對他的信任和器重,幹嘛事都很出色,這其實就是雍正朝的二把手。有些事您直接找雍正辦,他拿大腳丫子踹你,但你饒個彎去找老十三,讓老十三給搭個線,這事一準就成。

你比方說老十七胤禮的事,雍正最恨的就是他這幫子兄弟,壓根就不準備重用。可回頭老十三就說這胤禮心術不壞,怎麼怎麼滴,得咧,試試就試試唄,雍正根本就沒有懷疑,這一試確實好,後來也受到了雍正的重用。

咱就說了,一般人那有這面子。

你別看倆人好的都能穿一條褲子了,但老十三一直嚴守臣子的本分,不敢逾越一步,這也是雍正看重他的一點。

您比方說,這雍正登基,按照祖宗的規矩,這就要分家,這一分家就會有分家費。老十三一傢伙就得到了二十三萬兩。

咋說呢?那會雍正的國庫裡都能餓死耗子,滿打滿算就八百萬兩的碎銀子,這新朝一開,用銀子的地方海了去了。

所以老十三一開頭堅決不要,雍正那是說了好幾次,就要了十三萬兩,剩下的十萬兩退了回去。畢竟祖宗的規矩不能破,拿得少這也不成,這不打雍正的臉嗎?做的恰到好處。

這不,後來雍正又要賞老十三,讓他可以支配宮物六年,這其實也是按照康熙過去的例子整的,這事老十三又推遲了。這樣的好人不賞這不行,這是雍正自己個想法。

所以回頭,雍正又賞了老十三一頂郡王的帽子,讓老十三從自己個的兒子挑一個出來戴上。

老十三一聽,腦袋搖的像個撥浪鼓似的:“俺已經是怡親王了,家裡邊有一個兒子已經是郡王了,您再給俺的兒子來一個郡王,這使不得啊,這麼些年下來祖宗就沒這規矩。”

這不又推了,雍正說了好多次,老十三壓根就不接受。

其實這些個東西,雍正都給他留著呢,直到老十三死了,這些個東西又賜給了老十三的後人。

“這回閉嘴了吧!給你的東西能拿著了哇!”雍正邊說邊哭了。

最後再說一件事,這事叫吞土受陵。

話說,當年雍正要給自己選一塊吉地,死後好安葬,這差事他就交給老十三。

老十三找了大半天,找到了,雍正表示很滿意,回頭就把這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所謂的“中吉”之地賜給老十三,讓他死後葬到這裡。

聽了這話老十三壓根就不要,說這種地方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他壓根就不能享受,堅決不要。

回頭雍正非要給,老十三就說:“俺看上了你這萬年之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塊地,雖然比不過您賜的那中吉之地,但很符合俺的身份,就那吧!”

得咧,皇帝一看這事就這麼定了,所以就下了旨意。老十三得到了旨意之後,就命令自己的侍衛,從那塊地去回了一塊土。而老十三就把這塊土吃了:“這樣的話,俺就心安了,子孫有福了!”

這事是真的,不是啥野史裡邊的,在《內務府檔》裡邊就有記載。

這不後來老十三下葬的禮都遠超一般王爺的規格,老十三死後多年雍正都還在作詩懷念這個弟弟。

在補充一句,老十三那怡親王那是鐵帽子王世襲罔替的,不是啥隔代就降級的水貨,真真的第九個鐵帽子王。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十三爺胤祥的結局好得不得了,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福廕後代。

對清史感興趣的朋友想必對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應該都耳熟能詳。而當時,支持四爺胤禛的四爺黨,其核心成員主要就是十三爺胤祥、田文鏡、年羹堯、李衛、隆科多等人。

雖然,雍正在歷史上素有“冷麵王”之稱,對於自己的那些兄弟,基本上不是圈禁、就是圈禁。當然,這些手段都是用來對付政敵的。事實上,雍正即位後,對自己四爺黨的那幾個鐵哥們,還是相當照顧的,他們在雍正時期,都得到了雍正的寵信和重用,得以飛黃騰達。

這其中,如果不是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位武將自己作死,也不會落得個悲慘結局。而四爺黨核心成員當中,當屬十三爺胤祥的結局最好。

作為雍正最鐵桿、也是最具分量的追隨者,十三爺胤祥在雍正即位後,便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九位鐵帽子王。需知道,終清一代,一共才封了十二位鐵帽子王。而在十三爺胤祥之前的八位鐵帽子王,可都是在清初蕩平天下的戰爭中,依靠自身的赫赫戰功才獲得的;而在十三爺胤祥之後的三位鐵帽子王,則都是清末亂世時期受封的。也就是說,在漫長的清朝中期,就只有十三爺胤祥一人能夠獲此殊榮。

而鐵帽子王作為清代封爵中最高的一個級別,擁有諸多特權,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首先是“世襲罔替”, 即隔代不降爵;其次是俸祿優厚,每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最後則是享有賜予世襲罔替的王府,又被稱鐵帽子王府。這其中,尤以“世襲罔替”這一項最為重要,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後代爵位無需降,才被後世稱為“鐵帽子王”。

十三爺胤祥不僅生前風光無比,死後也同樣享盡哀榮。雍正特賜予他最高級別的哀榮,讓其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並且特賜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於此同時,雍正還特許胤祥將名字“允祥”中的“允”字改回原來的“胤”字,不需要避諱雍正,使得胤祥成為清朝唯一一個不需避皇帝諱的人!

而十三爺胤祥的榮耀也因鐵帽子王這個封號,得以福廕子孫後代。胤祥死後,他的第七子愛新覺羅·弘曉襲怡親王爵。此後,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末代怡親王為愛新覺羅·毓麒。



這些歷史要讀


這麼說吧,有清一代276年,滿清皇室總共封了十二個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不會一代一代的逐漸降低爵位,換句話說,家族可以一直享受榮華富貴。

這十二個鐵帽子王中,有八個是清初開國的時候封的,時開國功臣。另外四位屬於恩封,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這四位中,三位分別是恭親王和碩恭親王奕欣、和碩醇親王奕譞、和碩慶親王奕劻,都是道光的兒子,在咸豐年間封的。

換句話說,在康雍乾三朝共135年中,只封了一個鐵帽子王,這就是雍正的弟弟——十三爺胤祥,也是清朝的第九位鐵帽子王。不僅如此,十三爺死後還配享太廟,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將雍正刻薄寡恩的性格以及他對待重臣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手段相比較,他能夠如此恩寵十三爺,足見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麼的密切了。


孤舟釣江雪


雍正與十三弟胤祥的關係在所有兄弟中是最好的,兩人之間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手足情深,肝膽相照”。雍正將十三弟名字“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在清代是絕無僅有的,足以可見感情之深。

胤祥從小就很聰慧,不僅文武雙全,還能吟詩作畫,得到康熙的極大恩寵。雍正比十三弟胤祥大八歲,胤祥小時候的數學就是雍正給教的。

胤祥十三歲時,生母敏妃章佳氏病逝,之後一直由雍正生母德妃烏雅氏撫養成人。胤祥長大後,跟隨雍正四處辦差得到歷練,感情也更加深厚。

因為太子允礽被廢事件,胤祥遭到康熙圈禁,之後徹底退出了太子爭奪戰,堅定的站在了雍正一邊,助其奪得大位。雍正即位第二天,便任命胤祥為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

胤祥在被康熙冷落了十幾年後,得到了雍正的重用,給了他人生的第二個春天。胤祥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兩人感情愈發深厚。胤祥得到重用後,使自己的才幹得到發揮,為雍正穩定吏治發揮了巨大作用。

胤祥真心輔佐雍正

胤祥雖然在雍正朝僅有八年,但他憑藉自己的才華為雍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雍正初期施行的各項新政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雍正初期,財政虧空嚴重,怡親王胤祥總理戶部,大力追繳虧空,革除弊政,使得虧空問題得到迅速扭轉,為雍正朝的改革打下了經濟基礎。

從雍正三年起,胤祥開始負責水利事宜,曾向雍正提出很多有益見解。使得京畿地區的水患得到抑制,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胤祥還為雍正舉薦了很多賢能之人,如十七弟胤禮,雍正剛即位時對他有所懷疑並沒有得到重用。但胤祥向雍正進言,誇讚胤禮心術不壞,是個忠君明義之人。

雍正欣然接受了胤祥的建議,胤禮得到重用,他也沒有辜負胤祥的舉薦,為雍正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胤祥在執掌養心殿造辦處時,燒製的琺琅彩瓷,頗得雍正喜愛。

雍正即位後,胤祥就擔負起了為其尋找萬年吉地的重任。先後多次實地勘察選址,最終將雍正陵址選在易縣泰寧山太平峪,使其成為清西陵的首陵。

除此之外,胤祥還輔助軍機處處理西北戰事問題。總之,胤祥得到雍正的重用後,並沒有養尊處優,而是全力以赴輔助雍正,可以說是為雍正付出了所有的心血。

雍正傾力對待胤祥

在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的同時,其長子弘昌就被雍正封為固山貝子。同年,雍正按照康熙朝皇子分家慣例,賞賜胤祥二十三萬兩白銀,胤祥是死活不要,最終在雍正的再三諭令下,胤祥僅要了十三萬兩。

雍正是變著法給胤祥賞賜,他又找到裕親王的例子,准許其支配官物六年,胤祥同樣是選擇了婉拒。據史料記載,雍正曾說:如胤祥這樣誠心效力者,若不加恩褒異,則將來之諸王為國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

於是雍正決定再賞胤祥一個郡王爵位,讓胤祥從諸子中指名奏請受封。胤祥本就是和碩怡親王,其子又被封為郡王,這在清代也是史無前例的。胤祥對此堅持不受,在胤祥的多次懇請之下,雍正只能作罷。

在胤祥去世後,雍正還是將郡王的爵位賜給胤祥之子弘皎。雍正四年,雍正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賜給胤祥,當雍正還是覺得這八個字未能盡善盡美,不能完全表達他對胤祥的感激之情。

在雍正七年,胤祥的儀仗又被雍正增加一倍。次年,胤祥病逝,雍正極為悲慟,以致於食之無味,坐臥不安。雍正身穿素服一月,他認為自古無此忠公體國之賢王。雍正親自為臣子素服,史上罕見。

在胤祥病逝的當天,雍正就交代了自己的後事,他下旨將孝莊太后賜的數珠,康熙賜的數珠,及胤祥所進鼻菸壺歸於一處,在其萬年之後放於梓宮之中。由此可見,雍正對這位十三弟的感情是至深的。

雍正賜胤祥諡號為“賢”,並以淚研磨而書之。還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其諡號之前,又將在胤祥葬禮上遲到的三哥允祉革爵圈禁。允祉因胤祥喪禮而被革爵,足見雍正對胤祥的感情。

雍正登基後,為避諱聖諱,將所有兄弟改胤為允,胤祥病逝後,雍正准許其恢復原名胤祥,開創大清之先例。雍正曾欲將中吉之地賜給胤祥為吉地,最後胤祥在病重時多次婉拒,雍正不得已才同意。

雍正如何對待胤祥子嗣?

胤祥生母章佳氏去世後,康熙給她的諡號為敏妃,只是普通嬪妃,雍正繼位後將其連升兩級,進封為敬敏皇貴妃,並附葬景陵,開創大清妃子附葬的先例。

對於胤祥的子女,雍正同樣是眷顧有加。三子弘暾、六子弘昑早逝,雍正皆按貝勒禮制下葬。長子弘昌初被封為貝子,後來晉封為貝勒。七子弘曉承襲怡親王爵位,四子弘晈晉封寧郡王,世襲罔替。

據清實錄記載,雍正規定胤祥七子弘曉承襲的怡親王爵位,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是他加與胤祥的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雍正不僅封弘曉為世襲罔替的怡親王,而且封弘晈也為世襲罔替的郡王。

這份殊榮亙古未見,胤祥成為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雍正對胤祥的恩寵,終其一朝有增無減。胤祥去世後,雍正帝久久不能釋懷,多次寫祭文詩詞表達思念之情。

胤祥病逝兩年後,雍正仍然不能釋懷,在端午節時仍不讓歡慶。這些都體現了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其與雍正之間的棠棣之情也感人至深。


野史也是史


眾所周知,雍正號稱是清朝的一代暴君,在位時毒死父親康熙篡位,逼生母自殺的傳聞就眾說紛紜,雍正篡位登基後收拾他的政敵毫不留情,他整死了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䄉等,圈禁了他的胞弟允禵,允禵投降了,服軟了才沒被弄死。幫助雍正篡位的功臣隆科多年羹堯等也被他整死。雍正的親生兒子弘時也被他賜死。

事實上,人世間再毒辣的人物也有有情有義的一面,雍正最柔情仁慈的一面全給了十三弟胤祥。

十三弟胤祥生母章佳氏位份低,去世早,雍正與胤祥同父異母,從小一起長大,雍正長胤祥八歲,受命教十三弟算學。胤祥在早期十分受康熙的寵愛,後期被冷藏了十幾年,而雍正的親媽從小就不疼他,還幫著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巴不得雍正早死才好,九子奪嫡更是有七個兄弟想幹掉他,胤祥和雍正這兩個人在深宮中也算是同病相憐了,所以打小這兩人晨夕聚處,形影相依。

由於兄弟多,少時相互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像三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經常欺負十三阿哥!由於自己太小,罵不敢還口,打不敢還少,只有一個人流淚受委屈! 好在四阿哥雍正,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維護他幫助他安慰他! 直到上學,直到長大,倆個人關係相當好!

當時,幾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牽連進“廢太子事件”,康熙給了胤祥一句批語:“胤祥乃大不勤學忠孝之人。”。

多年之後,雍正曾提及此事: “怡親王前因二阿哥之事無辜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隨即鑑宥。”

胤祥到底做過什麼而無辜牽連,甚至得罪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大阿哥因魘鎮皇太子胤礽,謀求皇太子之位而被囚禁。此事是三阿哥向康熙揭發的,在那件事裡面,四阿哥雍正也是參與者,但胤祥為了兄弟情義,而故意知情不報,對康熙隱瞞,這才會出現康熙痛罵其“不大忠孝”。 不管是什麼具體的原因被囚禁,胤祥為雍正背了“黑鍋”。

十三阿哥因此就被康熙給圈禁起來了,這一圈禁十幾年十三阿哥生病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那腿就出了毛病成了一瘸子。

十三阿哥本來也是被康熙非常寵愛的,也有繼承皇位的希望,但為了保護雍正,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前途,雍正當然對十三弟另眼相看。

雍正登基後就命十三弟胤祥總理事務,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也就是鐵帽子王,在此之前的八大鐵帽子王都是因為開國戰功受封,還有兩個是郡王,而胤祥在康熙朝是個光頭阿哥,沒有任何受封,也沒有任何功績,平地成了恩封的鐵帽子王,此舉逾制首開先例。

雍正還覺得不夠,又逾制把怡親王的儀仗翻了一倍,又逾制讓胤祥一門兩王,封他另一個兒子為郡王也是世襲罔替,對怡親王的子女視同己出,待遇和諸皇子幾乎等同,還把胤祥的小女兒收為養女封和惠公主,讓五阿哥弘晝稱胤祥為父。

雍正登基後,雍正的所有兄弟都被迫避諱改名,雍正特別交待十三弟胤祥不用改字,不過十三弟自己堅決推拒還是改為“允”字,等十三弟去世後,雍正下諭改回“胤”字。

雍正對胤祥不但恩賞有加,還分權給他,將怡親王名義下兼管的旗兵軍隊實際掌控權給了胤祥,並添護衛親軍,給了他一支直接管轄調動的私兵,還特逾:

凡朕加與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挪移更改。

雍正對十三弟胤祥的信任可以看看都給他掌管了什麼職務:1.總理事務大臣,後議政大臣;2.總理戶部,會考府管錢糧;3.八旗禁軍圓明園護衛兼管漢軍侍衛,佐領旗兵;4.內務府皇帝日常衣食起居及造辦處,雍親王府邸和皇帝私房錢;5.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主司西北用兵軍務;6.臨時交辦的外交、水利、祭祀、案件深度審斷等事宜。

雍正幾乎把自己手中大半的權力分給了十三弟,把兵權、財權、行政權交給弟弟,這對於一般皇帝來說都不敢這樣,而以心狠手辣的雍正卻很放心的都交給十三弟,對於痛恨朋黨的雍正,卻要求朝中大臣和怡親王結交靠近,還特別提點官員“除怡親王外,不許結交一人”。

在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的同時,其長子弘昌就被雍正封為固山貝子。

同年,雍正按照康熙朝皇子分家慣例,賞賜胤祥二十三萬兩白銀,胤祥是死活不要,最終在雍正的再三諭令下,胤祥僅要了十三萬兩。

雍正變著法給胤祥賞賜,他又找到裕親王的例子,准許其支配官物六年,胤祥同樣是選擇了婉拒。

雍正曾說:

如胤祥這樣誠心效力者,若不加恩褒異,則將來之諸王為國效力之心,必至懈怠矣。

雍正四年,雍正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賜給胤祥,當雍正還是覺得這八個字未能盡善盡美,不能完全表達他對胤祥的感激之情。 在雍正七年,胤祥的儀仗又被雍正增加一倍。

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去世,時年44歲,雍正極為悲慟,以致於食之無味,坐臥不安。

雍正身穿素服一月,他認為自古無此忠公體國之賢王。

雍正親自為臣子素服,史上罕見。

在胤祥病死的當天,雍正就交代了自己的後事,他下旨將孝莊太后賜的數珠,康熙賜的數珠,及胤祥所進鼻菸壺歸於一處,在其萬年之後放於梓宮之中。由此可見,雍正對這位十三弟的感情是至深的。

雍正賜胤祥諡號為“賢”,並以淚研磨而書之。還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其諡號之前,又將在胤祥葬禮上遲到的三哥允祉革爵圈禁。允祉因胤祥喪禮而被革爵,足見雍正對胤祥的感情。

到乾隆時,為了紀念十三叔胤祥公忠體國,乾隆特地允許怡親王爵位世代相傳。由此,也成就了胤祥的鐵帽子王。

雖然胤祥生前力保雍正江山,享盡榮華富貴,但到了下一代就來了一個波折。

1739年,皇家內部發生一樁行刺乾隆的案件,主謀是廢太子胤礽的嫡子弘皙,參與者就有胤祥的長子弘昌和四子弘皎。

一朝天子一朝臣,胤祥的後代大多都成了閒散宗室,並沒有沒沾到他多少光,有好幾代怡親王都命運多舛,比如怡親王載垣,在咸豐死後就被慈禧慈安發動政變給殺了。怡親王這頂鐵帽,到了清末已經基本失去份量。


厚德載物49847


雍正對自己這位十三弟可真是好到沒邊,哪怕是和他同一個孃胎出來的老十四也沒老十三這待遇。

話說回來,雍正和自己的親弟弟胤禵沒什麼感情,奪嫡的時候胤禵也沒站在雍正這一邊,反倒站在了老八胤禩那一邊,後來老八被踢出奪儲序列之後,又由胤禵來和雍正爭儲,可見雍正和胤禵這兄弟倆之間的衝突有多嚴重了。

所以,雍正在坐穩了皇位之後,對胤禵出手的時候也夠狠,囚禁了他十幾年,一點也沒有心軟。

可是,對於不是一個孃胎出來的老十三胤祥,雍正卻又是出了奇的好,那有多好呢?

雍正一即位便加封胤祥為親王,但是覺得只給個親王還不夠,好處總得落到實處呀!

所以,雍正讓他總理戶部,這戶部相當於如今的財政部,那可是妥妥的油水衙門,乾隆時期和珅便因為執掌戶部而貪汙了數不清的錢財。

讓他總理戶部還不算,還要直接給他錢,給多少呢?二十三萬兩。

不過,胤祥這個人政治頭腦很清醒,沒有因為助雍正成功奪嫡而居功自傲,相反他很低調,也很謹慎,所以這二十三萬兩說什麼也不要,推來推去,後來覺得再推下去會讓雍正難堪,所以便拿了十三萬兩。

雍正見自己這弟弟太客氣,心裡還是過意不去,所以又說了,老弟呀,你既然不肯收二十三萬,那不如這樣,六年之內,朝廷之財物,朕讓你隨便拿。

胤祥一聽,心裡很感激雍正,但也瑟瑟發抖呀,這待遇太好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還是懂的,所以自然不願接受,也不敢接受。

他要真是接受了,將來還可能會成為別人攻擊他乃至是雍正收拾他的藉口,雖然說現在雍正是很信任他,但是他卻很瞭解雍正這個人——哪天一旦出了事,雍正能夠薄涼到讓你懷疑人生!

胤祥一生之所以能夠一直不被雍正猜疑和忌憚,原因便在於“清醒”二字。

雍正三年,這時候康熙已經死了三年了,胤祥也給康熙守了三年的孝了,這會算是守孝期滿了,雍正便尋思著給自己這老弟安排點差事,也順便在好好地賞一賞他。

怎麼賞呢?胤祥自己已經是親王了,雍正還得再給他一個郡王,當然郡王這個頭銜可以讓胤祥在自己的兒子當中挑選一個來戴。

老十三呀,這郡王你想讓誰當,你給哥哥說說,哥哥明兒頒旨!

胤祥聽完又瑟瑟發抖了,自己是親王,兒子再是郡王的話,滿朝諸公怎麼看他?可能見著的時候會恭恭敬敬地叫他一聲王爺,背地裡指不定得罵他沒有人臣的樣,“一府二王”可沒先例。

他也知道人臣得有人臣的樣,不能落下把柄給別人,所以還是不接受,可能心裡也想過接受,可實在不敢接受。

雍正見弟弟說什麼也不肯接受郡王的封賞,也知道他的顧慮,但是還是要把好的東西給他,能讓他過得好一點。

所以沒過幾個月,雍正又來了,老弟呀,郡王的頭銜你不肯要,那這樣,哥哥給你加工資,嗯,再加一萬兩白銀!

然後雍正給胤祥安排差事了,讓他去總理京畿水利,可能有人會說這麼信任胤祥怎麼反倒讓他去管水利了?

實際上,正是因為雍正絕對地信任胤祥,才讓胤祥去的,總理京畿水利之職不用想也知道是一個油水豐厚的肥缺,倘若換成了別人,弄不好來個上下其手一頓貪,貪還不算,水利工作還沒幹好怎麼辦?

但是,雍正相信胤祥不會這樣,所以才會放心讓胤祥去,事時也證明雍正的判斷是對的,胤祥自從接管了京畿水利工作之後一直兢兢業業,奏疏不斷,每奏必言興修水利之事,並且言之有物,絕不上奏空洞之言。

所以說胤祥的得寵絕對不是什麼偶然,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從小一塊長大的兄弟情,更是因為胤祥的德行。

胤祥不僅本色出演了自己作為弟弟的這樣一個角色,還扮演好了人臣的角色,算得上是“忠孝兩全”了。

他不僅會做人,也會做官。

所以,雍正忍不住用了八個字來誇他——“忠敬誠直勤慎廉明”,並且說“覺此八字無一毫過量之詞”。

雍正一邊說自己這麼誇胤祥一點也不過分,一邊又損了損朝堂上的諸公,你們看看,你們誰能像我老弟一樣?我希望你們能以我老弟為榜樣,別讓我失望!

當時袞袞諸公,不知作何感想,但想來心裡總歸有一點酸澀,有一點嫉妒,可能還有一點嫉恨也說不定。

雍正對胤祥的好還沒結束呢!

胤祥曾奉命去給雍正選墳地,用皇家的話說叫“萬年吉地”,他找了很久給雍正找了塊風水寶地,雍正也很滿意。

然後雍正笑呵呵地對他說,老弟呀,辛苦你了,唔,這樣吧,哥哥把萬年吉地旁邊那塊吉地送給你,留給你百年之用!

這可真嚇著胤祥了,為什麼呢?這樣可就沾染皇氣了呀,雍正可以不介意,可將來的皇帝呢?弄不好的話,扒了他的墳還不算,可能還會禍及家人,所以胤祥根本不敢接受,可是要怎麼拒絕呢?

拒絕也是一門藝術,他說他看中了萬年吉地六十里之外的一塊地,讓雍正賜給他,後來生病了快不行了,怕雍正還是不同意,趕緊讓人去雍正想要賜給他的那塊吉地上取回來一抷吉土,然後挑了一塊吃了下去,吃完說了句,好了,這樣我也可以心安了,我的子孫也可以蒙受皇恩了。

雍正聽說此事後才沒有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後來聽說胤祥快不行了,趕去看望,可惜還沒到胤祥便死了,雍正還傷心了很久,為此輟朝三日。

我老弟死了,還上個屁的朝,不上了不上了。

雍正即位後他的兄弟不得避諱改名嗎?將胤字改成允字,胤祥剛死,雍正便下旨讓他的名字改回“胤”,清代受此殊榮者惟胤祥一人而已。

不過,胤祥可能花光了他這一脈所有的氣運,後來沒幾個混得好的,混得最好的載垣也在“辛酉政變”之中被慈禧賜死了。

載垣之後,胤祥一脈更是凋零。


流浪的侯爵


康熙十三子叫允祥,確實和雍正的關係很好,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與雍正王朝裡是有點不一樣的,那就是允祥的實力沒有那麼強大。

在康熙王朝裡,允祥給雍正最大的幫助就是在軍權上面,在劇中的設定,允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將領都是允祥帶出來的,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還有八王議政的時候,允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上,並非如此,允祥並沒有被康熙圈禁十年,而允祥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所以允祥在康熙死前的十年裡,基本沒有什麼作為。

不過,因為允祥與雍正的關係十分之好,所以在雍正登基之後,他處理了那幾個跟他奪嫡的皇子之後,就十分重用了允祥,允祥對雍正最大的作用是在理政上面,所以允祥也最終被賜了鐵帽子王。

而這個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可要厲害得多,整個清朝只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兩個還只是郡王而已,這個鐵帽子王是世襲不降階的,親王的兒子還是親王,不用降為郡王。

這個是雍正後面與允祥的關係,那在雍正繼位之前呢?他們的關係又是如何呢?

雖然在史料上面,兩個人的事情比較少,但是雍正寫給允祥的祭文的時候有指出,兩兄弟從小一起玩,允祥的算學還是雍正教的呢。

雍正因為從小就不是由德妃撫養的,而是由佟佳皇后撫養的,所以他與同是德妃所生的十四子的關係並不怎麼樣,反而與允祥的關係很好。

允祥的嫡子弘曉繼承鐵帽子怡親王外,雍正還賜了一個郡王給他另外一個兒子弘晈,這個也是嫡子。

允祥的後代是鐵帽子王,自然是一直過得不錯,一直到清朝結束。


歷史簡單說


怡親王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胤祥幼年對康熙的仰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就連康熙的足跡都不放過,這也讓康熙非常寵愛胤祥。在胤祥13歲時康熙就帶他出京巡幸,之後十年內出京三十多次都會帶著他。可見卡尼對胤祥的寵愛。

然而康熙四十七年七月,胤祥隨駕出巡,卻從此詭異的淡出了歷史舞臺,關於這件事在官方記載中沒有任何痕跡,只能在弘旺的《皇清通志綱要》中找到胤祥捲入儲位之爭,曾被康熙圈禁。雖然沒有被關太久,但很顯然他失去了康熙的寵愛。

能讓康熙冷落胤祥14年之久,也只能是關於儲位。這第一種可能就是胤祥自己覬覦儲君之位,但他只被圈禁很短的時間,而且他年紀當時只有24歲,所以可能性不太高。第二種可能就是胤祥幫助其他皇子而隱瞞了康熙,所以受到了康熙的冷落。第三種可能就是胤祥受到了陷害,畢竟胤祥當時非常受寵,所以很可能遭到陷害。

胤祥後來被雍正重用,在雍正的各項新政中充當重要角色,比如總理戶部,追繳虧空。康熙末年虧空嚴重,胤祥掌管戶部後追繳虧空,不論遠近親貴,整頓財務,進行了一系列的財務改革措施,使得雍正朝國庫充盈。再比如負責營田水利,有效地治理了水利,提高了百姓收成。

可是胤祥為什麼能得到雍正的重用呢?

在雍正為胤祥寫的《和碩怡賢親王祭文》中,雍正說:“憶昔幼齡,趨侍廷闈,晨夕聚處”。可見在雍正成年搬出宮之前,他和胤祥的關係非常好,朝夕相處。雍正比胤祥年長八歲,皇子年滿十五成年出宮,所以兩人至少有七年的時間相處。

“比長,尊奉皇考之命,受弟算學,日事討論。”在胤祥年長一些後,雍正又被康熙派去教導胤祥的算學。

胤祥陪康熙出京巡遊時,有一半時間是和雍正一同伴駕,兩人形影相依,一同在外遊幸,同樣是朝夕相處。再加上當時兩人沒有利益爭奪,友誼更是沒有摻假。

最後是胤祥在被康熙冷落的十四年裡,其他人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了,只有雍正始終如一,和胤祥互相通信往來,胤祥將自己胸中的苦悶都寫成了詩寄給雍正。雍正則將每首詩都珍藏起來,直到胤祥死後,他將所有詩稿集成《交輝園遺稿》,並附在自己的《文集》之後,使之共同傳世。

胤祥生前雍正曾讓他任選一子封為郡王,這種殊榮是清朝入關以來都沒有過的,胤祥固辭不受,再三懇辭後雍正才作罷。只是等胤祥死後,雍正又將郡王爵位給了胤祥之子弘皎,弘曉則襲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罔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