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1962年1月3日,是我們全家離開城市到農村插隊落戶的日子。

為了“響應”上級的號召,我父母以下放幹部支援農村建設的名義,在這天,帶領全家,來到了距離本溪市40公里外的本溪縣高官公社花嶺大隊落戶,這一年,我虛歲12歲。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具體是在花嶺大隊16個生產隊中的第7生產隊,花嶺溝生產隊。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花嶺溝生產隊是全縣最小的生產隊,我們去時是剛剛組建,不到10戶人家,後來又有幾家的遷入,使得這個生產隊共有11戶54口人,而且維持了好多年,一直到“知青”下鄉和戰備疏散的下放戶到來,才打破。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不錯,一切都是嶄新的,在這裡看不見城裡的人流攢動,刺鼻的煤煙味,大喇叭的喊叫,車輛行駛的噪音------。

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個字,靜,兩個字;清淨,寧靜。

你能體會這裡除了幾隻雞狗和幾頭牛驢的叫聲之外,都很少有人在說話,包括兒童。

晚上吃了飯之後不得不早點睡覺,因為沒有電,點的是煤油燈,誰也捨不得沒事熬那個油。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簡易的煤油燈,隨便找一個瓶子就可以製作。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這對於我一個從有電的城裡來客,這個拐點太大!平時習慣了的電燈、電影、收音機,在這裡沒有了蹤影,代之而來的煤油燈,是你不二的選擇。煤油燈我們習慣稱洋油燈,大隊的供銷社賣洋油,找一個瓶子很容易就可以做一個,這東西的特點是;光暗,煙大,早上起來你會發現兩個鼻孔都是黑的。

後來買了這個高級一點“馬燈”,可以調光亮大小,不怕風吹,有一定的銷煙功能。

那時候點蠟是一種奢侈品,只有在過年時才能點一會蠟。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而且原來都是煤爐子做飯取暖,現在成了燒柴,火盆取暖。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農村的住房與圖片一樣,都是茅草房,我們住的房子是大隊安排的,算是借住吧,不用掏房租。房東大爺一家對我們很好,處處給與方便,剛到時沒有柴燒,就燒房東家的柴火。房東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大女兒住瀋陽,後來也搬回花嶺溝了,二女兒是瞎子,但是很聰明能幹,廚房的活幹的很麻利,我家給她家有時送吃的,她都會無誤的把我家的碗洗好送回的,盲人的手就是眼睛,她是怎麼看出來的?讓我很佩服,後來她也嫁出去了。

許多人都會說農村的廁所不好,我們去的時候那簡直就是沒有正經廁所,隨便在一個背的地方,搪兩塊木頭就是廁所,有時就在廢棄的豬圈“方便”。不可思議的是;一次我在房山頭的豬圈裡“方便”蹲在那裡,這時候房東的小女兒也跑來“方便”,而且還毫不猶豫的蹲在我旁邊,還一邊跟我說著話,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女孩小我1歲,11歲,我在市裡託兒所大班時就男女分開洗浴了,真想不到在這農村,十一歲的姑娘還不知道男女有別!這一段我從來沒有對外說過,但是這就是當年農村的實際情況。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剛到農村,一切從零開始,沒有柴燒,我和哥哥就借了房東家的爬犁鐮刀去溝裡砍柴,哥哥大我·兩歲當然比我懂得多,到了山上,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逮著什麼砍什麼,許多的溼柴是不能現燒的,“火大無溼柴,就怕懶漢置不來”!哥哥可以會選擇性割柴,那種叫“杏條”的,水分小,可以現燒,而且燒的氣味還有一股芳香味兒。後來我們就自己製作爬犁,買了鐮刀,就有了自己的柴火垛了,這裡就能看出男孩與女孩的差距有多大了。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房東大爺編得一手好筐,經常看到大爺在家編筐。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在我16歲的時候,我也學會了編筐,倒不是跟大爺學的。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18歲的時候我又學會了織簸箕,特意回老家去學的。

在農村,一個合格的爺們,就應該多會點的本事,不然會被人瞧不起的。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房東家的大哥哥領著我們扣“家巧”(麻雀),下雪後掃出一小塊地方,這種平底的草篩子用小棍支起,在裡面撒上穀粒,那時候麻雀非常多,有時這樣一下能扣到二三十隻麻雀。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還有一種捉麻雀的方法,用馬尾的細絲做套來套麻雀,做法是;找一個細木棍,綁上細繩成一彎弓,在“弓弦”上,栓這馬尾(音yi三聲)子,每根就是一個套,一根弓弦可以栓幾十根馬尾子,別看它細,但是栓住麻雀還是沒問題的,將這個弓別在杖子上,要多做幾張這樣的弓,只要麻雀落在這弓弦上,麻雀的爪就會被馬尾子套住,這樣被捉住的機會非常大。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母親從小就是城裡人,沒見過這些碾子、磨的,因為沒有電,沒有磨糧食的機械,到了這裡,一切從頭開始,學會了用這些最原始的制米工具。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母親原來在本溪煤礦的醫院工作,知道鄉下缺醫少藥,在走的時候帶了不少藥下來以備用,到了農村後許多人聽說母親是醫院來的,就經常有人上門來請去給看病,而且還不分深更半夜來找,出於人道主義,大部分的藥母親都是無償的送給了病人。母親的專業是婦產科,還為許多產婦接生過。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轉過年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我就到新的學校上學了。花嶺大隊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六個班,距離花嶺溝兩公里左右,我那時是念四年級下學期,在本溪市的柳塘完小讀書時,因為教室緊張,基本上都是半天讀書,上下午輪班。到了花嶺,這裡就是“全日制”了。在學校讀書的故事很多,因為現在主要是寫在農村生產生活的事情,學校的故事暫時就不多說了。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1960年大洪水起始的三年自然災害,給國計民生帶來嚴重的困難,糧食欠收,饑荒遍地,為了扭轉局面各地農村興起了小開荒熱潮,儘管有些弊端,但是客觀上確實緩解了困難局面。我們所在的地區,也普遍開展了小開荒。

這時候哥哥念六年級,正準備考初中,不能牽涉他的精力,於是開春種地的時候,12歲的我就經常請假在家幫助父親刨地小開荒,小開荒就是在荒溝荒坡開地,先割去表面的荊棘灌木叢,再放火燒乾淨,再刨去樹根草根,撒上種子,負上土,就等著出苗了。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第一次參加隊裡的勞動

記得是一天下午,隊裡種棉花,鄰居大姐看我沒事就喊我去上班,說隊裡種棉花缺人手,於是我就去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生產勞動,所以記得非常清楚。我的活就是下種,前面有人用鋤頭刨垵(刨坑)然後下種,我們叫濾種,也叫捻種,接著後面有人用腳蓋土,叫埋垵,三個人一組。第一次幹活不熟練又有點緊張,棉花籽不像一般的種子那樣光滑,有棉絮互相粘著,不好分開,下種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一著急一大嘟嚕就下去了,而且越是著急越是出錯,累的腰痠背痛的。還好,大家不看熱鬧,都來幫助我,我覺得雖然累點,但是心情還是很愉快的,那天出工,我掙了3分工,這是我第一次勞動所得。

夏天的小開荒地裡即出苗也是長了草,就需要鋤草了,第一年的生地雜草主要是樹芽子,底草不多,比較好侍弄,而且地肥莊稼長得好,以後種的年頭多了就荒了,產量也會逐年下降。

秋天就該收穫了,那一年風調雨順的,種哪哪長,老天爺也開始眷顧百姓了,收穫的糧食真是盆滿缽滿,我家有四五塊小開荒的地,最大的一塊有兩三畝,這一下使捱餓幾年的陰霾結束了。我用家裡的手推車每次從溝裡往家運三麻袋的玉米穗,那時我身體好有勁,12歲就能挑滿滿的一擔水了。

這年我終於知道真正小米飯是什麼滋味了,還有那粘粘油亮的大黃米飯了,在我的記憶力中之前就好像沒有吃過大黃米飯。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第二年我們就開始建自己的家了,砍房架是花錢請的木匠,砌牆就是求的鄰居幫忙的,石頭黃泥牆,上蓋是草,典型的泥草房。蓋房子是最累的,砌牆灌大泥,砌炕灶,煙囪等等幹不完的活,還有配套的泥抹的倉子囤子,倉房,豬圈廁所等等。你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它的辛苦。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這年我們還養了一隻奶羊,買的時候就是成年的奶羊,後來下了羊羔就開始擠奶吃,放羊餵羊主要是我的活,擠奶期間,我明天早上去擠奶,每次能擠一斤裝的兩瓶奶,然後母親把它倒鍋裡再加水稀釋煮開,放上“糖精”那時候糖非常缺,也買不起,一般都用糖精,最後全家人每人一‘’二大碗‘’羊奶喝了,就相當於現在土豪的感覺。羊最喜歡吃的就是豆秸花生秧和地瓜秧了,在擠奶的階段,有時還喂黃豆呢。我家的羊非常健壯有力氣,我經常騎著走,有一次放羊,繩子我捆在自己的腰上,羊發脾氣了,兩隻羊把我拽倒了,拖我走了好幾米遠,被後來的人幫我抓住了羊。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還養了許多年的兔子,在市內生活時我們就養兔子,在過去缺肉的年代,不時殺個兔子改善生活也是相當不錯的。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冬天快過年時,第一次吃到了自己家的豬肉,我原來甚至都不知道豬肉中還有“裡脊”“排骨”“血腸”等等區別,因為在市內供應的豬肉都是一砍一條連骨頭帶肉,就沒見過分類賣的豬肉!肉票上就沒有這麼寫的。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這一帶主要是砂質土壤,栽出的地瓜非常好吃,又甜又面,家裡有小草囤子,裝上地瓜,放在裡屋的篷樑上,放一個冬天沒有問題。

因為是砂溜地,這裡還盛產花生,品質非常好,除了自己種的,隊裡還每年都分,吃不了每年都外賣。

這裡的幾家老戶過去都是“過日子的人”種地過日子非常勤勞硬幹,這裡沒有一戶貧農,有一戶富農,其餘幾戶都是中農,就是在過去這裡也是比較富裕的,他們養成了實幹精神,而且也一直帶動現在的整個生產隊,生產隊一直是大隊公社的先進典型,每年的糧食產量和社員在隊裡的勞動分配,在全公社都是數一數二的。平均分值都在10分一元以上,糧食人均分配在400——500斤左右,這在全縣也是相當高的。因此這個生產隊的要求就非常高,不但是勞動,其它方面也處處體現公心。溝裡有數十株老梨樹和核桃樹,每年結的果子都歸公,不準任何私人去採,由隊裡出人統一收穫,然後按人口分給大家。隊裡每年必殺羊一次,然後給大家分肉。這裡之所以能形成這種風氣和勞動效率,我看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這裡不是吃“大鍋飯”,是在吃“小鍋飯”,幹活的積極性強,偷懶耍滑的不敢,這可以說是放大了的聯產承包,而且是早就在實行,這樣的生產隊,我在以後的生產隊中沒有見到過。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這裡是本溪縣北部,屬於高寒地帶,冬季都是積雪,因為都是山坡地,每年的土糞都是在這個季節用爬犁運送。年前年後正是學生放寒假的時候,每個家庭都出來一個或兩個小孩來趕牛爬犁送糞,也包括小女孩。爬犁由每家自己提供,糞筐隊裡統一給編,隊裡會根據每個牛的特性分配給不同的小孩,好使的牛分給女孩或者年齡小的孩子,不好擺弄的牛就分給大一點的男孩子。


1962  註定改變我人生命運的一年(上)

在爬犁往回走的時候,有時還會偷著坐一會,也非常愜意。

在下鄉的第三個年頭,這裡安上了電燈,告別了之前的漆黑,那時候安電要出不少錢,包括電線杆電線錢。

因為要寫的東西非常多,怕過於冗長令人反感,遂決定暫時寫到這裡,後面部分將再文發表。

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