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导语:

公元前16世纪时埃及是一个横跨跨西亚北非的帝国,军队在埃及帝国建立和存在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庞大的帝国军队中,有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那就是外邦军队。外邦军队的来源最早是被抓获的战俘。战俘作为古埃及社会的重要战利品,一部分被编入军队,一部分被献给神庙或奖励给官员作为劳动力,接受他们成为埃及社会中的一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为古埃及文明的繁荣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但是大规模外邦人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加入到古埃及的军队行列,甚至出现了雇佣军,为古埃及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成为新王国末期社会动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为日后外邦统治埃及埋下伏笔。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一、外邦军队产生的历史条件

1.优越的自然环境

埃及一直以优越的自然环境享誉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尼罗河,它定期泛滥的河水为埃及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也是天然的优质牧场。同时埃及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材。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土壤使埃及不需要精耕细作就可以获得大丰收。优越环境不仅造就了埃及安逸的农耕生活,也带给埃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与埃及相反的是,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政局也较为混乱。所以埃及周边的大批游牧民和外邦人被埃及富庶的生活、稳定的政局所吸引,来此定居。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农业文明时期,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外邦人为了获取埃及的土地,便以加入埃及军队的形式,依靠获得战功来得到法老奖赏的土地,拿到埃及的“绿卡”。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2.埃及文化的包容性

古埃及人民因为富裕安定的生活而具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也正因为埃及人对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状况非常自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并不担心外邦人的渗入会对埃及产生影响。从古王国时期起陆续的有外邦人向埃及迁徙,到后期埃及时就有大量外邦人居住在埃及了。这些外邦人逐渐被埃及文化同化,只要他们信奉埃及的神,接受埃及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只是改成埃及姓氏,他们就会被看作是埃及人,可以在埃及担任官职。

另外,埃及的宗教观念中也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埃及被信奉的神数以千计,其中不乏一些从其他地区传入的神。埃及文化对外邦人和外邦文化的宽容,使外邦人更愿意也更容易在埃及定居与生活,统治者不仅允许外邦人担任高级官员职位,而且也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为外邦军队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条件。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3.国际竞争的需要

埃及处在亚非两洲的交界处,是古代近东文明发展的中心地区。公元前16世纪以来,埃及在驱逐希克索斯入侵者后逐渐融入近东世界之中,建立起了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新王国时期埃及与亚洲的多个国家爆发了数次战斗和冲突。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埃及一方面需要保障本国的稳定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开疆拓土,建立起自己的帝国。因此,建立一支武装精良,战斗力强的军队是埃及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与结果。

埃及边疆地区的自然屏障虽然能帮助埃及抵御外来侵犯,但也阻碍了埃及武器的改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装备落后和缺乏职业军人是埃及在国际舞台上不占优势的主要原因。因此统治者认为招募作战勇敢,武器先进的外邦军队为埃及服务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外邦军队在古代埃及社会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是在埃及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二、外邦军队的职能

1.保卫国王及王公贵族的安全

外邦军队最早可能是由战俘组成的。战争过后,一部分俘虏中在像金字塔这样的公共工程以及矿场从事艰苦的工作和社会生产,一部分被捐赠给神庙从事劳动,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埃及宫廷护卫人员和国王的侍从。所以外邦士兵从一开始就被充入埃及国王以及贵族军事核心集团之中,担当重要的护卫作用,这一方面表现了外邦人的臣服,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埃及国王和贵族对外邦士兵的重视。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2.参与国内外战争

埃及利用外邦军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把他们投入作战中担任步兵,也有少量用于海军。在埃及,无论是中央对地方,还是地方势力之间的混战,经常可以见到外邦军队的身影,他们加入到作战双方队伍中,为国王或地方贵族的利益服务。在第一中间期时埃及地方贵族长期混战中,外邦军队就活跃在地方军中。这也反映了外邦军队成为地方贵族的辅助力量,参与埃及王权的争夺活动。

此外,埃及人也经常征募外邦军队发动对外战争。古王国时期埃及国王就曾经从努比亚各部落和利比亚部落中征募士兵,与埃及士兵一起组成部队去进攻亚洲的贝都因人。新王国时期外邦舍尔丹人组成禁卫军加入拉美西斯二世的军队,在与赫梯国王进行的卡叠什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些对外战争中不难看出,埃及法老是有目的的利用外邦军队来抵御外族人的进攻。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3.维持社会秩序和守卫边疆

外邦人除了充当国王和地方贵族的护卫队,还有一部分加入了准军事性质的警察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努比亚的玛佐伊人组成,他们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秩序方面功劳显著。他们从中王国时期起就在埃及负责保护农田、武力征税和协助官员征募士兵,他们还负责在西底比斯守卫王室坟墓、监督和规范工人的工作,维护秩序稳定。

除了这些护卫队和警察队伍,古埃及征募的外邦军队往往还从事于半军事化的矿山开采、运输和远征活动,在采石场的岩石上常可以看到军队官员留下的记录,有时他们也被要求帮助官方运送石块。承担这些任务的人员很多,有努比亚人、利比亚人、西部绿洲民、亚洲人等。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外邦军队还协同埃及军队驻扎于埃及边境地区的堡垒之中,他们主要集中在北方的三角洲和南方的努比亚地区。他们担任守卫边疆和防范外敌侵略的职责,同时负责定期巡逻边境和监视当地人以及游牧民的活动。埃及在亚洲帝国和努比亚地区也部署了少量外邦驻军,用于维护地区秩序和推行帝国的政令。

组成外邦军队的人员复杂,不仅有周边地区民族、亚洲人还有海上的民族,他们出现在埃及的时间和服务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埃及军事领域,无论是担任统治阶级的亲卫部队,还是征战于国内外战场,又或者是在担当警察维持国内的稳定和秩序等方面,外邦军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三、外邦军队的发展特征

在埃及国家形成到法老王朝终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外邦人源源不断迁徙到埃及,他们在埃及扎根,从事经济生产,参加政治与军事活动。他们成为了埃及外邦军队的重要来源。然而,就像所有新兴事物一样,外邦军队的形成也必须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并在埃及社会中不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

1.外邦军队萌芽时期的特点

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外邦军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邦战俘作为个体加入国王护卫队,接受埃及人的管理,成为国王的士兵,靠依附于国王而生存。(2)埃及在需要时从外邦地区征募作战部队。战争结束后,被征募的外邦士兵可以在首领的带领下返回家乡。埃及古王国时期战争不频繁,所以并不需要长期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战时征募制可以节约国库支出。(3)双重性质的外邦劳动队的出现。除了单个外邦士兵和偶然出现的外邦军队外,还有不少直接受埃及官员领导和管理的外邦人组成的劳动队。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2.外邦军队兴起时期的特点

在古王国时期就有不少外邦人迁徙到埃及,到了中王国时期随着对外战争和贸易的频繁,外邦军队就不仅仅存在于国王的军队之中,也扩大到了地方贵族的军队中。这一时期外邦军队就已经形成了类似埃及军队编制的战斗兵团。

中王国时期埃及政治形势的严峻使统治者采取了培养军事人员的政策。外邦人可以通过英勇的作战获得包括土地、牛羊和谷物在内的生活资料。拥有土地从事农耕是埃及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表明外邦人已经开始像埃及人一样生活,而且给予外邦军队土地,能够使埃及国王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3.外邦军队大发展时期的特点

等到新王国时期,经过古王国、中王国时期的积累,埃及的外邦人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在服务方式和地位上都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舍尔丹人加入埃及军队且成为重要的军事力量。舍尔丹人是地中海世界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经常攻击从埃及海岸远航的船只。拉美西斯二世抓获舍尔丹人成为俘虏。凭借着先进的铁剑、头盔和优良的战斗技能,舍尔丹人得到了法老的青睐被编入军队之中。在新王国职业军队中,舍尔丹人与其他外邦士兵一起,被统治者单独组成重装步兵,在战斗中主要与敌人进行肉博战。

外邦军人在埃及的地位显著提升。新王国时期统治者采取了新的征兵政策,即服务于埃及军队的士兵,在退役后可以得到一块免税的土地。当然,得到并想保有土地是有代价的,如果外邦人想保有土地,家族内就必须有男子在军队中服役。当这个政策推行之后,法老就获得了稳定而又忠诚的兵源。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4、外邦军队强大时期的特点

后埃及时期外邦军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了雇佣兵。雇佣兵是指那些通过雇佣形式服兵役者的人。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了雇佣兵的职业化、需要物质报偿性以及不隶属于交战国任意一方的特征。最早的雇佣兵是随着26王朝的普撒美提克一世来到埃及的。努比亚王朝结束后,埃及处于亚述的强权统治之下,时任阿特里毕斯总督的普撒美提克一世不甘于屈居人下,因此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其成员中不仅有定居在本国的埃及人,还出现了从国外征募来的爱奥尼亚人、卡利亚人、吕底亚人等雇佣军。凭借这支军队,普撒美提克一将亚述人驱赶至巴勒斯坦地区,并趁巴比伦王国兴起时彻底解除了亚述人的威胁。

雇佣军成为法老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从普撒美提克一世依靠希腊雇佣军成功击败了埃及以利比亚军队为主力的地方势力后,埃及法老的军事活动中几乎都出现了外邦雇佣军的身影。法老的对雇佣军的重视激发了广泛的社会矛盾。在阿普里斯统治时期,埃及人就在阿玛西斯将军的率领下发动一场兵变,并最终夺得了统治权。新王阿玛西斯上位后,力图摒弃对外邦雇佣军,特别是希腊雇佣军的依赖,希望更多地依靠本族军队。但现实却是阿玛西斯不得不与雇佣军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四、法老对外邦军队的政策

外邦军队之所以能够在埃及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统治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埃及法老制订并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在充分发挥外邦军队优势的同时,也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力。具体来说,埃及法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内守卫,海外驻防

法老运用外邦军队的方式之一就是将他们用于国内守卫,,他们不仅存在于王宫和贵族的护卫队中,也用于国家内部安全。外邦士兵通常驻扎于首都附近,这是统治者一方面依靠外邦军队维护政治稳定和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此来压制外邦士兵,控制和约束外邦士兵的活动范围和权力。

新王国时期埃及对海外帝国的管理方法就是在战略要地修建堡垒和派驻军队,但埃及的驻军并不多,维持秩序主要依靠当地征募的人员。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2.以夷制夷,担当先锋

埃及法老大量吸纳外邦军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埃及士兵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不仅拥有当时先进的作战武器和装备,也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在面对强敌时,法老会选用一些与敌军实力相当的外邦军队来抵御侵略,获得胜利。

在作战中,法老主要让外邦军队担当先锋部队。这也是法老利用外邦军队的基本方法。埃及对外邦军队的政策是以实用为根本前提,即根据不同的入侵者,选取最具针对性的外邦军队进行抵抗和反击,同时,将外邦军队置于队伍最前列,也有力于保障埃及本族士兵的安全。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3.分别管理,有效监督

外邦军队作为独立力量服务于法老是从新王国时期开始的。统治者为了保持其作战特性,把他们与埃及人组成的军队分开管理,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指挥他们。除了与本土埃及人相分离,法老也将驻军与边疆人民隔离,以防他们联合发动叛乱。同时法老也设置了额外的军事人员对驻扎在埃及堡垒中的外邦军队进行监督和牵制。

随着外邦军队在埃及社会越来越重要,外邦人的社会地位也发生着变化,从奴隶发展为自由民。外邦人在军队中也由个体士兵发展为独立作战集团,由起初承担埃及军队的辅助力量发展为国家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法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规范外邦军队,在充分发挥外邦军队保家卫国和争夺霸权的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外邦军队的过度发展。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五、外邦军队的历史影响

1.促进军事变革

早期埃及对外发动军事活动的对象一般是生活方式相对落后的部落民和沙漠游牧者,虽然埃及军队作战的武器只是简单的棍棒、战斧和小弓箭,但由于埃及经济发展阶段更高,在战斗中仍然占据优势地位。然而在面临同等文明程度或者更高文明,具有优秀战斗素质和武器的民族侵袭时,埃及军事的劣势则显露无遗,并很快被外邦人统治。直到埃及统治者对能征善战、装备精良的外邦军队进行征募,才给埃及军事带来了技术方面的革新。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2.影响经济生活

外邦军队在埃及的服务,也深刻影响了埃及的经济生活。土地是埃及人基本的生活资料,由于埃及全部可耕地都集中在尼罗河两岸的狭长地带上,所占比例并不高,因此从这些地区土地上征收税金就成为国库的主要财产来源。而法老给予外邦军人的土地正处于这为数不多的可耕地范围之内,改变土地经营性质就剥夺了土地的生产能力,这间接的减少了从土地上所获得的财富。因此,维持军队使埃及的国库入不敷出。

另外,大量希腊雇佣军的存在破坏了埃及原有的经济分配方式。雇佣军队并不像努比亚人、利比亚人那样满足于国王提供的土地、牲畜等其他生活资料,而是以钱币作为军事服务的报酬。巨额的军晌不仅耗费了埃及财富,也导致神庙阶层和普通百姓的不满。维持这些雇佣军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加速了埃及国库的损耗,严重阻碍了埃及的经济发展。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3.激化社会矛盾

外邦军队在埃及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埃及社会提供的优越环境,但外邦军队在保卫埃及社会繁荣稳定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在埃及社会发展上升的时候,外邦军队协助埃及军队在巩固王权、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埃及社会出现动荡或者政局不稳固时,强大的外邦军队却会加剧激化社会矛盾,使埃及帝国不断走向崩溃的边缘。

同时,由于后埃及时期统治者过度依赖雇佣军,给外邦军队提供的财富和地位要远远高于本族军队,因此激起了本族军官的不满。再加上为了支付雇佣军的军饷,统治者不惜牺牲普通百姓和神庙阶级的利益,这也招致下层人民与祭司阶层的反感。多重因素加剧了埃及社会的不稳定倾向,致使埃及帝国岌岌可危,最终被亚历山大所征服。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结语:

外邦军队在埃及的出现并非是孤立、偶然的、无条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古代埃及社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近东世界,大国之间的交锋集中体现在文明的发展阶段和军事实力的强弱上。外邦军队的出现既满足了埃及社会提高军事技术和水平的需要,也满足了农业文明世界传播的客观要求。因此,外邦军队在埃及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外邦军队在埃及的出现和发展为埃及社会带来一定的历史影响。他们推动了埃及军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埃及军事的落后状态,有力地保障了埃及国家的统一和海外帝国的维持,但是他们却破坏了埃及帝国的经济生活,严重阻碍了埃及经济的发展。统治者过分依赖外邦军队也激起了深刻的社会矛盾,一旦国家面临危机,外邦军队就成为国家分裂的催化剂,加速了埃及王权的衰落。

外邦军队:从战俘到雇佣军,一支让古埃及人又爱又痛的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