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國際政治官司:中方贏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國際政治官司:中方贏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1931年9月21日,“九一八”事變三天之後,中國政府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國聯提出申訴。施肇基與王正廷是同鄉,但比外交部長王正廷要大五歲,人生經歷也相對更豐富一些。他曾先後在美國獲得文學碩士、哲學博士,早年間還給張之洞做過英文秘書。此君的特點是心理素質特別好,時人評價他,每遇大事不慌不亂,雖泰山崩於前而臉不變色。

國際外交是一門很難搞的複雜學問。愛祖國愛人民,外語說得比中文還溜,能言善辨,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優秀外交家的必備條件。可是還不夠,你還必須像一個法學家一樣,對國際規則瞭如指掌,並能為我所用。

申訴前,施肇基仔細研究了國聯的基本法“國聯盟約”,並參考了希、保兩國的案例,從而制定了自己的申訴策略。在申訴書上,他沒有先講雙方的責任問題,也沒有要求制裁日本,而是根據“國聯盟約”第11條規定“不允許會員國進行戰爭”,以此請求國聯理事會出面干涉。

他的策略很簡單,誰是誰非先放一邊,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國聯要求日本不僅不能再進攻其它地方,還要恢復到事變以前的狀態,同時必須先把該賠中國多少錢的問題確定下來。至於責任,以後有的是時間再慢慢算。從前的希、保衝突就是這麼解決的。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國際政治官司:中方贏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日本方面有些緊張了,畢竟它對國聯尚心存敬畏,知道這個國際裁決機構並不是它家裡的橡皮圖章,想怎麼蓋就怎麼蓋。外相幣原親自來到位於日內瓦的國聯總部督陣。在他的授意下,日方代表表示不願意把衝突交由國聯或第三國調解,主張由中日雙方直接交涉。

在當年的“中東路事件”中,東北地方當局吃的就是所謂“直接交涉”這個虧,所以施肇基當即予以拒絕,堅持這件事必須由國聯出面擺平,並且表示願意接受國聯的任何處理結果。日本人沒轍了,只好同意和中國代表在日內瓦開辯論賽。

施肇基是正方辯手,他提出的辯題就是堅持申訴書上提出的嚴正要求。反方辯手則是日本駐國聯代表芳澤謙吉。

芳澤也是外交界的一位老油條,做過多年的駐華公使,在所謂的“中國通”中也能排得上號。他在發言辭中自然先要幫關東軍護犢子,因此便把那晚柳條湖的情形拿出來,一個勁地說中國有錯在先。不過由於施肇基在申訴中避開了雙方責任,他這一拳算是打在了棉花上,軟綿綿的,沒起到什麼實際效果。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國際政治官司:中方贏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見第一拳落了空,芳澤趕緊變招,又開始搏同情,他指天發誓說日本從沒對東北起過什麼壞心眼,這次出兵純粹是保護日本僑民的“自衛行動”,只要日僑安全就會撤軍,並得出結論:我軍完全是一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懲惡揚善之師,出兵完全是事非得已。

芳澤一時說得得意,卻在無意中露出了破綻。施肇基立即指出,“國聯盟約”中根本沒有出兵保護僑民的原則,日本的“自衛”純屬不正當行為,他同時向國聯承諾,只要日方同意撤軍,中國一定會保護日僑安全。

芳澤頓時啞口無言。既然國際法都不允許,你的部隊還賴在人家裡算什麼事?

沒什麼可辯的了。在施肇基的強烈要求下,國聯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日本政府務必在10月16日以前從東北佔領區撤兵,並恢復到事變前的狀態。

芳澤代表日本政府表示接受。這一回合,正方勝。

應該說,如果日本真的能夠按照國聯決議行事,“九一八”事變也不是絕對沒有和平解決的可能。可是,你問問關東軍的那些狂人,誰願意?撤軍等於是要他們把到嘴的肥肉再吐出來,就是舍了命也不肯幹。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之間的第一場國際政治官司:中方贏

(電視連續劇《東方戰場》)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