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众所周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为"战国三杰",论军事才能、战略谋划及政治智慧,前两者都不亚于德川家康,甚而有超过的嫌疑,然而他们都未能建立长久性霸业,唯独德川家康这个后起之秀建立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德川家业,莫非这就叫"后生可畏"、"为他人做嫁衣"?

其实,德川家康能建立二百年家业,与他审时度势,能够抓住各方面有利因素不无关系,这些因素包括军事、法理、政治、思想诸方面。

军事上一战定乾坤

尽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打江山时也都统一了日本不少地方,丰臣秀吉更是在1591年便掌控整个日本,但还是缺少关键性一战以威慑天下,而从1592年起,秀吉又在5年内持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劳民伤财,无功而返,导致社会怨声载道,这就注定其成不了大器。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两位敌手一个被杀一个病死后,德川家康知道机会来了,为让各藩大名知晓他的厉害,决定通过一场战争定下基调,从而将国家主导权夺在自己手中。

在万事俱备后,1600年便发动了关原大战,一举击败效忠于丰臣秀吉子嗣的摄政,迫使他们认清形势,再不与家康作对,这样德川家康就为未来长久性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法理上让天下无话可说

一个新政权要想得到天下人认可,必须具有合法性,光靠军事上的打压是无法做到行稳致远的。德川家康心里很清楚,在日本千百年的历史中,天皇一直深入人心,虽然个别历史时期天皇甚至穷困潦倒,一些天皇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但这不代表天皇的地位在各阶层心目中已经消失。

天皇等于国家,无论他落魄还是富贵,他的存在总是意味着国家不倒。而要是谁敢弑君,那么他将遭到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甚而灭其九族,相信这样的代价没有人承担得起。

德川家康是谋略家,自古以来大家都尊重天皇,深知天皇的重要性,他要合法合理地统治日本,必须得到天皇的承认和支持,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未必不是好事。

于是1603年他便前往京都,拜见天皇。几年来,天皇生活都离不开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接济,而他们的用意天皇也心知肚明,故而当家康带着豪礼拜谒天皇的时候,天皇也就将"征夷大将军"头衔赐予他,这样家康对全国的统治也就名正言顺,合法合规,家康发号施令,便代表着天皇的旨意,谁敢不从?

政治上既实行等级森严的"身份统治",又具有灵活性

为实现长治久安,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按照"士农工商"的标准来划分,将每一阶层乃至每个人的身份落实到位,并世代承袭,不准更改,亦不准相互通婚,并不时派员监视,这就如同"画地为牢",这样的政治安排泾渭分明,那么谁还敢不遵守封建秩序?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1、从将军到底层民众呈金字塔形排列的严格等级制度

  • 将军

将军是德川幕府的最高统治者,原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今都由将军说了算。其他包括大名、天皇、武士、农民、商人、工匠乃至三教九流之辈,也都一律听从将军安排,昔日高高在上的天皇,如今只能屈居次位,配合将军统治国家。

  • 大名

大名是日本各藩的藩主,是仅次于将军的统治者,也是德川幕府需要极力防范的势力存在。德川时代,各藩都有自己的财政和军队,而这两点恰恰是幕府的软肋,如何将其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至于以下犯上,兴兵作乱,就成了将军头等大事,务必抓紧抓好。

鉴于此,家康取得统治地位后,首先针对大名提出规范化要求,就是每个藩只能建有一座城堡,各藩藩主要对将军绝对忠诚;不准藩与藩之间订立盟约,结成盟友,为防范于未然,定期派员巡视;大名间原则上不许通婚,而要相互联姻,须事先得到幕府许可。为消耗大名财力,家康还要求大名为幕府建造各种宫室捐钱捐物。

德川家光是家康的孙子,他继承祖父的作风,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削弱大名的力量,他严格规定将军有权没收大名领地,并将其分配给信得过的领主。他还将大名进行细化,按照亲疏程度分为谱代大名、亲藩大名和外样大名,显然外样大名是最不受将军待见的,因为当年关原之战中,这些外样大名曾与家康为敌。

为严格落实大名的效忠,家光建立了"参觐交代制度"。规定大名不仅要在藩地建一寓所,还要在将军所在的江户再建一座居所,这样便于其在两地轮流居住,期限一年。住到藩地时,"不容妇女出城",即妻子不可同往;回到江户时,"不容火枪入城",且须定期参拜将军。显然,政策出台后,要是有妇女出城,便意味着大名有背叛之心,而要是有枪炮进城,则表示有可能兴兵谋反,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 天皇

前文已经说过,家康建立幕府统治后,天皇已居于次要地位,不过为谋求长期合法统治,稳住皇室,幕府还公布了成体系的一套法律措施,即《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依照规定,朝廷公卿必须由幕府委任而非天皇,并且朝廷官员的领地由将军赐予。另外,按照法度上的要求,天皇还得安排一子嗣到德川家庙居住,以充当"人质"之用。

这些措施看起来已经够严密的了,但幕府依然不放心,还派个别官员住进将军设在京都寓所的"二条城",以对皇室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这样就把将军的地位置于和天皇对等的位置,在全国起到了代天皇行使权力的职能,没有人再对将军表示异议。据说当时美国人都搞不清谁是日本的统治者,1857年,美国代表哈里斯在写信给幕府时,直接称将军为"日本皇帝陛下",足见将军的影响力之巨。

  • 武士

说起武士,将军便是武士的最高统帅,大名亦为掌握一定实权的武士,除大名外,其他武士又有上中下之分。十六世纪末,充当战士的武士在日本有50万之众,而一旦战争结束,幕府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按照幕府武家法度、藩律管理之规定,武士之间禁止私下仇杀,并将武士规模控制在18万-21万之间,以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 农民

农民的地位以"士农工商"的标准排列仅次于武士,鉴于农村人口比重很大,80%为农民的实际情况,德川家康曾借鉴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对待农民的举措,即要求其不得私藏枪械,所有武器一律收缴,还扬言,"农民的生活就是要不死不活"。家光继任将军后,又强行要求农民到佛寺登记户籍身份,规定不许私下更改,同时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作出严格限制,禁止农民信仰基督教,这就强化了对农民的政治及社会控制。

  • 商人及工匠

对于这类人的管理,大抵与农民相类,不仅要进行身份确认,其宗教自由同样受到限制,除此而外,他们还被安排负责治安,执行法律,侦查罪案。

  • 其他三教九流之辈

德川幕府将社会上各色人等划分完毕后,对于不好划分的便以"边缘人"归类,诸如佛教僧侣、演职人员、文艺工作者、娼妓、"贱民"等。

不过娼妓和"贱民"是很难受到尊重的,幕府将娼馆、寺庙及刑场一律随剧院、餐饮业迁至市外,还将"贱民"分为"秽多"和"非人",对他们另行登记造册,时至今日,这些从事殡葬礼仪、杀猪宰羊、屠宰家禽、肉制品加工买卖、皮革制造、拾荒、乞讨的"贱民"依然受到歧视。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2、充满灵活性的怀柔政策

德川幕府并非不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同时,也释放出一定灵活性,并没有将其一棍子打死,其中不乏怀柔的成分。

就大名而言,为笼络人心,家康允许众多藩主在财政上拥有自主性,只要他们对将军马首是瞻,不违抗幕府的命令,可以将藩位传给子孙后代。

就天皇而言,为改善其财政拮据状况,幕府会不时给予经济支持,这样即便内心对将军有所不满,也只好隐忍不发。

就武士而言,战时,他们曾分得名叫"知行地"的一小块封地,有权管理属地内的农民,并向其征收赋税,作为对各种军事活动的补助。统一大业完成后,武士们很少再回到封地,他们要么住在城市,要么居于乡镇上。住在城里的武士,他们准许佩戴两把剑,充当治安警察,或在行政部门工作;住在乡镇上的武士,他们被委以一定的官职,负责田地丈量、产量评估及赋税征收等,部分从事治安工作。

当然,其中不乏游手好闲之徒,但任何武士都能在年终从大名手中获得名叫"米禄"的薪水,这些薪水相当于他们原来封地的收入。除了生活无忧外,武士们的贵族身份还可以世代相传,并且中上级武士还有机会晋级,出任高官。对于这些利好,武士们自然心存感激,也就不会挑战幕府。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就农民及城市中的商人、工匠而言

,只要他们提前申请,获得批准,他们可以外出旅行,农民还可移居城市。至于农业生产,如果农民按时足额缴纳赋税,幕府也很少过问,自主性较强。纵观幕府二百多年统治,农民很少举行起义,说明幕府对他们的统治并没有像明治时期那样严苛。

思想上将佛教、神道及儒学相糅合并以总结出的理论进行灌输

为从思想上麻痹广大民众,软化他们的反抗意识,加强政治及社会秩序,德川幕府从佛教、儒学及本地神道中寻找有利于统治的哲学诉求,并以此作为理论加以宣传、灌输。他们首先总结出阶级性,认为社会天生就是由不同阶级构成的,每个人都要尊重阶级的存在并服从阶级的划分;其次他们着眼于道德,认为阶级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为无私奉献和各安其位,以此要求各个阶层的人默默地接受幕府的统治,如果违背,将受到道德的谴责;最后幕府向全体社会成员鼓吹德川家康的圣人之德,指出他一方面创立了不朽的基业,另外言行举止还具有垂教后人的非凡意义,更有甚者,他创立的社会体制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源自宇宙万物本身固有的秩序。

为何德川幕府能在日本建立二百多年基业?与军事、法理等因素有关

结语

面对德川幕府风平浪静的二百余年统治,人们不禁要为之赞叹,以为其所建立的制度非常高明,不然也不可能长盛不衰。如果不是西方列强蛮横地以坚船利炮践踏日本主权,恐怕幕府统治还要顺延下去,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将随之推迟或者不会出现,则日本近现代史也就将重新改写。

其实,幕府统治的手段并不复杂,而是有章可循的,首先关原一战的军事胜利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既震慑了天下武者,又为将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其次德川家康及时向日本的传统最高统治者天皇拜赐征夷大将军,这就为德川幕府树立了统治合法性;再次对社会所有人等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但不乏灵活性,其中的怀柔成分起到了调节作用,使得统治能够得到全社会的默然接受;最后从思想上强化政治和社会秩序,使得幕府建立的体制机制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自愿遵守的教条,反抗意识日渐淡薄。

看起来德川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像"一潭死水",其实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倒也怡然自得,无忧无虑,比起近代日本对外穷兵黩武不时给人民造成心灵恐慌要强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