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高空墜物致14月齡寶寶腦死亡 究竟誰該承擔責任

悲痛!高空墜物致14月齡寶寶腦死亡 究竟誰該承擔責任

3月5日,華舍街道待駕橋花園一位14月齡寶寶被高空墜落的磚塊擊中頭部,傷勢嚴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本報3月6日已報道)。

目前孩子仍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治療。醫生告知家屬孩子已腦死亡,靠藥物輸液維持生命體徵。昨日,記者從孩子父親李勇處瞭解到,孩子腦死亡無好轉跡象,心跳、血壓較前日已有好轉,但總體情況仍然不樂觀。

孩子病危 家人希望儘快找到“兇手”

昨天是寶寶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接受治療的第五天。在他被送到醫院的當天下午,醫生就告知李勇夫婦,孩子需進行緊急手術,不然病情將惡化。但就算手術成功,孩子也有大概率變成植物人。夫妻倆依然決定馬上實施手術。手術連夜進行,但令兩人悲痛的是,術後孩子情況未見好轉。3月6日,醫生兩次找孩子家屬談話,告知情況不容樂觀:孩子腦部已經死亡,只能靠藥物輸液,維持生命體徵。

目前,孩子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李勇夫婦無法探視。醫院工作人員體諒到孩子父母的掛念之心,用手機幫忙拍下了孩子的照片。照片中,孩子雙眼緊閉,嘴裡、身上接著導管和醫療設備,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讓李勇夫婦心痛不已。

“我想看看孩子的情況,就要請醫生幫忙再拍一下,不過不能讓孩子的母親看到。”李勇說,目前醫藥費花了近7萬元,現在每天大約2000元。看著孩子用藥水輸液維持生命體徵,他表示就算砸鍋賣鐵,只要能讓寶寶康復,他們什麼都願意做,同時也希望“兇手”能夠早日找到,還孩子一個說法。

昨天上午,李勇再次來到華舍派出所瞭解情況,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據悉,此案警方仍在調查中。

目前,華舍街道人利社區已向區慈善總會彙報了李勇家庭的情況,社區正在收集該申報人的基礎材料。區慈善總會將根據申報家庭的情況,給予他們幫助。

天降橫禍 究竟誰該承擔責任?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待駕橋花園,小區門口已掛起了“高空拋物 天怒人怨 高空拋物 害人害己”的橫幅。記者從小區物業處瞭解到,橫幅是前天掛起來的,為了警示住戶不要再高空拋物。孩子被砸事件發生後,物業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在所有居民樓的電梯裡張貼禁止拋物的公告,組織人員在樓層間進行巡查等,防止此類悲劇事件再次發生。

小區內,不少居民仍在熱議此事。無論這次的事件是高空拋物,還是物體自然掉落,後續誰該擔起責任,是他們較為關心的話題。

對此,記者諮詢了柯橋區法律援助中心的陳律師。對方表示,如果此次事件中,墜落物是自然墜落的,那麼建築的使用人、所有人是有責任的。建築的管理人,即物業方面也將承擔一部分連帶責任。如果墜落物是人為拋落的,那麼就會有一個直接的侵權人,由這個直接侵權人來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找不到侵權人,那麼所有可能施加危害的業主將承擔一定的補償責任,不過具體賠償情況仍要看警方的調查結果。

陳律師還說,目前,法律援助中心對被嚴重侵權的未成年、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據初步瞭解,該寶寶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可以發起申請。援助中心會指派律師,為被侵權人提供法律諮詢、進行訴訟,費用由政府全額承擔。

如何避禍 已有小區採取措施

高空拋物釀成慘禍,這早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10月26日,廣東吳川市一女子從樓上傾倒垃圾,致一人死亡,被吳川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2019年7月2日,貴州貴陽一女子在小區內行走,不幸被樓上一名10歲男童高空拋下的滅火器砸中頭部,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5年6月3日,貴州遵義紅花崗區法院通報一起高空拋物致人死亡案。一位在遵義務工的男子,2013年被一塊從天而降的磚頭砸中頭部身亡,法院判決可能丟磚頭的全樓46戶住戶平均承擔補償責任,每戶被判賠3000元,物業公司同樣擔責。

諸如此類的悲劇還有很多。面對屢禁不止、悲劇頻發的高空拋物,是否真的沒有辦法?其實,柯橋有一些小區已經採取了措施。

萬達中心名宅小區租戶較多,此前高空拋物時有發生,居民怨聲載道。2018年10月,小區的一批老舊攝像頭需要更換,業主委員會提出,增加一批專門監控高空拋物的攝像頭。經過業委會的一致通過,費用從維修基金出,採購並安裝了這批新攝像頭,讓高空拋物情況有了一定改善。

蘭亭街道咸亨佳苑小區2009年交付後一直是開放式小區,去年5月,該小區引進智慧安防系統,居民進門要“刷臉”,8個“朝天”探頭盯住高空拋物,智慧安防系統的另一端連接綜合指揮中心,讓高空拋物者無所遁形。

據悉,目前待駕橋花園物業已經向業委會提交了安裝高空墜物監控攝像頭的申請,將進一步加強對高空拋物的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