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泸州》护国运动篇 (五)满城捐资助护国


  

《红色泸州》护国运动篇 (五)满城捐资助护国

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癌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噩耗传来,叙永民众万分悲痛。为纪念蔡锷将军,将原来贵州盐商建的忠烈宫旁的崇楼,改名为 “松坡楼”。

《红色泸州》护国运动篇 (五)满城捐资助护国

  为什么要把这里更名为松坡楼呢?其实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蔡锷字松坡,另一方面蔡锷入川后,就把护国军的大本营设在了叙永,把他的指挥部就在设在了这里。他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边城叙永既交通方便、又有天堑可守。与此同时,当地驻军和民众的支持,也是他将叙永设为大本营的重要原因。

  当时,蔡锷率护国军从云南出发时,只领到两个月的军饷,子弹平均每人只有300发。1916年2月至3月间,蔡锷不得不屡次致电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唐继尧,要求补给。护国军后续物资匮乏,但是北洋军兵力优厚、物资充裕,面对这样的情况蔡锷非常焦虑。值此关键的时刻,叙永的民众给予了护国军大力支持。

  随着战事的不断加剧,护国军伤兵逐渐增多,在叙永建立一座战地医院就成为当务之急。这时候,一位叙永人站了出来,肩负起了建立战地医院的重任。

  他,就是刘三俊。刘三俊曾经在成都法国医院学医,医术高明,他得知叙永要筹建战地医院的消息之后,多方招募医护人员,大量购买医疗设备。在他的积极努力之下,叙永战地医院很快就投入了使用。

  在整个护国战争时期,叙永像刘三俊这样大力支持护国军的人士还有很多。岳选青、蒲生堂、钱丙堂、孙绍云为护国军赶制了1万余套过冬军服。文理臣主持叙永总兵站工作,为护国军筹集粮秣柴草,枪支弹药;叙永清真寺组织的30多人的回民护送队,在棉花坡阵地运送伤员、搬运阵亡将士。叙永劝工局捐献银元六、七千元,叙永边盐公司倾囊捐赠银元三万余元。

  而蔡锷为了感谢叙永各界的支持,专门颁布了军令,士兵不得强征挑担役夫,如有犯者,严惩不贷。因为这个事情,叙永各界对于蔡锷对于护国军,也更加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从蔡锷从进驻叙永,到护国军的大反攻之前,叙永捐赠的总共有有三次。

  第一次,正是护国军缺少粮草弹药之时,两船大米,一船枪支弹药及时送到。第二次,筹到十万发子弹、一万发炮弹和一万块银元。第三次捐赠银元8万元,粮食近一万担,军服5千套。

《红色泸州》护国运动篇 (五)满城捐资助护国

  在这本书里边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表格,这份资料,叫做叙永县支援护国之役财力物力人力表,通过这个表格我们能够看到,当时叙永民众叙永各界的捐资明细。

  比方说叙永盐业公司的十万银元,叙永绅商的十万银元等等。通过这些明细我们能感受到,叙永民众在护国讨袁的国家大义面前他们是尽心尽力,而民众的尽心尽力也大大的鼓舞了护国官兵的战斗意志。

  护国战争胜利后,蔡锷将军感慨万千,在永宁河畔挥毫题写了“护国岩”三个大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岩上。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

  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红色泸州》护国运动篇 (五)满城捐资助护国

  时至今日,拜读护国岩铭,仍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蔡锷将军洋溢的胜利之情,仍能感受到护国军铁血护国的信念,以及护国将士不惜己身,向窃国大盗开战的决绝。

  遗憾的是,护国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未能够改变军阀割据的格局,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

  因此护国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中国的民主革命,仍需继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