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這個姓氏只有一筆,由於人數太少,連《新華字典》都沒標註。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收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沒標註!

漢字只有一筆的只兩個與字,一與乙,其實,一與乙都是姓氏,其中,一姓由於人口太少,不僅《百家姓》沒有收錄,就連第11版的《新華字典》也未標出“一”作為姓的解釋。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一姓的人口雖然少,但是,它的源頭卻不止一個,是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組合。漢族的一姓,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的成湯。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成湯就是商王朝的締造者子履。子履,號成湯,字天乙,其後代子孫便取其字為姓氏,稱乙氏。在成湯的支庶子孫冢,有按齒序排行者,取壹為姓氏,稱壹氏,後簡文為弌氏、乙氏、一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另外,還有鮮卑族的乙弗氏部,也是一姓的源頭之一。據史籍《魏書》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有乙弗氏。北魏政權入主中原後,在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乙弗氏多改為漢姓婁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漢字諧音改為一氏、乙氏。

此外,匈奴族也有一支一姓,出自西域古匈奴奚王,屬於帝王賜姓後改姓為氏。該支乙氏族人冢,後有人因避難而改姓為諧音漢字“一”,後皆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鮮卑族一那婁氏族也是一姓中的一支,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一那婁氏大多被改為漢姓婁氏,但亦有人取原姓氏首音之諧音漢字改為弌氏、或乙氏。弌氏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名人輩出。據記載,弌氏家族中最為顯赫的人物名叫弌瑰,亦稱乙瑰。北魏世宗太武帝拓跋·燾執政時期的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弌瑰出任鎮南將軍、駙馬都尉,賜爵西平公,後又出任侍中、徵東將軍、定州刺史,進爵為王,後又為西道都將。弌瑰逝世後,得贈太尉公,諡號為“恭”。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由於現在一姓人口較少,據相關資料統計,目前全國一姓人口不足1500人,所以,2011年再版的《新華字典》中並未標出"一(乙)"作為姓的解釋。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一姓人口雖然很少,但是,在各行業中也不乏優秀之士,比如叫一鳴的,網上有資可查的就不少於兩人:其一為河南省南陽市人,為北京市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世界禪佛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畫名家網藝術顧問;其二為出生於中國甘肅蘭州,後移民美國,曾為美國海軍航母飛機維護長、飛機發動機的維修技師。

此姓因人數太少,《百家姓》不錄,《新華字典》也懶得標註

前者曾於1984年創辦北京一鳴書法學校並任校長,後者還與人合作出版了《我在美軍航母上的8年》的記傳體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