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機率

謹以本文獻給在漢字讀音上困惑著的中小學生和家長朋友,獻給戰鬥在教學第一線的語文老師,也獻給希望在漢字讀音上有所改進,減少丟臉概率的朋友。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內容摘要】

因為全文5000多字,怕有朋友沒有耐心讀完,所以有必要做一個摘要。

從P大校長讀錯字音切入,談漢字讀音問題。

1.以北京市中考題為例,談多音字和單音易誤讀這兩類漢字讀音容易出錯。

2.以北京市中考題為例,分類談應對漢字讀音試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提高效率。

3.從個人經驗入手,談讀準字音的三個基本原則,即要出聲讀,要認真聽,要隨時查。

4.談漢字讀音中涉及到的方言,古今音,工具書和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特殊情況。

最後,回到P大校長讀錯字音然後又發表致歉聲明這件事,談對該事件本質的認識,強調讀準字音很重要。

【正文】

最近,在P大建校120週年紀念大會上,因為校長將“鴻鵠之志”誤讀為“鴻hào之志”,這個事兒瞬間就刷屏了,各種段子滿天飛,自媒體也迅速跟進,從多個角度作了解讀。

主流的態度是沒文化,真可怕。而且把中關村三大校的校長不識字,用錯詞,讀錯音的黑歷史都扒出來了。哀嘆傳統文化斷層,江河日下,嘲諷學閥不學無術,攀附權貴。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僅僅哀嘆並不解決問題,僅僅嘲諷也不解決問題。還是要腳踏實地做一點工作。

作為中學語文老師,今天就來談這樣一個題目: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很多關注我公眾號的朋友早前留言就希望我能談談漢字學習方面的問題。今天這篇就應大家的要求,專門說一說漢字讀音。

一般的日常交流,有一些字音讀不準,尤其是音調發生一些變化,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並不妨礙一般的交流。比如說,“教室”的“室”,正確的讀法應該是“教shì”,但我經常聽人說成“教shǐ”,但這個影響並不大。絕不會有人說去“教shǐ”,你理解成他想去方便一下。

那話又說回來了,為什麼又要求讀準字音呢?這其實是推廣普通話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所謂的讀準字音,就是按照普通話的字音規定來讀,不符合普通話的字音讀法都是錯誤的。

至於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其意義何在,我這裡就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以“推廣普通話”為關鍵詞搜索尋找相關答案。

我們還是回到字音上來,什麼樣的字音容易讀錯呢?這個不妨從考試上來看,語文試卷常常第一個題就是讀音題。研究各種讀音試題,會發現不是隨便什麼字什麼詞都會進入到讀音試題中來,要考就一定考容易出差錯的。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注】上圖為北京市中考語文2008年第1題。正確答案為C。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注】上圖為北京市中考語文2013年第1題。正確答案為B。

容易出錯的讀音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多音字。比如兩道題中的剎那,乘客,茅塞頓開,自給自足,頸椎,載歌載舞這些詞中的加點字等。

另一類是單音但易誤讀的字。除了前面提到的多音字之外,其他加點字都屬於這種情況。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那如何避免儘可能避免在這兩類讀音上犯錯誤呢?

如果是多音字,當然要進入到具體語境來看,但光滿足於記住單個詞中某字的讀音遠遠不夠,還要好好研究一下字典詞典,看看關於該字某個讀音下的相關釋義,然後分分類,這樣就能一下子記住一大串了。

以“載歌載舞”這個“載”字為例,我常簡單給學生總結歸類,通常有兩種情況讀三聲,兩種情況讀四聲。

以下兩種情況讀三聲zǎi:

1.和時間有關。比如三年五載,一年半載,千載難逢等。

2.和報刊雜誌有關。比如,刊載,登載,記載等。

以下兩種情況讀四聲zài:

1.表示“一邊……一邊……”,比如,載歌載舞,載欣載奔,載笑載言等。

2.和重量相關。比如,承載,運載,裝載,卸載,荷載,負載,滿載而歸,文以載道等。

“載”字的兩個讀音都比較常見,還有一種多音字較為特殊,雖有多個讀音,但一個讀音常見,另外的讀音不常見。

比如,“乘客”的“乘”,可能更多人只知到其中的一個讀音“chéng”,一部分人會誤讀為“chèng”。而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這個字還讀作“shèng”。“頸椎”的“頸”正確讀音為“jǐng”,很多人誤讀為“jìng”,還有一個讀音讀作“gěng”,與此相類。

對於這種多音字,辦法是記住最常用的那個。而且要利用這個最常用的讀音多多組詞。以“乘”為例,可以組成乘法,乘機,乘勢,乘便,乘車,乘船,大乘,小乘,上乘,下乘等。而另外一個不要常用的讀音“shèng”,只要記住幾個特別的詞,比如,千乘之國,史乘就可以了。

如果是單音易誤讀的字,最常見的情況有三種,一種是音調讀錯,一種是因形近干擾讀錯,還有一種是受形聲影響讀錯。如何避免這三種情況呢?

音調讀錯。比如,“潛力”常常被誤讀為“qiǎn力”,這時候怎麼辦呢?不要小和尚唸經一樣反覆讀“qián力”,而要多組詞,比如,潛水,潛伏,潛艇,潛逃,潛能,潛心,潛入,潛意識,潛臺詞,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等。把每一個詞中“潛”字的讀音都讀準,就能夠更好地記住這個字音了。

形近讀錯。比如,“庇護”一詞中的“庇”因為和“屁”的字形相近,常常被誤讀為“pì”,為了保證這個單音字不再讀錯,也可以圍繞著這個“庇”儘可能多組詞,庇護,庇佑,蔭庇,包庇,託庇,福庇等。

形聲讀錯。比如,以“傾斜”為例,“傾”只有一個讀音“qīng”,但有人受到“一碧萬頃”的“頃”的干擾,就誤讀成了“qǐng”。為了保證這個單音字不讀錯,也可以圍繞著這個“傾”多組詞,比如,傾倒,傾心,傾慕,傾聽,傾訴,傾注,傾軋,傾國傾城,傾盆大雨,傾巢而出等。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如果稍稍注意一下我前面所講的方法,會發現多音字中某一個音常用,或者是單音字易誤讀的情況,應對辦法其實都是同一種。那就是不要只停留在這一個字一個詞上反覆讀,而要儘可能多地用這個字多組詞。

多多組詞,看起來好像是增加了記憶的負擔,但實際上有更多的參照,不再是孤零零的單擺浮擱的記憶,就不會輕易忘掉,不會輕易讀錯該字的字音了。看似增加負擔,實際上卻是高效記憶的辦法。

當然,僅僅知道以上這些方法遠遠不夠,只是為了考試的需要臨時抱佛腳成批量地記住讀音的辦法更不足取。

比如,早前北京市中考讀音題雖然都是四個選項,涉及至少12個詞語,但是因為範圍極為明確,就考查《考試說明》提供的詞語表中列出的1000詞,所以這個讀音題的得分率通常在0.98以上,也就是每100人只有一兩個人出錯。

但在2016年取消了詞語表,改為以3500字及相關詞語作為考查範圍之後,當年僅考查了“生肖”和“記載”兩個詞,結果該題的得分率一下子就降到了0.37,一多半的學生回答錯誤。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讀準字音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任何人都沒有終南捷徑可走。

記得大學剛畢業那會兒,我最初教小學五年級。雖然是學中文出身,但東北口音較重,常常伸捲舌不分,比如,“足球”說成了“竹球”,“打傘”說成了“打閃”;r和y不分,“吃肉”會說成“吃又”。

小學生是可愛的,他們可不問什麼面子不面子,不管什麼老師不老師,常常你讀錯了字音,立刻就有人舉手,“老師,你某某字讀錯了。”剛開始確實很尷尬,但後來想,總這麼尷尬著也不是個事兒,必須要下定決心改進才行。

於是,就對學生說,如果誰指出了老師的讀音錯誤,當天的作業可以免做了。這樣一下子就更激發了他們的熱情。

就像《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描寫的那樣,“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但“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因為我極為有意識地注意讀音的問題,所以慢慢地學生常常好多節課都找不出一個讀音上的錯誤了。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成人,要想少讀錯字音該如何做呢?據我個人的經驗,給出這樣幾個原則和辦法。

1.要出聲讀。

既然是讀音的問題。當然要靠發聲來解決。但有一點遺憾除了小學還經常要求出聲讀課文之外,越往高年級,這方面的要求和訓練就越少。成人就更少有出聲讀的機會了。

要給自己找一些出聲讀的機會,尤其是那些經典詩文,更要出聲讀。在出聲讀的過程中,有意識關注哪些讀音還不是很有把握,要做好確證和落實。而默讀就達不到這種效果,因為默讀常常容易把某些並不能準確把握讀音的字滑過去了。

2.要用心聽。

聽別人的發音也很重要。如果P大校長頭一天在聽一號同志講話時比較用心,注意到一號同志用了“鴻鵠之志”這個詞,發音和自己不以樣,馬上查一下,也不至於弄到現在這樣物議洶洶。

隨便聽什麼人的發音都可以,同一個詞的發音,只要與自己不同,必然有一方出錯或者兩方都錯的可能。當然,選擇聽廣播電視新聞效果更好,這些節目的主持人都通過一級甲等的普通話測試。如果有一天,你能判斷出他們哪些字讀錯音了,基本上你自己的水平也就不錯了。

3.要隨時查。

除了小學生在認字初期,還經常查查字典之外,很多人可能一年半載都不查一次字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字,看書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就滑過去了。或者隨便問問別人,別人告訴一個讀音,自己聽一耳朵就完了,這些做法都很不好。

要養成隨時翻閱工具書的習慣。某個字不認識,不要停留在查到讀音就算完成任務,而應該把該字的各個義項都通讀一遍,如果是一個多音字,甚至要有意識歸歸類,看看不同讀音之下都有哪些主要義項。這樣做看起來很慢,很笨,但這很慢很笨的功夫常年做下來,必然見到大成效。

讀音的問題,不能想著集中精力打大規模的殲滅戰,想在短時間內搞定,而要打游擊戰,各個擊破,一點點來,遇到一個解決一個,遇到兩個幹掉一雙。聚沙成搭,集腋成裘,時間既久,效果自然顯現,而且這種各個擊破達到的效果最為牢靠。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關於漢字讀音還有幾個需要說明的問題:

1.方言的問題:

說普通話,在一定程度上就涉及到和方言習慣對抗的問題,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受東北方言習慣的影響,伸捲舌不分的問題。大學同學來自各地,還有l和n不分的情況,說去河南,感覺上是要出國去荷蘭;也有h和f不分的情況,我們讓他說護膚霜,死活也說不準;還有前後鼻音不分的情況,生氣了就說“拱”,實際上是“滾”,我們嘲笑他要拱到哪裡去。

有時候因為方言中不存在這種發音,所以易於混淆的兩者根本區分不出來。這時候就要反覆聽,反覆說,要從練習聽力能夠區分出兩個不同發音之間的差異開始。熟悉自己方言和普通話相比最大的不同,有助於學好普通話發音。

2.古今音的問題:

漢字中大約四分之三以上都屬於形聲字。但是,古今語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能秀才遇字讀半邊,比如,同為“工”為聲旁的形聲字,功、攻、虹、紅、江、豇等已經大不同。

古今音變也很大,音韻學屬於相當專門的學問,一般人不必涉獵,所以也不必非要追尋古音怎麼讀。只要按照現代字典中規定把今音讀準就好。但在讀古書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這樣特殊的情況。

即使是今音,也有一些從俗的問題,在工具書的修訂中不斷髮生變化。比如,呆板,確鑿,蕁麻疹等讀音,都發生過反覆調整讀音的情況,這就要關注一下最新修訂的權威工具書如何規定。一般每一版最新的權威工具書出來,總會有媒體集中談一談這方面的變化,稍稍注意一下就好。

3.工具書的問題:

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大家習慣使用網絡搜索信息,查某一個字也是如此。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臨時的,不太重要的某個讀音,通過網絡查一下是可以的,但網絡上的信息訛誤頗多,有一些專門談讀音的帖子,本身有一些讀音標註就有問題。如果想要確證,還是要查閱紙質的工具書。

紙質工具書也要權威的才可以,而不是隨便一個什麼出版社就行。比如,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新華成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漢語詞典》等,都是常用的權威工具書。而且,要儘可能是最新版本,至少不能是過於老舊的版本。因為每次修訂都有相當程度的變化。(以後有機會會專門寫一期公眾號談工具書的問題)

4.幾種特殊情況:

(1)姓氏讀音

有一些姓氏,雖然字本身很常見,但是一旦作為姓氏使用,讀音就發生變化了,這需要特別注意積累。

比如過,句,曲,哈,區,樸,仇,查,繁,紀,任,解,種,單,華,樂,牟,曾,尉遲,令狐,澹臺,長孫,鮮于等。

(2)地名讀音

也有一些地名的讀音,或雖然是常見字,但讀音發生變化,或因為是生僻字,容易因為形聲形近的干擾而讀錯,也需要特別注意。

比如蚌埠,六安,亳州,歙縣,碭山,鄄城,臨朐,徂徠,兗州,茌平,莒縣,甪直,溧陽,邳州,邗江,盱眙,麗水,台州,樂清,婺源,鉛山,柘城,武陟,滎陽,澠池,中牟,筻口,郴州,耒陽,犍為,邛崍,郫縣,莘莊,涪陵,鄖縣,儋州,井陘,樂亭,大城,巴音郭楞,巴彥淖爾,尖沙咀,凼仔等。

(3)古代人名,地名,官職等的讀音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職等,在閱讀古書時會經常遇到,有一些字較為生僻,有一些字雖然常用,但在特定的詞語中發生音變,這些都要注意。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人名,地名和官職名。

古代人名:嫘祖,鯀,皋陶,褒姒,妲己,重耳,墨翟,李悝,嫪毐,樊於期,鍾繇,武瞾,万俟卨,金兀朮,米芾等。

古代地名:暹羅,身毒,會稽,龜茲,大宛,大月氏,高句麗,吐蕃,吐谷渾等。(注:準確說以上有一些屬於國名或古代少數民族名稱,其中吐谷渾最初為人名,後為少數民族名)

古代官職名:單于,可汗,僕射,大夫,驃騎,車騎,長史,舍人,洗馬,給事中等。(注:前兩個屬於古代少數民族首領名稱)

以上均未給出注音,主要怕因為數量太大,一旦手滑標記錯誤,以訛傳訛就不好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回到P大校長讀錯字音這件事情上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校長本身不是中文專業出身,所以讀錯幾個字音很正常。

退一步說,即使是中文專業,也不可能確保成千上萬的漢字就一個讀音都不出差錯,只能說盡力減少出錯的概率而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P大校長髮了聲明,表達了歉意,這一點很好。但和讀錯一個字音相比,其實更大的問題是思想意識的問題。

在這封致歉聲明最後說:“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

實在想不出歷史上會有哪位思想家會有類似意思的表達。至少這種思想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甚至是可以說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因為懷疑,因為質疑資本主義,才有《資本論》,才有《共產黨宣言》。這與P大歷史傳統“兼容幷包,思想自由”也相去甚遠。

其實,網絡上對於P大校長的批評和質疑,確實體現一種焦慮,民眾就是要試探一下到底可以批評質疑到那一層級,哪一部門,哪一領域的官員。當然,

不斷404體現的可不是虛心,而是心虛。

在讀準字音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心虛,還是要虛心,要從小事做起,從讀準每個字音做起。萬一哪天當了校長,當了領導,成了知名的公眾人物,一出口就唸白字,不說對別人影響不好,單說對自己而言,豈不是很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