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樓蘭古國消失的種種猜想

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東,到達孔雀河下游,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3月27日斯文·赫定完成了羅布泊西部的探險開始返程。這時,他和他的維吾爾族嚮導阿布都熱依木和奧爾德克發現用於考察的一把鏟子遺留在了營地。他們返回營地尋找時遇到了風暴,迷失了方向,但卻在迷途中意外地闖入了一座古城,在他們的眼前:有城牆,有街道,有房屋,甚至還有烽火臺。
  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臺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他們在這裡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一百二十片竹簡和幾支毛筆……隨後他向世界宣佈,他發現了中國史籍記載的著名的樓蘭城。他的發現震驚了世界。

關於樓蘭古國消失的種種猜想


  從此,舉世聞名的新疆重要古蹟樓蘭就像一個強大磁鐵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對於樓蘭古國為何神秘消失,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從各自的觀點來解釋這個未解之謎:有人認為是由於羅布泊的枯竭,自然環境的變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認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人為造成的。更有人認為是絲綢之路改道、異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究竟哪方面更接近歷史真實呢?
  樓蘭消失之謎
  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一千五百年左右。三千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一千五百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相關猜想]
公元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為了尋找羅布泊不遠萬里來到孔雀河畔。突然,一座寸草不生、滿目瘡痍的古城呈現在他面前。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發現,這座古城留有頹廢的城牆,殘存的街道、住宅的廢墟和寺廟的殘垣,遍地都是散落的古錢幣、碎陶片以及依稀可辨的漢文木簡和文書等物。這就是傳說中的古城――樓蘭。
斯文・赫定的發現震驚了世界。一場“樓蘭熱”幾乎席捲了半個地球。德國、俄國、英國、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的地理學家、考古學家紛至沓來。他們將大量珍貴文物搜掠而去進行研究,但沒有找到古城消亡的原因。
樓蘭坐落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以東、羅布泊地區的西北部。二千多年前,樓蘭作為西域的一個文明古國就開始見諸文字。據《漢書》記載,樓蘭古國屬於天山以南三十六國之一。其都城樓蘭是亞洲腹地的一箇中樞城市,是中國古代通往中、西亞各國的咽喉重鎮,是古絲綢之路南線上的一箇中間貿易站。當時,從中國內陸通往蔥嶺以西的大夏(今阿富汗境內)、安息(古波斯,今伊朗境內)身毒(古代印度地區)、條支(今阿拉伯半島)、黎軒(今地中海地區)以及中亞各國,都要經過這裡。其繁華可想而知。

歷史上的樓蘭古城,漢朝曾設西域長史府。到三國、西晉時劃歸涼州刺史管轄。晉朝和尚法顯大師去西域取經,曾記載樓蘭有僧人四千。由此可見,當時的樓蘭一定是個非常大的城市。
據史書記載,當年的樓蘭城內,胡楊森森,佛塔高聳,街巷縱橫,行人如織。每年來往於樓蘭城中的外國使團商隊,多者兩千餘人,少者也有五六百之眾。史書稱這裡為“商吏傾城,無立足處矣”,“使都相望於道”。綿延幾十公里的馬幫、駝隊將中國內地的名貴絹、絲、綢、陶瓷等特產,國外的寶石、毛紡品、安息香料等各色商品,源源不斷地運來,在這裡集散交流。樓蘭還幾乎承擔了這條交通線的全部給養供應。為保護這條東西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漢朝採取了屯墾戍邊的措施,沿絲綢之路設立了亭障烽燧和屯田據點。公元前77年,漢朝統治者應樓蘭國王尉屠耆的要求,派司馬1人、吏士40人至古伊循地屯田,在羅布泊地區設立糧庫。樓蘭古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了繁榮昌盛。
公元330〜339年的半個多世紀內,似乎是一場突變,改變了這個文明帝國的命運。城中居民紛紛遠離國境,城區“多惡鬼熱風,遇到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及目,處求度處則莫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


一片繁榮了幾個世紀的綠洲消失了。
一個綿延了幾個世紀的文明世界消失了。
樓蘭,變成了恐怖的荒漠,死亡之地。
一個世紀以來,無數的學者都在發問:這地區究竟發生了什麼驚人的事件?為什麼一座巍巍古城竟然消失得那樣神秘?
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也曾多次對樓蘭古城進行全面考察研究,對其消亡作出種種猜想。歸納起來,有這樣幾種:
避外族侵襲說 古國樓蘭曾經遭到匈奴的侵襲,因而常求援於漢朝。據史料記載,公元前77年,漢朝皇帝曾派使者到樓蘭,提出將國家向南遷移的建議。於是樓蘭人便開始流散而最後衰亡。然而此說也有破綻:即使樓蘭國真的南遷,那麼入侵者為什麼不將此據為己有?所以,此說不能解決樓蘭變為荒漠之謎。

歷史上的樓蘭古城,漢朝曾設西域長史府。到三國、西晉時劃歸涼州刺史管轄。晉朝和尚法顯大師去西域取經,曾記載樓蘭有僧人四千。由此可見,當時的樓蘭一定是個非常大的城市。
據史書記載,當年的樓蘭城內,胡楊森森,佛塔高聳,街巷縱橫,行人如織。每年來往於樓蘭城中的外國使團商隊,多者兩千餘人,少者也有五六百之眾。史書稱這裡為“商吏傾城,無立足處矣”,“使都相望於道”。綿延幾十公里的馬幫、駝隊將中國內地的名貴絹、絲、綢、陶瓷等特產,國外的寶石、毛紡品、安息香料等各色商品,源源不斷地運來,在這裡集散交流。樓蘭還幾乎承擔了這條交通線的全部給養供應。為保護這條東西交通大動脈的暢通,漢朝採取了屯墾戍邊的措施,沿絲綢之路設立了亭障烽燧和屯田據點。公元前77年,漢朝統治者應樓蘭國王尉屠耆的要求,派司馬1人、吏士40人至古伊循地屯田,在羅布泊地區設立糧庫。樓蘭古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了繁榮昌盛。


公元330〜339年的半個多世紀內,似乎是一場突變,改變了這個文明帝國的命運。城中居民紛紛遠離國境,城區“多惡鬼熱風,遇到皆死,無一全者。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及目,處求度處則莫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
一片繁榮了幾個世紀的綠洲消失了。
一個綿延了幾個世紀的文明世界消失了。
樓蘭,變成了恐怖的荒漠,死亡之地。
一個世紀以來,無數的學者都在發問:這地區究竟發生了什麼驚人的事件?為什麼一座巍巍古城竟然消失得那樣神秘?
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也曾多次對樓蘭古城進行全面考察研究,對其消亡作出種種猜想。歸納起來,有這樣幾種:
避外族侵襲說 古國樓蘭曾經遭到匈奴的侵襲,因而常求援於漢朝。據史料記載,公元前77年,漢朝皇帝曾派使者到樓蘭,提出將國家向南遷移的建議。於是樓蘭人便開始流散而最後衰亡。然而此說也有破綻:即使樓蘭國真的南遷,那麼入侵者為什麼不將此據為己有?所以,此說不能解決樓蘭變為荒漠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