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裡別加它

養生成為了我們每天的好習慣,保溫杯更是隨身攜帶。可是保溫杯的使用也有講究,用得不好,不但不養生反而有害!

保溫杯裡別加它

下面幾種危害健康的行為,看看你做過沒?

6種不能放到保溫瓶的飲品

1、酸梅汁,檸檬汁等

烏梅、檸檬屬於鹼性,部分不鏽鋼並不耐腐蝕,這類飲品容易與不鏽鋼內的雜質發生化學反應。

此外,為避免營養物質遭破壞,果汁也不適宜高溫保存。保溫杯密封性很好,甜度高的飲料容易滋生大量微生物而導致變質。

2、乾冰、碳酸飲料

保溫杯裡不宜放乾冰、碳酸飲料,避免內壓上升,導致瓶塞無法打開或內容物噴出等危險。而且碳酸屬於弱酸,容易和不鏽鋼發生化學反應,析出有害物質。

保溫杯裡別加它

3、不宜放鹽分的流質

因為保溫杯的內膽都是噴砂電解過,電解之後的內膽可以避免水與不鏽鋼材質直接接觸發生物理反應,而鹽含有腐蝕性可能對其造成破壞,不適宜長時間裝在杯內。

4、不宜裝乳製品、果汁等

一些人會把熱牛奶裝在保溫杯內,方便隨身帶著喝,不過,這種做法卻讓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迅速繁殖,導致腐敗,容易引起腹瀉、腹痛。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弘英介紹,牛奶在高溫環境下,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會被破壞,同時牛奶中的酸性物質還會與保溫杯內壁發生化學反應,影響人體健康。

5、不宜泡中藥

中藥裡面的成分複雜,容易與不鏽鋼發生反應,降低藥效。

保溫杯裡別加它

6、不宜泡茶

如果用保溫杯泡茶,使茶葉長時間浸泡在高溫、恆溫的水中,就如用溫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維生素大量被破壞,芳香油揮發,單寧酸、茶鹼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營養價值,還會使茶汁無香味,茶味苦澀。

最近有觀點說長時間泡茶容易析出有害物質,這個觀點是錯的。江蘇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就曾對保溫杯泡茶進行檢測,研究發現保溫杯泡茶並不會析出有害物質。

但是,我們喝茶就是為了養生,茶裡面的有益成分沒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咯。

如何正確使用保溫杯

1、任何飲品都別久裝

平時可能出門比較急,需要用保溫杯裝飲品,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儘快把飲品喝掉,以免因為存過過久發生反應。

2、常清洗杯蓋的密封圈

很多人以為保溫杯密封性好,不易被汙染,殊不知杯蓋密封圈那裡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很容易汙染杯中的水,要勤清洗才好。

平時不要用鋼絲球刷洗保溫杯的內膽,對於難以去除的汙漬,可以用中性洗滌劑漂洗,或用稀釋後的食醋蕩洗,洗滌時間也不應過長,以免破壞鈍化膜。

保溫杯裡別加它

3、開水涼一涼再放保溫杯

不論使用哪一種保溫杯,建議大家都不要把剛燒開的水直接倒入保溫杯,可以選擇將水溫降到70℃以下再灌入保溫杯。

如何洗乾淨保溫杯?

1、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每天都需徹底清洗一遍。不是簡單清洗,杯麵、內膽、瓶蓋都需要不留死角的清洗。

2、接著,瓶內放少量食用鹽,加入溫水,搖晃使得鹽能溶解,並能覆蓋到瓶內的每一處地方,放置10分鐘左右,讓鹽水有足夠的時間殺死細菌。

3、然後開始處理杯蓋。取下杯蓋,用擠上牙膏的牙刷,仔細刷洗瓶蓋縫隙及各處,因為牙膏有一定的殺菌抑制細菌的作用。

保溫杯裡別加它

4、將一些雞蛋殼弄碎,扔進瓶裡再裝入涼水,堵上瓶塞並用一隻手按住,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握住瓶口頸部,另一隻手托住瓶底,上下左右旋轉搖晃。約20秒種,取下瓶塞,倒出蛋殼,再用清水涮洗兩遍即可。

5、接下來,杯子內部和外部整體用清水沖洗2-3遍

6、洗完後注意不要馬上蓋上杯蓋,杯身和杯蓋分別放置,待晾乾後再蓋,最好能用陽光照射下,避免保溫杯發臭。

⊙注:本號為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本文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