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導 讀:歲末年初,“名城保護·大家談”首期活動成功舉辦。7位活躍在名城保護一線的專家學者們圍繞“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這一主題,結合自己的研究與實踐,向大家講述北京故事、展現北京文化。


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邱躍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與大家一起分享名城保護的相關認識和經驗,談談我們的方向,說說我們的責任。我想向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我想從四個方面與大家一起談談:先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發展歷程,再看總書記對北京名城保護的指示,還有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名城保護的目標,最後我想談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護。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01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發展歷程


現在說起歷史文化名城,說起名城保護,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了,那麼這項工作、這項制度的起源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的設立和保護制度的建立,初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此之前,國家出臺過一些政策與精神,主要是文物保護方面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制定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改革開放總方針和總目標。伴隨著改革開放,經濟迅猛發展,城市也迅速地擴大、擴建。從改革開放前的大約300左右個城市,發展到如今約600多個城市,城市數量增加了一倍。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建設非常快,也非常巨大,但也出現了一些文物古蹟遭到破壞的情況,一些城市面貌和城市傳統格局受到了影響,城市中出現了一些不該出現的建築物。


這些事情和現象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和各界群眾的重視。在1981年全國政協會議上,北京大學的侯仁之先生、原國家建委的鄭孝燮先生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單士元先生提出建議,表示現在的問題很嚴重,應該關注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關注城市建設,建議向一些發達國家學習,設立古城保護的制度,公佈一批歷史古城。中央很快作出了批示,且責成原國家建委和文物局負責這件事情。1982年年初,國務院批准了以北京為首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指出: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保護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對於繼承悠久的文化遺產,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都有積極意義。

由此,開創了名城保護工作的先河。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到現在為止,我們國家已經有134座歷史文化名城,900餘處歷史文化街區,800多處的名鎮名村,約

7000座傳統村落和約25000座歷史建築。30多年來,這項工作得到全國人民、各級政府和廣大專家學者的熱烈響應。國務院及各有關部門都出臺了法規、規章和制度。國家級層面上的有《城鄉規劃法》《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我們稱之為“三法兩條例”。在佔全國設市城市五分之一的134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大多數都頒佈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及地方政府規章。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潮中,各個城市都逐步認識到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雖然歷史長短不一,遺產種類不同,但都有它們自己值得驕傲的歷史和文化傳承。與此同時,歷史文化名城的設立、保護制度的建立和保護理論體系也在不斷的深入、不斷的發展。


02 總書記對北京名城保護的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文化傳承高度重視。近年來,他每次到北京視察工作,都講到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性。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總書記對北京市名城保護工作的希望和要求。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工作的時候講到: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他特別指出: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職責,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傳承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全面保護”理念,就是要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這是辯證的統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2017年2月24號,習總書記視察北京副中心的時候指出:

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要更加精心保護好,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習總書記的指示寫在了最新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對北京城市風貌和風韻做了高度概括。他還講到:

通州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產,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2019年2月1號,習總書記視察北京東城區草廠四條的時候指出: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和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蘊毀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蹟、保護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衚衕,要注意保護衚衕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我們大家一起再次學習總書記的指示,應該深刻理解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提高傳承文脈的認識,不斷地拓寬歷史文化保護的視野,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03 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


我們再來看看北京總體規劃。1949年以來,北京市共編制了7版總體規劃,改革開放前編制了三版,分別是1954年版、1958年版和1973年版。改革開放以後有四版,1984年版、1994年版、2004年版和2017年版。在歷屆的總體規劃中,或多或少都提到了文物保護與文物遺產的保護,特別是1984年版和最新的2017年新版總體規劃,這兩版是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的,這在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


1982年國務院已經批准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並建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制度。


1984年版總規正式提出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措施:


✔ 擴大保護範圍,陸續公佈新的文物保護單位;

✔ 要重視保護文物周圍的環境,慎重研究,妥善處理周圍新建築的性質、高度和體量;

✔ 注意整體保護,提出了皇城、三海地區、天壇、國子監街道等重要保護重點;

✔ 古建築保護要和園林水系保護結合起來。


1984年版總規第一次提出整體保護的概念,這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一個重要節點。在1984年總規的指導下,全市方方面面都開展了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


1994年版總規第一次在總體規劃中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章,得到了廣大學者專家的一致擁護和響應。專章裡全面敘述了名城保護的基本原則、重要措施、重點地區。名城保護工作進入更高的層次、更深的內涵。


最重要的是2017新版總體規劃,全市七八十家委辦局及各單位、上百家的研究機構一直參與到新版總體規劃的制定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導下把握大方向,編制最新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對北京的名城保護更是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新版總體規劃中提出:北京是見證歷史滄桑變遷的千年古都,也是不斷展現國家發展新面貌的現代化城市,更是東西方文明相遇和交融的國際化大都市。北京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是北京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要精心保護好這張金名片,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傳承城市歷史文脈,深入挖掘保護內涵,構建全覆蓋、更完善的保護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對《總體規劃》的批覆中指出: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通過騰退、恢復性修建,做到應保盡保。推進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加強對世界遺產、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和工業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的保護,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04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護


最後,我想和大家談談怎麼開展全面保護。這30多年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過了從單純的文物保護、文保單位的保護到街區保護、整體保護,再到現在的全面保護。什麼是全面保護?我認為有以下八個方面。


首先是認識的全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實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多贏的目標。是新時代傳承優秀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國家和城市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國策。


在認識上,名城保護不是單一的事項、單一的事業,而是整個國家在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是國際交往中心,是科技創新中心,是全國文化中心。對於市委宣傳部主導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要做一個示範作用,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就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主要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二是內容的全面,包括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物質遺產包括人工遺產、自然遺產和人工自然混合遺產,如頤和園、天壇、周口店、故宮、十三陵、大運河北端等,都是世界文化遺產。還包括城市山水格局、獨特的文化自然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指傳統的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曲、曲藝和雜技,傳統的技藝、醫藥、立法,傳統的禮儀、節慶和民俗等。


三是範圍的全面。包括老城、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文保單位、工業遺產、歷史建築、傳統民居、名人舊居、地下埋藏、風景名勝、全市域及京津冀等。時代上,包括古代、近現代,農耕文明、工業文明、新時代文明等等。空間上,包括地上遺產、地下(水下)遺產等。其類別可以分成政治、軍事、農業、民族、科技、文學、革命傳統等。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四是措施的全面。一是疏解,核心區範圍內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著力控制開發行為。歷史文化街區內建築的拆除應徵求專家學者、社會公眾的意見。二是整治,開展城市生態修復肌理修補,治理髒亂差的環境。三是利用,保護利用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工業遺產、不可移動文物。


“讓文物活起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2018年10月中辦、國辦發佈了《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歷年來,全國有18個省市自治區專門發佈了《實施意見》,北京市的實施意見也正在制定中。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利用”這四個字不能拆,提到保護就應該提到利用,要讓它活起來。整體保護也不是保護整體,不是一動不動,而是該修則修,該保則保,該用則用,該建則建。而全面保護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措施的全面,要保護還要利用,利用得好才是改革的方向。


五是體系的全面。包括四個層次、兩大重點區域、三條文化帶、一箇中軸線、十個方面。


四個層次,老城區62.5平方公里,加上兩個行政區大概9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區130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域16400平方公里;京津冀大概21萬平方公里。


兩大重點區域,老城地區和三山五園地區。三山五園地區大概68平方公里左右,和老城地區相輔相成,而且體量都是差不多。三山五園地區可以說是古代清朝的首都副中心,清朝中央政府的政治活動、軍事活動、經濟活動,很多都是在三山五園地區進行的。


三條文化帶,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這三個文化帶都有一個世界遺產作為引領。


一箇中軸線,這條重要的中軸線需要通過不斷髮掘,才能讓大家感覺到這條北京的脊樑骨是多麼的偉大。


十個方面,世界遺產及各級文保單位、歷史建築及工業遺產、歷史文化街區及特色地區、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風景名勝區、文物埋藏區、歷史河湖水系和水文化遺產、山水格局與城址遺存、名木古樹、名人舊居、非物質文化遺產、革命史蹟。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六是規劃的全面。規劃實施要三態合一,包括空間形態、環境生態、功能業態。“全面保護”規劃編制要遵循保護、利用與發展有機統一的原則。實現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的目標。讓古都風貌創造性地融入現代智慧,讓歷史元素串起來、活起來、動起來、亮起來,讓古老的北京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只有三態合一,歷史文化名城才能夠在繼承原有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並不斷創造出新的、可貴的文化遺產。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七是政策的全面。客觀分析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求,統籌考慮民生改善、環境提升、產業置換、人口疏解等現實問題,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共贏的原則,高標準制定全面保護的政策。全面保護的政策,包括保護制度的建設、內容的確定、規劃的編制、項目的實施、措施的制定和責任的追究。這是一整套的,其實還應該包括資金政策和組織機構政策,怎樣才讓各區的名城保護委員會更加發揮作用。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八是參與的全面。名城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全面保護,應該說是法律規定的地方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法定責任,是體現地方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題,是每個公務員的基本職責,是每個公民的光榮義務。這不是規劃部門、自然資源部門、文物部門、文化部門等某個部門單獨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

名城保護大家談 | 邱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名城全面保護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剛剛閉幕的四中全會把歷史文化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提到這樣的高度。讓我們各個部門,讓全體公民共同擔起自己的責任,把歷史文化名城全面保護推進到更高的高度、更深的內涵層次。


謝謝大家!


文章根據邱躍於“名城保護·大家談”活動演講整理

本文版權歸“北京印跡”平臺和演講者所有,如需轉載或引用請聯繫“北京印跡”


“北京印跡” 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起,市測繪院和清華同衡規劃院提供技術和推廣支持,集合廣泛的社會力量,打造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空間資源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