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胰岛素应用于临床数十年,从抗原性较強的第一代动物胰岛素到基因重组但餐前需要等待30分钟的第二代人胰岛素,再发展到现在可以很好模拟生理性人胰岛素分泌模式的胰岛素类似物,可以说胰岛素的发明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但与此同时,胰岛素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有时还会给糖尿病友造成很大的困扰。就常见不良反应而言,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七大类,糖尿病友和家属需要掌握预防、识别和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合理使用胰岛素,从而才能减轻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指当糖友的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时出现的一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注射胰岛素是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若为普通胰岛素,多在注射后的2小时以内(一般在白天)发生;若为长效胰岛素,多在注射后14小时左右(一般在夜间)发生。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家里如果有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家人应当多加以注意,加强观察。一旦发现有低血糖反应的症状表现时,对症状较轻者可给予冲服糖水、吃糖果或含糖量高的零食以加以纠正。症状严重者,不可犹豫,应立即送往医院,采取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或肌肉注射胰升糖素,后续再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泄,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过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胰岛素也是一种过敏原,胰岛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的针刺感、发痒、发热,局部肿胀或硬结、紫癜,甚至发生虚脱、急性肺水肿或休克。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对于轻症过敏反应,通常不必过于惊慌,也无需特殊干预,但如果频繁发生,或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就需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息斯敏等)治疗;此外,可以对胰岛素制剂进行更换。2型糖尿病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改为口服降糖药。对于发生过敏反应的局部皮肤,应注意不要搔抓,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以免继发皮肤感染。

水肿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出现过量的体液潴留,特指皮肤、皮下组织的体液潴留(体腔内的体液潴留一般称为积液)。根据液体分布的范围,水肿可分为局部性水肿和全身性水肿。注射胰岛素治疗时也可能引起水肿,多为下肢水肿或全身水肿。

当出现胰岛素水肿时,必须减少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当水肿表现明显时,还要限制水的摄入量。对发生水肿部位的皮肤,需要加以保护,避免刮蹭。通常在使用胰岛素后的水肿在持续4~6天后可自行缓解,也有少部分水肿持续时间更长,若不能自行缓解的话,需要及时就医,使用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以帮助水肿消退。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苏木杰氏反应

苏木杰氏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又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有时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低血糖后为什么会出现高血糖呢?这是因为低血糖时体内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均显著增加,故而出现高血糖及尿糖增加,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氏反应大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患者可表现为无法解释的胰岛素需要量不断增加;或经常头痛、恶心及呕吐(慢性低血糖症状);患者出现消瘦,不但24小时尿糖增加,而且有低血糖反应,甚至低血糖昏迷。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苏木杰反应会造成血糖的波动,对糖尿病友是十分有害的。避免苏木杰氏反应的办法,首先是加强血糖检测,不仅仅测早餐前、早餐后,而且要测中餐和晚餐前后,特别是凌晨3点左右的血糖,以及时发现低血糖;另外需要注意有没有饥饿感、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此外,应合理安排饮食,及时就餐,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诊断明确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剂量,一般可以减少晚餐前或睡前的胰岛素剂量,以免发生胰岛素治疗剂量调节的错误。

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不仅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而且从对身体的影响方面来看,也很让人忧心,种种原因已让体重增加问题成为糖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胰岛素治疗为什么会对体重产生影响呢?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抑制肝糖输出,从而减少基础能量消耗约30%,因此可能导致糖友体重增加。此外,多数认为尿糖是导致糖友消瘦的原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肾糖阈为13.9mmol/L,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一方面尿糖排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热量流失减少,加之胰岛素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均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一文看懂:如何应对胰岛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如何应对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呢?可以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可与口服药进行联用,这一方法比较适合于还残存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糖友,可选用一些不增加体重、不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配合起来使用,避免使用过多的胰岛素而增加体重,例如可选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友勿自行调整用药)。其次,要采取积极的饮食控制,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是控制体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多吃些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物,少吃高热量食物,控制食量,不喝饮料,饮食规律。最后,应重视体育运动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能减少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促进脂肪的“燃烧”,一般运动可从散步开始,逐渐加快步伐,适应之后可结合自身条件采取慢跑、游泳、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有时候,甚至无需刻意去执行“运动计划”,只要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也能为减轻体重出一份力,比如在餐后出门走走,看电视时顺便举举哑铃,能走楼梯就不坐电梯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