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最近美國流媒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 Netflix,一口氣上架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所有經典之作。

這意味著之前拒絕串流平臺的宮崎駿,接受了和Netflix的合作。談及原因,宮崎駿的好友鈴木敏夫代為解釋說:我告訴他,收回來的錢,足夠支付你的製作費用。

這個答案很耿直,也讓人感慨萬千。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我之前在一篇關於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文章中,也提到過,經歷過50年代的成功後,60年代的伯格曼,潛心創作根植於內心拷問的作品,直到錢花完了,70年代才開始考量市場和觀眾需求,創作可以賺錢的作品。

宮崎駿如此,伯格曼如此,很多藝術家們也是如此。

終其一生都在謀生和藝術追求之間,尋找平衡,但令人動容的是,無論他們的生活境遇,是好還是壞,有錢還是沒錢,他們永遠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

就像宮崎駿筆下的千尋一樣,無論身處什麼樣的險境,都能保持勇敢,堅強,保證自己不被異化。

能夠活成這樣的人,能夠活出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幸福的。

所以很多人感慨,我們曾經想活成千尋,最後,卻活成了無臉男。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在《千與千尋》中,孤獨的無臉男,被周圍環境異化,瘋狂的吞噬食物,卻怎樣也不滿足,陷入了極度的虛無和空虛,他迷失了自我。

直到吃了河神的丸子後,才開始嘔吐掉所有的慾望和虛榮,迴歸原本的自己,並被千尋影響,改過自新,得到救贖。

無臉男的形象,充滿了象徵意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就是我們自己。

但我認為大多數人的這種感慨,是一種缺乏自知之明的樂觀。

事實上,在物慾縱橫,金錢至上,信仰缺乏的今天,很多人沒有那種幸運,活成無臉男。

更多時候,他們活成了千尋的父母,那兩個因為貪婪吞食,變成豬而不自知,失去自由而無所覺的成年人。

他們被物慾操縱,被權謀洗腦,貪婪的吞食精神鴉片,沉迷於膚淺的快樂,醉心於盲目的勞作,直到失去自我拯救的能力和意識為止。

現實生活中,他們沒有等來千尋的解救,只是以人的形象,豬的意識,過完這一生。最後,接受死神的屠宰。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他們,讓我們意識到,活成一個人,活成一個真實的人,其實是一件需要努力,需要保持清醒,需要自制力的事情。

尤其這些年,眼見群眾孜孜不倦的造神,樂此不疲的將神拉下神祗之後,我更是有一種感覺,成為神的幻覺,會矇蔽人的心智,一旦人被綁架成為神,距離變成傀儡就不遠了。

所以,在人世間,活成鬼,可惡,但活成神,很可憐。

唯有活成真正的人,真正勇敢,遵從本我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很多人會很好奇,如果成為真正的人,成為真實的人,就會自由和快樂,那為何我們在猶豫,在糾結,在裹足不前呢?

其實很多年前,尼采在談論,如何成為我自己中,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因為一個人,真正成為自己,成為真實的人,需要經歷精神的覺醒,而精神覺醒本身,就伴隨著痛苦,折磨,精神的至暗時刻。

而人們覺得主動尋求這種痛苦,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並不願追求精神的覺醒,因此,註定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

尼采在他早期的作品《人性的,太人性了》中,表達了這種痛苦,他寫道:

但可悲的是,一旦我們心中和頭腦中,有了追求真理的想法,我們就再也不能相信那些宗教和形而上學的教條了,然而另一方面,人類的發展使我們變得如此脆弱、敏感和病態,以致於我們需要最有效的治療和安慰——因此產生了人類可能因他所認識到的真理,而流血致死的危險。


拜倫在他不朽的詩句中表達了這一點:痛苦就是知識:知道最多的人,必須為致命的真理哀悼,知識之樹不是生命之樹。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尼采的解釋,讓我想到了之前我寫一篇文章,談論抑鬱症時,有讀者在下面留言,認為得抑鬱症的人,是因為他們想的太多了,太敏感了,換言之,如果他們不想那麼多,就不至於經歷這種痛苦。

我當時沒有回答,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話題。

我個人的猜想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糟糕的事情,有些人對自己的痛苦感受置若罔聞,因為觸及痛苦本身,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痛苦,但是有些人,會去思考這些痛苦,感受這些痛苦,因此,難免經歷迷茫,深陷黑暗,甚至被痛苦的沼澤所吞沒。

但是,這不是痛苦本身的錯,也不是思考痛苦的錯,而是因為,他個人的思想和見識,不足以支撐他走出痛苦的迷霧。

他在思考真實的自我之中,迷失了;他在觸及痛苦的過程中,被痛苦吞噬了。

他需要有人幫他指點迷津,他需要尋求擁有這種智慧的人的幫助,他需要補充思想和精神的能量,幫助他經歷黎明前的至暗時刻,直到曙光乍現,撥開雲霧。

但很多人沒有這種幸運,他們渴望渡過河,卻淹死在河中央,還有些人嗆了水,以後對渡河諱莫如深。

河沒有錯,沒有攜帶渡河的工具,沒有學會游泳,才是問題之所在。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就像在國人的概念中,善良意味著被欺凌,被欺騙,但其實,善良是人性中,一種非常強大的能量,軟弱者善良,會遭遇可悲的命運,但自身強大者的善良,卻仿若攜帶著比肩太陽的光輝,溫暖每一個靠近的人,這種能量,讓他昇華了,從而擁有花崗岩般的堅強。

精神的覺醒也是,就像經歷涅槃一樣,熬過了痛苦,你就是自由而高潔的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所以,尼采才會問:你的良心怎麼說?你將成為你自己。

成為自己,追求真實的自己,是一個人的畢生最高使命。

但是不尋求精神的覺醒,人就找不到真實的自己。

他們眼中的自己,他們以為的自我,只是社會打造的撲克人,只是標籤和模板。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那麼,人該如何主動去尋求,這種精神的覺醒呢?

無數哲學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試圖理解人類的思想,辨別其傾向、偏見、潛力、本質和起源。

但是尼采聲稱,在他之前的所有人,他們的心理冒險都是盲目的,因為他們毫無疑問地接受了,社會普遍的信仰和道德標準,更重要的是,害怕探索自己內心的深處。

迄今為止,所有心理學都被道德偏見和恐懼所困擾:它不敢深入到深處——《超越善與惡》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尼采認為心靈是由多維層次構成的,就像一座迷宮,十分複雜,所以,一個人很難全面而完整的認識自己的心靈。

人類怎麼會知道自己呢?這是一件黑暗而蒙著面紗的事情;如果兔子有七層皮,人類可以經歷七次蛻皮,但仍然不能說:這就是你真正的樣子,不再是外殼。

所以,鑑於這項工作的複雜性,很多人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探究複雜的內心深處,而停留在心靈的表層,這種不敢冒險的後果是,他們就像一隻船,面臨浩瀚的大海,卻因為害怕,而不敢開出港灣。

但尼采直言:我做了一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情:我深入地下,我鑽透了地基。

這麼做的後果是,他深入迷宮,沒有人知道他如何迷路,在哪裡迷路,但是因為他比我們走得更遠,鑽的更深,所以,他知道我們為何迷路,在哪迷路。

一定程度上,他或許沒有開自己的鎖的鑰匙,但是,他有打開我們的鎖的鑰匙。

這是閱讀的意義之一,為了精神的覺醒,儲備思想的力量,解惑的工具。

在開化和頓悟的過程中,創造了自己。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將這個過程形容為:他避免自己成為群體,他創造了自己。

這讓他擺脫了,先前被賦予生命意義的,所有信仰和依附,擺脫了權威人物強加於個人的價值,而在浩瀚的宇宙中,以真實的,獨立自由的模樣,活出真實的自己。

我的自我教會了我一種新的驕傲,我也教會了人們:不再把自己的頭埋在天堂的沙子裡,而是自由地接受,你有一個塵世的頭,它將為地球創造意義 ——《權力的意志》

一個人成為真實自己的道路,充滿了挫折和困難,這會讓人們難免回到平庸舒適的生活中,因為痛苦讓人想要逃遁,但是,痛苦不是隻有我們看到的消極面,還有巨大的價值。

就像尼采也好,宮崎駿也好,千尋也好,他們都經歷了痛苦,但是直面痛苦的過程中,培養了克服痛苦的能力,讓他們領略我們感受不到的滿足,以及精神的自由。

這就是痛苦的智慧,痛苦的價值。

《千與千尋》啟示錄:有人活成無臉男,更多人活成千尋的父母

今年已經79歲的宮崎駿,已經花了三年時間,在創作新的作品,而這部作品還需要三到四年才能完成,這可能是他最後一部作品,他可能在創作過程中就離世,但是他依然堅持,並且作品的名字叫做《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不用想都知道,這是一個精神覺醒的老人,最後對年輕人的勸慰和引導。

這些大師們,作為預言者,早就洞穿了我們的迷津,善良的給予指引,我們何必因為膽怯,懶惰,而置若罔聞呢。

最後,用尼采的話作為結尾:你的真實自我,遠遠高於你,或者至少高於你通常認為的你自己。

你應該為挖掘這個,高於自己通常認為的自己,而努力!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