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觀後感

小時候我便看過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以前在我看完這部動畫電影后,自己對劇中的人物以及情節的發展感覺到懞懞懂懂,通過這一次的觀看,自己對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對這部動畫電影名字的理解,《千與千尋》中的千尋代表的是沒有進入隧道口,未經世事的一位少女,她的世界是天真無邪的;《千與千尋》中的千代表的是千尋進入隧道口後,被湯婆婆奪走姓名後的代號,她是一個失去了親人的庇護,失去了個人的自由,在那個混沌的世界裡拼命尋找出路的人。

《千與千尋》觀後感

通過對這部電影名字的理解,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表達了一位十歲少女在長大後物慾橫流的世界中逐漸成長的過程,向我們展現了現實世界中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挫折和誘惑。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對劇中人物的一些理解,千尋一開始是一個膽怯、懦弱的少女,在初次面對湯屋這個小社會時,自己的內心充滿了恐懼,但是面對這些恐懼時她沒有退縮。即使千尋被嚇的雙腿發抖,她也依然堅持著做了下去。她逐漸成長了起來,在前往拯救小白的艱難旅途中,她能夠靜靜地看著列車外的風景,說明她已經可以直面內心的恐懼。

《千與千尋》觀後感

這部劇中另一個引人注目的角色便是無臉男,無臉男象徵著一個極度空虛、缺乏愛的靈魂,當千尋為無臉男打開了一扇門,讓無臉男可以躲進去避雨時,無臉男因為千尋的善意想用所有的好東西來回報,並且在身後一直默默地跟隨著她。無臉男代表了社會上的一類人,他們平時害怕孤獨,於是將自我封閉;害怕被別人拋棄,於是將自己最好的東西奉獻出來;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於是便和別人一起墮落。

《千與千尋》觀後感

通過這部電影,自己懂得了在成長的道路上,要學會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即使自己對充滿困難的生活產生了恐懼,也要勇敢的面對。正所謂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在面對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秉持住自己的初心。要克服貪婪,不應該像劇中千尋的父母那樣因為自己的貪婪而逐漸墮落,要通過自己的勤勞與努力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