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死的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将中,谁才是死的最冤的那个?

史学达人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那个时期诸侯并起,群雄争霸,谋士运筹于帷幄之中;武将拼杀于战场之上。对谋士而言,善终是最好的结局,对武将来说,为国捐躯才是最终的追求。从表面来看,武将的追求比谋士更容易达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三国时期很多著名的武将,不但勇武非凡,还能够独当一面,是真正的大将之才,最终不但未能为国捐躯,反而死的非常憋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其中死的最冤的五人。

五、吕布

吕布字奉先,他膂力过人,精通骑射,号为飞将,年少时就因骁勇善战闻名于并州,而且得到了刺史丁原的赏识提拔,在并州担任主簿一职。后来丁原奉诏进京,吕布在他人的挑拔之下,先杀丁原,后叛董卓,成了反复小人的代名词。因此他兵败被逐出长安之后,没人敢收留他。几经辗转之后,他终于在陈宫的帮助之下,有了立足之地,之后更是趁机抢夺了刘备的徐州,成为了一方诸侯。公元198年,他与伪皇帝袁术勾结,受到了曹操的讨伐,在曹操围城三个月后,他的军中上下离心,其部将多有反叛,连一直为他谋划的陈宫也被叛将所俘。

吕布发现大势已去之后,还是充满血性的,他下令左右将他的首级砍下,交给曹操,只是他身边的人都不敢动手,这才使得他被绑到了曹操面前,最终被缢死。吕布是一员虎将,虽然他反反覆覆,为人不耻,但是最终落得如此结局,还是令人唏嘘不已。

四、张飞

张飞字益德,是涿郡人士,与刘备是老乡,他在黄巾军叛乱的时候开始追随刘备,而且终其一生都对刘备忠心耿耿,是蜀汉的开国功臣之一。受《三国演义》等作品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张飞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五大三粗的莽汉形象,是有勇无谋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张飞不仅是个文武兼备的美男子,还颇有韬略。曹魏名将张郃,以擅长利用地形组织作战而著称,张飞却在汉中争夺战中,利用地形打了张郃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张飞的其中一个特点,与演义中的形象非常相符,那就是暴而无恩。他天生是直爽的性子,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而且眼里揉不得沙子,这就导致了他部下有些人对他心怀怨恨。无论是谁,积怨久了一定会爆发,在夷陵之战前夕,两名受过他责罚的部下,终于找到了机会,趁他熟睡之际,割下了他的头颅。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于宵小之手了。

三、孙策

孙策字伯符,是孙坚长子,他凭自己的成就,真正的诠释了虎父无犬子。当年孙坚能凭一己之力,击杀海盗,闻名乡里;成为一方诸侯之后,曾正面击败过吕布,一直受世人赞誉。孙策也丝毫不逊色,他年仅十七岁,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先在袁术手下立下赫赫战功,之后趁机脱离,打下了江东地盘,令曹操都非常忌惮。而且他的个人武艺也不弱,曾与名将太史慈打了个不相上下。然而如此豪杰,却被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实在憋屈。

二、典韦

典韦是陈留人士,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且性格任侠,因曾为民除害,被豪杰人士所赏识。后来张邈起义兵,征他为士,他先属赵宠,后属夏侯惇,因战功被拜为司马。后来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双方相持不下,他立下大功,将曹操拜为都尉,开始统领曹操的亲兵,负责曹操的个人安全,从一名将领转变成了亲卫队长。

三年之后,曹操于宛城收服张绣,却因风流成性,强占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突然发动夜袭,此战就是著名的宛城之战。在这一战中,曹操九死一生,幸得典韦力保,才逃出生天。然而曹操虽然得救了,典韦的生命却永远的停留在了宛城。虽然典韦死于战场上,死在战斗中,但是他之死并非为国捐躯,而是为主公的风流债抵命。原本他可以成为一代名将,最终却因这么狗血的理由而丧命,不可谓不冤。

一、于禁

于禁与徐晃、乐进、张辽、张郃并称为“五子良将”,是曹魏阵营中不可多得的名将。他不但有勇有谋,在讨张绣,征吕布,灭眭固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非常擅长管理军队,其统领的军队是纪律非常严明。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曹操非常信任倚重他,据记载,曹操每次出征,都让他担任先锋;每次撤退,都让他负责断后。

可是如此名将,终究未能马革裹尸还。襄樊之战时,关羽水淹七军,将其擒获,他为了保全诸将士的性命,选择了归降,后来关羽被东吴擒杀,他又成了江东的俘虏,在这期间,他受尽了折辱。可是他如此隐忍,换来的却是不理解,等他终于回归曹魏的时候,魏文帝曹丕不但没有安抚他,还令人将他被俘投降的经历画了下来。再次受到打击的于禁,羞愧难当,很快便郁郁而终了。


古今历史观文


三国有很多猛将死的很冤,如果他们不死,历史可能都会改写,只可惜因为他们的身死,造成历史很大的改变,

按先后顺序排名,第一名:大将军何进。

何进是东汉末年朝廷的实权派人物,外戚身份,何时因为异母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而入朝为官,因为个人能力逐渐做到大将军,何进因与宦官争权,在听信袁绍的谗言后,召地方军进都城,以胁迫皇后同意斩杀所有的宦官,结果因为计划败露,被宦官们先动手杀掉,何进一死,天下大乱,先是董卓乱政,废除皇帝,另立刘协为汉献帝,然后是关东诸候讨伐董卓,诸侯们各自拥兵自立,彼此攻伐,拉开了汉末三国初立的序幕。



要知道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何进要是不死,董卓哪里敢进京,有何进在,董卓也不敢乱政,那样天下就不会大乱,何时不死,至于有能力控制地方军阀,因为何进手里还有天下最精锐的中央军,随时会讨伐各地诸侯,那样汉朝皇帝至少在何进的支持下,仍然能够大致控制天下,汉朝就没有那么容易破灭,何进死的真叫冤啊。

第二名:孙坚

孙坚是孙权和孙策的父亲,汉末第一猛将,在曹操、刘备、袁绍、袁术这些较大势力的诸侯还不成气候时,孙坚已是名满天下了,孙坚在与董卓军作战时,是唯一胜利的猛将。当时天下敢与董卓军交战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被董卓军打得落花流水,差一点连命都丢了,而袁绍与袁术连打都不敢打,当时的刘备更是不知道在哪里小打小闹。



孙坚击败董卓手下中郎将胡轸,两次击败吕布,斩杀了华雄,又击败了亲自带兵来战的董卓,孙坚以杂牌军击败当时名满天下、战力最强悍的西凉军,这种勇猛、这种战力,号称当时的天下第一也不为过,只可惜孙坚在后期与刘表军作战时,被藏在竹林间的黄祖埋伏,从竹林间发射飞箭,孙坚脑部中箭身亡,死时只有37岁。

孙坚要是不死,将会打下更为广阔的天地,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都是人才,孙坚不死,孙策也没这么早死,那样的话,历史都会不一样,孙家打下的江山肯定不止江东,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等都还没有寸土之功。

第三名:周瑜

周瑜是江东四大都督之首,文武全才,江东的军事顶梁柱,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的领导了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击败了曹操,打破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从此曹操得陇不敢望蜀。



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36岁,算是英年早逝,周瑜死了暴病,有可能是得了瘟疫,有可能是箭伤发作导致败血,但就这么突然的死了,要知道周瑜当时刚刚见过孙权,向孙权提出西取益州的计划,孙权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周瑜就忙着赶回驻地安排西征益州的准备工作,结果还没有到驻地就死了,周瑜死的太可惜了。

周瑜要是不死,就可能发动西征益州的战争,那样的话,历史就会不一样了,而且周瑜不死,刘备可能就没有机会拿下益州了,拿不了益州,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周瑜的死成就了刘备,刘备才是最大受益者。

第四名:关羽

关羽是三国时期万人敌的猛将,战功赫赫,忠心无二,不仅在战场上斩杀过敌方主帅,而且曹魏诸多名将都败在关羽手上,在襄樊战役中,关羽曾威震华夏,三国中仅有关羽有威震华夏的称赞。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跟随刘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四处流浪到称霸一方,刘备能建立如此功勋,关羽功不可没,关羽镇守着刘备集团最重要的根据地--荆州,在襄樊之战,关羽力挫曹魏众多名将,打得洛阳及许昌一带纷纷叛曹响应关羽,打着曹操两次差点迁都,关羽不可谓不勇猛。

而关羽成也荆州,败也荆州。要不是孙权在背后偷袭荆州,关羽将会对曹魏造成进一步的威胁,很有可能就会扩大战果,那样的话,三国将会更加精彩,历史也会因此而改写,关羽在孙权的背盟偷袭下,身首异处,实在太让人痛心。

第五名:魏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有人觉得魏延是个叛徒,脑后有反骨,卖主求荣,其实真实的魏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刘备的私兵,应该是刘备私自召募的兵,不是降将,在随刘备入益州,因作战勇猛被刘备破格提拔为镇守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十多年,无一差错,在随诸葛亮北伐后,也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得到进一步升迁,魏延因为勇猛及战功,成为蜀汉政权数一数二的猛将,在军队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李严,而作为从低层完全靠能力爬上来的魏延来说,非常不容易。

魏延之死非常冤枉,并没有造反的嫌遗,最多也就是不听从诸葛亮遗命,诸葛亮本来的安排是想保护魏延,结果阴差阳差,导致魏延身死,魏延的死,杨仪的责任最大,杨仪素与魏延不和,借着魏延不听从诸葛亮遗命,出于私人仇恨原因,杀了魏延,并诛灭魏延三族,魏延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已人手里,实是是痛心。

魏延要是不死,绝对是蜀汉自诸葛亮之后的军事栋梁,魏延的才能强过王平与姜维,如果魏延担任蜀汉最高军事长官,蜀汉也不至于在后期诸葛亮去世后,在军事上毫无作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条件:猛将,最冤。死得虽冤但不是猛将,或者是猛将却死得不冤,都不在其列。根据这两个限定条件,以下5个人可上榜:

第一名:张郃

为什么说张郃死得最冤?因为他是被领导假公济私、假借敌人之手除掉的,张郃跟司马懿有矛盾,一方面他对司马懿不太服气,总是发表一些不同意见,另一方面司马懿觉得他的存在不利于自己更牢靠地掌握军权。

诸葛亮撤军,司马懿命令张郃亲自率队去追击,张郃已判断出这个命令有问题,并进行了申诉,但司马懿不听,仍坚持让他去追,张郃只得奉命,结果被杀。

更冤枉的是,司马懿这招借刀杀人的计策实施后,事后竟然没有得到任何追究,张郃算是白死了。

第二名:陆逊

名将陆逊一生指挥了夺取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三大战役是孙吴立国的基础,所以陆逊是孙吴建国的第一功臣,他的贡献和军事才能都有目共睹。

但是,后期陆逊与孙权关系越来越微妙,孙权想集权,江东大族成为他的障碍,无论吕壹事件、暨艳事件还是立太子之争,都是孙权与江东大族之间矛盾的反映,而陆逊无形中就是江东大族的代表,孙权虽然没有免除陆逊的官职,但借一些小事不断打击他,又派人当面斥责,一代名将不堪其辱,竟然“愤恚致卒”。

第三名:魏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魏延已任征西大将军,相当于上将,而杨仪只不过是丞相府里的长史,品秩不过千石,对应的武职充其量也只能算大校,但上将魏延与大校杨仪闹矛盾时众人却普遍站在了后者一边,包括诸葛亮。

当然这里面也有原因,魏延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他的脾气不好,容易跟大家闹矛盾,但说他有反心就实在太冤枉了,魏延绝无反心,否则最后不会落到那样下场。

第四名:马谡

马谡失街亭,事后又逃亡,按律当斩,杀马谡大家都没什么可说的,但马谡也是个悲剧,因为他去执行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魏军的大批援军来了,需要有人去街亭阻挡,但街亭远在秦安陇城,蜀军之前没有到达过这里,对这里的情况很陌生,实力又悬殊,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战斗,并非把握实足,马谡可能守住,也可能守不住,因此被杀,只能说他倒霉。

第五名:麹义

麹义是袁绍夺取冀州的大功臣,当年他向韩馥施压,韩馥才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后来麹义又率“大戟士”力战界桥,为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但麹义后来却突然销声匿迹了,史书没有做出过解释,但以袁绍的性格及为人,麹义肯定是被他消除了,狡兔死,走狗烹,担心麹义会对自己不利,袁绍把麹义杀了,只有这一种解释。


南门太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猛将,而且必须是冤死。一般将领就别提了吧,一般将领可怜巴巴可能冤死的更多。我们先罗列一下三国演义所有猛将的死法,有一种演义本身未表,然后就是“善终”,病死也算善终吧;还有一种就是死得其所,求仁得仁,比如壮烈战死,还有就是意外,最后才是冤枉。然后我们在所有认为是冤枉的武将里面排一个名。

首先我们认为全三国演义的猛将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典韦、许褚、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高顺、高览、李傕、颜良、文丑、纪灵、黄忠、马超、马腾、张任、曹彰、庞德、文鸯、郝昭、王双、魏延、张苞、关兴、程普、韩当、黄盖、董袭、徐盛、丁奉、凌操、凌统、甘宁、曹休、夏侯霸、太史慈、周泰、潘璋、徐晃、华雄、麴义、蒋钦、陈武、邓艾、姜维。共54名将正好一副扑克牌不知道恰当不,接下来先看看都怎么死的。

大王:吕布。在与曹操刘备争夺徐州的过程中,在下邳被自己手下背叛,侯成放马,魏续开门,宋宪盗戟,被执。后被刘备进谗言,被曹操斩。死得其所。

小王:关羽。奉令响应汉中战役,攻取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被盟军东吴袭取后路,败走麦城,被东吴朱然部将马忠擒,被吴主孙权斩首。死得其所。

黑桃二:赵云。病死善终于蜀汉,谥号顺平侯。

红桃二:张飞。因兄死不能控制情绪,虐待手下太甚,被手下范疆张达趁醉酒谋杀。冤。

方块二:马超。一说病死,一说郁郁不得志而亡。善终。

草花二:夏侯惇。曹操得风诞,召夏侯惇议事,惇见操身边有伏皇后等鬼魂,吓昏,最后病死。善终。

黑桃A:张辽。黄初五年攻取东吴,为救曹丕被丁奉一箭射中腰。而后箭疮崩裂而亡。死得其所。

红桃A:文鸯。未表。

方块A:太史慈。抢合肥城时身中数箭,重病身亡。死得其所。

草花A:黄忠。虢亭之战被周泰、韩当、潘璋、凌统围,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后箭疮迸发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K:庞德。樊城之战,先射中关羽右臂,水淹七军,被周仓大船撞翻,在水中生擒。被关羽斩首。死得其所。

红桃K:典韦。张绣偷曹操营,事先贾诩将典韦灌醉,并胡车儿偷走大戟。格斗中终被杀。冤。

方块K:许褚。汉中之战,因喝多酒,被张飞一矛刺中肩窝,受重伤。之后无事迹,疑善终。

草花K:甘宁。夷陵之战因为发疟疾,仓促应战,被蛮王沙摩可射中,坐大树下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Q:颜良。白马之战,先后斩宋宪魏续,败徐晃。被关羽万军中一刀取于马下。死得其所。

红桃Q:文丑。白马之战。与关公战不三合,心怯绕走,被关羽一刀斩于脑后。死得其所。

方块Q:夏侯渊。定军山被黄忠突袭劈死。死得其所。

草花Q: 张郃。在追击蜀军时,在木门道被诸葛亮用诸葛连弩设计射死。死得其所。

黑桃J:邓艾。灭蜀后,司马昭怀疑其有自专之心,令监军卫獾收之至枷车送长安。半路适逢平钟会乱,放出,却被卫獾因私怨派人杀死。冤。

红桃J:姜维。蜀亡后,试图使用反间计杀死钟会复国,却因士兵造反被杀。死得其所。

方块J:徐晃。征剿新城孟达,被城上箭射中额头而死,时年五十七岁。死得其所。

草花J: 周泰。火烧连营杀沙摩可后,再不知去向。未表。

黑桃10:凌统。火烧连营后不知去向。未表。

红桃10:马腾。因参与谋反事泄,点兵时被曹操拿下并斩首。死得其所。

方块10:魏延。诸葛亮认为其有反骨,死时授马岱计策,在阵前从脑后斩首。冤。

草花10:华雄。虎牢关被关羽温酒斩华雄。死得其所。

黑桃9:麴义。磐河之战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死得其所。

红桃9:程普。赤壁之战后为江夏太守。未表。

方块9:高顺。下邳之战兵败后被曹操执杀。死得其所。

草花9:张任。征蜀时被张飞擒杀。死得其所。

黑桃8:曹彰。未表。

红桃8:曹仁。未表。

方块8:高览。被赵云一枪刺死。死得其所。

草花8:纪灵。与张飞战不十回合,被张飞一枪刺死。死得其所。

黑桃7:韩当。火烧联营后,未表。

红桃7:黄盖。未表。

方块7:曹洪。曹丕篡位时作者描写了曹洪卑劣的嘴脸。之后不见表。

草花7:曹休。建兴六年,被陆逊大破于石亭,惶恐之甚,徂发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6:李典。逍遥津战后不见表,怀疑病死善终。

红桃6:乐进。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后不见表,怀疑病死善终。

方块6:丁奉。活到最后一回。病死善终。

草花6:徐盛。未表。

黑桃5:关兴。病死善终。

红桃5:张苞。在追杀郭淮孙礼的过程中,战马跌入山涧而死。死得其所。

方块5:郝昭。在陈仓病重后见蜀军至而惊死。死得其所。

草花5:王双。被魏延斩杀。死得其所。

黑桃4:董袭。在逍遥津因风大船翻被淹死。死得其所。

红桃4:凌操。在征讨黄祖时被甘宁一箭射死。死得其所。

方块4:夏侯霸。奉姜维命收洮阳,被邓艾设计射死在城下。死得其所。

草花4:潘璋。被关兴为关羽报仇杀死。死得其所。

黑桃3:蒋钦。未表。

红桃3:陈武。在于庞德交战过程中,树枝抓住袖袍,被杀死。死得其所。

方块3:于禁。被曹丕派去修墓,被墓道中的壁画羞辱死。非常特别的死法。

草花3:李傕。被曾经的同伙段煨杀死献给曹操首级。冤。

看了这副扑克牌之后,其实觉得名将大多数都是死得其所的。很少善终,而冤死的也不多。有张飞、魏延、典韦、邓艾、李傕五个。

张飞虽然是自己人杀的,但是其实是有些自找的。典韦也其实不该喝酒,不贪杯其实就没事了,毕竟守卫曹操职责所在。李傕呢,说是被同伴杀了,其实大家还挺开心的。

所以真冤的就是邓艾和魏延两个。两个人其实都是被自己人杀了,而且本身并没有反心,都是被内部人士诬陷的。魏延呢,可能平时还挺跋扈的,尤其是对杨仪。而功劳看,邓艾的功劳更大。

邓艾只是在灭蜀后,给朝廷上表的语气有些大,让人觉得有些自专,本身不是死罪,只是枷车拿归。但是中间发生了钟会谋反的变故,卫獾怕邓艾将来对自己不利乘乱就将邓艾杀了。邓艾本身是一个有理有节的谦谦君子,且出身寒门,实不为当时士大夫阶层所见容。可谓全三国名将第一冤!


洗云忘言


如果你生在三国,多少人巴望猛将死越早越好,有什么冤,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听说关羽在三国杀没低于一万人,后来天神才封作门神,生着人怕,死去鬼惧。张飞也封为门神公。难道杀别人是该死的。猛将还连累了家族,亲朋好友。杀这么多人仇人更多了。在战场上没有邪和正,胜为王,败为冦。


用户8161953938056李


魏延是真的打算判蜀吗,他真的有反骨吗?这估计是演义史上最大的冤案!

魏延才勇出众, 但也有自己的弱点, 他生性矜高,随着地位的升高,难免居功自傲起来。由于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长史杨仪不然。 杨仪“为人干敏”,“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 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深得诸葛亮赞赏。 杨仪的态度, 使魏延感到气恼和不满,两人关系由此恶化。

诸葛亮病死军中后魏杨的矛盾激化了。 在两人的斗争中,杨仪得到了阵前主要人物们的支持。 这是因为, 诸葛亮病重临危, 曾秘密召见丞相司马费祎, 护军姜维和长史杨仪, 商议他身后之事。 诸葛亮布置撤军,“令延断后,姜维次之; 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死, 杨仪秘不发丧, 立即派费祎去魏延营中打探。 魏延听说诸葛亮的安排后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府亲官属,使可将丧还葬, 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 当为杨仪所部勒, 作断后将乎!”魏延的回答, 表达了他继刘备遗志,恢复汉室的壮志, 但他却把个人恩怨和国家大事相混了。

魏延决定与费祎共作行留部分,以代杨仪。费祎诡称去劝说杨仪而脱。 杨仪闻听, 遂按诸葛亮既定方针办, 诸营相次引军还成都。 魏处知道后,竟率部下与杨仪开战。 部下都以为魏延不对,因而离延投仪,结果魏延兵败被杀。 《三国演义》据此写成魏延因反叛蜀汉而被杀,是与事实不符的。 魏延杀杨仪,是想自己代替诸葛亮来完成兴汉大业,所以他只击杨仪而未降魏。 假如魏延降魏, 他在汉中之时就可献出汉中之地, 来得到高官厚禄。 孟达献天水, 被封侯,试想,魏延献汉中, 魏将怎样厚待呢?无论如何, 魏延是实无反叛蜀汉之意的。

回顾三国时代的蜀国, 魏延可算是位有勇有谋的将才, 是继关、张之后,蜀汉不可多得的大将。他一生为蜀国的发展立下的功绩,毕竟也不能因最后的错误而被抹掉。



周周说古今


三国时期是这个混乱纷争的年代,因此也有诸多名将层出不穷,但有战争就有伤亡,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将,如果说死的痛心,那就是去世时带有一些遗憾。那么在我心中死的痛心的猛将分别是关羽、于禁、张颌、夏侯渊、魏延,而最冤的我认为是魏延。

败走麦城关云长

关羽之死之所以痛心,是因为其本人和其所提领的荆州之地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极高。关羽时为蜀汉假节钺的前将军,名副其实的蜀汉政权武将之首,麾下三万荆州兵也是蜀汉政权最精锐的部队,襄樊之战的战略意义重大,意在打通汉中至上庸再到荆州的连接线,而这条占线上唯一的断带就在于襄樊地区,如果关羽能够夺得襄樊,真就能达成出宛、洛的蓝图。



而天遂人愿,一代名将陨落于麦城,不仅使蜀汉的大好形势就此葬送,还为夷陵之败埋下了祸根,痛心的地方也不止是关羽身首异处,更是蜀汉从此失去了荆州的部分控制权,战略国策也就失去了意义,造成后来诸葛亮只有不断北伐寻找出路的窘境。

晚节不保于文则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惪邪!”——曹操

于禁一生大杀四方,屡立战功,是曹操最倚仗的将军之一,也位居“五子良将”之列,但其一生最大的耻辱就是在樊城面对关羽时,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不说,而后还向关羽请降了,话说到这里,我个人觉得于禁确实有为属下将士乞求活路的心里因素,时为水漫军营,关羽军乘大船射杀逃亡于岸堤的魏军,相当于将魏军当活靶子来打,这样的情况下,于禁的投降显得为将者的仁慈之心。相比较而下,庞德虽然英勇抵抗,但箭矢射完之后,也是乘小舟逃跑,并未管手下将士的性命,因此曹操的评价也有失公道。



当关羽被东吴杀害后,于禁又转投了孙权,当刘备东征时,孙权向魏国称臣,便将于禁还给了曹丕,此时的于禁已经是“须发皓白,形容憔悴”,由此可见于禁内心的愧疚还是很大的。但曹丕还是羞辱了这位功劳颇高的大将,命令于禁拜谒已故的曹操灵位时,在曹操的排位后放置巨画一幅,画里是于禁全军覆没投降关羽与庞德大义凛然只求速死的对比,《三国志》中在此处记载到“禁见,惭恚发病而死”。个人觉得曹丕对于奉献如此大的老将军做出这等羞辱的事,也真的令人痛心。

老骥伏枥张儁乂

颌日:“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颌不得已,遂进。——《魏略》



五子良将中,一直战斗到第三代魏国君主的老将张颌,最终官至征西车骑将军,也是五子良将中官职做到最大的。在西线的战区中,搭档过夏侯渊、曹真和司马懿,前两者都是曹氏宗亲为主帅,张颌挂副,战绩颇丰。但到了司马懿挂帅时,张颌却死于一场追击,虽然在《三国志》中未提起张颌为何追击,但《魏略》中的说法是张颌劝司马懿不要追诸葛亮,司马懿却咬定了让张颌追击,因而才在木门遇伏。



这种由于司马懿的政治阴谋造成张颌之死的说法我个人比较赞同,《汉晋春秋》中记载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期间是“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故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由此可见的司马懿战略防守的态度很坚决,以司马懿的智慧,诸葛亮退军时的布防和安排理应能猜的到,又何况是木门这样的山谷地形?加之张颌都已经看出来此退军不能追的情况下,司马懿还一定要让张颌遵守军令追击至死,此间的政治谋害是比较明显的。张颌之死也是魏国政权中老一辈功勋之首的陨落,心痛之余也是司马家族排除异己的一个台阶。

孤胆英雄夏侯渊



千里袭人的夏侯妙才是魏国西线雍凉战区的大都督,韩遂、马超这等名将在其阵前也占不到丝毫便宜,西羌陇右皆平复于夏侯渊之手。曹操能够顺利拿下汉中也多亏了夏侯渊的指挥,而这位名将在刘备发动的汉中之战中,被黄忠斩于定军山,也使魏国上下震动,而在夏侯渊与刘备相持一年的时间里,曹操也并未对汉中战场进行有效的增援,夏侯渊也多次分兵援助张颌,导致自己孤立无援,奋战而死。这位名将之死不仅让曹魏痛失西线一柱石,而且丢掉了汉中这块战略要地。

反骨恶名魏文长

魏延在历史上是刘备比较喜欢的将领,在夺得汉中之后,刘备也是力排众议,没有提拔元老张飞,而是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也不负众望,在汉中为蜀国顶起了北方的防线。但魏延的结局却很悲惨,不仅被历史钉在了谋反的十字架上,还在死后,被杨仪踩着头颅大骂为庸奴。

其实在历史上,魏延展现了不错的军事能力,后世还有评价其“子午谷奇谋”要比诸葛亮的稳扎稳打更有机会获胜,无论如何,这样的军事人才,在本来就人才匮乏的蜀国,算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失误,不仅被诛灭了三族,还在历史上留下了“脑后反骨”的恶名。



上述将领中,关羽、夏侯渊、张颌终究是战死沙场,留得一代名将之名于后世,而于禁死的是比较窝囊,虽然晚节不保,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毅重之美名。而魏延谋反之说确实找不到太多证据,而蜀汉政权在诸葛亮去世后,本该他大展宏图之时,却死于了杨仪、费祎之流的手里,空有一身才华,当打之年却恶名留传于世被灭三族,实在是可惜,冤枉。


棍哥观史


三国战将死亡率极高,躲得了明枪,不一定躲得过暗箭,躲得了初一,不一定躲得过十五,常在战场飘,总会挨一刀。

如果给这些死了的战将,按照冤屈度来个排行榜,会是怎样的呢?

No.5 张飞


张飞死的很冤,他死于暗杀。

张飞有个爱喝酒的毛病,喝酒就你就喝酒吧,但张飞酒量一般般,沾酒就醉,醉了就醉了吧,张飞喝醉之后喜欢用鞭子抽人。

后来,张飞听说二哥被东吴废了之后,捶胸顿足,哭倒于地,下属不知如何劝解,于是就给张飞整了好几坛子酒。

PS:这些下属真是没事找抽型的。

张飞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大口喝酒,没过多久就喝醉了,随后扬起了他的小皮鞭,对着士兵一阵狂抽,这些士兵被抽的一个个哭爹喊娘,龇牙咧嘴的,甚至有几个被活活抽死了。

后来,有两个末将被狂抽了五十皮鞭之后,怀恨在心,夜里趁着张飞醉的不省人事,就把张飞的头割了下来。

No.4 典韦


典韦死的很冤,他死于曹操的好色。

典韦武艺了得,气力过人,是曹操手底下数一数二的悍将,前途无量。

可是,有一天晚上曹操欲火焚身,非要侄子给他找个女人耍耍,侄子就把张绣的婶娘请来了,曹操一见,果然妩媚动人,于是二人度过了愉快的一晚。

张绣得知婶娘被曹操玷污之后,气急败坏,当晚便“起义”了。睡梦之中,曹操突然听见外面乱糟糟地,知道大事不妙,急忙唤醒了睡在外屋的典韦。

结果,典韦为了保住曹操的性命,把身体当做肉盾堵住门口,后以一己之力砍杀三十余人之后,终因伤势过重而死。

No.3 魏延


魏延死的很冤,他死于诸葛亮的谋害。

诸葛亮一直不喜欢魏延,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当然这纯粹是扯淡,如果说后脑勺凸出就是反贼,那非洲人岂不人人都是反贼。

PS:非洲人后脑勺都凸出一块,就像黑白电视机后盖一样。

诸葛亮讨厌魏延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魏延太有想法,太有思路了,他曾提出子午谷奇谋,后来证明这条思路是绝妙的,是可以一试的,然而诸葛亮想都没想就直接否掉了。


诸葛亮独断专行,他认为自己就是权威,自己就是真理,是不容任何人挑战和质疑的,当不识好歹的魏延屡次提出“新思路新见解”之时,诸葛亮愈发讨厌他。

诸葛亮临死之前,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然而奇怪的是,作为大将军的魏延却没有参加,会上诸葛亮做了周密的安排:

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知道杨仪和魏延矛盾极深,却故意让杨仪主持退军,让魏延断后。高傲的魏延自然不肯听从杨仪的调遣,于是杨仪“军便自发”,魏延从而被推到了“叛逆”的境地,后来果然因“叛逃罪”被诛灭三族。

No.2 颜良


颜良死的很冤,死于刘备的忽悠。

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是袁绍最为倚重的大将,曾经二十回合KO徐晃,而关羽曾与徐晃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侧面比较,似乎颜良武功要强过关羽,然而颜良却被关羽一刀斩杀了,这是为何呢?

刘备忽悠的!

颜良攻打曹操之前,刘备曾经找过颜良,对他说关羽在曹操营寨,假如见到戴绿帽子,红脸庞,长胡子的关羽,一定要告诉他我刘备在袁绍这,关羽一听说我在这边,定会来投奔的。

然而,第二天打仗的时候,颜良果然看到了关羽,然而关羽屁也不放一个,直接打马飞过来了,颜良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关羽一刀削去了脑袋。

No.1 潘凤



潘凤死于爱吹牛。

华雄过来挑战,袁绍问:“谁敢应战?”

袁术手下俞涉应道:“我敢!”

一分钟后,俞涉人头落地。

袁绍再问:“谁还敢?”

韩馥答道:“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三十秒钟后,潘凤人头落地。

这潘凤平时喜欢吹牛皮,“哥的武功,我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韩馥信以为真了,于是主动替潘凤请战,本以为能抖抖威风,长长自家锐气,可没想到这家伙连三十秒都没撑不到。

韩馥老脸丢尽了!


一半秋色


三国人才辈出,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在这里面有好多猛将死的相当憋屈,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认为三国中死的最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将。

首先说一下,我是按正史说的,不谈演义,谈演义的话像张辽、徐晃、太史慈、甘宁等等一干人等死的都很憋屈,但实质上历史上这些人是善终的,都是病死的。

三国猛将冤死榜第五名:典韦

典韦,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典韦武勇卓绝,《三国志》形容典韦:“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陈寿以樊哙比喻典韦,可见典韦确实是一员虎将。

将军难免阵前亡,战死不是丢人的事情,但是典韦之死完全不应该。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投降。本来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没有想到曹操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荷尔蒙分泌过多,将张绣的婶婶给那个了,张绣大怒降而复叛,突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在典韦的拼死护卫下曹操跑掉了,但是典韦战死了。

曹操逃命回去后,得知典韦已死,为之痛哭,哭有啥用?人家嫂子你也给护了,你忠心耿耿的虎将也阵亡了,哎!典韦死的够冤。

三国猛将冤死榜第四名:孙策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孙权长兄,,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霸王”。

“小霸王”孙策横扫江东是何等的豪气,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孙策完成了统一江东的大业,而公元200年三国迷都知道,曹操、袁绍争夺北方统治权的官渡之战即将爆发,而统一江东的孙策也有了北进争夺天下的雄心。

吴郡太守许贡不喜孙策,秘密联系曹操让曹操防备孙策,结果给孙策发现,许贡被杀。结果许贡的三个门客深受许贡恩情发誓给主人报仇,结果孙策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和手下分散,遭到这三个门客的袭击,孙策面部中箭,不几日就伤重去世。

孙策遇刺死亡才二十六岁,孙策之死对曹操是重大利好,曹操也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孙策开创江东基业,还未大展宏图就遇刺身亡,真是憋屈啊,死的时候才26岁,是整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青年英才,孙策死的时候才26岁,三国其他牛人26岁在干啥呢?

三国猛将冤死榜第三名: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比演义出彩的多,是刘备集团的老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之后魏延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

历史上魏延是深受诸葛亮器重的,你没有看错诸葛亮很是爱护魏延,诸葛亮北伐曹魏,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你觉得不是诸葛亮心腹能做丞相司马?之后魏延因北伐战功又被诸葛亮上表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诸葛先生才是个武乡侯,魏延的南郑侯可是标准的县侯。

魏延性格孤僻和同僚关系都处理的很僵,诸葛亮病死之后,蜀军撤退,魏延和杨仪等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被杀,夷灭三族。

按照裴松之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可见魏延被杀就是一个阴谋,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是蜀国硕果仅存的名将了,被冤杀灭族,真实可叹啊!

三国猛将冤死榜第二名:张飞

张三爷的事迹我们大家耳熟能详,据水断桥、义释严颜、大破张郃等等,张飞和关羽被时人称之为“万人敌”,关、张是蜀汉的重要支柱,历史上张飞智谋也不错,汉中宕渠之战张飞大破张郃靠的就是谋略和用兵。

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对属下过于苛刻,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结果被刘备这个乌鸦嘴说中,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所杀。

刘备伐吴本来就兵力不足将领也缺乏,而失去大将张飞对刘备的处境无疑是雪上加霜,立志为关羽报仇的张飞却被麾下三流偏将所暗杀,真是死的冤枉,死不幂目啊!

三国猛将冤死榜第一名:邓艾

邓艾说第二还真没人敢说他是第一冤的了。

邓艾,字士载,邓艾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司马昭伐蜀的时候,一度陷入僵持,钟会的大军被姜维牵制住无法前进,粮草也出现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就是草草收军了事,结果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突袭攻破蜀绵竹,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惊恐失据,在主降派劝导下,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邓艾创下如此奇功,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艾之死我总觉得是司马昭故意为之,以司马昭之聪明以及之后对付钟会提前布局的手段,司马昭不可能不知道钟会是冤枉的,邓艾能力出众功高震主当时曹魏政权名义上还存在司马昭是不会让有如此大功的人存活的。

可怜邓艾,灭蜀奇功,却被冤杀,还是故意冤杀的,可悲,可哀啊!


我家的猫叫皮蛋


关羽死的可惜,而张飞则死的可悲、可恨也憋屈


关羽性格孤傲、熟读军书,傲有傲的资本,傲有傲的分寸。关羽的傲一般是针对敌军及看不起自己的人,谁要是看不起自己,他更瞧不起对方。关羽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对上尊重有度,对下关爱有方,即使孤傲也有很好的人缘,最后只是死在了大意,死在了高手手中,死的其所,有所可惜而无怨也。

张飞与关羽有所不同,也是性格所为,其性格就如自己的长相,非常的粗暴和野蛮。

若言其粗暴也不尽然,张飞绝对是个粗中有细的人,除了武艺高超、勇敢无比外,也很有智谋,在进取西川时就是靠智谋。张飞非常粗暴但也知道尊贱之分,对于有才华比自己强的人,张飞是非常的客气。如果因不知而得罪了高人,张飞也是非常的谦虚,非常的尊重对方,在诸葛亮刚刚出山及庞世元在一小县做县官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旦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会很及时的承认错误。

张飞其实是个两面有着明显界限的人,对于自己佩服的人显得非常尊重,而对对手或是下手则反的相当明显。张飞最突出的性格就是外表粗暴、最大的毛病就是嗜酒如命、最大的致命处就是每次喝酒都会无缘无故的责打士兵。对于这样的问题,刘备、诸葛亮都心知肚明,也多次提醒张飞,不要经常酗酒,更不能随意鞭打士卒。如果张飞身边有人看着,可能会有效果,一旦放松了警惕就会旧病重犯。

张飞酒后喜好鞭打士卒众人皆知,而且经常无故打死手下,自己最后的死也就死在自己的手里。当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杀害之后,非常的愤怒和痛恨,因诸葛亮有令不能及时为二哥报仇,便天天喝闷酒消愁。殊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更加加重了鞭打士卒的毛病,稍有不适或不顺便拿手下士卒出气,要么打的不能着地,要么干脆被打死,其余众将连劝都不敢劝,无形中激化了与手下的矛盾。

有一次张飞酒后又要鞭打士卒,众将苦劝也被张飞痛骂。其中两名牙将实在看不惯,也是忍无可忍,便在张飞酒后酩酊酣睡之时把张飞的首级砍了下来,并提着其首级投奔了东吴孙权。张飞与其说是被杀,不如说是自杀。他的毛病非常的严重,也非常的突出,难道自己就不觉吗?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张飞的几大明显性格特点害了自己,一是容易暴躁,动不动就想暴力解决;二是嗜酒如命,高兴也是喝酒,郁闷更是喝酒;三是不爱护手下,酒后总是无故责打手下。

张飞的死不是出于偶然,是一种长期激化的必然结果。自己的粗暴性格及嗜好把自己慢慢的送上了断头台,既可怜又可悲。西蜀五虎大将之一的张飞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了酒桌上,死的痛心也冤。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