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HBO max宣佈今年5月要拍《老友記》特別節目,雖然不是續集,但已足夠讓不少《老友記》粉絲激動不已。《老友記》在中國廣受歡迎,輕鬆溫暖的劇情,生活化的表達讓它成為很多中國人的英語聽力課堂。後來,更多美劇進入中國,《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都在異邦獲得大量關注。

美式情景喜劇,單集30分鐘左右,各集有獨立故事,笑點密集,還有一個特點——常有背景笑聲。背景笑聲不是情景喜劇的標配,但上面列舉的大名鼎鼎的情景喜劇,無一例外,都有背景笑聲。那背景笑聲到底是怎麼錄製的,它們又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流變呢?

一、從現場笑聲到罐裝笑聲:單鏡頭和罐裝笑聲

早期情景喜劇延續了劇場喜劇表演的形式,演員臺上演,觀眾臺下看,觀眾一邊看,一邊笑,笑聲和臺詞一起錄下來。播出時,現場觀眾笑聲起心理暗示作用。

《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生活大爆炸錄製現場-現場觀眾在臺下就座

可是,這麼拍有個大困難。當時的情景喜劇像拍電影一樣,單鏡頭拍攝。一個場景片段往往要拍幾次,攝像機從一個角度拍完,喊cut,演員再演一次,然後從另一個角度拍特寫。但現場喜劇畢竟和電影不一樣,多拍幾次,笑點就不好笑了,錄不到笑聲。即使錄到,觀眾聲音也不可控,有時,聲音太大,淹沒主演的聲音,有時,編劇認為應該有笑聲的地方,現場觀眾沒笑。

查理·道格拉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天才音效師,解決了這個難題。剛開始,道格拉斯的解決方案是在缺少笑聲的地方插入預錄製好的笑聲,笑聲太突兀的地方,消聲處理。後來,大家都嚐到了預錄笑聲的甜頭,好控制,該笑的地方笑,不該笑的地方不笑,能夠完全契合主創們的講故事的節奏。

1950年代到1960年代,罐裝笑聲稱霸情景喜劇。

劇集主創們終於不用和現場觀眾較勁了。罐裝,現成的,隨開隨用,攝製現場不用觀眾,全憑後期。道格拉斯的罐裝笑聲不是一層不變,為了滿足市場需要,他會把多種笑聲、打嗝聲、咳嗽聲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聲音。他製作了一臺機器——laff box,按下一個按鍵,機器便能播放相應的笑聲。

《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Laff box

這個機器一度成謎。有高超手藝的道格拉斯不滿足在哥倫比亞公司當音效師,很快自立門戶。這種為影片後期插入笑聲的技術,是獨步江湖的手藝,其中機密只有道格拉斯家族的人知道。他們從來不讓外人看到他們怎麼用笑聲盒子工作,道格拉斯一度壟斷罐裝笑聲,直到1977年,才出現新的競爭者,而這位競爭者曾經供職道格拉斯的小作坊。

笑聲現場錄製的方法重新迴歸要感謝多鏡頭攝製技術的發明和流行。

《我愛露西》,1950年代的《老友記》,當年的全美收視第一,是第一部用多鏡頭攝製的情景喜劇。多鏡頭,常見一個場景左中右各放一臺固定機位的攝像機,能同時拍幾個角度,這樣演員只需要演一次,觀眾只需要看一次,不用專門重演來拍其他角度或特寫。這種方法,演員演起來更流暢,笑點也不會因為放多次後,變得不好笑。觀眾重回情景喜劇現場迎來了契機。

二、從罐裝笑聲再到現場笑聲:多鏡頭和現場笑聲

多鏡頭誕生後,罐裝笑聲沒有馬上被取代,而要等到人們厭倦了罐裝笑聲,多鏡頭攝製成為主流。時間已經來到了1970年代。

聽久了,罐裝笑聲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它太機械,太單調了。一些點明明不那麼可笑,卻插入了很大聲的人造笑聲,只會增加觀眾的反感。

演員們也怨聲載道。為了方便後期插入罐裝笑聲,演員在表演的時候,必須在笑點之後刻意停頓幾秒,沒有即興發揮的自由。另外,有現場觀眾在,演員和編劇能夠獲得即時反饋,不斷調整節奏,打磨笑點。這是後期插入現成的罐裝笑聲不具備的優點。

《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我愛露西》首創三鏡頭攝製方法

所以,多鏡頭和笑聲現場收錄結合起來,不斷擠壓罐頭笑聲的份額。到1980年代,罐裝笑聲已經有些過時。

我們目前看到的大部分有背景笑聲的美國情景喜劇,笑聲大多都是現場收錄,比如《老友記》、《生活大爆炸》,他們都是1990年代和新世紀的產物。

1988年,一箇中國年輕人第一次看到《考斯比秀》,便被美國情景喜劇吸引,情景喜劇到底怎麼拍的,是他心頭的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以進入《考斯比秀》的拍攝現場,終於一覽真容。這個年輕人就是英達,他回國後,拍了中國的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

這部影響了英達的美劇《考斯比秀》便是採用觀眾到場,即時收錄笑聲的辦法拍的。英達作為觀眾,還曾和熱場主持一起互動。中國的《我愛我家》,也延續了這種現場收錄笑聲的做法。

演員沒戲的時候,也會做起觀眾。葛優在《我愛我家》劇中的表演經常把觀眾席上的蔡明逗笑,仔細聽,甚至能聽到那些笑聲裡有一個獨特的嘎嘎笑的女聲,那就是蔡明的聲音。

《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葛優在《我愛我家》出場,蔡明正坐在臺下

後來,情景喜劇發展出了更多類型,單鏡頭又重回情景喜劇製作過程。因為,單鏡頭拍攝,往往更加精良。而且,多鏡頭拍攝必須要讓幾個攝像頭拍到的地方沒有暗處,所以必須大面打光,但單鏡頭拍攝的時候,燈光運用更靈活,特寫的時候,可以專門側面給光,突出人物面部的立體感。

單鏡頭回歸了,但笑聲,無論是罐裝笑聲,還是真實笑聲都變得不再必要了。HBO引領風潮,首先在他們單鏡頭攝製的喜劇《Dream on》裡拋棄了背景笑聲,單鏡頭和罐裝笑聲解綁了。

情景喜劇的題材也變得深刻嚴肅起來,不再是一些輕喜劇,主創們希望通過喜劇來引發人們的思考,背景笑聲在這種類型的情景喜劇裡顯得太輕浮了。BBC的政治諷刺劇《是,大臣》加入了罐頭笑聲,就有人批評它的罐頭笑聲,讓這部劇沒有了英倫冷幽默的疏離感。

人們的觀念已經悄然改變。情景喜劇,不一定要有背景笑聲,觀眾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笑,不應該強制引導他們。《武林外傳》這部中國情景喜劇高峰,沒有背景笑聲,一樣大獲成功。

三、背景笑聲真的有用嗎?

1965年,《霍根英雄》做了個實驗,給觀眾看有背景笑聲的劇集和沒有背景笑聲的劇集,結果有背景笑聲的劇集更受歡迎,引發了更多的笑聲。所以,以後的情景喜劇更偏向有背景笑聲的。

背景笑聲,有烘托氣氛的作用,時時刻刻提醒觀眾,在看到的是一出喜劇,讓人完全放鬆下來。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表明,聽到笑聲會引起大腦皮層興奮,人對笑聲比對悲傷消極的聲音天然更敏感,笑聲引起的興奮也會引導肌肉做出笑的反應。這和我們的日常經驗一樣,笑是會傳染的。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別人在笑什麼,但聽到笑,自己也不自覺會揚起嘴角。

可是,這種傳染性是有限的。如果觀眾覺得一個場景本身不好笑,但卻聽到嘈雜的笑聲,這個背景笑聲就是引導人們換臺的收視毒藥。

時代在變化,也許《武林外傳》的做法才是尊重觀眾的做法。笑點好不好笑,並不需要提醒。觀眾不是綿羊,給草就張嘴,也不需要有人耳提面命,“注意啦,這是個笑點,該笑了”。這種強行咯吱觀眾的做法,是時候告別了。當然,如果非要有笑聲,罐裝笑聲就是比現場收錄更等而下之的做法,這不僅是對觀眾智商的冒犯,還是劇集的主創們的損失。他們損失了打磨笑點,與觀眾交流的良機。

以上就是背景笑聲在情景喜劇裡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