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张晓峰)

相濡以沫八十载,栉风沐雨一世情

——记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

张晓峰

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的田威凤、皮桂章是封丘县唯一健在的一对百岁夫妇,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和电视台的大伟、摄影协会的国珍老师专程前去采访他们。到他们家的时候,老太太因为骨折躺在床上静养,老先生出去串门了。他们的孙女出去找老先生,不一会儿,田威凤老人就拄着拐杖缓慢而又沉稳地走进院子,他的大儿子也闻讯赶了过来。

——记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张晓峰)


田威凤出生于1912年8月16日,皮桂章和田老先生同龄,出生于6月12日。田家在黑塔田是大姓,村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皮桂章娘家是潘店镇沿林庄的,从她的名字可以看出,她家应该是书香门第。当时田家有几十亩地,日子也过得去,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皮桂章二十岁那年嫁过来,弹指间,他们竟然携手走过了85年的风风雨雨。

田威凤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自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从小就被送入私塾,是方园几十里有名的文化人。未成家前,田威凤也出去闯荡过,最远去过西安。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在外谋生很不容易,他又是独生子。父母在家望眼欲穿,盼望他早日归来。田威凤是个孝子,听说父母思儿心切,就辞在城里的差事,回到封丘老家,守着几十亩薄田过起了平淡日子。

——记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张晓峰)

解放后,乡里成立供销社,稍大的村子设一个代销点,就像现在的小超市一样,锅碗瓢勺、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啥都有。一个村子也没几个识字的,上面的供销社就找到了田威凤。田威凤觉得只有自己识几个字,也就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下来。代销点经营的东西多,而且大都是零碎的小东西,算账是很麻烦的事。田威凤白天卖一天东西,晚上还要仔细盘账,不能有一分钱的差错。附近的小村子,连代销点都没有,田威凤还要定期去那些村子送货。那时候,送货可没有汽车,甚至连架子车都没有。他用的是那种独轮的手推车。这种车子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据说跟解放战争题材电影里老百姓支援前线推的那种车子一样。这种车子不好掌握平衡,对于捏惯了笔秆的田威凤来说,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田威凤这一干就是三十年,后来容许私人开小卖部、小超市了,村里的代销点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田威凤也老了。让田威凤想不通的是,自己为供销社干了几十年,为老百姓服务了几十年,到老了连一点退休工资也没有。他们向上面反映了几次,也没有结果,后来也就不再提了。


田威凤在代销点干,可苦了他的老伴皮桂章。很长一段时间,她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力。割麦种豆、放磙扬场、挖沟修坝,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家庭的重担。皮桂章生了9个儿女,成活了6个。这么多子女,家务活儿也够她忙活的。皮桂章从不抱怨,更不拖老伴的后腿,她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老伴的工作。田威凤虽然不善言谈,但老伴为家做的贡献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时常从代销点捎回皮桂章爱吃的点心,给她买漂亮衣服。一家人日子虽然不宽裕,却过得非常开心。在儿女们的记忆里,两口子从来没有吵过架,也没有打骂过孩子。两位老人可以说是一对慈父慈母。

25年前,田威凤老是感觉胃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患了严重的胃溃疡,需要做手术。80岁的老人,做手术风险很大。田威凤有点犹豫,老伴却非常支持:不做手术,天天受胃病的折磨,实在太痛苦了。田威凤去开封做手术的时候,皮桂章又害怕了。她要跟去,因为他们两个从结婚那天起,就再也没有分开过。家里人坚决不同意她去,她这一辈子,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封丘县城,而且只有一次。这是去看病,去手术,照顾一个病人就够了,再去一个老人更要操心了。田威凤在开封治病的那一个月里,皮桂章天天哭,她牵挂着老伴的病情,他们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彼此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她怕万一有不测,剩下自己孤零零地在世上怎么活呢?白天,她不敢流泪;晚上,没有人的时候,她的泪止不住地流。后来,她的一只眼坏死,估计也跟这有很大关系。所幸的是,田威凤手术非常成功,切除了一部分胃,身体恢复得很快。在家休养时,皮桂章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老伴,完全不顾自己80岁的高龄,尽到了一个妻子应有的责任。

——记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张晓峰)


将心比心,皮桂章老人十多年前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田威凤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子女再孝顺,也不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田威凤尽到了应尽的责任。看到老伴的被子没有盖好,他将被角掖好;老伴穿衣困难,他帮着拉直袖子;老伴吃饭前,他递过去热毛巾……两个人基本上已丧失听力,不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间,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懂了。

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豪言壮语,却用85年的痴情相守,书写了一段不朽的爱的传奇。


——记封丘县潘店镇黑塔田村百岁夫妇田威凤、皮桂章(张晓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