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嘉慶皇帝?

齤螚驝朻畿悐


一、他是一個好人

嘉慶皇帝的私德非常好。他是個禁慾主義者,不給個人享受留一點空間。他的一生沒有被聲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惑。

他是清朝除了康熙皇帝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善良,平易近人。曾將政治犯洪亮吉關進刑部大牢後,仍不忘囑託“讀書人不可動刑”。在他去世後,朝中大臣無不對他充滿懷念。

他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生活起居如同鐘錶一樣精確,在位22年沒有一天不早起。天還沒亮,就秉燭批閱奏章,常常忙得忘記吃午飯,是個典型的“事業狂”。


二、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嘉慶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皇帝。,歷史書對嘉慶皇帝的評價是“嘉慶中衰”。他前面連著“康乾盛世”,後面接著“鴉片戰爭”。正是在嘉慶皇帝的統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萬劫不復的衰敗的關鍵幾步。

在他的任內發生了好幾件大事,第一是誅和珅,這場戰役嘉慶皇帝其實準備了很長時間。他和和珅之間的恩怨情仇,也並非如一些野史所言,是因為和珅聰明反被聰明誤,送給嘉慶的那柄如意,也不僅僅是嫉妒和珅手中擁有的朝珠比皇帝還多。家境對和珅的痛恨,是基於大清王朝的責任感,體現了他對乾隆後期朝政的不滿,隨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二是鎮壓白蓮教。白蓮教始於川、楚、陝三省交界地帶的深山老林,隨著乾隆末年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徒不斷增多,清政府視其為邪教對其教徒進行大肆搜捕,這位名噪歷史的帝王傾其全力,也沒有平息這場動亂。嘉慶為了鎮壓白蓮教,調兵遣將,各處征討,整整花了十年時間,但也大傷元氣。

但是大清王朝還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難題沒有解決。一是前所未有的人口壓力,以及隨之帶來的吃飯問題。二是嚴重的財政危機。各級政府出現鉅額財政虧空,財政危機又導致地方官府亂收費的加重,社會矛盾空前激烈。

這讓責任心極強的嘉慶皇帝,幾乎夜夜不能安眠,他輾轉反側、苦思解決之策。他對貪官絕不手軟,發現一個,撤換一個,但是運動式的懲貪官已經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因為貪腐已經成了官僚體系的常態。一個人如果不貪汙,甚至無法在官僚體系中生存下去。所以朝廷打老虎已經演變成了“水過地皮溼”,震懾力越來越低。


三、高舉“守成”法祖”大旗

耐性極好的皇帝漸漸陷入焦躁。他執政初的“新政”已經挽救不了大清,那該何去何從呢?嘉慶十年,異常節儉的嘉慶皇帝率領宗室及眾臣東巡,此行祭奠了福陵和昭陵,認真參觀了先祖留下來的遺物在。次東巡嘉慶確定了大清未來的方針,那就是“守成”和“法祖”。嘉慶皇帝非常敬佩自己的曾祖父康熙皇帝,他認為有清以來的歷代君主都具有雄才偉略,已經樹立了一系列的良好作風,並建立了良法制度。後續君主只要遵照執行就可以了,因為這些智慧已經足夠借鑑和利用。他認為現在大清政局之所以萎靡不振,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官員把列主列宗關於艱苦奮鬥、勤政愛民的教導忘於腦後。

站在今天這個角度,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嘉慶做的這個決定。因為嘉慶面臨的問題,比如人口龐大問題,是歷代皇帝都沒有遇到的,它源自社會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結果,更是用祖制舊法不可能解決的。


四、 緣木求魚的根源

為什麼嘉慶會會緣木求魚,做出這一歷史選擇呢?

一是由接班人心態導致的。嘉慶13歲被秘密立為儲君,直到35歲才真正接到皇帝玉璽。面對精明、敏感、苛刻、強大、犀利的父親乾隆皇帝,嘉慶一直表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漫長的接班人生涯,也讓他養成了凡事四平八穩、面面俱到的性格。做事信條是“安全第一”,不犯錯誤,不留辮子。做人風格是中庸平和、不標新、不出格。瞻前顧後,畏狼怕虎。

二是傳統的皇子教育導致的。乾隆時期的皇子教育被後人稱為是最嚴格、最系統、也最成功的。作為一個在書齋中成長起來的皇帝,一登上帝位,他手中除了“聖人心法”和“祖宗舊制”,沒有任何新的武器。他手中唯一的牌就是修身養性,克己制欲,以及良好的學業水平。

這一方針並不能解決大清的問題,而且還尷尬地發生了兩起皇帝紫禁城遇刺事件。第一起刺客名叫陳德,之前在宮內做過內務下人,因為犯錯鬧事被辭退,不滿現狀遂計劃在神武門外皇帝的必經之路上刺殺嘉慶,神武門的侍衛一時沒反應過來,呆若木雞,無人上前救駕,陳德幾乎就要靠近皇帝。幸好六位大臣上前護駕,陳德最終滿門抄斬。第二起刺客起天理教林清等。林清帶領200人喬裝混入皇宮,在宮廷宦官內應的幫助下,以“順天保民”“順天開道”為號攻入紫禁城,由於嘉慶不在皇宮,皇子綿寧(即後來的道光帝)用宮中封禁的火槍打退林清等人,皇宮才得以保住。紫禁城之變是大清衰勢的一個特殊表徵,它的背後是各種交織的社會矛盾。


五、綜合評價

嘉慶皇帝雖然聰明敏捷有耐心,但卻缺乏對一個偉大帝王來說根本性的東西——勇氣和魄力。在父親屍骨未寒之際誅和珅完全是為了鎮壓白蓮教這個火燒眉毛的任務;實行一些有悖於父親的新政,也是危機情況下不得已的“特殊政策”。他不是不想改革,而是不敢改革。他熟讀經史,十分明白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改革是一項風險極大、成功率極小的選擇。北宋王朝的變法、明朝中期的改革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使繼承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快了王朝法人垮臺。嘉慶十分清楚大清表面上看起來還算體面,實際已病入膏肓。但他很怕自己一招不慎,使這個重病人死在自己手上,這是他絕對不敢承擔的歷史責任。

就是這麼一個仁慈聖明的皇帝,在位20多年,除了親政初期意氣風發過一陣外,後期就深陷無奈、愁悶、苦惱之中。他的“守成之法”並沒有使大清帝國恢復元氣,重現榮光。

歷史評價“”嘉慶帝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果敢作為的平庸天子”。對於大清王朝而言,時代呼籲偉大人物的時候,坐在這個位置上的卻是一個平庸的好人。


海平線2020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嘉慶是乾隆皇帝的第七子,35歲接班繼位,當了十幾年的老太子,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終於熬到他老爸退位,而他前面的六個哥哥,都被他爸熬死了,乾隆就剩他這一個老兒子了,皇帝這位置沒有人和他爭,順理成章的是他的。雖然他三十五歲繼位,但直到四十歲左右才真正的掌權,可謂是一輩子的大好時光都活在他爸的陰影之中,自己只有謹小慎微在等!

乾隆死後,他卻面對一個外強內乾的大清王朝,貪汙腐敗橫行,土地兼併嚴重,國庫空虛,農民起義到處都是。

於是他開始整治腐敗,但又沒有他爺爺的強硬狠毒手腕,在加上當時的白蓮教起義,朱三太子之事鬧得他天天沒能安心。耗費了他所有精力,

嘉慶皇帝,作為守成皇帝還可以,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沒有什麼好的利國利民的政策,就維穩當當的守著祖宗留下的基業,不在他手裡出啥大的差錯就算了守業之君,在清朝十二帝中,他的貢獻和能力排比來算,幾乎也就在同治,光緒,道光之上,他的所有聰明才幹治國安邦的能力都被他老爸用完了!只能怪他爸!


菩提非明鏡


公元1760年,乾隆第十五子顒琰出生。

公元1795年,顒琰即位,是為清仁宗,又稱嘉慶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乾隆帝駕崩,嘉慶親政。大學士劉墉等人紛紛上奏,彈劾和珅,列舉和珅種種貪汙惡行。以前有乾隆帝的庇護,嘉慶不能懲處和珅,如今早對和珅非常不滿的他,終於等到了機會。於是僅過了10多天,在正月十五,嘉慶就宣佈了和珅20多條罪狀,緊接著就是查抄和珅的財物。…,…。

嘉慶對和珅的懲治,動作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這是嘉慶帝一生處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為精彩的一筆,也是他作為政治家的唯一傑作。但他只把和珅當作個案處理,而沒有把“和珅現象”當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決,進行制度性的改革,這是嘉慶的平庸之處。

嘉慶五年(1800年)夏,清廷下令地主鄉紳的鄉勇、團勇實行“堅壁清野”和“碉堡政策”,迫使起義軍力量大為削弱。但是,起義軍還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4年的鬥爭。直到嘉慶十年(1805年),這場轟轟烈烈的白蓮教大起義,才被清朝統治者鎮壓下去。

嘉慶帝親政之後,雖然懲處了大太監和珅,但吏治的腐敗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盛夏,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伎,浩浩蕩蕩進發木蘭,不久後抵達熱河,安頓於避暑山莊,開始了木蘭秋獮。。沒有料到的是,就在七月十五日,嘉慶帝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猝死。

嘉慶帝死後,熱河行宮立刻封鎖消息,避暑山莊大門緊閉,限制閒雜人員出入。直到二十七日,京城的王公貴族們才知道了噩耗。嘉慶帝猝死的原因撲朔迷離,致使民間產生了各種傳說和推測,一時流言四起。各種說法與傳聞不一致。…,…。

嘉慶帝從病倒到歸天,還不到一天工夫。雖然死前沒有出現任何的徵兆,但導致猝死的最大禍首便是長期的勞累、傷神、壓抑、苦惱、憂鬱和煩躁。已經60多歲的嘉慶帝,身體肥胖,加上天氣暑熱、旅途勞頓,有可能引發心血管病而猝死。

嘉慶帝死後,他的次子愛新覺羅 - 旻寧即位,是為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自幼在讀書行文、習武等方面便表現不俗,是一位理想的接班人。

( 幾十年來嘉慶帝為治理日益衰敗的國家,殫精竭慮,付出了全部心血。但他的能力不足以帶領大清帝國走向中興,他根本無力駕馭這個動盪不安的大清王朝。)


吾才是傻瓜


嘉慶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名愛新覺羅·顒琰,原名永琰。公元1760年11月13日出生,去世於1820年9月2日 ,死後葬於清西陵的昌陵。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廟號清仁宗,諡號清睿帝。生母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永琰在位前四年並沒有實際權利,也就是還沒有掌權,四年後他爹乾隆皇帝死了他才掌權的。

乾隆皇帝死了後,嘉慶隨即對乾隆生前大紅人和珅開始整治。嘉慶比較討厭貪官汙吏,對那些人也是毫不示弱,但是他清除貪官汙吏力量有限(我猜測的可能是乾隆皇帝掌權時間太久,讓那些貪官汙吏已經很紮實了。沒有一定威懾力的領導人是不容易好對付他們的)。以至於嘉慶朝後期貪汙腐敗問題更加嚴重 。 嘉慶在位期間正是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這時期民間發生了白蓮教起義。由於滿清奉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這時候滿清經濟、軍事實力已經大大落後於歐洲工業強國了。鴉片也隨即慢慢流入中國。 關於後人是如何評價嘉慶皇帝的,有功有過,但事實上是過大於功的。功就是整治以和珅為代表等貪官汙吏,鎮壓了白蓮教,天理教的起義等等。

過就是有點懦弱,沒有先祖康熙,雍正的氣勢。還有就是使“閉關鎖國”的強制性執行下去,如果這時候他能清楚的認識到學習歐洲工業革命是最重要的,清朝可能還有迴旋的餘地。沒有把握好世界的大勢向資產階級革命發展的趨勢,以至於錯過了趕超歐洲工業強國的命運(即使超越不了歐洲強國,超越日本總還是可以的吧?)。

這種現象就造成了後期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滿清的實力,對近代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嘉慶皇帝


戰爭事典


小玥來回答:

我個人覺得:作為帝王,只能用“平庸”來形容嘉慶帝。



首先他沒有他爹的命好,他爹交給他的只是一個盛世的假象。通常人們都認為是乾隆留給了嘉慶一個好局,而這個敗家子卻弄到了最後成了個“嘉慶中衰”其實乾隆在留給他一個太平盛世的背後卻是一個隱憂極其深的攤子。

再說官吏腐敗。乾隆作為皇帝在反腐敗上是很優秀的。除了一個和珅外,但恰恰就是這個和珅是乾隆蓄養的一頭貪狼。在何紳的得勢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貪官並使得腐化之風日盛,其次是嘉慶的文治武功又真的不如乾隆,使得反滿風氣得不到抑制最終導致白蓮教、天理教等運動,加之鴉片的流入國力終由盛轉衰,所以個人認為嘉慶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作為帝王很平庸大的功過都很少。


尕蛋讀史


個人概括為“勤政治國空餘烈,遵規守矩不得新”。

嘉慶皇帝名愛新覺羅·永琰,在皇子中排行第七,在位前四年的時候沒有實權,朝政大權被牢牢把握在了身為太上皇的乾隆手中。直到乾隆時候才親政,並滿懷一腔熱血想要勵精圖治。



懲治貪汙,但未深究

嘉慶時期懲治了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珅,肅清了吏治,正當人們認為這位新皇帝會在懲治貪汙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時候,卻戛然而止。

原來當時的統治階層,除了和珅之外貪汙的官員大有人在,甚至皇室之內也與和珅之流有剪不斷的聯繫,如果嘉慶再深究下去,恐怕會引起群臣的阻撓,嚴重的還會引發社會的動亂。為了穩定朝局,嘉慶帝在懲處了和珅之後,便放任不管了。所以雖然把貪首拉下了馬,但大清實質的貪汙並沒有徹底斬斷,甚至更加嚴重。並且引發了後來的“白蓮教起義”。



延續祖制,閉關鎖國

嘉慶不像康熙、雍正一般雷厲風行,甚至說太過於拘謹,不敢推翻舊時的法令是他治理國家的一大障礙。

閉關鎖國自明朝時期便有,到了康熙更加重視,並實行了“海禁”政策。

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正轟轟烈烈地進行工業革命、造槍造炮的時候,嘉慶朝卻在籠子裡舒服慣了,心甘情願地落後於世界。



這也是他失誤的一處。

重農抑商

不得不說,小農經濟對於封建王朝統治來說,確實是一副良藥,只有將小農經濟這種思想灌輸給底層人民,他們才能臣服於帝王之家,而商人那種唯利是圖的秉性,對君主專制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嘉慶變著法地想要把這個嬰兒溺死在搖籃中。



康熙時期逐步發展的晉商、徽商等商業團體被一股腦地抑制住了,舊中國的商業得不到發展,經濟實力相對於西方國家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


所以,嘉慶帝勤政有餘而革新不足,只能遵規守矩做個太平皇帝而不能像康熙那樣君臨天下開創盛世。


土豆夜談


我們先講講當時大清國內部的問題。乾隆的時候,大興文字獄、吏治也很腐敗,鉅貪和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社會矛盾也愈發激化,在乾隆後期,各地出現了規模不等的叛亂與暴動,其中影響最大、知名度最大的就屬川楚白蓮教起義了。這些老子留下來的歷史遺留問題,自然就輪到嘉慶去擦屁股了。





嘉慶在乾隆死後,立即就拿和珅開刀,並在之後肅清了和珅一黨,同時整頓吏治,廣開言路,朝中貪腐的勢頭得到遏制,但效果也僅止於此了。而平定白蓮教卻並沒有那麼容易,嘉慶花了九年的時間,在嘉慶十年的時候,才算基本掃平了白蓮教,這期間清廷花在軍費上的錢就達到二億兩白銀。耗費與損失不可為不大。

不過嘉慶萬萬沒想到的是,白蓮教的餘患並沒有根除,屬於白蓮教系統的北方八卦教的部分勢力組成了新的天理教,並發動起義,值得一提的是,天理教教徒趁嘉慶熱河圍獵時,買通皇宮裡的太監,殺進了皇宮,雖然最終被剿滅,但家被亂匪給端了,對嘉慶皇帝的衝擊也是極大的,嘉慶甚至因此下詔罪己。而在此期間,東南海盜蔡牽的匪患也讓嘉慶頭疼了好幾年。


說完了匪患和吏治,在來說說民生。在康乾之世,由於社會穩定,百姓生活相對安定,在加之外國高產作物傳入,大清國的人口暴漲,到了嘉慶皇帝時,中國已經過了人口即是生產力的時代,此時人地矛盾愈發嚴重,僅有的土地已經無法很好的滿足人口的需要,嘉慶對此也並無良策,只是鼓勵種植糧食作物,鼓勵進一步精耕細作等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而且雖然東北有大片荒地,但為了守住大清的龍脈興起之地,仍然禁止漢人遷居東北。

最後,在說說對外事務的處理。嘉慶時代的西方工業革命正進行的如火如荼,資本的殖民與擴張也迅速開展。而大清國對世界大勢猶然不知,嘉慶帝尊儒重孝,嚴厲打擊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傳教,這也阻隔了西方文化的傳入,同時嘉慶對西方使團的態度也和他老爹出奇的一致,在嘉慶帝晚年時,英國來了個訪華使團,但雙方因文化禮儀的問題產生分歧,最後不歡而散,閉關鎖國的國策仍然被堅定的貫徹與實施。任他風雨千般,我自巋然不動。而後果,也就是中國與世界漸行漸遠。

說了這麼說,嘉慶是個啥樣的皇帝,大概也就那樣了吧,平庸的守成之君還是當得很合格的。


笑談文史


嘉慶帝的父親乾隆皇帝只比他的祖父康熙帝在位少了一年,是大清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

  乾隆帝因為很崇拜祖父康熙帝,所以立誓在位時間不能超越祖父,為了兌現自己的誓言,也為了表達自己對祖父的崇拜和尊重,乾隆帝85歲時宣佈立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宣佈第二年改元嘉慶,自己退位做太上皇。

乾隆帝雖然退位做了太上皇,但因為實權在握,還是事實上的皇帝。按理說太上皇不應該再過問那麼多的朝政,再幹預處置那麼多的政事,可乾隆帝有規定,一些小事嘉慶帝可以做主處理,但一旦涉及到軍國大事還有官員任免都要請示太上皇,由太上皇審核之後再定。

  乾隆帝這樣做等於還是沒有放權,還是把大權把握在自己手中,讓已經成年的嘉慶帝做了一個不管事的兒皇帝。這還不算,乾隆帝依然寵信寵臣和珅,和珅與嘉慶帝之前關係不親近,嘉慶帝繼位後,和珅也沒有盡力去修補,再加上和珅依靠太上皇乾隆帝,完全沒有把嘉慶帝這個兒皇帝放在眼裡,所以也得罪了嘉慶帝。

  再加上和珅這個貪官的名聲在外,嘉慶帝對他早已忍無可忍,只是礙於太上皇還在,沒有動他。和珅大概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總是攛掇著太上皇對嘉慶帝不滿,企圖藉此廢掉這個已經成年的兒皇帝,由此也與嘉慶帝結下了很深的仇恨。

  嘉慶二年,嘉慶帝的原配妻子喜塔臘氏病逝,按理說皇后去世,應該舉行國喪,可因為太上皇還在,沒有乾隆帝的旨意,嘉慶帝也不敢大肆的舉行活動為嫡妻治喪,相反嘉慶帝還刻意減少和降低了皇后的喪儀。嘉慶帝做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只是一個兒皇帝,手中沒有權力。

  直到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帝去世,嘉慶帝才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才有了實權,才成為真正的皇帝。嘉慶掌權後,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解決外患,而是解決內貪,先抓了和珅,罷免了福長安,開始大規模的嚴查貪汙腐敗,可惜嘉慶帝沒有雍正帝那樣取得好的效果,反而是越查貪汙越多,嘉慶一朝,貪汙也是一大頭疼問題,就連嘉慶的大舅哥盛柱也沒有幸免,也成了貪汙的官員。

  嘉慶六年,嘉慶帝在掌權兩年後,開始對後宮眾人進行封賞,其中晉升自己的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瑩嬪侯氏為華妃,晉貴人董氏為淳嬪,晉舉人伊里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為吉嬪。此外,嘉慶帝還重用了自己的帝師朱珪,還有王傑等一些廉政的官員,可以說嘉慶帝也算是一個節儉的皇帝。

  大概正是想要彌補自己對嫡妻喜塔臘氏的虧欠,再加上喜塔臘氏的兒子比較能幹,嘉慶帝開始重用喜塔臘氏的兒子綿寧,並有意立他為儲君,嘉慶帝這一做法,也讓道光帝成了大清歷史上唯一嫡出的皇帝。當然嘉慶帝立綿寧為皇太子,也算是對嫡妻的一份補償。

  嘉慶帝正是因為在之初做了幾年的兒皇帝,所以後來做事十分的謹慎小心,可即便是這樣,他仍然是一個平庸天子,這不是他的錯,而是歷史的必然。


網商新聞


嘉慶皇帝世人皆稱之為平庸,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從個人角度來看,作為自稱“十全老人”的父皇的兒子,他確實平庸,但乾隆皇帝挑選繼承人的準則就是要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庸"二字。乾隆皇帝自從前面幾個嫡出的兒子早亡,只能從庶出的兒子中選擇。但是相比永璉永琮,這幾位都缺點多多,只有顒琰相對缺點較少,所以立他為儲。顒琰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學優秀,熟讀經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之中口碑較好,尤其和漢族文臣朱珪、董誥、劉墉、王傑等關係融洽。



梁越辛


評價一個帝王文字實在太多,只說重點內容。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只不過是民間的一種顏言。其實,和珅的鉅款嘉慶用於賑濟災民,整治河防,治理漕運。嘉慶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嘉慶帝才開始親政。嘉慶帝是一個守成皇帝。也就是說嘉慶他恪守祖制,為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了兩次農民起義:為了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他堅決趕走入侵澳門的英國兵船。他像先帝那樣重視治河,賑濟災民,繼續像先帝以往的閉關自守政策。他有挽救大清之大志,他一生勤儉,不奢華。嚴懲貪汙,崇獎清廉。他告誡大臣不要因循怠玩。然而,由於乾隆晚年官員貪汙腐敗,清朝的頹勢已成,腐敗的吏治依然故我,財政狀況沒有得到改善。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概括十六個字:謹勤守成竭盡心盡力,狂瀾既倒無可奈何!嘉慶帝他之所以在大臣面前公開承認:白蓮教起義是《官逼民反》,是貪官剝削農民無衣無食才造反!嘉慶心裡很清楚,他之所以加快速度要迅速誅除和珅,就是要為今後整飭吏治的開路,也同樣是為整飭吏治造成一種言論的聲勢。嘉慶當政20餘年,始終勤儉節儉如一。他首先以自己帶頭做起,他力圖以自己的行動,來感化官員,嘉慶用心可謂良苦。無奈,他的節儉之風並沒有感動文武百官,奢侈貪汙之風歷在嘉慶朝而有增加無減小。嘉慶帝再受人感動的是:他在皇子旻寧的密諭中,心痛自己無力除卻奢侈之風的不能以言之苦衷。他告誡子孫:必當除貪汙奢侈此弊,後世子孫若能體朕之心,法朕之行,成朕未竟之事,即我大清萬世,天下臣民之福也。嘉慶帝為糾正乾隆未年以來的腐敗吏治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由於吏治腐敗在乾隆未年已病入膏肓,嘉慶帝就算最努力收效甚微,貪汙現象仍層出不窮。原因是有兩個哦:一是貪汙在乾隆未年已經形成氣候,二是打擊不力!例如:對於一些大貪的官員安大清律要殺頭的,開始是論斬,後來又赦免了,主要懲治不徹底,貪官汙吏就放肆。官員疲玩依舊。嘉慶為其無能為力而感嘆。總結一句話:首先乾隆晚年封建社會衰落疲敗的歷史必然性,也就註定再加註定《嘉慶》失敗的命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