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本是武則天皇后位的大功臣,為何被其掘墓戮屍體並滅族?

祥子談歷史


\t徐茂公被稱為唐朝名字最多的男人,因為他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所以也叫徐懋功。後來老李家看徐茂公功勞不小,就不顧人家願不願意,給他賜姓李,所以後世又稱他為李世勣,然後為了避諱李世民的世,又給他把名字給縮寫成了李勣,夠折騰的。

前前後後有5個名字,而且同時都在使用,我很難想象唐太宗上朝點名的時候,該如何區分這五個名字。

\t徐茂公是開國元勳,一生侍奉三代皇帝。

徐茂公的確是大唐的開國元勳,看過隋唐英雄傳的朋友對他一定十分熟悉了。他最初是在瓦崗寨跟著李密混的,可是李密這傢伙事業越混越小,結果被洛陽王世充擊潰,無奈之下只能投降李淵。

而徐茂公也就跟著李密歸順了李淵。不過接收李密的是李世民,所以李密的人馬是李世民來調配了。為了體現對徐茂公的尊敬,李世民將李密的人馬都交給了徐茂公來統領。

因為誰都知道徐茂公是個人才啊,李世民這一招等於就是把徐茂公拉到了自己的陣營。結果徐茂公雖然是朝臣,卻跟李世民之間的私交相當好。

乃遣使啟密。使人初至,高祖聞其無表,惟有啟與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聞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尋加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舊唐書》

\t李淵也不是白搭的,他知道李世民先下手了,所以自己也立刻表態顯示恩寵。剛投靠李淵的徐茂公,就被李淵委以重任,負責帶領河南、山東等地人馬,並且封曹國公,賜姓李。可能就是因為賜姓李這件事,徐茂公跟李淵的關係才不尷不尬的吧。

此後,徐茂公就跟隨李世民一起出徵,先是擊敗了宋金剛大軍,隨後又佔領了王世充大部分地盤,徐茂公的功勞都非常大。在李世民平定四方的所有戰役當中,徐茂公的出鏡率是相當高的,所以他此後也被李世民掛在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

\t徐茂公痛擊突厥大軍,為大唐開疆拓土。

徐茂公的威名其實是在李唐一統天下之後,當時李世民一直頭疼突厥人來襲的問題。其實隋煬帝時期就煩惱這件事,所以他就修長城來抵擋突厥人,可惜壓根就當不住。

李世民時期,派遣徐茂公為主帥,對東突厥發起了主動進攻。突厥人也想不到,中原王朝居然敢跟自己叫板,所以認為這只是小打小鬧。

\t沒想到徐茂公這一戰,把突厥人趕出了老家不說,還把他們的根據地連根拔起。可憐的突厥人一夜之間成了流離失所的人。

\t此後徐茂公更是多次擊潰突厥大軍,突厥人準備復仇的時候,卻中了徐茂公的計謀,結果五萬大軍被俘虜,突厥大酋長帶著一家老小全部投降了唐朝。

李世勣攻遼東城,晝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會之,圍其城數百重,鼓譟聲震天地。甲申,南風急,上遣銳卒登衝竿之末,爇其西南樓,火延燒城中,因麾將士登城,高麗力戰不能敵,遂克之,所殺萬餘人,得勝兵萬餘人,男女四萬口,以其城為遼州。---《資治通鑑》

從此突厥人一看到唐朝的軍隊,那都是載歌載舞地歡迎,變得和藹可親的多了。李世民覺得很滿意,所以就將徐茂公一直留在幷州,作為一座活長城,以此抵擋殘餘的突厥人進攻。

在李世民北伐高句麗的過程中,徐茂公也是立下大功,甚至後來到了李治統治時期,徐茂公跟薛仁貴合作,更是活生生滅了高句麗,為大唐王朝拓寬版圖,做出了傑出貢獻。所以徐茂公的能力,在當時是跟李靖不相上下的。

\t徐茂公並未得罪武則天,他孫子是坑爺貨。

徐茂公一生兢兢業業,服侍了三代帝王,去世的時候76歲,李治帶著太子李弘親自為徐茂公送葬,認為天妒英才,其實這歲數在那個年代相當可以了。

所以說徐茂公是一直活到了李治統治時期,所以他並沒有正面跟武則天較量過。兩個人的年齡差距也過大,所以徐茂公到死的時候,武則天還沒有上位。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武則天非要扒了徐茂公的墳墓呢?主要還是因為徐茂公有個好孫子徐敬業。徐茂公的兒子沒什麼本事,世襲了官職早早就去世了,但是這個小孫子倒是挺會蹦躂的。

敬業置陳既久,士卒多疲倦顧望,陳不能整;孝逸進擊之,因風縱火,敬業大敗,斬首七千級,溺死者不可勝紀。敬業等輕騎走入江都,挈妻子奔潤州,將入海奔高麗;孝逸進屯江都,分遣諸將追之。乙丑,敬業至海陵界,阻風,其將王那相斬敬業、敬猷及駱賓王首來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皆捕得,傳首神都,揚、潤、楚三州平。---《資治通鑑》

\t徐敬業是李唐王朝的忠實擁護者,可是當唐睿宗第一次上臺的時候,武則天居然要臨朝稱制。唐睿宗正當壯年,而且也不傻,壓根就不需要武則天插手朝局。

所以在一夥人的攛掇之下,徐敬業等人便發起了兵變。兵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武則天下臺,把政權交還給李唐子孫。他們畢竟還是太年輕,結果武則天就把他們一頓猛揍,而徐敬業更是被自己手下人給做了。

徐敬業謀反罪名成立,所以就得扒了他爺爺的祖墳。這可真是沒道理的報復,不過徐茂公的墳墓就這麼被武則天被扒了,一直到了唐中宗再次復位以後,徐茂公的功德才被恢復,重新下葬。

\t總結:武則天這麼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武則天想要掌權,那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她畢竟是一個女人,而且還不是李唐王朝的繼承人。所以她如果沒有非常手段的話,是很難搞定這一切的。

徐敬業的造反,其實聲勢並不小,聚集起來的人馬足有十萬之眾,而且參與的重臣也相當多。所以對武則天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一儆百。

\t徐敬業作為領導人,自然是第一個被處置的。可惜武則天沒有抓到他,他就掛了。為了表示對造反人員的懲處,所以武則天就扒了徐茂公的墳墓。

\t試想一下,徐茂公如此大功績的人,因為子孫的謀反都能被清算,那其他人又會有怎樣的下場呢?所以這招是武則天為了警告眾臣們不要亂來的好辦法。


江湖小曉生


古語云:“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徐茂公非但未曾招惹武則天,反而是其上位的大功臣。之所以死後還被武則天“挫骨揚灰”,主要是“坑爺”的孫子徐敬業做了“城門失火”之事,結果殃及到爺爺這個“池魚”。

背景資料:徐茂公,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原名徐世績,字懋功,唐高宗李淵賜其李姓,為避諱太宗之名,遂改名“世績”為“績”,因此李績之名聞名於世。後因功出將入相,歷事三朝,被封“凌煙閣十二大臣”之一、英國公,有唐初名將之稱。

徐敬業是如何“坑爺”的?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二月,武后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豫王李旦為帝,史稱唐睿宗,武后臨朝稱制專政。同年九月,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在揚州打著匡扶中宗復辟的旗號,自稱匡復府大將軍,夥同其弟徐敬猷以及唐之奇、杜求仁等人,聚集10萬部隊,舉兵起事。起事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執筆為其撰寫檄文《討武曌檄》,此文後來成為流傳千古的散文經典。

檄文原文摘要: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寫得真是氣壯山河,大氣磅礴。

正所謂:非凡之人,必有非凡之處。這篇檄文傳出,頗有三國陳琳檄文辱罵曹操之勢。此檄文雖然將武則天罵了個狗血噴頭,但是武則天看後,根本沒有生氣,反而當殿朗讀,並大肆誇讚執筆者的才氣。當她讀到“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的天下。”時,不禁擊節稱讚:“妙,實在妙!不知何人所寫?”左右侍臣急忙回道:“駱賓王!”。接著,武則天又對該文徐徐點評起來:“語句鏗鏘豪邁,大氣磅礴,可謂傳世佳作。但是,其意不公,只有我短,卻無我長。可嘆如此人才,竟然淪落民間,實乃宰相之失也!”

那麼,徐敬業為何要反武則天?難道真是為了大義嗎?其實,不光如此,當還另有隱情。

徐敬業的父親早死,爺爺徐茂公死後,他便直接承襲了祖父的英國公爵位。因從小善騎射,智勇皆能,曾被朝廷任命為太僕少卿、眉州刺史,卻因履職有過被武則天罷免了官職。因此,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的兵變,或許和此事有脫不開的關係。

面對徐敬業的兵變,原本武則天想和宰相裴炎商議退兵之計,誰知裴炎反而勸諫她還政於唐睿宗。武則天氣憤之下,命人將其投入獄中處死。接著,她又任命左玉鈴大將軍李孝逸為平叛大元師,率領30萬大軍前去征討。

《資治通鑑》記載:“丁酉,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

經過三個月的戰爭,結果以徐敬業兵敗被殺、全族而滅告終。不過,也有少數族人僥倖逃脫。同時,據傳駱賓王逃到靈隱寺出家,次年病亡。然而,關於洛賓王的死,曾出現過不同歷史說法。《資治通鑑》記載:駱賓王與徐敬業被擒後,一同問斬;《朝野僉載》記載:駱賓王投江而死;《新唐書》記載:駱賓王最終“亡命不知所之”。另外,在南通和義烏兩地都出現了駱賓王的衣冠冢,也就是說駱賓王究竟死在哪裡,葬於何處,根本無人知曉。

令人不解的是,畢竟徐敬業的祖父徐茂公已經埋葬15年,曾經還是武則天走上皇后位的擁護者,為何武則天會對其如此怨恨呢?竟然令人將徐茂公的屍骸從墳墓中挖出來,一把火燒為灰燼,灰燼殘渣也一併被丟進了泥水之中,簡直就是挫骨揚灰。同時,還將其爵位、李姓盡皆剝奪。

原來,由於徐敬業帶頭起兵反武,並引發了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貞博州(今山東聊城)起兵、琅邪王李衝父子在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雖然,這些叛亂盡皆被武則天迅速鎮壓,但是對於她的政權穩定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起到殺雞駭猴的作用,徐茂公便成為了武則天穩固朝局的犧牲品。

這件事看似已成歷史定局,實則又有存疑。1971年考古隊挖掘徐茂公的墳墓後,卻另有發現,裡面沒有任何的陪葬品。但是,據《新唐書》記載:由於徐茂公身份高貴,隨葬貴重物品無數。豈不是說,徐茂公被武則天掘墳戮屍之說並非實情。或許,當時武則天只是放個了“煙霧彈”,做了一個表面文章而已,並未動用真格。畢竟,徐茂公當初可是對其有恩的。

不過令人感嘆的是,徐敬業為了李家宗室復辟起兵,結果卻被李家宗室(李淵堂侄李孝逸)所滅,豈不可笑。


祥子談歷史


徐茂公為何被武則天開棺戮屍滅族?(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有人是被老婆坑死,有人是被兒子坑死的,徐茂公不一樣,他是死後又被孫子狠狠坑了一把,有多坑呢?

徐茂公死後15年,因為這個孫子,他被武則天追削官爵,掘墓砍棺,就連李淵賜給的李姓也被取消,恢復徐姓。

歷史中的徐茂公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隋唐交替之際,風雲激盪,各路英雄豪傑盡顯身手。受《隋唐演義》《說唐全傳》的影響,許多英雄人物脫離歷史真實,例如”三板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和門神秦叔寶。

在小說裡,徐茂公通常是一位羽扇綸巾,身穿道袍,具有仙風道骨的道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五行八卦,懂得行軍佈陣,是瓦崗寨的智囊,後來成為李世民的軍師。其實,歷史中的徐茂公和道士、軍師一點都不沾邊,他是一位精明謹慎、審時度勢、歷經唐初三代帝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大將軍。

1、出身草莽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ji),字懋功,今山東菏澤東明縣人,唐高祖李淵賜予李姓,後避諱李世民改名為李勣,他一生戰功卓著,出將入相,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徐懋功出身大戶人家,並非評書中的牛鼻子老道,在隋末的亂世中,徐懋功看到群雄四起,不願甘於平凡,他17歲就投軍瓦崗寨翟讓麾下,逐漸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將領。

後來李密宴會殺翟讓,徐懋功誤中一刀,幸虧王伯當出面才保住一命,李密在他傷未痊癒就派他出鎮黎陽,名義上是委以重任,其實是疏遠他。

2、追隨李唐

徐懋功這次離開瓦崗寨核心,對他來說反而是好事,李密被王世充打敗,率領殘部投降李淵,徐懋功掌握著一支軍隊和廣袤土地,決心歸順李淵,但他認為自己畢竟是魏公(李密)的部下,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獻地立功,他將州縣戶口登記造冊,派人送給李密,李淵聽說徐懋功派使者來降,卻只送信給李密,感到不理解,知道原委後,感嘆道“徐懋功不背德、不邀功,真是一個忠臣!”封他為黎陽總管,賜李姓,避李世民諱,改名李勣。

李密歸唐後遭受冷遇,出逃叛唐,被唐軍斬殺,人們害怕株連,無人敢收殮李密,徐懋功念及故主舊恩,嚎啕大哭,上表李淵,懇請收葬李密,李淵被他的忠義感動,徐懋功以君臣之禮厚葬李密,徐懋功的忠貞不二博得朝廷一片讚許。

瓦崗寨虎將單雄信投降王世充,兵敗被擒,徐懋功向李世民苦苦哀求,最終沒能救下單雄信,他舉刀割下大腿上一塊肉給單雄信吃,“這塊肉隨兄入土,也不負我們當年誓言!”單雄信含淚訣別。

3、置身事外

李世民與李建成展開儲位爭奪戰,雖然徐懋功跟隨李世民多年,但是此時卻沒有選邊站,在他看來,介入皇家紛爭固然能取得高額回報,但同樣存在高風險,歷史上真正的智者都遠離皇室內部事務,那些深度介入皇室紛爭取得功名的往往沒有好下場,這是一種政治智慧,也是軍人操守,李世民尊重他的選擇,玄武門政變後,依然重用徐懋功,他在平定突厥、薛延陀重立下赫赫戰功。

4、恩威並施

貞觀十五年,徐懋功突然病重,李世民剪掉自己的鬍子為他做藥引子,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妄動,而李世民貴為天子,竟親剪“龍鬚”,徐懋功病癒後叩首見血以謝。

不久,君臣宴飲,太公向徐懋功託孤“我想把太子託付給你,你當初不負李密,今日必定不負我!”徐懋功流淚應允,大醉臥倒,太宗解下御衣蓋他身上,君臣情誼,古今罕見。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玩弄了人生最後一次權術,卻是針對徐懋功的。他把沒有過錯的徐懋功貶為疊州都督,囑託太子李治,徐懋功有大才,宜重用,但你無恩與他,今天我將他貶斥,我死後,你再任命他為僕射(相當於宰相),這樣他就能感你的恩,如果他不願意赴任,就殺了他。

徐懋功非常瞭解李世民的權術,欣然上任,接到命令後,連家都沒有回,直接去遙遠的青海疊州上任了,他深知,自己出身草莽,不是圈子裡的人(關隴集團),也沒有參加玄武門政變,李世民始終不會信任他。徐懋功果斷上任保住了性命,但想一想,此時的徐懋功已經55歲,為李氏王朝盡忠了31年,卻依然逃不出君王的套路。

5、謹慎做官

李治繼位,徐懋功被委以重任,但李世民的小舅子,李治的親孃舅長孫無忌保持朝政,為了關隴集團的利益,開始清除政治對手,李治的叔叔李元景、哥哥李恪、妹妹高陽公主夫婦均被賜死,名相房玄齡、杜如晦的兒子都牽扯到李道宗案件,家道中落,山東士族受重創,作為山東士族代表人物,徐懋功立即辭去尚書左僕射,當一個掛名宰相。

侯君集、張良這些凌煙閣功臣先後因謀反被殺,魏徵死後被太宗推倒墓碑,毀掉與魏徵兒子的婚約,軍神李靖屢次被誣告謀反,主動退休回家,這些前車之鑑,讓徐懋功膽戰心驚。

高宗李治欲廢王皇后,立武才人,長孫無忌、諸遂良均反對,徐懋功一人稱病不入朝,高宗詢問,徐懋功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後人對徐懋功的這一態度頗有微詞,但以當時的政治環境,他只能這麼做,事實證明了他的遠見卓識,長孫無忌因此事被誣告謀反,全族或殺或流放,本人自縊身亡。

6、悲喜暮年

高宗乾封元年,身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73歲高齡的徐懋功開始了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征戰,討伐高句麗,他攻破平壤,獲176座城,69萬7千戶,高句麗國滅,這個讓隋煬帝、唐太宗兩個梟雄都無法征服的國家,最終被徐懋功滅了,徐懋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但回國不久他就重病不起,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後一個去世的大臣,針對房、杜兩家的敗落,徐懋功非常憂心,讓弟弟李弼擺宴席,宴請子孫,囑託弟弟“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後輩卻家破人亡,教訓很深,我死之後,你要嚴加管教,發現操行不端、結交非類,先處理再上奏,不要讓家族敗落。

669年12月31日,徐懋功病逝,終年76歲,李治輟朝七日,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賜棺木,陪葬昭陵,下葬當日,李治親臨未央宮,登城送葬,望靈車痛哭,太子李弘陪李治送葬,百官送葬到未央舊城,依照衛青、霍去病先例,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表彰徐懋功的功勞,唐初能得到這種待遇的只有李靖和他了。

可惜的是,徐懋功的擔心最終成為了現實,剛剛去世15年,他的孫子李敬業就起兵討伐武則天,兵敗被殺,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嚴厲處罰。

神龍元年,中宗李顯復位,下詔恢復徐懋功的爵位,並重新為他起墳改葬。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無情......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徐茂公就是正史中的李勣,此人原本姓徐,後被唐朝皇帝賜姓李。看到很多人說李勣被開棺戮屍是什麼自食惡果,這種觀點頗有事後諸葛亮的味道。在永徽末年,李勣贊成立武則天為皇后時,沒人想到她日後會稱帝,這場鬥爭的中心是高宗與託孤大臣們的鬥爭,換皇后只是事件的爆發點,當時有權力的是皇帝,並非武昭儀。在武則天以前,沒有一個女人成功篡奪皇位,甚至登基稱帝的,李績不可能預知未來,就像60年代,你不會想到以後會有智能手機一樣。

李勣死於總章二年,被開棺戮屍是在光宅元年,也就是死後十五年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李勣的孫子李敬業在揚州造反,打出的旗號是反對武則天。既然是造反,十惡不赦之罪,那當然要誅滅李敬業的家族了,這是符合法律和慣例的,否則怎麼震攝他人?於是李勣的墓地被殃及,本人被開棺戮屍,這是政治鬥爭使然,在古代也並不罕見,誰犯謀反都這樣。當時的武則天想稱帝,面對反對派,需要有人祭旗,李勣家族正好撞槍口上。

李勣生前當然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孫子會造反了,所以此事跟他本人沒什麼關係,計劃之外的,不可控。唐中宗登基後,心裡也清楚,李勣忠於唐高宗和武則天,帝后二人對他的評價、待遇都相當高,李勣曾經有個姐姐,守寡,住在老家,武則天親自去探望;有一次李勣墜馬,唐高宗將御馬送上,李勣死後,墓碑都是高宗御製御書的,出殯當天,李治帶著太子李弘登上漢魏故城,目送李勣棺槨遠去,失聲痛哭,令人動容。死後被挖墳,屬於躺著也中槍了,於是中宗下旨恢復名譽,重修墓地:

“故司空勣,往因敬業,毀廢墳塋。朕追想元勳,永懷佐命。昔竇憲幹紀,無累安豐之祠。霍禹亂常,猶全博陸之祀。罪不相及,國之通典。宜特垂恩禮,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並宜追復。”

唐朝政府對李敬業的定性沒有變化過,始終認為他是在叛亂,以匡復李唐皇室為名,行謀逆之實,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為李勣平反,說明統治者認為李勣對這場叛亂沒有什麼責任,是無辜的。

時拾史事/高成


時拾史事


徐茂公作為唐朝開國功臣之一,他在十七歲時就已經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後來他投靠了李淵,在他追隨李淵後,李淵給予了他極大的信任,徐茂公也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在擊退東突厥和殲滅高句麗中都有徐茂公的功勞,因此可以說,唐朝的建立離不開他的付出。李淵在建立了唐朝之後徐茂公自然就成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還特地賜李姓,改名為李世勣,在李世民登基後,為避諱改名為李勣。

其實李勣作為三朝元老,他深得李淵、李世民和李治的信賴,李勣為人懂得應變,是一個識時務的人,這一點在武則天封后的過程中體現得淋淋盡致。武則天本來是李淵的女人,李淵離世後她就和其他嬪妃一樣去寺廟出家,但是因為武則天之前就和李治之間有了感情,導致李治對她依然念念不忘。後來王皇后為了扳倒蕭淑妃將武則天重新接回宮中,不想武則天不但將蕭淑妃除掉了,還要取代王皇后。當時李治已經表現出要改立武則天為後的想法,但是遭到了上官儀等一眾老臣的反對,雖然當時朝堂上也不乏支持武則天的臣子,但是李治還是希望得到一些老臣的支持和認可。

後來還是李勣的一句話點醒了李治,李勣稱,李治作為一國之君,他想要冊封誰當皇帝都是可以的,不需要經過他人點頭同意,因為這是皇帝的家事。李治因為李勣的這些話而下定決心將武則天封為皇后,所以武則天是要感謝李勣的,在李勣過世後,他也被風光大葬,可是在李勣死後十五年,一切風雲變幻,李勣的墳居然被掘開還被開棺戮屍,而這個命令就是武則天下的。

原來在李勣去世後的第十五年,當時發生了一件大事,武則天登基成為了女皇,而李勣的孫子徐敬業居然為了反對武則天而起兵造反,武則天哪裡容得下徐敬業,後來這場叛亂沒能得逞,徐敬業被治罪,還連累全家滿門抄斬,就連死去的李勣也沒能逃過。武則天下令將葬在昭陵的李勣的墳墓掘開,還將他開棺戮屍,沒想到功勳卓著的李勣死後卻遭到這樣的噩運,而這一切都是拜不孝子孫所賜,只是可憐了李勣一世功勳都付諸一炬,家族也因此慘遭厄運。


歷史課課代表


徐懋功其人

徐世勣、徐懋功、徐茂公、李世勣、李勣,這些名字,聽起來都那麼熟悉,以至於有些人有點蒙圈,這些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其實只能歸咎於演戲小說在民間的流傳,導致演義小說和正史中記載發生較大的衝突,民間不加辨識,以訛傳訛,結果導致一個歷史名將有多個稱號。

如果把漢朝的衛青、霍去病稱為帝國雙璧,那麼,唐朝的李靖、李勣就可以稱為帝國雙李。這兩個姓李的名將,無論是正史中或者演義中,甚至是在民間傳說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天說的就是這個叫李勣的名將。

這個李勣,本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這和演義小說中,沒啥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懋這個字,實在太難寫了,所以,改成了一個相對容易些的茂字,至於說公,也體現了民間對這個名將的尊重,所以便以訛傳訛的,把徐勣,說成了徐茂公。

除了名字以訛傳訛,差別比較大以外,其他的事蹟,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符合歷史記錄上的內容的。

徐懋功的確是少年成名,隋朝末年,跟著李密瓦崗軍造反,他雖然是一個武將,更是一個儒將,所以,在民間中,一直把他的形象定位為書生形象,或者是道士的形象。


歷史上對他,也沒有太多勇冠三軍的記錄,但他參與了統一戰爭,滅東突厥戰爭,滅高麗戰爭,等多個重要軍事行動,並且立下大功。

而他的壽命也足夠長,一直活到了唐高宗時期,這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為數不多的,活到了高宗時期的功臣,也是唐高宗前期,第一武將。

唐朝的皇帝為了表彰徐懋功巨大的戰功,除了高官厚祿以外,還賜給徐懋功無上的榮譽,那就是賜姓李。

這在唐朝,可以算作是最高的榮耀。在唐朝安史之亂以前,唐朝雖然開放包容,但唐朝也有唐朝的驕傲,所以,對於賜姓這樣的事情,顯得比較謹慎,不是有大功的人,是不能夠得到賜姓的榮耀的。

因為這樣的榮耀十分難得,所以,這樣的行為也被絕大多數人認可。

但到了中晚唐時期,賜姓也很多,但往往是一種政治拉攏的手段,比如賜姓李克用(當然,李克用也有大功)。賜姓的含金量,遠沒有徐懋功的高。

徐懋功在滅掉高麗之後,第二年病逝,享年76歲,唐高宗為他,廢朝7日,以紀念這個老將的榮耀和功績。



但歷史總是有一些讓人大跌眼睛的真相,在許多年後,這個開國名將,被挖墳掘墓,不但收回了李姓,還被賜姓蝮。

如果說賜國姓是最大的榮耀,死後挖墳掘墓,就是最大的侮辱,偏偏徐懋功生前死後,都經歷了,也算少見。


不過,徐懋功真的應了網絡上流傳的那句話,無辜躺槍。

那時候,他都死了許多年,因為他孫子徐敬業的連累,才導致這樣的結局,而又過了十多年,朝廷局勢安定下來,徐懋功再次平反,重新的到了李姓。

徐敬業在歷史上,給人的印象是,忠誠有餘,本事不足,書生氣太重,沒有將略,而且眼光不長遠,缺乏戰略意識。

總而言之,和他爺爺徐懋功相比,那真是天上地下。

一切源於愛情,終於慾望

雖然徐敬業的本事的確很差,但不能否認他的勇氣和膽識。

我們回到那段歷史,就會發現,唐朝是整個封建時期,最強盛的朝代,開放包容程度,甚至連現在都比不了,但唐朝也有另一面,那就是整個封建社會中,最亂的一個朝代。

尤其是宮廷政變,幾乎從未停止過。而唐高宗時期的宮廷政變,險些讓唐朝夭折。

始作俑者,是李治的老婆,武媚娘,如果把這兩人的關係說明白,幾千字也說不完。

簡單而言,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低級伴侶),然後和李治有了些不清不白的關係,然後李世民死了,她當了感業寺的尼姑,然後,就和李治勾搭上,然後,就成了後來的武媚娘。

在歷史上,由於男尊女卑的思想極為眼中,對於武媚娘當皇帝這件事,後世的史官很不願意承認,又不得不承認。

所以,當讀新唐書則天皇后傳裡面,你都可以感受到書頁上都充斥著血腥。

在武則天上位後,一方面,她延續了貞觀永徽的絕大部分的治國策略,讓宮廷政變僅限於宮廷之中,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段內,唐朝朝廷鬥得你死我活,整個國家,卻呈現出國泰民安的現象。

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誰還願意打仗,這也預示著徐敬業的失敗。

國泰民安的同時,武則天的手段也相當殘酷,她在唐高宗時期,已經開始走上掌權之路,可以說在永徽之後,武則天的權力已經可以影響到朝局。

她先解決了王皇后和蕭皇后,從此後宮一家獨大,為自己掃除第一個障礙,接著通過新銳許敬宗等新銳,擊敗了長孫無忌為首的朝廷老臣,為自己掃除了第二個障礙。


接著她又利用李治身體不好,開始打壓唐朝皇室,慢慢為自己掃除第三個障礙,並且獲得了和李治平起平坐的特權,這就是所謂“天皇”“天后”。

李治當了三十四年的皇帝,除了永徽時期,他有絕對的自主權以外,再後來的二十幾年裡,他的權力嚴重流失,知道最後被架空。

這並不能證明李治真的沒有治國之才,除了身體不好,精力難以應付繁重工作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也許就是愛和信任了。

李治這樣的愛和信任,造成唐王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不但導致唐王朝精銳力量嚴重損失,對吐蕃,突厥,契丹,新羅等外部勢力的控制也嚴重削弱。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開始利用酷吏,對唐王朝所剩無幾的忠臣良將進行清洗。

接著,武則天又開始對李氏皇族進行清晰。這樣的清洗,徹底觸動了李唐王朝的根基,也引起了李唐王朝皇室的憤怒。

開局猛如虎,一戰慌似犬

徐敬業是李唐王朝最忠誠的臣子,他開始在揚州,起兵對抗武周,並且邀請駱賓王寫了一篇千古奇文,痛罵武則天。


先後有多個李氏藩王起兵反抗,各路兵馬有數十萬之多。

但這股反抗的熱潮很快被撲滅,李氏子孫遭到最殘酷的清洗,只有為數不多的李家後裔活了下來,並且小心翼翼的蟄伏起來。

武則天進一步開始清算,那時候徐敬業已經死了,於是,他的爺爺成了清算的對象。

歷史上,對於徐敬業以及其他李氏藩王的反抗的失敗,歸結於各藩鎮力量嚴重分散,藩王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調遣,沒有形成合力,而且起兵太過倉促,缺乏準備。

對於徐敬業的戰略思維和用兵水平,也飽受爭議。後世一致認為,徐敬業的水平,實在和他爺爺差的太遠。


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的原因是武則天奪權,不是像以前呂雉奪權那般,缺乏足夠的根基。

相反,武則天的奪權,就像上文說的,很有條理,很有耐心,而且很有分寸,好像是《肖申克救贖》裡面的主人公,用巧妙手段,一點一點的挖開唐王朝的根基,每當唐王朝有所察覺,她都會不動聲色的掩蓋起來。

武則天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幾乎挖光了唐王朝所有的根基,並且不動聲色的換上了自己的人。再加上在她統治時期,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持續上升,恐怕就算是李勣親自指揮,也未必能取勝。

於是,開國功臣徐懋功就這麼,被挖墳掘墓,這一場失敗,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周王朝,但忠於李唐王朝的人只是蟄伏起來,用和武則天類似的方法,花費了十幾年,挖空武周王朝的根基,然後,皇位又回到了李唐皇族之手。


小小嬴政


徐茂公真實的名字是徐世勣,字懋公,原來是瓦崗軍名將,與翟讓單雄信等都是瓦崗軍的元老。李密投奔瓦崗軍以後,指揮瓦崗軍多次大勝隋軍,翟讓主動把瓦崗軍最高領袖的寶座讓給李密。

李密恩將仇報發動政變殺害翟讓兄弟時,徐世勣單雄信等瓦崗軍元老也差一點被殺,徐世勣甚至被打傷,幸虧李密王伯當愛惜徐世勣的才能,阻止了手下人殺害徐世勣。

徐世勣對李密還是忠心耿耿的,但李密陰溝翻船被王世充打敗以後,卻因為翟讓事件的陰影不敢去投奔徐世勣,反而自投羅網去長安投奔李淵,李密最終被李淵陷害而被殺。

李密被殺以後,徐世勣被迫投降唐朝。李淵賜徐世勣姓李,後來又因為避李世民的名諱,徐世勣改名李勣。

黎陽之戰,徐世勣李神通等帶領的唐軍被竇建德的夏軍打得慘敗,徐世勣李神通魏徵還有徐世勣的父親徐蓋及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等全部被竇建德活捉。

竇建德欣賞徐世勣的才能,釋放並重用徐世勣繼續讓他鎮守黎陽,徐世勣卻騙取竇建德的信任,恩將仇報企圖謀殺竇建德。陰謀敗露以後,徐世勣背叛竇建德逃回唐朝,竇建德卻以德報怨拒絕殺害徐世勣的父親。

徐世勣後來跟隨李世民打敗宋金剛王世充,王世充的大將單雄信也被李世民活捉,徐世勣與單雄信都是瓦崗軍的元老,有很深的兄弟之情 ,徐世勣向李世民為單雄信求情,但李世民堅決要殺單雄信,因為單雄信在作戰時幾次差一點殺死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懷恨在心。

徐世勣最後看望單雄信,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與單雄信抱頭痛哭。最後單雄信還是被李世民殺害。

銘水之戰徐世勣擊敗劉黑闥的大將高雅賢,徐世勣又活捉農民起義領袖徐圓朗,把徐圓朗斬首。後來又平定輔公祏起義,斬殺輔公祏。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後,徐世勣又立下滅東突厥大破薛延佗高句麗等輝煌戰功。

唐高宗李治繼位以後,徐世勣成為顧命大臣,為武則天登上皇后寶座立下汗馬功勞。

徐世勣又消滅高句麗,成為唐高宗時期的頭號功臣。

但徐世勣支持武則天成為皇后,死後他的孫子徐敬業卻忠於唐朝,起兵反抗武則天篡唐。

可惜徐敬業卻沒有祖父徐世勣那樣傑出的軍事才能,很快被雄才大略的武則天平定,徐敬業兵敗被殺,連累徐世勣也被武則天掘墓砍棺。

徐世勣當初趨炎附勢討好唐高宗及武則天,為武則天登上皇后寶座立下汗馬功勞,死後卻因為孫子反叛武則天被砍棺暴屍,滿門抄斬,也是作繭自縛罪有應得。

因為武則天后來大肆屠殺唐朝皇族,最終篡唐建周,而作為唐朝開國名將的徐世勣卻趨炎附勢討好唐高宗及其寵妃武則天,幫助她登上皇后寶座,也是奸臣的行為,徐世勣可謂晚節不保,死後被心狠手辣的武則天破棺戮屍滅族,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徐世勣其實是唐朝戰功最突出的名將,不僅與李靖一起滅掉強大的東突厥,還有大破薛延佗高句麗等輝煌戰績,尤其一舉滅掉讓隋煬帝唐太宗兩位雄主都元氣大傷的高句麗 ,徐世勣暨李勣的戰功明顯超過李靖,但後世提起唐朝第一名將往往提到李靖而不是李勣,就是因為李勣趨炎附勢討好唐高宗與武則天,支持廢掉無辜的王皇后立兇殘狡詐的武則天為皇后的不光彩行為。


厚德載物49847


徐茂公原名是徐世績,字懋功,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電視劇中,徐茂公都是都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謀略人物,他一生歷經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三皇,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玄。玄武門政變的時是秦王堅定的支持者,被立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徐茂公,原為瓦崗軍李密之部將,公園619年,魏徵(原太子李建成舊部)勸降徐茂公歸唐,徐茂功用李密的名義將屬下地盤上表敬獻高祖,被李淵贊為“純臣”,賜國姓“李”姓,此後徐茂公便命名李世勣,後來又叫李勣(避諱李世民)歸唐後,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


其實對武則天,徐茂公是有恩的,早期高宗要立武媚為後,朝庭重臣(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都持反對意見!唯徐茂公對李治來一句:“此乃陛下家事!”,既表明了對高宗與武媚的堅定支持,又封了眾人的口,內心深處,武則天對他是感激的。

徐茂公自知來日無多時,曾語重心長地對其弟李弼說

“房玄齡、杜如晦一世英名,毀於後人。每每慮及,不勝憂慮。唯望你嚴加管束,勿遭房杜後轍”。


李勣死後,其爵位英國公由其孫子李敬業沿襲。後李敬業因事獲罪,貶為柳州司馬。到武后臨朝稱制大肆打壓李姓皇族,李敬業與駱賓王(討武曌檄就是出自他的文筆,初唐四傑之一)等人於公園684年在揚州起兵判亂。武則天一怒之下,剝奪了其賜姓,並派重兵迅速鎮壓了下去。


武則天餘怒未消,遷怒到他爺爺,下令將已入土15年的李勣掘墓砍棺,並滅其一族,以洩心頭之恨。終於李勣一語成讖,其沉重的憂慮變為殘酷的現實。


希望星晨58298869


要說起來,徐茂公是有功於大唐的,武則天最後能坐上中國第一女皇的位置,也有他的功勞。

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訪間傳聞多稱其為徐茂公。徐茂公這個人,從小家境就好,“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和他爹一樣,比較大方,常接濟窮人,隋末,天下大亂,徐茂公在家待著沒什麼大事,就投奔自己老鄉翟讓,成了瓦崗軍的一員。後來,因為野心家李密的加入,瓦崗軍開始內訌,最終被王世充打財。李密、徐茂公先後歸降大唐。

歸降大唐後,徐茂公得賜李姓,叫李世勣了,他隨秦王李世民大敗宋金剛、佔領虎牢關、擊擒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擒獲徐圓朗、斬殺輔公祏,平定四方的武裝割據勢力,為大唐的政權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后,徐茂公為避李世民之諱,又去除姓名中“世”字,正式改名為李勣。武德八年到貞觀年間,徐茂公主要的事蹟是平定突厥、薛延陀,為大唐邊防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因為如此,徐茂公沒有趕上在大唐歷史上有著極重要地位的玄武門之變,但這並不妨礙李世民對他的寵信,貞觀十七年,徐茂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十三。

李世民駕崩前,還給徐茂公挖了個坑。具體事情是這樣的,李世民擔心自己死後,徐茂公會不服李治的領導,就先下旨貶了徐茂公的官,並外派了徐茂公,讓李治在自己死後再把李勣召回長安提拔成宰相。徐茂公是個聰明人,哪能看不出來這是帝王馭下之術,所以非常配合著把戲給演了。後來回長安後,徐茂公也確實在表面上做到了為李治肝腦塗地的樣子,特別是在李治想立武則天為後時,徐茂公裝病躲過了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上門逼宮的邀請,私下卻和李治說了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給武則天能當上女皇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成為皇后後,對李勣也是特別信任。

總章二年(669年),徐茂公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李治允其陪葬於昭陵,並率百官親自為他送葬。但是好景不長,十幾年後,武則天稱帝,徐茂公孫子李敬業不服,起兵造武則天的反,被武則天鎮壓。要說武則天做了女皇,政績還是不錯的,大唐的貞觀之治在她手裡得以延續,但女人必竟是女人,終是克服不掉虛榮、氣量狹隘、睚呲必報、遷怒於人等這些通病,即使當了女皇。或許是恨徐茂公家教不嚴,亦或許僅是單純的發脾氣,武則天下令,削了他的官爵,挖了他的墳,砸了他的碑,還把徐茂公從墳里拉出來挫骨揚灰,直到後來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才幫徐茂公恢復的官爵,並重修了他的墓,不過,徐茂公的屍骨已經不在了,只得在墓裡存放了一套他的衣服,是為衣冠冢。唉,以史為鑑,女人是真得罪不得呀!


風中談歷史


在電視劇《隋唐演義》中,徐茂公是個半仙式的人物。他本名徐世積,字茂公。他能文能武,是跟隨秦王李世民一起出生入死的大唐開國元勳之一。

徐茂公生前位極人臣,但他死後並不很久就被武則天開棺勠屍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根據對徐茂公生平的瞭解,有書君覺得,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祖父一世英名毀於坑爺孫子。

遍查徐茂公生平,有書君也沒看出他從哪兒得罪了武則天。武氏對他這麼狠,純是因為他孫子惹的禍。

徐茂公的孫子,名叫徐敬業,因為父親李震早亡,所以他承襲了祖父徐茂公的爵位英國公。徐敬業從小就才智過人,又乘祖蔭,因此年紀輕輕就官位顯赫。

後來,武則天掌了權,徐敬業因事獲罪,被降成了柳州司馬。他心裡怨憤,就在揚州和一幫官場失意的朋友聚會,商量著反叛武則天。

徐敬業被推舉為主將,首先在揚州起兵反武。他的起兵得到了當時很多對武則天不滿的人的響應。詩人駱賓王還為他寫了那篇名垂千古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

然而徐敬業這個人,雖敢於冒險卻沒有謀略,說實話就是才華撐不起野心,所以他放棄了可能會取得勝利的作戰路線,很快被武則天派出的平叛大軍給打敗,徐敬業也讓部下給殺了。

徐敬業雖然死了,但武則天的氣卻沒有消,於是她朝著徐敬業的祖父徐茂公撒氣,把他的爵位和官職都給追撤了,還對徐茂公的墳墓進行開棺戮屍,收回李姓,恢復徐姓。

可嘆徐茂公一世英名,死了還遭此劫難,徐敬業這孫子算得上天底下坑爺第一人了。

二、這其實是武則天打壓政敵必須的政治手段。

僅僅因為徐敬業造反,活人殺光了也就罷了,不至於把死了的徐茂公從墳墓裡拖出來吧?武則天此舉當然有更深的用意。

原來,武則天掌權以後,完善科舉制,放手選官,使李唐宗室集團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破壞。

長孫無忌等武氏的反對者都是關隴世襲貴族,而武的支持者大多是通過科舉制進入官場的山東集團成員。兩股勢力的政治鬥爭愈演愈烈。

於是,跋扈專斷的武則天為顯示自己的鐵腕,開始了對李唐宗室及其維護者的殘酷打壓。褚遂良等人被貶流放,長孫無忌也被逼自殺。

之後,她廢中宗、立睿宗,徹底獨攬大權。這激起了李唐宗室們強烈不滿和反抗。

徐茂公之孫徐敬業首先從揚州起兵。之後,越王貞在豫州起兵。叛軍後來都遭到了武則天殘酷的血腥鎮壓,誅連者不計其數。

而徐茂公,不僅是徐敬業的祖父,關鍵是他生前還是曾被御賜“李”姓的開國功臣,其政治身份無異於李唐宗室。

儘管他人已作古,但他的政治影響力還在。對他開棺戮屍,顯然對李唐宗室成員有更大的威嚇作用。

因此,從武則天的角度看,把徐茂公開棺戮屍比單純殺了徐敬業,其政治意義更為深遠。

三、這是封建官員官場宿命的折射。

在研究徐茂公的生平時,我們發現,儘管徐茂公忠心耿耿,為大唐立下了不世功勳,但他的一生真可謂是跌宕起伏,步步驚心。

青年時代的徐世積出身富庶,喜好行俠仗義。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出生入死,為大唐開國立下了赫赫功勳。憑自己卓越的才能獲得了高祖,太宗兩世皇帝的極高榮寵。

相傳徐茂公有次患急病,太宗李世民還曾親剪自己的“龍鬚”為其做藥引。徐茂公如此位高權重,太宗其實不無隱憂 。

太宗病重,為了給高宗樹立威信,他先把徐茂公貶為疊州都督。

又叮囑高宗說:“李世勣太聰明瞭,但你於他無恩,恐怕他不服你。我現在貶了他的官。他要是立刻赴任,就是沒有二心。等我死了,你再親自把官位給他恢復了;他要是猶豫徘徊,你就殺了他。”

各位看官明鑑,唐太宗可是古往今來公認的的好皇帝啊,你看他臨死前的心理有多麼陰暗!

不過這考驗沒難住徐茂公。據說,當太子李治派人到徐府查看時,他已經接受了貶黜的聖命,家也不回就赴任去了!

62歲這年,他再一次面臨來自皇帝的考驗。這一次,圍繞廢皇后,冊封武則天為皇后這件事,他明一套暗一套,虛與委蛇。當唐高宗私召他詢問時,他說了一句流傳後世的名言:“此陛下之家事耳,何必更問外人!”

真可謂“伴君如伴虎”,他如此圓滑世故也確實是讓皇帝逼出來的,他無非就是想萬無一失的保住自己的官位。

徐茂公憑著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讀心術,有驚無險的過完了輝煌榮耀的一生。

可他萬萬沒想到,他死後也得不到安寧。屍骨未寒,他就從墳墓中被拖了出來。當真是聖心難測啊!

縱觀徐世勣生前身後的遭遇,著實令人感慨。如此封建官場的功罪顛覆,對歷代諸“官”來說,無疑是一重錘般的“警示”!

天下是皇上的家天下,臣子是皇上的護家犬,用你捧你還是烹你入席,全在主人一念之間。不過,只要不觸及皇權這條底線,一切便還有迴旋的餘地。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