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河下蓮花街與“徽派”磚雕的創始

淮安河下蓮花街與“徽派”磚雕的創始

徽派磚雕是著名的徽派建築“三雕”——木雕、石雕、磚雕之一,俗稱“硬花活”,也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磚雕技藝主要是在燒製的青磚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能將主人的意境一一表達,然後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罩、戧簷、屋頂等處,使建築物顯得更加的細膩、典雅、莊重。
徽派磚雕工藝主要分佈於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等舊徽州府周邊地區,其精緻的雕刻工藝獨具一格,然而就是這樣工藝精細、雕刻工整、層次分明的建築技藝,和當時淮安府山陽縣的河下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掌故傳說至今仍在老徽州、老淮安兩地流傳。
相傳徽州人鮑四原本在徽州老家時是一名窯匠,從小開始就跟著家人一起燒窯賣磚瓦,雖家裡將這個生意經營的紅紅火火,但畢竟燒窯是個體力活,且每一次燒製都要歷經取土、運輸、製坯、曬制、燒製、水冷、搬運等諸多過程,費時費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賺到的錢雖能生計,但卻很難富足。鮑四見周圍鄰里不少人出去經商都能賺到大錢,回來後又都到自己的窯上燒磚蓋房,將家裡的院落蓋得大大的,深深的,安頓好老少妻兒之後,又獨自外出賺錢,家族只需等待在外經商的男人給家裡捎回銀子,無需勞作便可享受榮華富貴,這讓鮑四難免有點羨慕。在歷經一番思想鬥爭之後,鮑四毅然決然的決定離家外出,如同周圍人那樣,前往漕鹽集散的淮揚之地一謀發展。於是,鮑四來到了徽州鹽商聚集的淮安府山陽縣河下鎮。


明清時期的鹽業生意絕大部分是被徽州商人所壟斷經營的,揚州、淮安南北兩個河下也成為了徽商的重要聚集地,鮑四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了從商的道路。就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之下,經營了幾年鹽業生意,便賺了不少錢,待他返鄉之時,竟然成為了徽州府的首富之人。
然而鮑四屬於暴發戶一類的商人,屬於把握了機遇的土豪,所以在有了錢之後,經常到處去表現自己是多麼的富有,多麼的有錢。他不但回家蓋了深宅大院安頓好家人,還在淮安河下鎮內揭榜、宣傳要修一條鮑四街,狂讚自己錢財無數。而他修街尚未動工,先在街前為自己修造了一座“鮑四廟”,在大殿中還為自己塑了全身像,廟內規制一應俱全,張揚無比。
一日,忽然就有一位中年婦女懷抱長頸瓶,瓶插楊柳枝跑到了鮑四面前合著雙手就說:“鮑老闆,敢問你有多少錢財資產,敢誇得下如此海口新建一條街,還用你的名字命名?那你又有多大德行,敢為自己修廟塑像,有多大能耐去受萬民香火呢?”
“我錢財無數,可通天。”鮑四看著眼前的中年婦女,表情傲慢,言語狂妄。
“哈哈……”中年婦女大笑起來。
“你誰呀你,你笑什麼笑?”鮑四被眼前的中年婦女笑得有點生氣。

“只有民間技藝無限,哪有天下錢財無數?”中年婦女答道。
“那看來你有什麼高超的技藝?”鮑四瞥了一眼中年婦女。
“婦孺人家,我會做蓮花。”中年婦女說完,便從衣袖中拿出了一朵蓮花。
“那好,既然你能對我加以指責,又有此等技藝,看來也是技藝不凡啊。如此,我不妨與你一賭。”鮑四瞪大了眼睛說道。
“鮑老闆打算如何一賭?”中年婦女問道。
“你不是會做蓮花嗎?這樣,你將你做的蓮花放在我門前的石板路上,每放一隻蓮花到一塊石板上,我就在上面放一隻元寶,我們看誰一隻放到最後,看是你做的蓮花多,還是我的元寶多。”鮑四說完便眯縫著眼睛笑了起來。
雙方約定,如果鮑四輸了,地上的元寶贈與鄉人,且砸廟毀像。如果是中年婦女輸了,那除了蓮花送給鮑四裝飾街面外,還准許鮑四建廟塑像,受萬民之香火。
於是,中年婦女轉身走向街道,走一步便朝地上的一塊條石上放一朵蓮花,走一步放一朵,走一步放一朵。鮑四則讓管家從家裡取來了大量銀錠,也緊隨中年婦女的腳步,走一步便在一塊條石上放一個元寶,走一步放一個,走一步放一個。轉眼間,大半條街走了下來,一塊條石上就是一朵蓮花、一塊銀錠,而就在街即將走完之時,鮑四的銀子用完了,中年婦女的蓮花卻還有。如此,鮑四隻好認輸,

爾後,鮑四隻好履行承諾,送了銀子又砸廟毀像。此時,中年婦女忽然就化作一陣青煙,冉冉升起,地上的蓮花也隨之變得紅彤彤的,一下印到了每一塊石板之上。鮑四恍然大悟,原來是觀世音下凡,猛省之後,他連忙跪身磕拜。之後,河下人用這些銀子順著這條石板路新建了一條街,也因此取名為蓮花街。
鮑四輸掉元寶之後,身無分文,便變賣了淮安的房產重回徽州燒窯,他得到了觀世音菩薩“技藝無窮,錢財有限”的深深教誨之後,不再一門心思地想發財,而是專心燒窯,拾回扔掉的技藝。由於對蓮花的印象太深,他開始燒起蓮花磚,漸漸又在磚上刻了花木、蟲魚、人物、樓閣。幾年之後,鮑四技藝逐漸嫻熟,還收了徒弟一心鑽研磚雕技藝,徽派磚雕技藝由此誕生。
這是一個有關於“徽派”磚雕的傳說故事,至今在徽州地區廣為流傳,雖不知歷史上有無鮑四其人,但徽州人將他以及他創始的“徽派”磚雕技藝與河下相融合,可見當年淮安河下在徽商心目中佔據的重要地位。至於傳說中的那條蓮花街,“聯城天衢門外,危埂蜿蜒浮水面,雍正中埂北尤婆塞,募築石路里許,兼施姜茗飫行人,時鹺商好義,制芙蕖石面,防人失足,因名蓮花街。”便是地方誌書中對於他的準確記載,其於清代雍正年間由徽州鹽商所建,石板上雕刻蓮花是為防人失足,且寓步步蓮花之意。

磚雕作為建築細節的重要裝飾手段,在雕刻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要求較嚴,磚質必須堅硬而細膩,經受日曬和雨淋。在藝術上,磚雕整體效果必須做到遠近均可觀賞,要有完整的結構性,以及完整的呈現效果。在題材上,磚雕多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三陽開泰、劉海戲金蟾、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郭子儀拜壽、松柏、梅、蘭、竹、菊、鯉魚、蝙蝠等有美好寓意的內容為主。在雕刻技法上,還分為刻畫輪廓的陰刻、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等。
清代以來,“徽派”民居磚雕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它們作為官宦、富商、地主、士紳們宅院中大門、廳堂、照壁、祠堂、戲臺、山牆乃至牌坊上的精細裝飾,被廣泛使用。今河下古鎮乃至淮安城內,受“徽派”建築文化影響,留存下諸多磚雕精品,如勺湖園中的兩座磚雕門樓,堪稱一絕,蘇北罕見。而通常民居中用以磚雕作為局部裝飾,也是處處可見,如頂門磚中有以蝙蝠、魚、元寶等組成的圖案,寓意“有福、有餘”等,如門窗雨簷之上有以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加之其他門、窗之上的各種吉辭祥語,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風雅備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