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瞎子阿炳是怎样的人?

黄蜂二师兄


答:瞎子阿炳是个极其不幸的天才。

首先,他的出生就是一个不幸。

他是一个私生子,父亲的身份很神秘——神秘得犹如《天龙八部》中著名私生子虚竹的父亲:少林方丈玄慈。

在《天龙八部》中,叶二娘和玄慈生下虚竹后,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她都咬死不肯说出虚竹父亲是谁。

阿炳的母亲也一样,不肯对任何人吐露阿炳父亲的身份。

但阿炳的母亲不会武功,没有叶二娘坚强,受不了别人指指点点,在阿炳三岁那年自尽了。

收养阿炳的,是一个华姓大族里的妇女,阿炳管她叫婶娘。

阿炳八岁那年,婶娘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把他送到了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交给当家大道士带。

在这年,阿炳当上了小道士,并有幸到私塾读了3年书。

当家大道士自号雪梅,不但长得英俊潇洒,而且道骨仙风。

最让无数人艳羡的是,他精熟鼓、笛、二胡、三弦、琵琶等诸般乐器。

阿炳有悟性,跟在他身边,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21岁时,雪梅道长因病去世。

雪梅道长临终前,告诉了阿炳一个深藏多年的秘密:他的俗家名字叫华清和,就是阿炳的生身之父,他帮阿炳起有名字:华彦钧。

阿炳的内心世界在那一刻遭受到了巨大冲击,忽忽如狂。

雪梅道长其实还有一件事没告诉阿炳——即阿炳这个名字,也是他起的。因为阿炳命中五运缺火,所以取名阿炳。

雪梅道长死后,阿炳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雷尊殿的香火极盛,单凭那些香火钱,阿炳可以像他父亲那样,走完养尊处优的人生路。

但是,他受不了母亲弃他而逝、父亲隐藏自己身世多年的打击,性情大变,破罐子乱摔,酗酒、吸食鸦片、逛窑子,最终在28岁那年,感染上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

按照旧中国无锡老记者华钰麟的说法,即阿炳好端端的当家道士不做,自甘堕落,偏要做讨饭叫花子似的流浪艺人!

双目失明后的阿炳无法参加法事劳动,只能以街头卖艺为生。

36岁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

不过,也在沦落在社会最底层的时间里,阿炳的天才得到了喷薄式的发挥,据说,他创作地270多首乐曲,可惜的是,仅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其中的《二泉映月》堪称天籁之音。

据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他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逝于1950年12月4日,终年57岁。

华钰麟说,新中国成立前,阿炳靠一把叫花胡琴,马马虎虎还能混得下去;一解放,政府雷厉风行,严加禁毒,他抽了三十多年鸦片,难以戒绝,烟瘾发作,只得自行了断……

阿炳死后第二年,即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二泉映月》;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

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瞎子阿炳,是个不幸的天才,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覃仕勇说史


瞎子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享誉世界,将他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民间艺人推向了“神坛”,成为了音乐大师。我们这位大师的一生充满了各种狗血的剧情,私生子、道士、抽鸦片、嫖娼,因梅毒双眼失明,流落街头卖艺,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出生在无锡。他的老爸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也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只是这个阿炳是个私生子,他的老爸不能正大光明地承认他这个儿子。在他4岁丧母后,他以徒弟的身份,跟着他的老爸在道观里修道。可以说,因为这个私生子的身份,阿炳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

阿炳的老爸不仅是一个道士,还是道教音乐家。阿炳从小随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阿炳天赋异禀,在严父的监督下,他刻苦练习,小小年纪就练就了一手绝技,被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小天师”。阿炳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孤儿,直到他21岁的时候,他的老爸去世前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在他老爸去世后,阿炳成了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可能是一时间接受不了自己私生子的身份,也可能是因为师父的去世,一时间没有人管教他了,他开始放任自流,吃喝嫖赌样样俱全,甚至还抽鸦片。荒唐的行为带来了荒唐的结果,他因嫖娼,染上了梅毒,导致双眼失明。由于双眼失明,他失去了对道观的控制,被赶出了道观,流落街头。

阿炳还是一个奇人,他虽然流落街头,但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反而是幡然醒悟,振作起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在街头卖艺。从此之后,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他的族人还为他安排了一个农村的寡妇照顾他的生活,阿炳也是一个多情的艺术家,不久之后,他又与寡妇催弟同居。

瞎子阿炳上午去茶馆收集素材,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去茶馆门前演奏。在抗战时期,他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更是创作出了二胡独奏曲《听松》,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

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给他带了丰富的创作灵感,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二泉映月》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

抗战胜利后,禁止他说唱新闻,再加上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次年,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找到了阿炳,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在录音后不久的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阿炳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时期“良民证”上的标准照。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和周总理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此后,阿炳的《二泉映月》多次登上国际舞台,享誉世界,被誉为“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瞎子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生前遭遇了种种狗血剧情,荒唐过、挥霍过,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终于创作出了人生写照的《二泉映月》。在他去世后,成为音乐大师,享誉世界,也不枉来着人世间走一遭呀!


密探零零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实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清末的1893年出生在无锡中心洞虚宫雷尊殿旁的一个房间。

瞎子阿炳是风流的产物,是这里当家道士华清和同 道观做杂务女工、寡妇秦嫂的私生子。

此事是标准的丑闻,在清末江苏乡下,阿炳的母亲是要被家族浸猪笼处死的。

即便没有遭遇生命危险,阿炳母亲也饱受家族成员迫害、谩骂、讥笑,在阿炳4岁时候就羞愤而死。

父亲无法承认这个私生子,只得将阿炳交给乡下的亲戚抚养,到8岁才接回道观,谎称是自己的徒弟。

父亲为了面子严格保守秘密,直到1918年去世前才向26岁的阿炳坦白身世。

在这之前,阿炳一直把父亲叫做“师傅”。

因为是父子关系,父亲对阿炳相当钟爱,不但教他读书识字,也交给各种本事。

父亲自己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在他的教导下,阿炳从10岁开始学习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也开始参与法事。

阿炳具有超人的音乐天赋,加上父亲教导有方,很快就成为著名演奏大师。

在17岁师,阿炳开始在道场表演音乐。由于演奏技术极其高超,加上外表俊美,被当地人称为“小天师”。

父亲死后,阿炳继任当家道士的职务。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遗传,阿炳也好色,经常穿便装下山嫖妓,还迷上了鸦片,一抽就是30多年,一说他还喜欢赌博退二八杠。

由于阿炳自己很多恶习,道观逐步萧条,最终入不敷出被别人接手。

因为自己身份特殊,阿炳怕被熟人撞见,嫖妓不敢去中高档场所,往往去最低档的窑子。

久而久之,阿炳感染上当时的绝症梅毒,到34岁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导致双目失明,成为了瞎子阿炳。

由于体力极为衰弱,阿炳已经无法做道家的法事,只能在街头拉二胡卖艺,成为最低等的街头艺人。

但由于二胡演奏水平极高,阿炳仍然是有名的街头艺人。

到了46岁,阿炳还俗后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催弟结婚,主要是他双目失明,需要人照顾。

建国后,国家开始系统保护传统民乐。

资料这么写: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曹安和欲为其录音,因当时阿炳已弃业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时30分开始录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当时阿炳已很长时间没有演奏了,乐器是借来的;阿炳坚持练习了三天才录的音,录的六首乐曲(二胡琵琶各三首)都是阿炳本人决定的;当时约定半年以后再录。

然而,还不到半年,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无后,葬于无锡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

阿炳只是一个普通艺人,自己还有很多毛病。他也没有反抗过日本占领军,试问一个瞎子怎么反抗。他只是在街头卖艺,如果日本兵付钱听曲,阿炳不会也不可能拒绝。在进入无锡城时,阿炳同其他老百姓一样,都要向日本兵鞠躬。

阿炳也不是演奏什么高雅艺术,为了混口饭吃,他也当街演奏黄色小曲,人总要活下去吧,何况一个瞎子。

阿炳演奏和哼唱的黄色小曲,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半大小子听的。如果知道孩子听了阿炳唱的这些黄色小曲,孩子回家就会狠狠挨一顿揍。


话说回来,谁规定艺术家必须是道德楷模的?天底下有这种道理吗?


萨沙


阿炳,一个让国际顶尖音乐人长跪不起的,中国草根艺术家。

昨日独木难支,窘迫寂寥;今日众星捧月,誉满天下!

1949年无锡解放时,57岁的阿炳的肺病已经严重到吐血,无法支撑他继续卖艺求生,只好通过给人修琴谋生。这时,远在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意外得知阿炳的存在,教授计划用当时进口的最先进的钢丝录音机,记录了下来阿炳创作的曲子。但阿炳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最终只录完6首曲子。

这时从开始录制到去世,只有4个月的时间。但就是这6首曲子,被灌制成唱片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二泉映月》唱片被毛主席、周总理当做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更被小泽征尔评价:“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还被改变成各种演奏形式,全世界得到的各种荣誉数多到数不过来。

阿炳的一生,用任何一个形容词都不足以完整表达。

1893年出生于道长和民女的寂静之夜,4岁母亲去世,道长收养阿炳。父子之间以师徒相称,并且阿炳并不知道自己的师傅就是自己的父亲。之后的十七年,阿炳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精通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当时被称为“小天师”。

1918年,父亲去世,阿炳继承道观,但也得知了师傅就是自己亲生父亲的消息。开始吸食有毒物品等一系列骚操作,直到把自己的道观经营破产。开始了二十多年的街头卖艺生活。

1927年,阿炳因为不当行为染上的病毒,导致双目失明。但阿炳依然靠自己精湛的技艺谋生,两年后娶了一个民女照顾自己。直到1950年去世。

他的经历在国际上被拿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就能说明了一切。

引用《二泉映月:十八人评阿炳》里的一句话:失明者阿炳,长久地生活于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处。然而,正是因为此种复杂的“低”,使他酿制并最终为人类奉献出动人心弦的永恒音乐。



阿炳到底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还是一个放纵自我的人,我们无法考究。但是这阻挡不了阿炳在我们心中封神的形象,他,就是最厉害的二胡草根艺术家。


粗腿阿立


如果说到著名的二胡《二泉映月》,我想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这是有名的无锡街头艺人阿炳所创作。

阿炳的原名叫做华彦钧,早些年他是一个道士,后来还俗之后和一个寡妇生活在1950年12月份死亡。

他生前的时候曾是无锡一个非常有名的街头二胡演奏家,这也是我们大家对于阿炳所共同了解的资料。

阿炳的《二泉映月》因为独特的曲调在国际上获得过很多的大奖,甚至有人将阿炳称之为中国的贝多芬。

那么在如此多的光环荣耀下的阿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情况呢?

阿炳的真实历史并不是很光鲜,他的父亲是无锡雷尊殿的道长,毕竟道长是不允许娶妻生子的,但是他的父亲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色心,和在道观做杂工的寡妇秦嫂有了夫妻之实,后来秦嫂怀了阿炳。

由于秦嫂是一个寡妇,又在道观做杂工之间有了生命生下的这个孩子,所以当时世人都非常唾弃秦嫂。

在当时的状况下,像秦嫂这种情况是需要囚禁猪笼而死的。不过当地的族长动了恻隐之心,让他们母子让人活了下来。

但侵嫂每天否生活在他人的唾弃和歧视当中,于是在阿炳4岁那年,秦嫂因为受不了这种被人鄙视的生活就死去了。

阿炳的母亲去世之后,阿炳的父亲只好将阿炳寄养到一个亲戚家里4年,在阿炳8岁那一年便以收徒之名将阿炳收到了自己的道观之中,但是阿炳的父亲从来不敢告诉阿炳的身世,他们二人在道观之中一直以师徒相称。

到1918年他的父亲到了大限将至之时才告诉了阿炳的身世。阿炳的父亲去世之后,由于缺少了人的管教,而且受到了身世真相的打击,让阿炳的内心难以接受,所以便开始无心道观之事,反而流连于世俗之间。

阿炳的父亲在他10岁那年便开始教他学习各种乐器。刚巧阿炳对这方面也很有天赋,所以他的造诣是非常高的,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已经是当无锡有名的一个天才演奏大师了。

在流落世俗的过程中,阿炳也逐渐显示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好色本性。但是阿炳这个人又比较花心,他并没有和一个女子长久下去,而是经常留恋于一些红尘场所,时间久了阿炳也就染上了梅毒。

在那个时候医疗技术非常的落后,得了梅毒也就相当于得了绝症,因为梅毒的原因他日渐消瘦,后来导致了双目失明,成为了一个瞎子。

成为瞎子之后不可能说在靠之前的老本行混饭吃,也不可能再有人请他做法事了,所以他便拿起了自己的二胡上街卖艺。

由于他的音乐技术比较高,所以愿意听他唱曲的人还挺多,虽然职业特别的低下但是收入还可以,至少能够养活他自己。

后来在族人的介绍之下,他又和一名寡妇结婚,毕竟他也需要一人照顾,寡妇和他在一起之后,两个人也算是相依为命,直到1950年阿炳去世。

至于说阿炳曾经为日本人演出,当年阿炳已经成为一个街头的艺人,日本侵略者来了之后,他身为一个艺人根本没办法做出太多的反抗,而且他需要生活,有人愿意给他钱,他自然也就愿意演奏。

并非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为了谄媚日本人,自己主动找到日本人演奏。


夏目历史君


已经有了很多正统回答;我来说说感受。

大概十年前,经常去无锡出差,去看过瞎子阿炳的故居,出来进去的感受,满满的沧桑和冷清感,一种天才落难的处境。

看阿炳的经历,几次落泪。阿炳一生跌宕起伏,有过年轻时的放荡,与妓女鬼混无度,因而获红眼病,没有经过正规治疗,导致双目失明。

之后潜心研究音乐,后又习古筝。后来以街头卖艺为生。

后因赛事,阿炳拉了一段自来熟,因而轰动当地,后经中央音乐学院专家亲访,现场录制了5段音乐,几月后再去录制,阿炳已经离世。无限惋惜和遗憾,一世天才仅留下5段录音。

后来这段音乐被起名二泉映月,赠送日本来访大使,从而闻名世界。

我自己在故居听二泉映月原版,听的泪流满面。无限沧桑和伤感,而又展露生命中的顽强。原版比现在电视上的演奏感觉要慢一点点,二胡也比较老,没有功放,音乍感粗糙,实则细腻。

以上都是调动十年前的记忆,或有误差,但感情满满。


鬼谷杂谈


瞎子阿炳虽然是我国知名的民族艺术家,但他的前半生其实并不算光彩。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城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母亲是一个寡妇,俩人私下通奸生下了阿炳。

阿炳3岁时,母亲被同族相迫而死,他被父亲送回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被带回雷尊殿,并被送入私塾读书,取学名彦钧。

直到21岁时,华清和因病去世前,阿炳才被告知了自己的身世。

由于出身不算好,再加上华清和的放纵,阿炳在年轻时可以说是吃喝嫖赌毒全都沾染。他好吸食鸦片和嫖妓,导致入不敷出。

34岁时,由于罹患梅毒,阿炳的双目失明了。瞎子阿炳,那双眼睛就来自于此。

阿炳流落街头后,无力参与道观的法事工作,只能以街头卖艺为生。就是这段经历,使得阿炳的技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阿炳成为民族艺术家,其实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

那是1950年8月,中央音乐学院邀请阿炳录制了《二泉映月》等曲目,这些乐曲获得了大奖,阿炳也一战成名。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HuiNanHistory


应该把瞎子阿炳的故事改编成电影!这么伟大的音乐家。

听过《二泉映月》,为琴声所憾动,潸然而泪下。

我想只有经过大苦难,大悲伤的人,才能作出这首享誉世界的名曲,伟大的音乐家!

真实的瞎子阿炳谁也不知道,解放后就病逝了!我也不能网上说什么?我就说什么?没意思!

关于阿炳的母亲就有多个版本。有的说阿炳是干杂活的女佣人所生;还有的说是无锡城里首富大户家小姐的私生子;更有甚的说就是道观里的女道人所生。

即然身世都是个迷,其它关于阿炳的私生活也可想而知了,里面有太多的戏说的成份。

阿炳孤苦伶仃,凄惨而死。没有留下后人。如果他要有后人子女,凭借着阿炳音乐界的名望,也是个知名的大家吧。

谁敢胡说八道呢?以事实不符可要吃官司的。几千年封建陋习吃绝户的事在当今社会还在重演。

他在世间凄苦而死,留下生命的绝响。我们还要在他死后说三道四,我想哪个伟大的音乐大师都没有如此待遇吧?人性的悲哀。



泉240830234


《二泉映月》是我国的二胡名曲,它乐曲伤感悲怆而又不失慷慨激昂,曲调深沉之中不乏激扬,如泣如诉地展示了创作者阿炳的辛酸血泪的同时,又表达出阿炳对苦难生活的豁达。《二泉映月》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享誉国际的世界名曲。国际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泪流满面,并说“这种音乐只能跪着听。”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阿炳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呢?



阿炳的本名叫做华彦钧,他出生在无锡的一个道观里。很不幸,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就是这个道观的当家道士华清和,母亲是个有夫之妇。在华彦钧四岁时,他的母亲被逼迫自尽,父亲华清和就把他寄养在婶婶的家里。

三年之后,华清和把儿子华彦钧接回道观,但父子毕竟不能公开相认。为掩人耳目,华清如对外宣称自己是华彦钧的师父,华彦钧也就成了道观的一名小道士。

华清和是个很有音乐素养的道士,各种乐器无不精通。也许是基因的缘故,小小年纪的华彦钧也展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在华清和的严格要求下,华彦钧很快学会了二胡、笛等各种乐器。



1910年,在华彦钧十七岁时,他就正式参加了道教音乐吹奏。俊朗的外表加上优美的嗓音,华彦钧很快被人们赞为小天师。

但好景不长,在华彦钧二十多岁时,他的父亲华清如病逝。华彦钧于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道观的当家大道士。

但是华彦钧却在此时,因为朋友的引诱,走上了吃喝嫖赌的邪路,并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

祸不单行,由于嫖妓华彦钧染上顽疾并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道士做不成了,也失去了劳动能力,但还要吃饭续命啊!为了活命,华彦钧不得不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也就是在此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阿炳。

作为一个潦倒的落魄艺人,阿炳不乏爱国热情。抗战时期,他创作出很多声援抗战的曲目,如《听松》一曲就意在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抗战胜利后,阿炳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肺病导致他卧床不起。由于不能外出卖艺,阿炳在家修理胡琴糊口,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建国后,阿炳和他创作的曲目得到新生。他创作的《二泉映月》及《听松》等名曲被业界发掘和保存。

阿炳唯一的一次面对话筒的演出是在1950年9月25日的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上,当时他已病入膏肓,但仍强撑病体,直到演出结束。

二个多月之后,阿炳病逝,终年五十七岁,他的灵柩被葬于无锡西郊道士墓。该墓在1979年又遭破坏,现葬于惠山东麓、二泉之南墓地。

瞎子阿炳的一生历尽磨难,充满辛酸。正是这种苦难的经历,造就了阿炳这位民间艺术家。


岁月是一条河流


真实的瞎子阿炳就是一个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清末的1893年出生在无锡中心洞虚宫雷尊殿旁的一个房间。

  瞎子阿炳是风流的产物,是这里当家道士华清和同 道观做杂务女工、寡妇秦嫂的私生子。

  此事是标准的丑闻,在清末江苏乡下,阿炳的母亲是要被家族浸猪笼处死的。

  即便没有遭遇生命危险,阿炳母亲也饱受家族成员迫害、谩骂、讥笑,在阿炳4岁时候就羞愤而死。

  父亲无法承认这个私生子,只得将阿炳交给乡下的亲戚抚养,到8岁才接回道观,谎称是自己的徒弟。

  父亲为了面子严格保守秘密,直到1918年去世前才向26岁的阿炳坦白身世。

  在这之前,阿炳一直把父亲叫做“师傅”。

  因为是父子关系,父亲对阿炳相当钟爱,不但教他读书识字,也交给各种本事。

  父亲自己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在他的教导下,阿炳从10岁开始学习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也开始参与法事。

  阿炳具有超人的音乐天赋,加上父亲教导有方,很快就成为著名演奏大师。

  在17岁师,阿炳开始在道场表演音乐。由于演奏技术极其高超,加上外表俊美,被当地人称为“小天师”。

  父亲死后,阿炳继任当家道士的职务。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遗传,阿炳也好色,经常穿便装下山嫖妓,还迷上了鸦片,一抽就是30多年,一说他还喜欢赌博退二八杠。

  由于阿炳自己很多恶习,道观逐步萧条,最终入不敷出被别人接手。

  因为自己身份特殊,阿炳怕被熟人撞见,嫖妓不敢去中高档场所,往往去最低档的窑子。

  久而久之,阿炳感染上当时的绝症梅毒,到34岁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导致双目失明,成为了瞎子阿炳。

  由于体力极为衰弱,阿炳已经无法做道家的法事,只能在街头拉二胡卖艺,成为最低等的街头艺人。

  但由于二胡演奏水平极高,阿炳仍然是有名的街头艺人。

  到了46岁,阿炳还俗后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催弟结婚,主要是他双目失明,需要人照顾。

  建国后,国家开始系统保护传统民乐。

  资料这么写: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曹安和欲为其录音,因当时阿炳已弃业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时30分开始录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当时阿炳已很长时间没有演奏了,乐器是借来的;阿炳坚持练习了三天才录的音,录的六首乐曲(二胡琵琶各三首)都是阿炳本人决定的;当时约定半年以后再录。

  然而,还不到半年,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无后,葬于无锡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

  阿炳只是一个普通艺人,自己还有很多毛病。他也没有反抗过日本占领军,试问一个瞎子怎么反抗。他只是在街头卖艺,如果日本兵付钱听曲,阿炳不会也不可能拒绝。在进入无锡城时,阿炳同其他老百姓一样,都要向日本兵鞠躬。

  阿炳也不是演奏什么高雅艺术,为了混口饭吃,他也当街演奏黄色小曲,人总要活下去吧,何况一个瞎子。

  阿炳演奏和哼唱的黄色小曲,大人是不允许孩子、半大小子听的。如果知道孩子听了阿炳唱的这些黄色小曲,孩子回家就会狠狠挨一顿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