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吃悶虧不如真的捋清楚什麼叫管理


與其吃悶虧不如真的捋清楚什麼叫管理


做管理的人,不一定知道什麼是管理!

當今世界的發展,“管理”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經濟起飛和發展的發動機,當“管理”已經成為發展型企業必須學習的科學知識。在本書裡,你隨處可以看到我使用“量化管理”這個詞。量化管理是本書內容寫作的必要“零件”。讀者朋友要學習“企業全面平衡量化管理系統”,必須知道量化管理的來源,下面我給讀者朋友論述一下“量化管理思維”的根源在哪裡?

說道管理,在閱讀本書之前讀者經常會聽到,說管理分東方式管理和西方式管理。在科學的角度是不認可這種管理分類,因為管理的主要對象是人,管理的好與壞都是看主體對人的認識問題。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一體的,曾經有大師說管理應該分成傳統管理方式與現代管理方式。我認為這種管理分類更科學。如果說管理分東方管理與西方管理,那就是兩個體系。東方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西方管理是另外一個完整的體系,既然是兩個體系,那麼他們是並行的關係。如果分成傳統管理方式和現代的管理方式,這二者是傳承關係,這樣的分類管理就是一脈相傳,是一個體系的傳承。

因為人類歷史是一脈相承的,傳統的管理者對人的認識,一定不如今人對人的認識更完整更全面。我認為現在的科學發展一定比傳統科學更先進。如果現代人看不明白的事情,古人更看不清楚。我認為今人對人的認識更全面更透徹。如果說傳統的管理思維比現代的管理思維好,那等於否認我們人類2000多年以來的文明一直在進步。

既然說管理針對的是“人”,我論述一下傳統管理和現在管理怎麼看待人。

傳統管理基本定義為1840以前,1840年以前中國的GDP佔世界的70%甚至是80%的時候,中國就是世界的老大,那時中國管理思想自然是影響著世界。當時以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為主的管理理念就佔據了世界的主流。所以在1840年之前的,都可以說以中國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管理。

中國傳統管理的思想講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本來就是善良的,人做好事就是很正常。作為發展型企業管理者都希望員工在組織中自覺自願完成工作,任勞任怨,這些都是人應該完成的任務。如果人沒有做好,按照傳統管理思維只要把人的本性激發出來就可以了。

傳統管理思維激發人的本性有三個方法:

首先是宣傳,宣傳做人做事要踏實,幹一行愛一行,自動自發的完成本職工作。

其次是教育,教育員工應該無私奉獻;員工應該感恩社會;員工應該多學技能;員工為工作負責任。管理者給員工灌輸很多正能量。

最後是樹榜樣,雷鋒就是這樣做,賴寧也是這樣做的。在組織裡說張三就是這樣做的,大家要像他學習。讀者會發現我們從小都是這樣被教育過來的。人怎麼就變好了,在思想上你教育他,在技能方面你培養他,這樣所有的人都變成精英了,只要組織裡的人都是精英,組織一定能發展壯大,這是讀者朋友一直對管理的基本認識。

當1840年以後,西方列強慢慢把中國從世界老大的位置拉下來,我們慢慢的落魄了。而西方逐漸成為世界的主流,西方對人的認識其實就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主流,那麼因此我們會把1840年以後的稱為現代管理。

我不否認的是,現代管理一定是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上。但是我們同時必須承認,對人的認識,對社會的認知。現代一定比傳統更科學、更精確。如果大家思維裡建立這種科學精神,其實很助於大家去消化、學習現代管理科學知識。

現代管理思想也源於西方的宗教,西方的宗教核心是說人之初,性本惡。他們叫原罪,原罪是人生下來就有罪,人生下來就是為了贖罪。現代管理認為人是利己的,如果個人的利益和組織的利益發生衝突,人總是保正自己的利益。

現代管理方式認為人在組織裡不按照管理者的要求來做事是正常的。員工偷奸耍滑也是正常的。人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人首先保證自己的利益才考慮組織的利益。

現代管理認為人本來就是利己,既然你為自己著想,現代管理認為教育沒有用,樹榜樣也不能把人管好。

現代管理方式是以契約的模式來管理員工,契約就是訂合同。企業裡的好事壞事都說清楚,員工做這一件好事獎100。員工要做兩件好事獎200。員工要是能把企業管理起來,那企業選這名員工做總經理。在企業裡員工要敢做一件壞事罰100,員工要敢做兩件壞事罰200,員工要是做出侵犯法律的事情,企業管理者就送員工坐監獄。如果你沒有把事情做好,那就按照合同約定的去處理。而關於人到底是想被獎勵還是想被懲罰,這是人本身的自由。

企業管理者把事情都說清楚,充分尊重人本身的自由,但是由於人利己,所以人們都想被獎勵,沒有人想被懲罰。因而他主動選擇了做好事,這叫現代管理思維,以契約精神為基礎,以利己為最高境界,充分尊重做事人的自由。然後由人自己選擇,從而達成做事的目標。在思想上員工可以自由,但是在行為上抑制員工,這是現代管理思想,也是企業量化管理思想源頭。

發展型企業到底採用哪種管理思維方式,哪種思維方式更適合對人類的管理。企業管理者原本就應該認真的思考。前文我論述了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下找不到成功,因為傳統的管理主要想把沒有能力的人培養成精英。有一部分企業把人培養成精英後,發現有能力以後就跳槽了。傳統管理方式的領導就不理解,員工為什麼不為組織著想,員工為什麼不感恩。在現代管理方式看來這都是正常的,是人都有動物貪婪的一面,都想用最小得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現代企業管理要學習用量化管理的方式,也就是把管人轉到管事。企業就是那麼多事情,給分成類,把每件事情都訂出標準,看誰能按照標準把事情做好,那就讓誰來做。

傳統管理最突出的特點是靠經驗、個性去管理企業,缺乏戰略和經營規劃。商業行為帶有一定的賭博心理,由於改革開放初期一段時期內,市場需求大於商品供給,加之法制經濟很不規範,很多企業創業者文化素質低,所以導致了這種現象。

《企業全面平衡量化管理》重點講述的是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是為何而存在的?——即企業的總體目標,繼而圍繞這個企業的生存之本而展開一整套理論的推導。由總體戰略推演出年度經營目標;再由年度經營目標生成具體的工作項目;由項目而產生組織;由組織產生人員;由人員推導出考評系統、薪酬與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再通過對組織人員和項目的整合給出資源需求。

全部內容涵蓋:戰略—年度計劃—組織規劃—考核評價—人才體系—財務資源預測—工作分解—文化建設八大模塊內容。而且最為獨特的是“全面平衡量化管理”不再只是單獨闡述其中某一模塊,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進行一路推演,詳細邏輯地論述企業這八個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及關係是怎樣形成的,從而使管理者第一次站在企業最高端俯瞰企業各個模塊之間的聯繫,解惑以往只是就單一模塊研究、學習而導致的企業各個模塊之間相互衝突的問題。

如果你正作為一名發展型企業的管理者,同時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你也正處在為多方位學習產生的管理邏輯混亂而迷惑中,且你的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出現缺少人才,混亂無序的工作等問題。那麼《企業全面平衡量化管理》也許就是你重新梳理思想,從而真正找到企業從農業化管理邁向工業化管理的開啟之匙!

與其吃悶虧不如真的捋清楚什麼叫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