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挣钱呢?

农夫也疯狂


花鲢俗称大头鱼,顾名思义其头很大,占到整个身躯的三分之一。鱼鳞小,身躯白色有斑斑黑点。骨头多且小。主要吃它的鱼头,湖南有一道菜叫“剁椒鱼头”,原材料就是花鲢的鱼头。做出来的味道确实不错。市场上花鲢鱼头和鱼身都是分开来卖,鱼头贵过鱼身。


白鲢别名鲢鱼,全身鱼鳞小而白。骨刺非常多而且小,口感不是很好,腥味重,不适合清蒸。剁成两指宽,有油煎炸直到表皮焦黄。这种做法就不怕鱼刺多,腥味也没有。

养殖方面,两种鱼都很好养,食杂鱼类,什么都吃。不像草鱼经常玩喂草,而花鲢与白鲢可以不喂草。可心的方法是在水面养鸭,鸭子的排泄物非常适合这两种鱼。立体养殖的效益非常好。小时候记得父亲在河里捞了一些小的白鲢与花鲢放到一个小水塘里,都不怎么打理,过春节清塘时一样收获满满。主要鱼塘的淤泥肥沃,两种鱼就是吃淤泥里的生物或水面上的浮萍长大。

经济效益方面,当然可以考虑养花鲢。去过市场的人都知道,很少有卖白鲢的。这种鱼不受欢迎。江河湖泊里到处是这种鱼,不过这种鱼可以净化水质。当然一个鱼塘也不要刻意只养花鲢,从经济收益方面讲,草鱼,鲫鱼都要养。


老铺子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赚钱

花鲢和白鲢它们都是“四大家鱼”之一,相比较青鱼、草鱼,花鲢和白鲢应该更好区分。

白鲢在清水塘家这边也直接叫做鲢鱼,花鲢叫做雄鱼、大头鱼或者是麻脑壳。接下来我们来过说他们之间有啥区别:

从颜色上来看:白鲢除了背顶部是青色外,别的地方全部都是银白色的,而花鲢腹部以及两侧的鱼鳞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应该说这也是区分白鲢和花鲢最容易的方法。

从头部大小来看:白鲢鱼头明显的要小很多,而花鲢鱼头就比较大了。平常我们吃剁椒鱼头就是用花鲢鱼头做的。花鲢鱼头可以占到整个身体的40%,而白鲢也就只占到20%的样子。

从腹部侧线也可以看出来:白鲢腹部两侧有非常明显的侧线,而花鲢两侧的侧线没有那么明显。

白鲢和花鲢都是属于滤食性鱼类,不过白鲢主要以滤食浮游植物为主,而花鲢主要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它们在水层中也是有层次区分的,白鲢生活在水体上层,而花鲢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

要说养殖哪个效益更好,当然是养殖花鲢了。白鲢刺太多,味道也没有花鲢味道好。像清水塘家这边,现在吃白鲢的人真的很少,吃花鲢倒是很多,即便吃花鲢人家也是冲着那个鱼头去的。在我们这,白鲢大多都是用来喂黄鳝了。

从价格上来说,白鲢最不值钱,而花鲢的价格和草鱼价格差不多了。所以养殖花鲢的效益肯定比白鲢好。

大家说呢?


洞庭清水塘


花鲢和白鲢的区别其实是很大的。花鲢准确的学名叫鳙鱼,白鲢学名叫鲢鱼。我们通常说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中,鲢鱼指的就是白鲢,鳙鱼指的就是花鲢或称大头、胖头。

一、鲢鱼

鲢鱼又称白鲢、鲢子鱼。体较长侧扁、体较高,头较大约占体长的1/4,眼小。鳞片细小,鳞细腹肥,腹鳍前方和后方均有角质棱。体背部青黑色、 腹部银白色。性情活泼,喜跳喜跃,常能跳离水面1~2米高。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为食,对于一些悬浮于水中的草鱼粪便和投放的鸡粪、牛粪、腐屑类饵料以及酸味的糟食也非常喜欢。鲢鱼喜欢生活在水质较肥的明水区域,在混养鱼塘中,充当了草鱼、鲤鱼等吃食性鱼类的后勤及清道夫角色,但鲢鱼耐低氧能力较差。

鲢鱼为广布性鱼类,喜群居,栖息于水体的上层,生性活泼,尾鳍有力,系半回游鱼类。1.5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1.5厘米以上主要食浮游植物直至终生,其食物链短,生长快,当年可长到15厘米以上。

二、鳙鱼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大头鱼。体较长侧扁、体稍高,头特别大,约为体长的1/3,故称胖头鱼。眼小,身体侧扁,腹鳍前无角质棱,鳞细小,体暗黑背有不规则的黑点,性情温和,游动迟缓、不喜跳,易捕捞,喜集群游动,生活在水体中上层。

鳙鱼也为广布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力不如鲢鱼活跃。也像鲢鱼一样属于 “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取食方式与鲢鱼大致相同,也是依靠鳃耙滤食浮游动物兼食藻类,在混养鱼塘中,也充当了草鱼、鲤鱼等鱼类的后勤清道夫角色。

鳙鱼是很受欢迎的淡水鱼,特别是胖头鱼头肥美适口,有多种食用方法,味道极好。

鳙鱼为何称花鲢?

按鳙鱼的习性,常大批成群游动,好似“连”在一起,再加上身上有黑色的花斑,故名"花"。有人说,因为此鱼又像鲑鱼,但身上有黑色的斑块,为了与鲑鱼区别起见,特取名为“花鲢”。

三、白鲢和花鲢的区别

1、白鲢和花鲢的头都比较大,尤其是花鲢的头,占整个身体的1/2甚至更多,因此花鲢又称“胖头鱼”,以头部肉多而知名。

2、因为它们都生活在水上层,据钓鱼人说,钓白鲢和花鲢的钓法非同一般,用的是浮钓法。它们的不同之处是鱼钩离水面的距离有点不同,钓白鲢40公分深,钓花鲢60公分深。并且,钓白鲢用酸饵,钓花鲢用臭饵。

3、花鲢,头大,身上有淡黑色斑点。白鲢,头小点,全白鳞,无黑色斑点。

有这样一种传说:过去有一人家准备宴客,下人作了一道鳙鱼菜,主人只见其头而不见其身,觉得实难登大雅之堂,于是就把这道菜撤了下来,并嘱咐下人:“你们拿去吃吧”。过去下人多称“庸人”,于是这种鱼也被称之为“鳙鱼”,指不能上“台面”的菜。

按照现实的理解,花鲢性不急、温顺,似人"庸庸碌碌"而无为,故名"庸"鱼(鳙鱼)。

四、白鲢和花鲢的食性

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也兼食浮游植物。根据倪达书教授研究,鳙鱼食物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平均比例为1:4.5,在数量上浮游植物占优势,但生物量远不及浮游动物,平均一个浮游动物要比一个浮游植物大10倍或更多。因此,从鳙鱼的食性分析看,浮游植物出现率并不低,但对营养起主要作用的仍是浮游动物。

鲢鱼属上层鱼类,性情暴躁,有爱跳的习性(有时会跃出水面),所以养鱼者常根据鲢鱼“跳水”的情况,来预测鲢鱼的生长和产量。

现在的池塘养殖大多以养吃食鱼(比如:草、鲤、鲫等)为主,往往因大量吃料而排粪量较多,会导致水质肥度过大,容易造成水体蓝藻或严重富营养化,造成生存不适宜。

我们都知道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而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鱼类混养的"食物链"原理,草鱼、鳊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是肥沃水质和繁殖浮游生物的好肥源,有了这肥源就会有浮游植物繁殖,而鲢鱼则以浮游植物为食。为此必须在池塘中混养滤食性的鲢鱼,其次才是鳙鱼,才能够净化水质,彼此互惠互利。

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嫌弃白鲢价值低拒绝套养,殊不知白鲢是蓝藻的克星,还非得混养不可,否则,每年的蓝藻暴发让人头痛不己。

其实,花、白鲢混养石与其它鱼类之中,是没有成本或者是成本很低的,照此而说,花白鲢的利润是狠高的,还别以为白鲢卖价低而遭嫌弃,这是一个错误的误解。

五、白鲢和花鲢的混放比例

我们从食物链来说,浮游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肥沃水质首先繁殖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鳙鱼的食料是由鲢鱼吃剩的食料转化而来,因此,在鳙龟、鲢鱼的放养比例上就有个比例关系。

有地方养鱼人有句俗语:“一鲩三鳙九鲢”。三与九的比例是1比3,意即指放养一条鳙鱼来搭配放养三条鲢鱼。

为何如此呢?

因为水中的浮游植物总是先繁殖,且数量大,种类多。但鲢鱼不可能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吃尽,因此一部分被浮游动物作为食料,因而成为鳙鱼的食料。

从食物链来看,多放鲢鱼,势必水中浮游植物大量减少,浮游动物的食物相应减少,提供给鳙鱼的食料也少了。但并不是说,全部放养鲢鱼,把水中浮游植物吃尽,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为了综合利用水体,进行立体生产(鲢鱼生活在水上层,而鳙鱼则在水上中层),加上鳙鱼价值高,适当控制鲢鱼的放养量,为鳙鱼留有足够食料,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

再者,某些浮游植物鲢鱼不一定爱吃,而这鲢鱼不爱吃的浮游植物,却成为浮游动物的食料,为鳙鱼提供食料基础。所以挖掘水域生产力,两者都不能偏废,核心问题是比例问题。

综上所述,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大多超过浮游动物的数量,因此,多放鲢鱼,少放鳙鱼。别认为鳙鱼价值高,就只混养花鲢而不养白鲢或多放花鲢而少放白鲢,这也是不妥当的。

六、主养或专养花鲢

除非有专有特长的技术,主养或专养花鲢也是可以的,但依照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还是不具备的,有望于今后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提升,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类组成也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为提高鳙鱼的产比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鳙鱼能摄食的浮游动物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制剂后,硅藻、甲藻、隐藻,可能会成为优势种群,为浮游动物的天然饵料提供也相应丰足,当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了,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

根据有人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因此,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或必须要少量的搭配鲢鱼为好,方可促进主养鳙鱼的生长,否则,鳙鱼也会生长不良的,因为浮游植物过多而浮游动物又消化吸食不完浮游植物,也对鳙鱼来说是不利的。

目前,在常规条件下,混养花白鲢时,大约每亩200-300尾,其中,白鲢150-200尾,花鲢50-100尾。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渔人刘文俊


花鲢和白鲢有什么区别?养殖哪个更挣钱呢?

花鲢其学名为鳙鱼,俗称花鲢、大头鱼、胖头鱼等等;而白鲢的学名为鲢鱼,鲢子、白鲢是其俗称,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头部:花鲢的头部明显要大要胖,整个鱼看上去感觉只有头部最大,而白鲢的头部较小较尖,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缩骨大头鱼,这个更明显了。

  2. 看鱼的鳃:两种鱼虽然都是滤食性的鱼,但是其鳃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自然环境下花鲢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所以其鳃部的鳃耙较稀疏;而白鲢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所以其鳃耙较花鲢的要密不少,而且十分发达。
  3. 体色:花鲢整体来说颜色要深,头部和背部呈苍黑色,腹部呈灰黄或白色,体两侧散布有黑色的斑点;而白鲢则只是背部有一些青黑色,体两侧为银白色。
  4. 看腹棱:一般的鱼从腹部到肛门处的正中连线处都有一条硬的梗,水产学上称之为腹棱,花鲢的腹棱仅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处有,而白鲢的腹棱则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这个是最直观的分辨方法。

至于您说的养殖哪一个品种更挣钱,以目前整体市场来说,还是花鲢的市场好一些,不仅是市场价格高一些而且销量也会高很多,白鲢的话大都只是用来做鱼丸子用,而花鲢的一个鱼头就会令不少人去追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这两种鱼相对来说花鲢也会较白鲢耐养一些,白鲢对于水体中氧的变化是四大家鱼中最为敏感的,稍不留神就浮头。


(以上三张照片前两张为花鲢,后一张为白鲢)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可供您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肯定是花鲢,花鲢的肉质嫩,口感更好,鱼头也是出了名的好吃,白鲢口感差好多,


赣乡阿文


白鰱魚不值錢,花鰱魚很貴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