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镇合并后,农民会怎样?

小月妹妹素颜


合村并镇后农民的住房焕然一新,可缩短和城市的差距,比较大的新农村附近也会有幼儿园和小学校,给孩子就近上学提供了方便。环境好了就会有更多的商机,谁家想开一个小超市或建一家小工厂,都是很有希望的,将来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和农村大学生回来创业发展。

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住进小区后,农民有可能就要掏钱交物业费,包括公摊水电费。想饲养家禽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因为小区新农村讲究的是干净,农民们想吃鸡和鸡蛋,就要到集市上去买。


乡村老农有话说


不请自来!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与众网友,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周岗镇的秦淮行政村。早在国家合村并镇政策的实施下,我们这边大约在2000年左右,就合村并镇了!

并镇是把原来的湖熟镇,龙都镇和周岗镇合并成了一个大的湖熟镇!这就是国家实施的并镇!

而合村,以我们这边的情况看,并非拆迁,而是把原来的两个行政村合并成一个大的行政村!象我们原来的秦淮行政村和和平行政村,合二为一,组成了新的和平行政村!

至于合村并镇后,农民会怎样?

根据我们这边的情况分析,合村并镇后,农民以然过着以前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国家的惠农政策措施中,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程建设后,农村越来越美丽了!

如:村村通公路公交车。路灯,公共厕所,雨污分流等等等等,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快乐!

本人观点!






三农问题探讨者


我们农村老家也在搞拆迁,我谈一些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农村村镇合并,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和工作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第一,有利的地方包括:

一是,有利于科学规划,统一建设,改变农村面貌。

二是,有利于统一建设村镇小区公共设施,包括水、电、气、道路、管网、废污处理等,统一建设公共娱乐设施、学校、医疗等,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是,有利于集约闲散土地,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益。

四是,农民生活习惯、邻里关系、生产方式等都将发生变化,逐渐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第二,不利的地方主要是:

有的地方不顾农民意愿,一哄而上,搞所谓政绩工程,这些都是要不得的。


尤其是要求农民集中上楼,不批宅基地,同时,征用农民土地,农民从此失去生产资料。

而当地第二、三产业又不够发达,不能足够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当地也不考虑失地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这样,农民从长远上就失去了生活来源和保障,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农民是极其有害的。

总之,村镇合并,农村城镇化,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农民意愿、生活习惯,还有考虑他们的长远生计、保障问题。


这是我的观察和思考,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谢谢。


简直新农人


农村村镇合并后,农民会怎样,我就是农村人我说一下青岛地区的农村人,现在农村种地普遍不挣钱,粮食收购价格低迷,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工厂工作,土地零散,种地的农民都是七十岁农民,村镇合并后对农村土地集中种植适合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力,如果国家能给农村人房屋补偿,合村并镇对农村有利无害。


农村人爱三农


不可强调什么集村拼镇!可以先从山区那些零散的贫困户拢集建新村规划布局,劝农重教,让他们脱离了没通公路没通电的恶劣环境,这种的农民肯定感恩政府!其它的乡镇村通过改革开放后,大部分的村民生活住宅有了很好的变化,再折腾就会使之躁动,对中央提倡农业生产承包土地耕种,和三十年不变政策就会产生抵触,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和冲击,问题就会复杂性,强迫性集村并镇条件不成熟,也会使社会治安不稳定………现在首要应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搞生态养殖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让农村农民真正的安居乐业,过和平稳定日子才是,这才是注重民生,赢得民心,支持三农的最基本要求,走强国富民的道路,社会就会和谐安定!


滴水穿石——锲而永恒


用处不大,我觉得是要加强农民的造血能力,就得动用国家力量来建立产销生态链,让农民加到链的哪个环节都可以容易点赚到钱,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加大农业的投入,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妥善安排好


集成者


合村并镇是件好事,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上厕所不冻屁股,可生活来源那?农民不比城市有退休金,有生活保障,样农民吃么?喝么?还活么?


三哥三农部落256


合村并镇最好,原来一个乡分出二至三个乡镇,工作人员增加了几倍,工作效率反而倒退,管理还设有实效,我觉得把分家出来的乡镇撤悼最好。


成功20574


原先没合村,邮递员送信送快递到村部,现在没有了!三村合一村越合越不方便,幸亏快递公司这几年越来越多了。


湖湘风


关于农村城镇合并的问题,这个大方向,大趋势是对的,如果合并的话,个人的房子宅基地怎么解决?如果合并的话,房子是安排的,还是来要摇号的?要是指定谁在哪住的话?我认为肯定意见,所以说这个问题要公平来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