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諸葛亮才華讓曹操深受威脅,荀彧獻釜底抽薪之計以絕後患

夏侯惇日夜兼程,狂奔千餘里敗回許昌,收攏敗兵之後,再看手下的殘兵敗將,哪還有數日之前旌旗飄搖、耀武揚威出征時的赳赳士氣?

夏侯惇想到出征時自己曾在丞相面前誇下海口,定要擒來劉備賊子與諸葛村夫獻於丞相階下。如今大敗而回,損兵折將,還有何面目去見丞相?

夏侯惇心裡羞愧難當,幾次想以死來報丞相,均被部下發覺,及時地阻攔住了。

夏侯惇到了許昌沒回自己家,徑直飛馬奔丞相府而去。遠遠望見了兩扇森嚴的硃紅大門,夏侯惇趕忙滾鞍下馬,撲倒在塵埃之中,命心腹偏將取出一條繩索,將自己五花大綁,三步一磕頭,直往府裡去。

門口守將認出夏侯惇,忙驚問其故。夏侯惇充耳不聞,一直磕頭進到了府內。

早有人通報曹操說夏侯惇到了,曹操忙整理衣冠,來到堂上。只見夏侯惇血染徵袍、鬢髮蒼蒼,額頭上也浸出鮮血來,正垂頭喪氣地跪在堂下聽候發落。

夏侯惇聽見腳步聲,忙抬起頭來,見是丞相來到,又一個頭磕到地上,痛哭流涕道:“罪臣夏侯惇出師不利,願將項上人頭獻於丞相足下!”

曹操心中一陣不忍,想到夏侯惇自從追隨自己之後,鞍前馬後,東征北討,功不可沒,哪一次不是血染戰袍?哪一次不是滿身塵煙?曹操忙離座,走下階來,雙手扶起夏侯惇安慰道:“將軍,勝負乃兵家常事,你不必放在心上!來人,快與夏侯將軍解開繩索!”

夏侯惇聽罷,不住地拜謝丞相不殺之恩。

曹操細細問戰場之事,夏侯惇面帶漸愧羞恥之色,道:“諸葛亮派趙雲引誘我至博望坡,用火攻燒了大半軍丁,途中又有張飛埋伏阻擋,幸得夏侯蘭拼死相救,末將才逃得回來!”

曹操聽罷,心裡十分不快,面有慍色對夏侯惇質問:“你熟讀兵書,什麼陣勢沒有見過,你就不曾留意嗎?”

夏侯惇將頭垂在胸前,一語不發。

曹操又嘆道:“這諸葛亮果然不負‘臥龍’之名,端的不可小覷。劉備身邊有這樣一位才華蓋世的策士輔佐,不出數年其實力必不可限量。若不早除去他,我寢食難安!”

夏侯惇道:“丞相,您應當及早發兵,一舉將新野小縣夷為平地,何患諸亮、劉備不除?若丞相不棄,罪將願意戴罪興兵去討伐劉賊,萬死不辭!”

“夏侯將軍!你不怕諸葛亮再用火燒你了嗎?”

夏侯惇臉上又一紅。

曹操揮手令夏侯惇退下,他獨坐在書案前冥思苦想。這一夜,書房的燈徹夜通明,陪伴著這位集勇猛、妊詐、兇殘、陰險、智謀、魄力於一身的亂世英雄籌劃著消滅另一個梟雄的方案。

燭光搖曳,將他那不甚魁偉的身體拉得高大壯健起來,投映在牆上,活像凶煞一般。不覺,東方漸漸發亮,幾縷晨光透過紙窗來,曹操這才感到肩頭痠痛,四肢疲乏,不由得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起身到了窗前。

外邊侍者見丞相起身,忙進來侍候。曹操洗面淨手,稍用一些膳食,立即令人去喚各位大將謀臣前來議事。

不一會兒,眾人都聚集在了議事的大廳。曹操坐在正中央,將夏侯惇出戰的詳情告訴了眾位將領、謀士。言畢,曹操用一雙愁雲滿布的雙眼環視了帳下眾人。頓了頓,他又開口言道:“眾位對這場戰事怎麼看?”

旁邊的將領們俱默默不言。夏侯惇出征前出言不遜,視孔明如草芥,他們當然也沒把年輕的“臥龍”放在心上。今日見夏侯惇大敗而歸,曹丞相憂心仲仲,悶悶不樂,他們才意識到孔明並非等閒之輩,劉備也不是凡夫俗子,他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徐庶在一旁站立,心中卻在暗笑:“這幫武夫都是目中無人之輩,他們只道孔明徒有其名,也太小看他了,今日在夏候惇身上才叫他們領教了一番厲害!”

徐庶心裡這麼想著,臉上不免露出了馬腳,眼角眉梢有遮掩不及的笑意露出來,荀彧在一旁瞧見了,偷偷用眼睛暗示徐庶,徐庶一下子從心猿意馬中驚醒了,冷汗猛地從頸後滲出來,涼滋滋的。幸好曹操此時正在與大將張郃說話,並未注意徐庶。徐庶又垂下頭去了。

曹操搖頭嘆息道:“如果不早日除去劉備,日後定會禍患無窮!”

大將張郃傲慢地一揮手,說:“丞相,不是張郃誇口。只要丞相撥十萬兵馬與某,末將前往新野,一定可以把劉備和諸葛亮生擒活拿!”

一旁的荀彧打斷了張郃的話語,不軟不硬地問:“張將軍,我斗膽問一句——夏侯將軍的文韜武略比您如何?”

“夏候將軍比我高明,但他誤中奸計,一時大意才兵敗新野,我若多加小心,諸葛村夫的奈我何?”

荀彧鼻子裡發出一聲冷笑,又道:“此番孔明用火攻,你知道下回他用什麼來對付你嗎?張將軍,單憑勇力是沒有十分把握的!”

張郃臉一紅,有些丟面子,十分不滿地質問荀彧道:“依您之言,我們對劉備就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荀彧沒料到他會有這麼一手,一時語塞答不上來,頓時僵在那裡。他感到眾人的目光齊刷刷火辣辣地盯住了他的眼睛,其中也有丞相曹操的,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妙計從他的嘴中蹦出來。

荀彧雙眼一亮,說:“有了!不如我們釜底抽薪。“

雖說博望坡一戰大獲全勝,但諸葛亮的心裡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初出茅廬的他鋒芒畢露,稍微體會出一些欣慰之餘卻又平添了幾分深深的憂慮。

夏侯惇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那曹操豈肯善罷干休?說不定,夏侯惇回到許昌之日就是曹孟德揮師南下之時。

而此時,荊州劉表尚苟延殘喘,劉皇叔只有彈丸小縣作為立錐之地,東吳孫權又一心想奪去荊州,真可謂險惡重重啊!如果曹操此時來到,逐個擊破,自己的三分天下之計便將成為泡影,劉玄德就再也沒有興復漢室的機會了。

因此,諸葛亮的心中一刻也沒有平靜過。當別人都在縱酒放歌的時候,他卻在暗暗盤算著如何抵禦曹兵。張飛敬了他幾次酒,他都心不在焉地敷衍過去,氣得張老黑大叫軍師不將他看在眼裡。

諸葛亮緩行至堂外。

天井中一方蒼穹幽深如海,上面佈滿了耀眼的星辰。中間有一顆卻明顯地暗淡著,微弱地閃著模模糊糊的光,彷彿一個垂垂老者的生命已邁向盡頭,不復有年輕的朝氣。它在群星的爭相交映中是那麼地屏弱,那麼地悲哀,也那麼地無可奈何。

諸葛亮長嘆一聲,心道:“劉表將不久於人世了!”

諸葛亮慨嘆入生無常之際,心中已略略有些欣慰。劉表若一命歸天,荊州必然會被握在劉備的手中,再與孫權兵合一處,那還懼什麼曹孟德?只是,劉備為人心慈手軟,這等無道之事他絕不肯染指,大好的時機恐怕不會有好結果啊!諸葛亮想到這裡,不由得又為此擔心起來。

次日,諸葛亮便往劉備的住所向他說明自己對曹操的憂慮。

劉備也表示贊同道:“曹操手下謀士如雨,將帥如雲,確實不可小覷。”

諸葛亮將手中的羽扇輕輕地搖了幾搖,面色凝重地說:“新野小縣,城低池淺,根本無法阻擋曹軍,我們也不能在此久居。聽說荊州劉表命在旦夕,主公何不乘機將荊州據為已有。一來可與曹軍對抗,二來可借荊州之勢起事,達成主公多年的心願,這不是兩全齊美的好事嗎?主公何不考慮一下?”

劉備聽罷,默默地搖了搖頭,眉間整成個“川”字。他想起劉表在自己窮困之際伸手援救,待自己情同手足,自己又怎麼能忍心越劉琦又代為荊州之主呢?

然而,他心裡也明鏡似地清楚,奪取荊州是自己的夙願,也是天下豪俊的鳳願。孫權、曹操都眼巴巴地盯著這塊肥肉,恨不能一口吞下肚去。而今這塊肉就在自己嘴邊,只要張開嘴就是了,劉備卻無論如何也不忍心了。

“仁義”二字重比千斤,在劉備心中比千斤還重,是值得他用生命,權利、尊嚴去換取的。所以除了搖頭嘆息,他也別無良策。

諸葛亮道:“主公,今日你不取荊州,他日荊州便落於蔡氏手中,我們再也休想在荊州立足了!”

“劉備就是一死,也不敢有圖謀荊州之心,我們再想別的辦法吧。”

諸葛亮雙目炯炯,正色道:“此事主公宜三思而後行,免得日後追悔莫及!”

諸葛亮雖然早已料到劉備不肯做背信棄義的事,但他還是苦勸,因為荊州對劉備而言確實太重要了。錯過這絕妙的機會,再圖荊州勢比登天難。

況且,曹軍一到,新野守不住,劉備少不得又要孤魂野鬼似的四處飄蕩,哪裡比得上在荊州固若金湯的城池拒守?無奈劉備執意不肯,諸葛亮也只好作罷,待以後再從容計議。

諸葛亮與劉備一直談論時局、分析戰事,直至掌燈時分。

諸葛亮漸漸地感到不安起來,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亂,彷彿預感到什麼惡兆,彷彿要做些什麼。他坐不住了。正在這時,平地裡忽然捲過一陣狂風,夾雜著飛沙走石,不禁讓人毛骨悚然。那風真是惡,直把堂上的燈燭都吹熄了,登時堂上一片漆黑,對面不見人。

劉備大吃一驚,道:“無緣無故地怎麼刮這麼大的風?”忙喚出侍女重新點起燈燭。

諸葛亮四肢百骸觸電似的一驚,彷彿毛髮也隨之根根直立起來。諸葛亮伸手一摸,冷汗已溼透了衣領。他不知今天夜裡怎麼這麼奇怪,好像有什麼東西已湧近了他,近在咫尺,近在毫髮之間,好像這種東西在向他示威,向他挑戰,他甚至可以聞到一股血腥味和一種冷冷的苦味。他身上一陣冷,一陣熱。一會兒如置身沸水之中,一會兒又渾似在七尺寒冰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