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正是新桃换旧符时节,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我们像候鸟迁徙一样,一路向南。

到达边境城市云南河口,继续向南,进入耳熟能详却又陌生的国度——越南。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1、有钱能使国门开

带领我们入关的导游是个年轻的小女孩,在越南留过学,熟晓越语。大约刚出校门不多久吧,言谈举止之中稍显稚气,毕竟年轻嘛。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她在带领我们进关时就卡了壳。之前,她告诉我们,按照潜规则,护照里面要夹上小费10元人民币。她将我们小团队7人的护照收去,大方地夹上100元人民币去办理通关。眼看着其他人都很顺利地过关了,她却被边检拦下了。我们在一旁看着她交涉,不知是在解释还是询问,说了好多,但是那个本来端坐着的黄军装大盖帽边检却站了起来,面无表情地竖起手掌,连连摇头,不作任何解释和回答。

我们一行无奈地退出了边检大厅,在门外等候。数九寒冬里的日头堪比夏阳,灼烤得浑身燥热。我们虽然都已卸掉了臃肿的冬装,单薄如春,但是在那热带阳光的刺逼下,加之不明缘由的滞侯,心生焦灼,额头竟然湿漉漉起来。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门外广场通道上成群结队的单帮运输队伍,肩挑人扛,自行车三轮车络绎不绝,大包大袋的货物就这么原始地越过国境,进入或者出关越南。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我憋不住直想掏出相机记录下这现代马帮人群,但是边检大厅门口明显标示着:禁止摄像拍照。不知这是警示进入大厅后禁止拍摄还是所有区域。在人家的领地,还是识趣一点吧,况且我们还在不明缘由的麻烦之中。

小女孩导游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大约只是想等那位连连摇头的边检淡忘之后再去碰碰运气。

领队H教授毕竟走南闯北见识多,跟导游说自己去试试。他拿出三张百元大钞夹在护照里,排队等候边检。三百元人民币等于通关小费提高了四倍多,那位连连摇头的边检居然二话不说,示意我们快速通过,旁边的其他军人也密切配合,让我们不需排队从绿色通道鱼贯入关,连大包小箱的安检也免除了。

有钱能使国门开,真是开了眼界。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2、边看足球比赛边开车的驾驶员。

越南驾驶员早在关门外等候了,他开了一辆10人座的商务车,当然是外国车。越南长期罹患炮火战争,制造工业几乎空白,别说汽车,就是制造自行车恐怕也够呛。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越南人的生活品质和水准,这不驾驶员小伙一路上边开车边用手机观看足球比赛直播,4G网络通讯也够方便的,跟中国没啥区别。这缘于越南早就影戤中国的经济路数——改革开放。

按说边开车边支个架子看手机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但是我们在别人的领地,不好去指责交涉,况且语言不通也无法沟通,小导游那么嫩,也不会提出异议,说不定人家国家允许的呢?其实,事后在河内的际遇才知道,越南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场足球——亚洲青年足球比赛。越南足球队已经跻身四强,将争夺决赛权,因此对其他队的比赛也是非常关注。越南大概从未取得这么骄人的战绩,因此无异举国注入一剂亢奋的吗啡,尤其对于年轻人。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驾驶员很年轻,大约二十来岁。在中国国内,这么年轻开旅游车的很少,但是越南年轻人多啊,在我们之后的行程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大街小巷,商铺店家,都是年轻人和小朋友的身影,很少白头老翁。战争,大量地灭失了上一代人;和平后,又麇集生育,跟国内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年少的人一多,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越南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不过也只要一条就够了,因为它的国土是一条狭长的带子,宽度仅几十公里。虽然仅一条高速,从老街到河内要走大半天时间,路上车辆却很少,并不需要经常避让、超车什么的,因此尽管驾驶员边看足球,也应付自如。仅有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车马稀少,也可管窥越南北方地区的经济状况。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3、窗外的大山、“米轨”和田野。

过境之后的大段地区多是丛山峻岭,草木植被丰蔚。这种地形地貌不由人不想起那场战争。想当年,大山皱褶之中,绿荫掩蔽之下,多少惊心动魄,魂断梦碎。在河口,出租车哥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当年杨得志将军坐镇此地边关,指挥一路大军从河口——老街向南进攻。

战争硝烟散去,植被依旧苍润腲腇,山峰还是巉崱峥嵘,只是彼此的人们心理发生了变化。我们在整个行程中,无不心存一丝戒备的心理。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除了高速公路,还有一条铁路通向河内。铁路的另一头直达云南昆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米轨”——滇越铁路。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滇越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1910年竣工通车,建设过程极其艰辛,被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如今,滇越铁路中国段只有货运功能,越南段还是客货兼用。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米轨”其实就是轨道窄了一点。在进入越南之前,我们在云南蒙自的碧色寨车站提前感受了“米轨”和机车。那座百年前法国人建造的米黄色小车站,缘因电影《芳华》的热映而突然火了起来,电影中“米轨”铁道边的战地医院,就是车站的库房。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如今的“米轨”滇越铁路已经淡化了使用功能,即使在越南境内,虽然还开通着客货机车,但是恐怕也已经边缘化了。我们一路上好多时候是与铁轨并行的,但是从未见到一列机车驶过。很多村庄民房就建在铁道旁边,出门跨下台阶就是铁路,而铁道边却没有任何栅栏等防护设施。如果隆隆的机车频繁呼啸而过,势必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可见滇越铁路在越南也日渐隐退,反而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却越臻显现。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驶出边境的大山地区,平原、村庄便在窗外闪现。农村民居大多是平房,有庭院,也有楼房甚至独栋别墅的。可见越南农民生活水准并不差到哪里。不管平房还是楼墅,基本上都是黄色的暖色调,这大概与法国的殖民统治有关,越南存留的大量法式建筑都是米黄色基调。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田野大多是泛着明晃晃亮色的水田,有耕牛独步、斗篷栽秧的场景。越南四季如夏,据说水稻一年可产出五六季。而越南农村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就是人畜并作,二三个月就要完成从栽秧到收割脱谷的全部农活,可见农民的劳作是真的太辛苦了。多季稻产出的米并不可口,我们在越南吃的米饭都是非常的粗粝,跟国内的粳米不可同比。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明亮如镜的田园风光,原始群作的劳动场面,这在国内已是过去式的记忆。午后阳光亮晃晃地斜刺过来,将劳作的人群简化成低调的剪影,粘贴在镜面的水田和透亮的天空背景之上,煞是唯美耐看。这样漂亮的劳动场景对于摄影是极好的题材,可惜汽车在高速上疾驶而过,没有任何可能。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4、胡志明广场的欢呼声。

到达越南首都河内已近黄昏时分,车辆停在了胡志明广场边上。胡志明广场在越南人心中的地位是高山仰止的,类比国内的天安门广场。广场建有胡志明的陵寝,军人守护。不过整个广场的建设比较陋弊,档次显然跟不上地位。广场周边许多的法式洋房,触目皆是米黄色的风情,很多的国家机构就在这些洋房之中,包括国家最高机构的“国会”,就设在广场东边的一座黄色洋房中,普通的铁栅栏门,也没有挂牌,就几个军人在门口逡巡。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此时,这些洋楼机构中不断爆发出群体的欢呼声,诺多的楼里不约而同齐声欢呼,汇聚一起,使得广场上的各国游客大为纳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而广场周边的道路上,三三两两地出现了飙车党,巨大的摩托车轰鸣声引得游客纷纷扭头观看。越南本是摩托车王国,家家户户出行都是依靠二轮摩托,街道上摩托车多并不稀奇,但是在胡志明广场四周这样肆无忌惮地集体飙车,而却无任何干涉制止不免有些奇怪。这些飙车的年轻人二三人一车,有的头扎红布,有的站在后座上挥舞越南国旗。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突然之间,又是爆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更多的人涌出了屋子到室外呼喊,连国会里面威严有加的军人也不拘言笑,喜形于色,加入了呼喊的声浪。导游去打听了怎么回事,原来,在中国常州举行的亚洲青年足球赛上,越南半决赛中获胜,进入了冠亚军争夺战。每一次爆发的呼喊声浪,就是越南进球了,或者突然获得一次快速进攻机会,最后轰地爆出欢呼并涌出屋子,那是比赛结束哨音响起,越南铁定进入决赛了。我们这才明白驾驶员为何于安全行驶不顾,一路上看手机的缘由。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5、陷入汹涌人海的汽车。

此时我们也无心游览了,便上车回住宿的宾馆。天色已经暝暗,大街小巷的商铺亮起了各色迷人灯光。越南的商铺经济看上去很繁荣,沿街门面几乎百分之百地开了店面,商品很多很广。而越南的城市建设几乎没有改变原有城市的格局,没有大拆大建,因此马路街巷特别逼仄;每一座民居都不相同,胖瘦高矮,各展风情,有的人家就一间宽度,却突兀七层高,而两边邻家只有二三层,像一片纪念碑耸立期间。家家户户的底层都经营着各自的营生,因此一路过往触目皆商。繁华的个私业态,既是千家万户的经济生命线,也活跃了市场,方便了民众,但同时也说明越南的网络商业还没怎么发展起来,在国内门店经济就餐饮业一枝独秀,其它零售业已经春花流水而去了。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马路上摩托车队越聚越多,呼喊声浪也似山呼海啸,层层叠叠,此起彼伏。飙车已不可能了,庞大的摩托车流遇到了堰塞,只能缓缓蠕动。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我们的汽车裹挟在这股摩托流中难以动弹,踽踽跛行。我倒并不着急,在异国碰上这突发事件,也是难得,便在车上扯开半扇窗户,探出身子尽情地按动快门。蠕动的车流见有外国人拍照——他们也许把我们认作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了——便更加亢奋,纷纷抢入镜头,站在摩托车上展示各种兴奋的姿态和胜利的手势。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车上的领队H教授沉不住气了,连连催我关窗回到车内。他怕发生意外,特别是怕那些挥舞红旗的年轻人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出现暴力行为。也难怪,之前越南爆发的反华大游行和对华人的暴力行为,都是同样这一批年轻人。我本来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和危险,但是经不住连连地提醒和催促,似乎也感觉危险正在迫近,毕竟球迷的亢奋导致暴力骚乱也是屡见不鲜。那时我们还不知越南球队赢了哪个队,万一越南队对阵中国队胜了,球迷激情外溢,祸及场外,那也不好说。于是我只得收起相机,乖乖地关上车窗玻璃。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越南警方出动了大量警员维持交通秩序。但是诺多的警力在浩大的车流人流中不过沧海一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好在红色的车流并没有发生混乱,在十字路口也能自觉打住,等横向的车流先行通过。那么稠密的车流人流汇集在窄窄的老街道之中,一旦发生悖突踩踏,后果不堪设想。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6、腾挪钻进、缝跨隙越的窜行。

我们的汽车仿佛失去了自主控制,一如水中浮萍,随波逐流。走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走多少路,司机靠路边停了车。导游说,走不了了,司机把车扔这儿了,明早再来把车开走接我们。我们必须步行到酒店。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人生地陌,黑咕隆咚,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我们不知到酒店还有多远,好在导游会用手机导航,我们就一溜紧跟导游开始了艰难的步行——腾挪钻进,缝跨隙越。

人行道本来就逼仄,店铺民居又在门外杂乱堆放铺摊,可通行的空间就更有限。此时凡能伸脚的地方都站满了围观的人群,以及身穿警服军装的人员,俨然风不透水不流的人肉堤坝,如何通行?况且我们还有大包小箱的行李。

最艰难惊险的是通过十字路口。虽然马路并不是太宽,但是车轮滚滚,水泄不通,你要冒险不被车轮撞击;若是车队阻滞不进,则车轮犬牙呲咬。此时你必须跨栏式过一道道车轮,有时虽然跨过了圆弧形栏杆,却发现脚下无法着地——因为车轮之间的隙缝容不下脚掌。更要命的是无法张嘴呼吸——不管摩托车队是隆隆而过,还是停滞等候,排气管无一例外都是“突突突”地排放着呛人的废气!洪水般的车流汇聚起的高浓度废气,简直要把人直接撂倒。越南人不知是由于亢奋还是适应,似乎并无大碍。我们在马路中腾挪跨越,运动量奇大,只得大口吸气,呛刺得头晕脑胀,直想吐。

关键是不能掉队。如若稍不紧随单人纵队,那后果很严重——到处人海车流,瞬间就会被吞噬而失联。我此时也不免有点紧张和恐悚,盖因自己偷懒,行之前没有开通手机国际漫游。想想才几天功夫,有导游引领,不必多此一举吧。没想到遇此突发状况,万一真被人海吞没,别人还可以通电话联系,我可是孤雁难飞了,语言不通,电话不连,那就是上帝也无可奈何。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7、越南特色小吃“河粉”。

夜幕中狼奔犬突地窜行了不知多长时间,终于听到导游说:到了。妈呀!我们终于长吁了一口气。

这是老街上一幢沿街的法式老楼,门厅很小,灯光黯淡,并没有想象中的酒店风范。时光已近午夜,我们饥肠辘辘,惊魂未定,想出去吃点什么,但是刚进了保险地又要去挤车轮人流,未免心有余悸。导游打听到,在不远的街对面有越南特色小吃——河粉店。于是我们放掉行李,又一次淹没于隆隆的车队中。

好在确实不远,街对面一间三层法式小楼,水磨石门汀地面,铸铁扶梯和阳台栏杆,虽然陈旧却依然洋气十足,房屋结构可以看出早前是一处普通住宅。我们在二楼阳台坐下,这里向下俯视,街上的滚滚车流人涌,已然是一道观赏的风景了。

越南河粉其实就是广西的米粉,配上各种调料,以及各色浇头,确实不错,价格也不贵,一大碗河粉及浇头合到人民币十几至二十多元。尽管时季隆冬,但这里尽可单衫,何况我们长途窜动,热汤下肚,早已脱到短打。

午夜过后街上依然车轮滚滚,呐喊不断,我们的房间虽然离开街面有一段距离,但是仍然抵挡不住巨大的声浪,因此难以入眠,直到天亮时分嘈杂声才渐渐消停。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8、机车之声萦绕耳际,挥之不去。

汽车驾驶员果然依约一大早就来到酒店,带我们去下龙湾观景。下龙湾其实就是放大版的海上漓江山水,美不胜收。领队H教授大约受罪于昨夜的窜行,一咬牙居然包下了可容纳上百人的整艘游览船,彻底清净清净了。偌大船舱和观光甲板空空荡荡,连船上的服务人员也闲的无聊。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尽管海天灏茫,烟壑阒寂,但是在我们耳际脑门,却似乎挥之不去的隆隆机车之声……

送花

送出鲜花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X0

投诉

阅读 3

0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精彩评论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期待你的美评...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越走越南,越走越南,越走越南……


评论

转发

tr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