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坟地怎样完善?

糖糖284378591


每年清明节前后去上坟的时候会发现,有些村里的坟墓埋的乱七八糟,根本没有聚集在一起,很多都是将骨灰埋在自己家的耕地或者承包的果园里面。不但占用了耕地,而且天天去地里干活,都要面对自己的亲人,心里会非常的难受。我们对门的娘家妈去世以后,就埋在她弟弟的果园里面,而她自己每年秋天又都要回去帮助弟弟摘苹果。她说她非常不愿意去果园里帮助弟弟干活,因为只要去果园里面,就要面对母亲的坟墓,心里特别的难过。



有人说把坟墓埋在耕地里面,就是死人跟活人抢饭吃。话说的有些难听,但事实上也有几分道理。我觉得我们村对坟墓的处理方式,应该算是比较合理。既避免了浪费耕地,又能够做到清明节和寒衣节上坟的时候控制火灾,教育大家文明祭祀。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村对坟墓的管理方式。





由于我们村比较靠近县城,所以几年以前,就把村里所有的坟墓全部迁走了,迁移到了离我们村几十里路的山上。村民自己迁移各家的坟墓,每口坟墓所需的费用由村里统一发放。由于坟地离家太远,村民去上坟很不方便,所以每年清明节和寒衣节上坟所需的交通费用,也由村里年底的时候统一发放。坟墓的排列方式是,从辈分最大的开始往前排,自家亲人的坟墓都挨在一起,包括我们这一代人,坟墓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村里让迁坟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自己那个永远的家。





为了避免上坟的时候发生火灾,村里在离开坟地不远处的一个角上,安放了一个四方的大铁笼子,如果有人想焚烧纸币的话,必须在大铁笼子里面燃烧,严禁各家各户到坟头焚烧纸币。这样即使是刮风的天气,燃烧着的纸币也不可能飞出铁笼子,有效避免了因上坟引起的火情。

每年的清明节或者是寒衣节,村里的大喇叭就会提前通知大家要文明祭祀。当天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和村里的干部们,都轮流在墓地值班,每一个坟墓统一发放一支鲜花,教育大家尽量不要焚烧纸币,如果有人想焚烧纸币的话,必须在村里规定的地方焚烧。我觉得我们村对坟地的管理还算是比较合理,既不破坏我们的传统祭祀方式,又能够尽量做到让大家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冥币。从我们村迁坟以后,从未发生过一次因上坟引起的火灾。


灵子


父母安息在故乡的土地里已分别三十年、十年。现在,回故乡最大的理由、动力就是给他们、还有爷爷奶奶上坟了。为了纪念,也是家乡人的一个风俗,大家对此普遍是高度重视,很虔诚。

正因为这一经历,我对农村的坟地早有一些想法。在此说给读者听听,希望能引起讨论、批评:

一、应是土葬,要有坟头。

我老家是从1976年开始实行火化的(这事我记得很清楚,奶奶就在实行火化的头几天去世,是村里最后一个没“爬大烟筒”的)。当时村里建起了骨灰堂,专门盛放骨灰盒,不允许再土葬。坚持了很长时间,但后来骨灰堂不用了,村里又划了一块地,各家的骨灰盒重新埋进了土地,建起了坟头。

现在农村普遍的做法都是这样,该火化的火化,但最后都是埋起来,做个坟头。我说不上为什么发生了这样一次变革,但这么办是大家都希望的,倒是真的。入土为安。人活一世,最终又回到大地、回到大自然,符合汉族人的心理习惯。对此,还是应该予以尊重的。

前几年,因为修路,村里最早的坟地被占用了。从此,新去世的,加上被占用坟地移迁的,都要葬在新建的跟城里差不多样式的公墓里。整齐划一,占地很小,全是水泥、石头,没有了坟头。

父母的坟还是传统的样子,爷爷奶奶已经搬到现代化的公墓了。新公墓建设质量较差,管理又跟不上,很快就有了破旧的感觉。两相对照,我还是喜欢父母坟的样子。老式坟很自然,与大地、树木、野草融为一体。

二、要集中埋葬,搞好配套设施。

老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一直是专门划出一块不太好的地,给本村的逝者集中使用。从我记事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区域了。近年来,村里条件好了,专门硬化了通往坟地的路,方便村民上坟。坟地里还栽植了好多树木。为防火,为文明、卫生,专门修建了烧纸池子。这些做法,都颇受好评。

这不像有的地方随意埋葬,甚至买到自己的承包地里。

三、节约土地,对坟头的规模做严格限制。

这方面老家做得不好。记得一开始骨灰盒入土建坟的时候,村里对坟头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明显比最早埋棺材的坟小很多。但每年的清明节农村都要给坟填土,逐步逐步,坟头被后人改造得越来越大。再后来,新坟干脆就埋成了大坟。有的村民有争强好胜、相互攀比的心理,最终坟越建越大。如此这般,节约土地的初衷已经荡然无存。

农村建新式公墓还刚开始,大部分地方还是要造坟的。对坟地的占地规模、大小一定要做出严格限制。

四、如果有条件,就立一块碑。

立碑的好处很多,便于标识、记录历史等等。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传承文化。书法、雕刻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坟前的一块块墓碑可是重要的载体。

当然,立碑的成本很大,各家必须量力而行。


懂得36699


问:农村那些坟地该如何完善呢?

「富修坟,穷算命」,但实际上,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很在意坟地的修缮与维护,因为坟地是先人安息的地方。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坟地不完善,轻则长满杂草而难以祭扫,重则坟头自然平整消失而不复寻见。当然,坟地再完善,也过不了百十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单单一个村子在几千年来不知埋过多少人,但就是见不了几座古墓,大部分坟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那坟地该如何完善呢?

一、坟地可能出现的状况

不同地区,农村坟地的现状不一样。在平原地区,别说山了,就连一个小山坡都难见到,就更不用说荒地荒山了。刺楸曾去过平原地区,看到好些坟地就直接埋在农用田地里,特别显眼。



有的麦田里就孤零零的一座坟头,而有的麦田里则出现了较为集中的坟堆堆。虽多在农用田地里,但时间久了照样会是「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皇陵,现在只能见到几只石兽、石像,而周围则成了农民的农田。

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好些坟地则是依山而建,更多的是利用荒山荒坡,真正埋在农用田地里的很少。荒山荒地容易长草和树,若不去管理,年岁一久就容易找不着而上错坟头。

二、坟地如何完善?

不说远了,上五代的坟墓应该去打理,即天祖的坟地也要完善好,毕竟即便古代的皇帝都有「天子之庙七世而祧」的做法,普通老百姓祭扫上五代的先人应该没问题吧?


完善先人坟地,至少要知道坟地所在地,有条件的可以树碑,在坟头前做一块摆放贡品的石板,但坟地最好不要硬化。此外,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坟地周围绿化一下,比如刺楸这边有栽种坟头草的习惯,即在坟头上栽种斑茅草之类常年不易枯萎的禾本科植物,再可在坟地周围种上松柏之类的常青树。

通过绿化,可避免坟地长满杂草,这样在祭扫的时候,既不会上错坟头,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清理坟头上的杂草。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坟地如何完善的建议,如果觉得回答的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区,坟地多在农户们的耕地里,以前人们的家族观念很强,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根据家族来划分,坟地也是按照家族的辈分来依次排开。近几年人们的家族观念越来越淡,居住的地方也越来越分散,很多人还会将在家族中的坟地移到自家地里方便以后祭祀。

在农村坟地管理的确很松散,一般家里有老人去世以后都会埋在自己家的地里,平时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还可以清理一下坟墓上的杂草,如果坟地在别人家的地里的话,平时老去地里修缮坟墓肯定不方便,再加上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割,农村的坟地多是比平地高一些的“土堆“,稍微不注意就会将坟墓削一些下去。

近几年农村进城买房的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城市里定居以后,只有清明忌日能回来给逝去的老人去世,在前几年我们这里就发生过一件回乡上坟的人找不到自家坟墓的事情。张哥在十来年前就做生意,做生意挣了一些钱后就带着妻子孩子在城里买了房,家里老人去世后便埋在了祖坟里,埋祖坟的地方是别人家的耕地,这家人在前几年觉得种地不挣钱便将地租给了外乡人,在一起秋收玉米时,收割玉米的机器因为没看到坟地就把坟地给铲平了(坟地因为很长时间没人修缮本身就比平地稍微高一些),等张哥第二年清明回家上坟时按照记忆中的位置去找坟墓,结果放眼望去全是麦子(我们这里种植冬小麦),为了找坟地也不能将麦子全部都割了,只能等到夏收以后张哥才找到了坟墓。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在发生,张哥便将老人的坟墓移到市里的公墓。那一年也有很多人将原本在别人家耕地中的坟墓迁到自家耕地里。

在农村的坟地多是建在耕地里,如果像城市中一样有专门公墓的位置,那么要建的公墓肯定也是占用村子里的耕地,是很不靠谱的一个办法,像现在自家的坟墓在自家的耕地上还是很合理的。我家的坟墓在前些年迁到自家耕地中,目的就是为了能更方便祭祀和修缮。


悠悠乡村路


从五六年以前,我们村就有新规定,村民们不准乱圈乱占坟墓地盘,所有在祖坟之外重新占用的坟地,必须经过村委审核批准才行。

我们村有五大姓氏,分别是:兰,张,魏,冯,刘,每个姓氏都是以家族形式占有一个山头用以埋葬去世的亲人,在以前各个姓氏守着各自山头倒也相安无事。

但后来几年,村里因为有了选矿厂,那些尾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往山沟里排放,于是有两姓宗族的部分坟墓被尾矿逐渐侵袭,无奈只好搬迁。

搬迁祖坟的这部分人希望能搬迁到风水更好的地方,于是会在村外山峦田野四处寻找心仪之处,有人就瞅准了别人家的庄稼地或者果园,于是会用先斩后奏的方式在夜里把坟迁过去,第二天拿着钱到人家家里说好话赔礼,一般情况下那些土地主人都会冲着同村人的面子,只好无可奈何答应下,因为不答应也没办法了,不答应的话,会两家闹个脸红脖子粗,又不好给人家强行挖出来,毕竟村里缺德的人少。

但被迁坟到地里的农民会有抱怨,也有人把这些事反应给村干部,后来村干部发现有的村民把坟墓圈占很大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很多活人墓,于是为了杜绝各种乱占乱圈甚至占用耕地的现象制止,村领导制定村规民约,以后村民圈占坟地需要村委批准,耕地果园禁止圈占。

这几年村民们再没有人把坟地迁到耕种地里和果园里,农民如果有需要迁坟地的,需要跟村里汇报,只准在指定场所寻找合适土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一起,村里几个小山头被坟墓占领。

暂时我们村坟地还没被完善过,山里松树很多,坟墓也很多,想完善到公墓那样整齐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村民不要乱圈乱占,别对耕地和果园造成农民种植上的影响,那就没啥大问题。


悠然见东山


土葬是几千年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人死之后入土为安,为自己选择一块好的坟地是农村老人的一个愿望,有的地方老人一过六十就会给自己准备棺材和选好墓地。

像我们这有些家庭条件好的老人,看中了那块地,就会把那圈起来或者建一个活墓把那块地占着,等到百年之后就葬在那里。所以农村的坟是倒处都可见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的坟杂乱无序,不仅让人看起来不舒服,还对耕地资源造成浪费,对于这种现象农村坟地该如何完善?

一、统一规化坟地

农村是没有统一的墓地的,一般老人过世都是葬在自家的山上或者田地里面,所以就会有走到这里一个那里一个,这样不仅占用了资源还不方便回来扫墓。

如果农村像城里一样有统一的墓地,那样不仅节约资源,而且每年清明节回来扫墓也比较容易找到,不用扫个墓跑来跑去还找不到坟墓在哪。

二、建公墓

农村很多荒山是闲置在那没什么用处的,可以从这些山里挑一个位置比较好的荒山建一个公墓,让散落在到处的坟地能集中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占地问题,能够更加合理的运用土地资源。

这几年就听说我们这里要建公墓了,公墓选址是在隔壁村那一处荒山,那里不仅交通方便环境也好。这样建成公墓之后还有专人管理,清明扫墓的时候就不用费劲的到处跑,也不用担心在拜祭先人时留下火灾隐患。

三、鼓励火葬

现在农村人的思想觉悟还是挺高的了,如果实施火葬也不会被大部分人抵触,人死之后早晚都是化为尘埃,只是时间的问题。实行火葬可以节约资源为子孙后代谋福,这也是功德一件。

而且农村每个村里都会有自己的祠堂,老人过世之后的牌位都是供在祠堂里,如果农村实施火葬,把骨灰盒统一放在祠堂里,不仅方便拜祭,也为后代子孙造福。


总结:土葬是农村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小唐觉得对那些不愿意火葬的农村可以进行坟地集中,或者是建成公墓,这样就不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看起来也更美观。


小唐话三农


大家好!我是农村武粑粑!

今天我来谈谈农村墓地的事,墓地是人死后的安葬之所,每个人都会有自已的一块地方。但是农村的墓地都是由历史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每个家族在一块,按照辈份排列,祖坟排在最后,下面依次是儿子儿媳,孙子孙媳的墓。依次类推。

但在实行责任田后,如果谁家地里有一大片别人家的祖坟,就不乐意让死再埋他地里,因为坟头占地方,影响种植和收入。所以现在我们这里谁家有死人都葬在自己责任田里,叫拔新营,一来坟在自家田里便于照着,省得坟头长得荒草胡棵,二来让人家省得生气。其实这样一来墓地更乱,基本上家家户户责任田都有坟头,

更不利于耕种。

墓地最好的完善方式就是建公墓,几个行政村建个大的公墓,设置好地址和面积,依次排列,一块墓地固定多大的面积,公墓里能祭祀,便于后辈人上坟祭祖。由于受传统的观念,公墓在推行过程中,多少受到老百姓的抵触,所以在推行公墓安葬的时间,一定要顺应民意。

好了这个问题就聊到这里,网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留言加关注。






乡村减肥师


每当清明上坟时,村里的茔地五零十散,东一片西一簇,张姓在东山,兰姓在西山,而且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各自有各自的大小。题主提出的问题,还真是对农村的阴府管理有好处,对人间的上坟也有利。山村玉石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前几天,去妹夫家里去烧七。过去只是在村头的地边,可是今年却要开车走出七八里路,到一座山上。一到山下,就看见山上已经用石头砌成了一层层的地块,一片围成一圈。听亲戚们说,这是开发区在这里集中建的公墓,周边十个村的坟地都要集中搬迁到这个公墓。


据说是每个村一片,村里按照家庭来划分区域,然后自己家庭按照几个支,再按照辈分家庭具体划分坟地。公墓统一在大门处设立各村的区域图,告诉人们烧香拜祖的位置,集体统一种植片松、冬青,进行绿化,统一规定树碑的规格,规定不准树竖碑,只能树卧碑,统一在各村的坟地最前面建起焚烧的小屋,集中焚烧,规定了谁家有烧七的,要及时通知村里的防火队,到现场督阵,一有火情,立即消灭,可以有效地避免引发山火。另外,提倡文明祭祀,上坟烧七提倡拿鲜花,逐步消除过去的烧纸、烧马、烧库等纸制品,真正实行文明祭祀。


农村的地能集中建立公墓,统一规划管理,统一绿化,逐步废除纸制品的焚烧,既节约了财力,又省去了往山上拉,同时还能避免引发火灾。


山村玉石


随着农村现在不断的发展,而且房子建的也越来越多,以前农村的房子大部分是建在山脚下,和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子直接建到山上去了。在我们当地,是丘陵地区,因此山地比较多,把以前的人们,大部分都会将自己先人的坟墓修建在山上。随着现在,房子建的越来越多,有些房子甚至边上就是别人的坟墓,想想就觉得挺可怕的。

以前在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年份的,他们的墓碑基本上都已经不一味的,而且甚至有些坟墓已经夷为了平地。因此经常有一些人在建房子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旁边有坟墓,等到房子建完了之后,就会出现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就是突然这个坟墓的主人,他们的亲戚又重新要给他们扫墓,突然找不到坟墓的位置。因为没有墓碑,所以有时候很难找到他们的具体位置,只能够在大概的位置重新建一个坟堆,然后立墓碑。房子的主人并不知道之前自己建的房子周边有坟墓,突然知道自己房子边上可能有坟墓,这让他们的内心可能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所以对于农村的坟墓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已经过去的先人的坟墓,作为后代理应妥善的管理好,而不应该是想来祭拜的时候才过来。有些坟墓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导致墓碑塌陷,最终夷为平地,一般的人根本就看不出这里有坟墓。所以,一定要对坟墓进行妥善的管理,墓碑一定要有,绝对不能遗失。而且对于坟堆最好用水泥封住,这样才不至于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之后,坟墓变成了平地。这样到时候想要去扫墓都找不到具体位置,就非常的尴尬了。


如果是山地丘陵地区其实还好,因为大部分坟墓都是建在山上,山上一般人去的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在山上建墓的都有墓碑。但是最尴尬的就是一些平原地区,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由于当地主要以平原为主,自古代以来,坟墓都是修建在平原地区的,有一些坟墓由于经久未修,导致不知所终。我们经常可以听说在华北地区,尤其是以前的中原地区,发现在一些农田下面有古墓。就是因为那些坟墓经过太长的时间没有人去管理,导致这些坟墓永远的埋藏在了地下,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位置。


所以在平原地区,其实有一些坟墓是因为以前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建坟墓的地方都是直接插在农田当中,而且以前的建坟墓都比较简单粗暴,甚至有些只是直接建一个坟堆没有立墓碑,那么这种坟墓很容易消失不见。所以作为后人有责任去为先人立好墓碑,然后每年都要进行维修,这样才是对先人的尊重,也不至于给别人带来麻烦。


少三番


关于农村坟地怎样完善这个问题,办法是有很多,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办起来却有点难了,因为影响到全村每户的家庭,而且每个地方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有时却不能一刀切,要遵从大部分的人同意才能实行起来。


在我们这里农村还是以土葬为主,很多去世老人都想自己死后可以入土为安。他们大部分的坟都是埋在村里山林上的,只有少量的埋在耕地上或者平原荒地。坟头埋在耕地上对于我们耕地农民来说确实有点不便,浪费耕地,因为耕地是我们用来耕种的,如果不制止年复一年这样下去,农村的土地到处都是坟头,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利的,阻止了土地的发展和利用价值。下面我说说我对农村墓地如何完善的看法。

一、统一集中建立公墓。在村里选一块荒地,用来做公墓地使用的,每个村委都统一集中建立,由村委或者政府带头实行和日后的完善和管理。这样就能为村里腾出大量的土地,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村里选一个山林或者荒地用来做坟地。从今以后,老人去世后只能安葬在统一规划的坟地上,这个当然也需要村委或者政府带头规划了,这样也是给村里腾出了大量的土地,而在统一规划的坟地上,做好一些绿化,刻好墓碑,相信大家每年去扫墓也会更方便一点。也不会找不到坟头或者拜错坟了。



三、在村里统一建立祠堂。这个是对于已经实行火葬的地方来说是比较好的建议,我知道有些农村已经实行火葬了,让村里老人去世火葬的骨灰盒都放在祠堂里,这样来也是方便我们后代的祭拜。


四、如果我们思想比较前卫,觉得无所谓的话,都改为海葬,海葬是一种比较节约、环保的方式。这样一来农村土地坟地乱像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用海葬的方式,很多还是以过去几千年留下的土葬传统方式。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关于农村墓地怎么完善?各位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