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也是國家獨立的標誌之一。清朝末期,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加深,清廷也設計出了第一面國旗——黃龍旗。其實在黃龍旗面世之前。清廷使用的黃龍旗是呈三角形的,只不過從樣式來看,不屬於正式國旗罷了。當時,有一國家沒有國旗,我國便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來覺得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自古以來,朝鮮半島就沒有國旗,有的只是紅、藍兩色組成的太極圖形,以此作為傳統的吉祥圖案。1875年,日本“雲揚”號等3艘軍艦先後騷擾朝鮮釜山、江華島一帶,藉機耀武揚威。後來,朝鮮忍無可忍,一炮便將日本的國旗擊落,日本抓住機會,馬上便對朝鮮發動戰爭。最終,朝鮮和日本簽訂了《江華條約》,標誌著朝鮮自此打開國門。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在簽訂條約的過程中,日本就一直向朝鮮灌輸國旗的意義,宣稱國旗就是國家的代表,是一個國家“至貴至重之物”。與此同時,日本見朝鮮到處都有紅、藍兩色組成的太極圖案,於是便單方面決定,將太極圖作為朝鮮王朝的國旗。然而,清廷作為朝鮮的宗主國,當然有一票否決權,清廷官員見朝鮮國旗的陰陽魚圖案和日本國旗極為相似,便不同意他們用。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1880年,中國清朝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寫了一本名為《朝鮮策略》的小冊子,他建議朝鮮最應該使用的是中國龍旗(黃龍旗)。與此同時,清朝駐日本公使何如璋也向李鴻章提議,朝鮮作為附屬國,本應使用黃龍旗,但是為了區別宗主國和附屬國的旗幟,只需要“圍繞以雲,微示區別,以崇體制”。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1882年,清朝在協助朝鮮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時,再次將朝鮮國旗的設計方案提上日程。清朝官員馬建忠,便是朝鮮國旗的總設計師,他原本主張朝鮮的龍旗只需在爪數上進行區別就可以(中國五爪,朝鮮四爪),然後再採用“白底、青雲、紅龍”的形式製作出來。可是有關部門卻給否了,原因是太麻煩,沒時間做那麼複雜的工藝。

此國無國旗,我國讓其使用中國國旗,後覺不妥,又在旗上加了8字

最後,馬建忠保留了朝鮮傳統,採用“紅色為底、青白兩色組成太極”的圖案作為國旗,又在四周加上了八卦,暗合八道之數。不過在1882年9月,朝鮮為了簡潔,再次將八卦圖案改為四卦。一直到1883年3月,中國通過了朝鮮國旗的樣式,並在其上加了8個字:大清國屬高麗國旗。關於此事,中國刊行的《通商條約章程成案彙編》中“中外各國皇旗及官民旗式”一卷有相關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