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书商昔日辉煌不在,如今处境及其艰难


民间书商昔日辉煌不在,如今处境及其艰难

从约翰·弥尔顿《出版的自由》这本书以及其他类似图书的出版过程,我琢磨出了一些和书本身关系不大的东西来——民间书商的危险处境。

都说书商是当今出版界最活跃的份子,他们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作选题,能够根据读者喜好进行炒作推广,能够丰富大众阅读市场。书商本来没有褒贬之分,我们得 承认他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方面的确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眼光敏锐,动作迅速,制作的图书商品化程度高,都是以前传统出版社难以具备的优势。如果没有网络写作 的疯狂发展,这种优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以延续,会不断给书商带来机遇,带来可观码洋。

不过,写作的网络化将会迅速改变这种境况。原因很简单,书商的先前优势不具备独一无二性,可以被复制,被盗用,被吸收,技术含金量并不高。一个传统出版社的编辑经过简单训练,也可以操作,甚至玩得更好,如果他们被挤兑急了的话。

只要盯住网络,看哪个长篇帖子关注度高,然后去争去抢。哄抬地价本来就是国企所擅长的伎俩。民间书商的创造力、策划能力、文字能力很容易就被消解,乃至 被忽略。这个书商本用来安身立命的技术用不上了,再如此玩下去就很危险,很快就会出局。曾是书商摇钱树的网络写作,恐怕也将是明天的断头台。

民间书商昔日辉煌不在,如今处境及其艰难


今天国内的书商,进入门槛也实在低,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行业道德都良莠不齐。源于天逐利目的,书商普遍存在炒短线的行为,看什么畅销就做什么书,缺乏长 远规划与投资,有的更只是捞一票就走。只要有两钱儿,逮住一个点击率不俗的网络作品,就可以开工。什么题材热,大家就不约而同地一哄而上,连夜赶制,拼命 建造山寨。选题原创力的缺失暴露了书商所有的短板。不止股市、楼市有泡沫,出版界也有。该到了玩点开创性行动的时候,毕竟不能比我们的祖宗还不着调,还不 成熟。

巡查历史,就会知道书商这个行当不是今天才有,明朝就有了,据考证,明朝有段时间仅苏州一城就有 37家书坊,这个数字不得了;炒作也不是今天才有,同样明朝也有过,一些书商或约请文人编书,或请名人写书,再或请名人点校、写序、作跋,甚至明代书商也 有请不了名人时,就假冒名人之名作序写评论等等,可与今天的书商一竞高下。

只是经过历史的断档发展,如今书商的等级数没有进化多少,抓选题技术、炒作模式、推作者路数,很多都是老祖宗玩过的,根本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经验体系,可供后来者继承发展,中国少有世界畅销书就是明证。

加上出版的被管制,民间书商的话语权也实在有限,有点像国营出版社的小丫头似的,名不正言不顺,买个书号,借个渠道,偷偷折腾,再或者以合作的名义,反 养着一帮体制出版社的大老爷。好不容易有一两个丫头壮实了,完全可以单干了,也只有一条路可走,注资进某家国有出版社,还不能控股,也就是没有最高决策 权,优势依然荡然无存。

危险在于,如果大老爷落魄了,混不下去了,醒过来了,小丫头就没得玩了,没有秘密武器啊。从目前的形势看来,传统出版社整合动作不断,看似真要醒过来了,如果书商小丫头再不玩点新花样,还在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挖掘行动,被收纳乃至被驱逐的命运很快就会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