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書商昔日輝煌不在,如今處境及其艱難


民間書商昔日輝煌不在,如今處境及其艱難

從約翰·彌爾頓《出版的自由》這本書以及其他類似圖書的出版過程,我琢磨出了一些和書本身關係不大的東西來——民間書商的危險處境。

都說書商是當今出版界最活躍的份子,他們能夠以市場為導向作選題,能夠根據讀者喜好進行炒作推廣,能夠豐富大眾閱讀市場。書商本來沒有褒貶之分,我們得 承認他們在繁榮文化市場方面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眼光敏銳,動作迅速,製作的圖書商品化程度高,都是以前傳統出版社難以具備的優勢。如果沒有網絡寫作 的瘋狂發展,這種優勢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以延續,會不斷給書商帶來機遇,帶來可觀碼洋。

不過,寫作的網絡化將會迅速改變這種境況。原因很簡單,書商的先前優勢不具備獨一無二性,可以被複制,被盜用,被吸收,技術含金量並不高。一個傳統出版社的編輯經過簡單訓練,也可以操作,甚至玩得更好,如果他們被擠兌急了的話。

只要盯住網絡,看哪個長篇帖子關注度高,然後去爭去搶。哄抬地價本來就是國企所擅長的伎倆。民間書商的創造力、策劃能力、文字能力很容易就被消解,乃至 被忽略。這個書商本用來安身立命的技術用不上了,再如此玩下去就很危險,很快就會出局。曾是書商搖錢樹的網絡寫作,恐怕也將是明天的斷頭臺。

民間書商昔日輝煌不在,如今處境及其艱難


今天國內的書商,進入門檻也實在低,無論是職業素養還是行業道德都良莠不齊。源於天逐利目的,書商普遍存在炒短線的行為,看什麼暢銷就做什麼書,缺乏長 遠規劃與投資,有的更只是撈一票就走。只要有兩錢兒,逮住一個點擊率不俗的網絡作品,就可以開工。什麼題材熱,大家就不約而同地一哄而上,連夜趕製,拼命 建造山寨。選題原創力的缺失暴露了書商所有的短板。不止股市、樓市有泡沫,出版界也有。該到了玩點開創性行動的時候,畢竟不能比我們的祖宗還不著調,還不 成熟。

巡查歷史,就會知道書商這個行當不是今天才有,明朝就有了,據考證,明朝有段時間僅蘇州一城就有 37家書坊,這個數字不得了;炒作也不是今天才有,同樣明朝也有過,一些書商或約請文人編書,或請名人寫書,再或請名人點校、寫序、作跋,甚至明代書商也 有請不了名人時,就假冒名人之名作序寫評論等等,可與今天的書商一競高下。

只是經過歷史的斷檔發展,如今書商的等級數沒有進化多少,抓選題技術、炒作模式、推作者路數,很多都是老祖宗玩過的,根本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經驗體系,可供後來者繼承發展,中國少有世界暢銷書就是明證。

加上出版的被管制,民間書商的話語權也實在有限,有點像國營出版社的小丫頭似的,名不正言不順,買個書號,借個渠道,偷偷折騰,再或者以合作的名義,反 養著一幫體制出版社的大老爺。好不容易有一兩個丫頭壯實了,完全可以單幹了,也只有一條路可走,注資進某家國有出版社,還不能控股,也就是沒有最高決策 權,優勢依然蕩然無存。

危險在於,如果大老爺落魄了,混不下去了,醒過來了,小丫頭就沒得玩了,沒有秘密武器啊。從目前的形勢看來,傳統出版社整合動作不斷,看似真要醒過來了,如果書商小丫頭再不玩點新花樣,還在從事技術含量不高的挖掘行動,被收納乃至被驅逐的命運很快就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