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環割促花技術

環割運用與農業生產已有悠久的歷史。在《齊民要術》種棗一節:“反斧斑駁椎之,名曰‘嫁棗’。不斧則花無實;斫則子萎而零落也。”意思是:“用斧頭的背面,把棗樹樹幹打傷,促進結果。”這種方法類似現代的“環狀剝皮”的原理。許多地區至今還在應用,稱之為‘壓棗’、‘刪樹’、‘開甲’、‘割樹’和‘騙樹’等方法。梨樹雖然與蘋果相比成花容易,但是部分梨品種生長旺盛不易成花,也需要在5月初至6月底採取主幹環割措施抑制樹體生長勢,促進梨樹花芽分化。

主幹環割主要是針對樹體生長旺盛的幼樹,一般樹齡3年以上,離地面30cm處主幹粗度超過5cm的植株個體。當幼樹新梢接近停長、且大部分新梢長度在60cm以上時,就需要採用環割抑制新梢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在樹體進入盛果期後,只需要針對部分強旺新枝進行環割處理。老齡樹不採用環割措施。凌天亞等研究表明,5月初環割處理後可以明顯增加葉片幹物質含量如可溶性糖、澱粉等,並降低葉片中N、P、K含量。葉片碳水化合物積累增加和N素下降時期正好和花芽生理分化期吻合。且採用環割處理的實生群體成花數量要顯著高於未進行環割處理的實生群體。

梨樹環割促花技術

環割工具


梨樹環割促花技術

主幹環割


梨樹環割促花技術

主幹環割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