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妻子去世,通知娘家人的习俗吗?

五谷能分


出嫁女人去世,不管在夫家是长、平、晚辈,做为男方通知她的娘家人是必须的。这些不属传统文化,这是出于人性本能的一种交代。人家的女人嫁给到你家,死了不通知埋罢了完事?可能吗?

传统文化涉及的是不同地区和所处不同环境,通知的方式和一些程序不同,现在的信息方便比过去也快捷简化。病危,突发急病,来得及的立即通知,与逝者见最后一面。去世了要在穿衣,整容、入棺,火化、入土几个环节向娘家来人报告并复验通过。从道理上讲,生病忙于照顾可以电话通知或传口信,一旦去世,电话通知并再亲自上门,晚辈要跪下磕头汇报求得谅解那套程序,在我们家乡叫“跪门”。

有两种特殊情况的通知要仔细斟酌,一是娘家只有风烛残年的父母,不想让他们忍心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暂瞒一时是一时,不过也要与娘家的其他近族人协商做个铺垫。二是女人生前和娘家人有较深的隔阂遗言交代不通知,这种情况也不能听逝者的,应由无利益纠葛的第三方帮助协调,即使娘家不来人也不能不通知。

尤其还有遗产继承和正负债务处理的问题,尤其在逝者有父母、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的,这涉及到法律,也涉及道德,不通知根本不行。


泰山木32140178


有啊,必须得有的。不只是妻子去世,就包括男方去世,女方也需要去人的。

我这里可以讲两个人,一个是我姑爷,还有一个是我的高祖母。

我姑爷在我初中的时候就去世了吧!去世当天他们就告知了我爷爷。我爷爷孩子从去世第一天一直到最后一天都在那边帮忙。而我爷爷的几个孩子家里也是会被派出一个代表过去,走完全程。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出殡的前一天,我爷爷这边需要抬过去一头猪,还有一些画圈等等东西,就是送给去世的人的东西几乎都得准备好。

当天我爷爷这边的人几乎举家都得过去,反正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行大概有20多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过去了。

我的高祖母,年纪大概有90多岁了吧,今年过年的时候刚刚去世。

去世的当天,家里的长辈就让赶紧通知高祖母的娘家人,听说同辈也就只有一个人还在了。我们的习俗是选择出殡的日子是必须要娘家人在的,也需要经过他们看过看可以定这个日子。

另外在高祖母病倒的时候,她的娘家人也来过。我们这边的亲戚们都将高祖母的情况一一说给他们听。我奶奶说这个是怕他们追问我们是否对自己家的老年人不好,所得好听是说给他们,其实感觉有点像汇报。

嫁出去的女儿一直到去世都会有娘家人过问的,其实也是希望女孩儿能在男方这边过的好。


黑鹿咖啡


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我们这边,妻子去世了,不通知娘家人,都下不了葬。

我们这边,女人去世,第一时间到娘家报丧,甚至在病情不好的时候,都必须通知娘家人。

娘家会派人来,有兄弟就兄弟来,兄弟不在了就是子侄来,必须有人来吊唁。

表明,娘家有人,不能欺负我们家的人,生前不行,死后也不行。


早年间,村里有家儿子看不上媳妇,媳妇在家带孩子种地,男人在外面工作,结果不给媳妇钱,外面还有人。

后来媳妇就吞金自杀了。

死了之后,娘家人来了,开始闹。

娘家嫂子直接开骂,控诉男的陈世美,置妻儿于不顾,导致小姑子的自杀。

并且提出要求,男的披麻戴孝,家里财产都给两个孩子,不能娶外面的女人,否则不能下葬。

通常披麻戴孝的是儿女,不会是配偶。因为男人的渣,娘家人才提出高要求。

答应了娘家人提出的要求,才同意下葬。

只是可怜两个孩子,年纪小小没有了母亲,跟着父亲去了外地,结果父亲还是娶了外面的女人。孩子回到家,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亲近的也就叔叔伯伯舅舅姨姨了,终归没有了自己的家。

这种情况,可以不通知娘家人吗?

这已经不是通知不通知的问题了,自家的女儿在婆家受委屈都自杀了,娘家人会不请自到,捍卫自家女儿的权利。


所以,女人去世,还是老老实实通知娘家人吧。


小布头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妻子去世之后通知娘家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我不知道其他地区的习俗,但是在我们山西长治这里如果妻子去世了,最先通知的就是娘家人,因为娘家才是妻子生前最亲的亲人。

在我们山西长治这边家里不管是办任何事娘家都是排在首位的,特别是妻子去世的事更是应该最先通知娘家人,不然的话你这个丧事就别想办的顺顺利利痛痛快快的了,娘家会找你麻烦的。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发生我家里的事情吧!我老公的二姐在九八年的时候查出患肝癌的,二姐她从得病到去世才三个月时间就去世了。我老公和他的家人都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但是难过归难过后事还是要办的吧!二姐去世后,二姐的孩子就会到娘家去报丧,娘家接到报丧之后就会去看看男方给准备的后事如何。

结果发现二姐的丈夫都给二姐穿着是二姐生前穿过的旧衣服,娘家人一看肯定会生气了。不管怎样她与你同甘共苦为你生儿育女操劳了一辈子,在她去世后也应该为她准备几身像样的衣服吧!人的一生从生到结婚再到去世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你怎么可以给穿旧衣服呢?再说又不是因为实在穷的买不起,作为一个男人也太不像话了吧!

就因为我们让男方给买新衣服而起了争执,我们是坚持让给换新衣服,男方是坚持不换。最后我老公说不行衣服我来买,男方还是不行,就因为这件事最后双方弄疆了。二姐的女儿和儿子也跟他舅舅吵得不可开交还差点打起来呢!最后男方同意给买身新衣服给放进棺材里,结果衣服买回来男方只给放了一件上衣裤子让女儿的婆婆穿了,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从此断了来往。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题出这样的话题呢?难道你不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吗?


默默93982梦中的旅行


妻子去世了,肯定通知娘家人啊。

平常关系再差,也要通知。

来不来,是他们的事;通知不通知,是我们的事。

关系再差,他们也是妻子的亲人。大多数人,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原谅,送亲人最后一程的。

所以,我们不能让人挑礼呀!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结婚第一年,要过年了,她母亲嘱咐她说:“按照咱们这的风俗,结婚第一年,新媳妇都要把走戚走个遍。你可一定要买礼物,别空手,让人家说咱不懂礼啊。”

朋友嘴上答应着,心里盘算着。

结果过了大年初一,一问公公婆婆,丈夫;大姑姐;大伯;一家人齐声说:“我们家没亲戚。”

姑?姨?舅?

亲的没有,叔伯总有吧?

“都没有!”

一家人异口同声。

朋友就信了,以为真没有。

因为她结婚那天也确实没见到男方的亲戚。

结果不到两年,她婆婆,生病去世了。

姑;舅;姨;……亲的,堂的,来了一大堆。

朋友都蒙了。

这哪儿冒出来的一堆人?

一问丈夫才知道,原来他家的亲戚,前些年因为照顾老人,兄弟姐妹都打的不上门。

老人去后,都断了来往。


乐乐安安


在中国民间传统的丧葬文化中,不管是妻子去世,还是丈夫去都要通知娘家人,这种民俗称之为“报娘舅”。这里我说说传统丧葬文化的“报娘舅”和娘舅参加葬礼的一系列程序。

孝子报娘舅

旧时老人去世后,首要报家族中的人,并在族中挑选能主事的人,以主事人为主统筹安排整个丧事。“报娘舅”就是由主事人安排的。

报娘舅一般由众孝子中的长子到舅家去,由一到两位堂兄弟相陪。如果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就由长女去。“报娘舅”时要计算娘舅家嫡系族亲有多少人,然后根据人数带上米、菜和酒。到了娘舅家那边时,进门是有讲究的,一般要进年纪最长且健在的娘舅家里,后面的事就听从这位娘舅的安排。如果这位娘舅安排孝子到每个嫡亲家报,孝子就得上门去。一般娘舅不作如此安排,只要到他一家就行了。

过去“报娘舅”的孝家一般要穿孝服、戴头斗笠、腰系草绳,打赤脚。现在一些地方还有这样风俗,只是在打赤脚上有一些变通。以前是一路走去都要打赤脚,现在一般到了娘舅家门口才打赤脚,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娇嫩了,打赤脚走不了路,耽误时间。

孝子进了娘舅家后,放完放鞭炮,要先进堂屋(厅堂)跪拜娘舅的祖先牌位(或神龛),然后才按辈分逐一跪拜娘舅家的人,包括比自己辈分小、年纪小的人。民间说法是,跪拜的人越多,去世的老人的罪孽就越少,也就是说在为老人减轻罪孽。过去孝子在娘舅家里即使碰到狗也要下跪。

娘舅家接到孝子后,必须马上做饭给孝子吃,绝不能让孝子不吃饭回家。在孝子回去时,要打发孝子一两升米,称为“梁米”,一个红包,称“发财包”,两双筷子和两只碗,称“发人碗筷”。

娘家人“看活”

接到孝家的“报娘舅”后,由接待的娘舅通知其它的嫡系族亲,一起到这位娘舅家里做一餐饭,在吃饭时商量怎样“看活”和吊丧。看活,又称看生,是丧葬文化中的一部分。旧时,因民间忌讳说是去看死人,打击了一大片,就委婉说是去看去世者的亲人,如去世者健在的配偶,如果配偶不在了,就看望其儿女,称之为看活,也就是安慰活着的亲人。

旧时的老人不如现在的老人条件好,现在的老人有病进医院,医院没办法治了,就放在家中让其寿终,而有的地方推行火葬,从医院直接拉到殡仪馆,因此大家对其死因都一清二楚。旧时的老人得病没有这样的条件,最多也就请郎中到家里看看。那时交通完全靠走路,老人去世的原因,即使左邻右舍也不一定清楚,娘舅家的人就更加不清楚了。因此,旧时的看活,说明白一点,实际上就是娘舅与族人一起“验尸”的一道必须走的程序。

娘舅家里来看活时,一般只派五六个代表过来,如果去世者是女的,那么女的来得多点,如果是男的,男的来得多一点。除了拿些香纸外,看活时是不需要拿任何礼信。

看活的主要任务是将去世之人衣服离去,仔细看一遍,一是看是否有中毒的症状,二是看是否身上留有伤痕。以此判断去世之人是否善终,生前是否受到虐待。看活时,去世老人的家族一方也要有至亲在场,或者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在场,共同鉴证。

看活在旧时代是一种维护去世者权益的一种手段。一是娘家人维护出嫁女人身权益,免得在男方家受虐待而亡。二是当出嫁女年老之后,就成了维护出嫁女老两口的人身权益,免得老两口受子女虐待而亡。

如今的看活已失去了旧时的意义,变成了一种传统礼节。

娘家人吊丧

娘家人给出嫁女或女婿吊丧,有的地方又称为“吃豆腐”,也就是参加丧礼。旧时,娘家人在完成看活的程序后,如果去世者属非正常死亡,那么家族就要开宗祠,全族的人要往死者家中吃“人命豆腐”,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去世者年登寿满,娘家人的嫡系族亲请了鼓乐队,抬着特制的抬盒,带着丰厚的礼金前往吊丧。而孝家以最高的礼仪接待娘舅家的人。娘舅家参加丧礼的人要参加送葬,一般不送到墓地,只送到半路上就快速转回,有一句老话说的是娘舅送葬:“娘舅转得越快,外甥发得越快。”

中国地域广阔,丧葬文化也是各地有各地的习俗,有时同一个村,不同姓氏丧葬习俗就有区别。我以上说的习俗主要是南方地区,就是南方也不一定都是这样,丧葬习俗因地而异。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出嫁女去世,还是出嫁女的丈夫去世,都要报娘舅家,除非娘舅家确实无人了,过去如此,现在还是如此,这是人之常情。


关山听风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人情事故什么都不懂,你在这个社会白活了几十年。不论是男是女,去世后都得请娘家人,这叫报丧。人逝后先给娘家报丧,开吊之日派专人再去请,而且要鼓乐迎接,如路途遥远,还要派专车去接。娘家人是上宾,迎来后要特殊招待,还要给孝子训话,娘家人不来不能发丧,这种习俗至今传承不衰。


奇疆6688


江苏淮阴这边的风俗是跟讲究的:俗话说得好,姑娘活到九十九,娘家还得绺一绺。女人去世,第一件事是孝子穿上重孝,手持哭殇棒(竹杖),亲自去老娘舅挨家下跪报丧(别的亲朋好友可委托其他人可以用各种方法把信即可,人家也是闻讯就到),即使娘家没有啥人了,那么再小的人来了,那也必须尊为丧主,只有丧主来了,蒙脸布才能请丧主盖上,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权利。丧事一切礼数都得先尊重娘家人的意见。入殓的时候,孝子必须红纸包斧,跪请丧主封钉,其他人无权代替。出棺的时候,娘家人不到,是不能出棺的,落葬时候,还得让老娘舅(丧主)肯定过后才算妥当。以后捧七,周年忌日都得请老娘舅来参与的。


三元风水师老朱


妻子病死前,就要通知娘家人的。暴死的,更加要通知娘家人,如果长期夫妻不和,最好是娘家人来了再安排,免得别人怀疑你婆家人害死的。我有位同学,俩公婆吵架,老公失手打死了她,娘家人要拼命,她婆婆和她女儿跪着求舅舅放过她老公。舅舅心软了,才没有追究法律责任,因为不想让外甥无娘又无爹了。



古代,有娘家人不到场不允许出殡下葬之说,鲁西北至今保留着娘家侄子(仅仅是娘家人)在坟上下葬前行叩拜礼的风俗。妈妈去世,外甥必须亲自登门去给(姥爷门上)舅舅磕头报丧后方可治丧,其它亲戚可另行安排人去报丧,现在农村许多地方也还是遵循这一传统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