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垂釣過程中經常會約到一些比較奇怪的事情。比如大家一起去釣魚,用的同樣的窩料,同樣的餌料,釣位也裡的很近,發窩的時間也是差不多,但是有的人就能持續連竿,有的人就釣幾條就停口,更可怕的是往往是自己這停口,是不是很讓人頭疼。這種現象充分的表明了垂釣遠遠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我們在垂釣黑坑的時候最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釣友們俗稱“打閉口”就是指釣點附近,因為其他釣友窩子發的好,起魚頻率快,所以附近的魚群都聚到那邊去了,自己這邊除了剛發窩時,有那麼三五口,剩下的時間,只能看著浮漂發呆了,最糟糕的是,這種情況在後期幾乎很難改善,不管是調釣、改善餌料味型、調整餌料狀態,都很難將魚口的情況改善一二。這種情況還比較容易接受,畢竟別人的窩料可能是高科技,就是比你的香,魚兒就不吃你的餌。但是要是使用一樣的餌料還出現被“打閉口”的情況,就是超級鬱悶了。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自身的垂釣技巧和一些小細節沒有處理好的原因。我們經常垂釣的淡水魚又一個非常特殊的習性,就是魚兒的警惕性或者反過來說魚兒吃餌的膽子,是和魚兒的多少有直接關係的。魚兒越多,魚群的密度越大,魚兒的膽子就越大,魚兒的警惕性就越低。一旦形成一定規模的魚群,魚兒就會變得非常瘋狂,你就是用石頭砸,魚兒也不會散。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根據魚兒的這一特點,垂釣者在打窩後,一旦有發窩的跡象。這個時候首要的並不是優先上魚,而是先要聚魚、留魚,一旦魚群達到了一定的密度,就算附近的釣點、窩點,比此處的窩料更香、營養更好,魚兒也不會感興趣,只要魚群不散,育兒師不會離開窩子的,這時往往不可著急上魚,一定要注意即使補窩的問題,要讓窩子持續發揮誘魚、留魚的作用。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現在大家釣魚一般都採取誘釣一體的方法,這就要求垂釣者要有著很紮實的基本功。即便是野釣,我們的拋竿落點高度一致,才能讓誘釣一體發揮出好的效果。如果做不到這點,即便是你有其它方法打好了窩子,然後拋十竿,有八竿拋在窩子外,窩子的效果可想而知。即便是窩子不炸,你的漁獲也好不到哪去。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還要注意一下這個原因。窩子裡的魚總是那些比較生猛的先被釣上來,剩下的就是比較狡猾了。所以在持續上魚一段時間後,會出現魚口變滑的情況。這些比較狡猾的魚兒會在窩子最為邊緣的位置觀望,在生猛的魚兒被釣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刻意的向窩子邊緣拋竿,以增加上魚的持續性。

發窩後有人越釣越多,有人卻是釣幾條就停口了,這是為什麼

最後重要說明一下,那就是窩料變質的問題。我們的窩料在溫度高的情況下很容易變質,如果我們的窩料遺留太多,很可能會變質,還有就是窩料和水底的淤泥相互混合也會致使窩料變質。窩料變質後味道發生變化,就有極大的可能炸窩。我們補窩時往往不可多補。還有就是我們手中的窩料也要注意是否變質,變質後絕不要再繼續使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