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次疫情,你觉得今年五一还能放心出去玩吗?为什么?

伟子出品


肯定没心情出去玩,因为疫情当误了太多的时间,没办法出去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等疫情过去要好好工作多挣钱,把失去的时间赶紧补回来。


快乐相伴999


今年春节没能自驾游,的确是一个遗憾,我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要去几个景区,愿望是在有生之年玩遍祖国山山水水,今年疫情突然爆发,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一直在家里呆着……但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自由的向往……今年五月,正是繁花似锦的月份,那时疫情彻底消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活在美好的大家庭里,还有什么理由不出去看看美好的河山呢。我期待到东岳泰山去“一览众山小”,期待到黄山去看看天都峰,重登雄伟壮观的长城,春天来了,为五月出游欢呼……


佛顶山问答


此次疫情虽然来的凶险,但是我认为还是要分地区的!比如成都吧,我认为控制很好,就拿我爸工作的那个小医院为例,他那儿隔离的亲密接触者都已经于昨天全部出院,这也许是个个案,但我认为,其他医院肯定也就这几天逐渐排除吧,有问题的应该也是这几天就暴露出来!二来,我认为政府的控制也是很给力的,小到我们小区的检测和消杀都很到位,我很有信心5月至少近郊应该可以稍微玩玩吧!而武汉,我认为感染的人太多了,5月不知道可以翻篇不?🙏武汉,加油💪!中国,雄起!


西米妈呓语


酷妹儿刚回答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再与喜欢旅行的朋友探讨一下,我的观点是:疫情结束,五一也并不能让我们放心的去玩。

一,最乐观的看法。

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疫情在四月初之前结束,距离五一还有一个月时间。再按照他说的,病毒潜伏期可能为30天,正好到五一。

那么,我们能在病毒潜伏期最后一天再加一天,就放心出去玩?这个心理素质需要很强大。

要出去玩,也是短途,附近,自驾或者人少的地方,野外。根本就是没有放下心来。

二,稍微悲观一点的看法。

我们就认为新冠病毒疫情经过返工潮后,也没有反复,谁敢保证四月份就一定完全结束?

钟南山院士对四月份之前的说法也是预估,我们当然祈祷最好如此。

但万一四月份还有,即便是零星的,五一也不能让人放心出游吧?

三,最后,可能比较悲观

再根据非典的消失,结束在7月份,高温杀死了病毒。这就不用说了。

所以说,五一旅游,不要抱有太大希望了,还是老实一点,或者周边走走,短途自驾转转吧,想出境游怕是人家也不让你去,也没有人敢组织吧?


酷妹儿圈


五一,还有两个月整,放心吧,没有问题的,到时候肯定可以放心出去玩。

3月初基本就可以出去玩了,但是疫情严重的地方肯定是没有办法了;大家多一些耐心吧,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了。

最近很多省份已经好几天0增加了,只要天气暖和不增加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多数省份现在已经开放,景区已经陆续开放了,有时间现在就可以出去走走,现在各景区人很少,去走走感觉真的很舒服;

2月23号,杜杜出去逛了一下,山里人很多;

去了好几个景区,景区都是只开一个门,人都不是很多,非常适合出去玩。

春天已经来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气暖和,真的是非常适宜出门的季节;

从过年到现在,大家都基本没有出门或者很少出门,现在这么好,大家肯定都想出去;但是疫情形式还是很严峻的,大家出门还是要错开人流高峰,如果能非周末出行,那就太完美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山里很漂亮,古镇也很美;大家都可以去玩玩,大家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有山,就登山吧;有水就玩水;有古镇或者古村,就去;总之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旅行者杜杜


鉴于目前疫情发展和控制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五一”出行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能否放心游玩,那又另当别论了。

1. 心理因素。

不少人会以非典为例进行推论,可我以为这次和非典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病毒的致死率不如非典,但是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途径广,潜伏期长,影响范围大等特性,决定了它对人们的心理威慑要超过非典。

简单的说,非典时期,既便是国家明令暂停旅游的那两个月,对于大部分非疫区的民众来说,除了旅游相关的直接从业人员以外,普通民众影响不大。甚至于客观一点说,当时的疫情对于很多无感染地区的人来说,只是电视上的一则新闻,一组数字,虽然也会有同情,有叹息,但要说有真正感同身受的刻骨之痛,那么未免有些虚伪。

但这一次不同,疫情蔓延到了全中国,到现在,大部分的地区还在实行交通管制,小区封闭管理,病例真正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切肤之痛。

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逐步控制。但是,我相信,即使在国家全面解禁之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家还是会心有余悸,担心是否还会有潜伏病例,是否病毒还会隐藏在角落……短期内,是不会敢随意出行的。

2. 经济因素。

如果说非典时期,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这一次,甚至于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一个多月的全国大部分行业停产、停工,除了部分比较稳定的铁饭碗以外,大多数的家庭都出现了减收,甚至绝收的情况,这还不说因为疫情给一些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亏损。而且,这种情况,对于部分行业,也许要持续两三个月,许多普通人面临的房租、贷款、日常开销等,都只能依赖过往积蓄来支撑。这就意味着,即便疫情结束,不少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那么,作为非必要开支的旅行费用,必然会被缩减。

3. 时间因素。

虽然去年的年末,假日办公布的2020年节假日公告中,提到可能会延长“五一”假期。不过,由于这次春节假期的被迫一延再延,“五一”很可能会缩短假期,即使国家不公示,但部分企业和个人,大概也会为了补偿之前损失的时间,而减少休假。这就决定了,“五一”未必会有充足的出游时间。

所以,综上所述,今年“五一”,大多数人不太可能放心的出游,即便想要放放风,更多的可能会选择短途旅行,近郊乡村山野,自然空气较好,人流比较分散的地方。而不会做太长时间的长途旅行,会避免去游乐场所,或人群扎堆的旅游景区。这一状况,甚至可能会延续到暑期,真正旅游恢复,也许要到“十一”,至于很多人提到的“旅游报复性增长”,应该要到明年才会出现。

爱旅行、爱美食,希望疫情早日解除,我们能一起去看世界,欢迎关注!


古道驿马行江湖



第一,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像大城市和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人们都会有意地去回避。最多去周边的山区、农村和海边旅游。

第二,国外和周边国家的疫情还在蔓延,输入性病例还在发生,这也会影响人们出行旅游的心情。估计我国上半年还会管控出入境旅游。毕竟大家对出国旅游和外国人到国内来旅游都还是不放心。


第三,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可能会有变化。现在除武汉以外的地区,都从严防严控抓好防疫转变到抓防控和复工生产发展经济上来了。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太大了,耽误的时间太长了,所以疫情过后主要的精力就是抓生产,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因此双休变单休,取消小长假都是有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大家也没有时间出去玩了。

第四,因为疫情对大家的经济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疫情过后忙着挣钱才是硬道理。只有兜里有钱了,疫情阴影彻底消除了,出去旅游才能够放心。


所以我感觉今年五一出去旅游还是不放心,大家还是以周边游乡村游为主吧。

亲爱的朋友,你有什么看法呢?

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龙井大伯的退休生活


我认为,疫情之后,今年五一是否能放心出去玩,得看具体情况,尤其是疫情的控制情况。


假设一:如果疫情在2020年4月初之前彻底结束

如果疫情在4月初之前彻底结束,再经过一个月(整个四月份)的逐渐复苏,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出境旅游会爆发式增长、出现爆火的情况,而国内游会出现旅游人数增大,但不会出现爆火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国内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的情况。一是因为原本有出国计划的人,受到疫情影响,放弃了春节出国旅游计划,而在劳动节期间,这些人会继续出国旅游;二是因为国外旅游人口密集度低,不像国内旅游景点拥堵,这次疫情给了大家一个教训,很多人不会像以前那样扎堆旅游,至少在五一节期间还不会那么快忘了伤疤,人们会更倾向于出国旅游。


假设二:如果疫情在2020年4月初之前只是得到有效控制,还未彻底结束

如果疫情在2020年4月初之前只是得到有效控制,还未彻底结束,那么在五一国庆节期间,出境游与国内游都不会出现火爆情况,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是因为政府会加强旅游景区、旅游行业的管理与限制,积极控制国内景区的人流聚集;二是国外很多国家的进出入境管理局会限制中国游客入境,甚至在五一期间还未取消入境禁令。


国际旅游达人南夕


旅游这种消费行为是需要内驱力与外驱力共同推动的。

假设乐观估计疫情在今年3月逐步缓解,各地景区开放,饭店、宾馆正常营业了。

五一长假人们就应该赶紧拿出落满灰的旅游计划,用美景来安抚自己紧绷的精神,用美食来放纵自己拘禁太久的身体。五一旅游应该是有内在需求的,但是这次可能会遇到几个现实的问题阻碍需求的释放。

1、因为防疫而造成的上班时间一拖再拖,可能使部分企业取消五一长假,或者缩短假期。

2、因为疫情造成了收入损失,人们会削减支出,旅游作为高级需求被砍掉。

3、因为疫情期间的卫生安全教育,使得人们排斥人口聚集场所,因此排斥会引起聚集的旅游。

所以旅游需求内驱力是存在的,但时间条件、物质条件、安全保障会成为阻力。只有那些有时间、有经济基础、注重自我防护的少数人群才可能在五一出游,比如自驾游和房车旅行。

这就逼迫各地政府、旅游景点和从业人员们从外驱力入手,分析游客需求,进行旅游项目创新,提高安全防护和服务质量,用强大的外驱力来吸引游客。

文中照片皆是作者游历中拍摄,拥有著作权,请勿做他用。


来去一念间


因为这次疫情,今年五一放心出去游玩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

旅游业在经济层面与消费层面都是一个“备胎”,毕竟旅游业是一个吃饱了撑出来的行业,在经济祥和发展的时代里会取得快速的发展,但是遭遇天灾人祸、经济萧条的失序时代,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2020年我国突发的疫情事件,自全国范围内推广隔离举措,延长春节假期,并倡议非特殊、必要行业尽可能延长假期和在家办公之后,很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或直接宣布倒闭、裁员、减薪以度过难关。很多工薪阶层、中产阶级突然发现,如果一两个月不能正常上班,就会陷入赤贫困境;很多自主中小微创业者、商铺生意经营者也发现,如果这种现状持续两个月,自己连房租都交不起。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没钱,没存款,陷入了“中产阶级陷阱”。敢于冒险去追求诗和远方的,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家沉寂一段时间,调整一下自己。

虽然宅在家里实现了时间自由,但也入不敷出丧失了支付自由。为做好家庭防护,仅口罩就花了不少钱呢。虽然国家出台了控制物价的举措,但很明显,小区外面的蔬菜和食品都涨价了。自己辛苦攒下来的钱,不值钱了。正因如此,也愈加感受到存钱的必要性,开始为以前大手大脚花钱消费而忏悔。

待疫情过后,很多人会忙着找工作或者正常复工,“报复性工作”——“报复性赚钱”——“报复性地存钱”,以应对未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不会一如既往地花钱享乐,相对于其他生活方式,旅游会被很多人优先舍弃。

病毒的“余孽”可能还要飞一会,短期不出游是为了长期更自由。

无疑,2020年的中国,输在了起跑线上,波及各个行业,服务业尤甚,对于旅游、餐饮、演艺业等人群聚集性产业而言,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长达一个月的停工、停产、停流动的时间里,导致各个层面的“延误”。

疫情过后,各行各业及每个社会个体,需要跟时间赛跑,把因“延误”而导致的价值损失,尽可能地挽回或者降到最低。企业必然夜以继日,个体必然加班加点,更多地创造价值才会有效的补偿损失。

根据钟南山最新发言,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第二轮隔离期已经开始,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街区,真正的全面防控最近几天才开启。那也就意味着,非特殊、必要行业,估计要到2月底,3月初,才能恢复“防范式营业”。学校何时开学,目前尚未明确时间,这也意味着暑期的推后或缩减,而暑期正是每年中国旅游的黄金消费期。

有人呼吁恢复“五一假”以重整旅游消费经济,但是如果疫情在2月底宣告结束,从3月到5月,两个月的时间,不能完全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阴影,也不能把跟时间赛跑,报复性挣钱的人们,从紧张的工作中拉回到旅游景区,出现万人空巷,举国出游的盛况。

因此,将会出现旅游消费时间的系统性崩塌——错过了春节黄金周,错过了赏春游高峰,过错了五一高峰,也有可能错过暑期的“井喷式高峰”。

因此,从时间轴来看,上半年想出现旅游业的“报复性增长”,也不大可能。这个可能性,理想状态将会延迟到十一黄金周,紧接着进入旅游淡季。

2020年,剩给中国旅游的,或许只有十一以后的“夜经济”和“冰雪游”时间。

四是“运营包袱”。认清旅游业本质,做好未来谋划,方能熬过疫情,也有可能输给市场。

综上所述,2020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中国旅游的“停滞期”和“过渡期”。这对于原本就因为盲目投资,正常营业都处于半饥不饱,或者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旅游投资经营主体而言,不是毁灭性的打击,而是不可修复性的摧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