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福建漳州市幾個縣也有潮州打鑼鼓潮劇分佈?

做年有變


莫問福建漳州一些縣,為何也流行潮州大鑼鼓,潮劇等,我看一點都不奇怪!學過歷史的人都知,漳州本來就是從泉州和潮州拆出來,設立的一個州。

唐朝垂拱二年(686年),朝庭在潮、泉二州之間新設漳州,劃潮州和泉州的各一部分,作為漳州轄地。最初州治在西林,即今雲霄縣境內,後才移至今漳州市區。

公元711年全國設置24都督府,潮州、漳州、泉州都歸福州都督府(後改經略使)管轄,734年後潮州才重歸嶺南道經略使管。

歷史上潮州(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和梅州五地級市)還不止一次歸屬福建,正因為潮州本來與福建多有交集,加之漳州的一些縣原又是潮州的,所以漳州的東山、詔安、雲霄等等幾個縣的傳統文化,包括民間曲藝,如潮劇、潮州歌冊、潮州大鑼鼓和潮州音樂等與潮州的一樣,都是一脈相承的。今天兩地雖不同省,但語言同系(潮州話是閩南話的分支),文化同根,民風民俗相近,就不足為奇了。





清流正聲


明朝元年朱元璋才將福建省閩南地區的泉,潮,漳,三地中的潮州劃給廣東省歸入嶺南粵東地區,並設置“汾水關”為界,福建全流域的“員江惡溪段至出海口”也劃歸廣東省。之後“員江惡溪段”被原廣東省海陽縣人民改稱叫“韓江”至今。廣東省“潮劇”始於晉時揭陽淅分出的潮陽縣。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將福建閩南地區的潮州部分劃歸廣東省粵東區域同時將福建省的“薌劇”傳入廣東省粵東地區融合於廣東省自身的潮陽縣創始的“潮劇”至今並擴散傳播於福建省閩南地區一些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