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万物生而有序,当米诺斯文明退潮之后,迈锡尼文明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落地生根。面对遥不可及的迈锡尼文明,我们只能依靠想象的颜料去为那段空白的记忆上色,而伟大行吟诗人荷马留下的《荷马史诗》,成为了我们手中至关重要的画笔。《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前者主要描绘特洛伊战争下的相关图景,后者讲述奥德修斯漂泊海上最终归家的故事。流传至今的史诗,相当于从古跨越而来的一座桥梁,循着它的文字轨迹,我们能够感受到迈锡尼文明的气息滚烫,触摸早期人类的生存形态、信仰与意识的幽微发展痕迹。

走近《伊利亚特》,战争的残酷血腥溶解于每一个韵脚,两性的天平找不到平衡的支点,英雄成为普遍的仰望,这便是迈锡尼文明时代的星星点点。细细察读《伊利亚特》,每一处着力点的背后,深藏文化的蕴意,刻镂人类特定发展时代的模样。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伊利亚特》描述了特洛伊战争下的相关图景

男性的强权时代,女性注定悲情

《伊利亚特》以男人征伐作战为主要叙述点,其中的弱势女性角色只是男人至高无上荣耀的牺牲品。在传统古希腊神话之中,女性角色可避免地承受着悲剧的角色,宙斯每一段风流韵事里的女主人公都逃不开命运的劫难,被宙斯诱骗了的欧罗巴,惨变成母牛的伊娥,她们都是男人欲望的陪葬品。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特洛伊战争

追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帕里斯夺走海伦,两国开展了十年的兵刃相接。我们把倾国倾城貌海伦判为战争的罪魁祸首,海伦也自责地揽下可耻的罪名。海伦把自己贬为一条可憎可恨、心术邪毒的母狗,恨不得在母亲生下自己的那天就死掉。她自叹宙斯给了她和帕里斯可悲的命运,让他们的秽行成为后代世人诗唱的内容。所有的旁观者都指责海伦,她自己也自认其罪,所以海伦就沦为枪靶子,任人评点。本来是男人之间欲望争抢引起的矛盾,最后一个女人却成为了无耻掠夺的遮羞布。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帕里斯与海伦

此外,阿伽门农与阿基琉斯反目成仇的导火索就是战利品布鲁塞伊斯,而真正引起两个人冲突的是男人那种高傲的尊严感,他们通过战争掠夺的战利品来垒堆他们的荣誉感,而女人也是这些战利品中的一个,他们可以任意宣誓一个女人的所有权,通过个人意旨随意交换,更换其归属。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特洛伊之战中体现出的男权时代,女性在那个时期似乎总是替罪羔羊

至于赫克托尔的妻子安德罗马克,她深受战争的摧残,父母和七位兄弟都在战争之中失去了性命。在赫克托尔即将出城迎战之时,她恳求他不要让妻子沦为寡妇,让儿子沦为孤儿,并顺势给赫克托尔分析了一番战争的局势,建议他把人马带到无花果树那段防卫较弱的地段,以阻止敌人的猛冲。但是对于安德罗马克在战争之时提出的建议,赫克托尔并没有予以理睬,也许在男人的心目中,女人没有谈论军事与政治的能力,女人再有智慧也不可能跨越男人的偏见,注定只能活在男人的光辉里。女性角色在男性掌权的世界里,完全没有自己的主动权。在男人的眼中,她们的生活里应该有的只是织机和纱杆。女性面临着束缚与压迫,被男性扼住命运的走向,可以说,男性强权的世界里,女性只有悲情。

畏惧死亡,是生命意识的觉醒

在《伊利亚特》中,死亡是最寻常的事情,战争中的死亡随处可见,死亡的场景描摹十分详细。几乎在正经描写战争的过程中,放到了、生擒了、杀了、结果了这样的动词布满了诗行。对于死亡的直面描述,是生命意识觉醒的体现。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惨烈的特洛伊之战,死亡随处可见,这体现了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

在鲜血淋漓的战场之上,战士面临死亡之时选择求饶,虽说求饶是一种耻辱,但是从侧面体现了生命在个人眼中的重要性。阿德瑞斯托斯在战场上落入了墨奈劳斯的手中,他抱住墨奈劳斯的膝盖,以他的父亲家财万贯为引诱想要墨奈劳斯放了他。在生命存亡之际,

一个战士的英勇可以被摧毁,变得无比卑微。

古希腊人是相信灵魂的存在的,他们始终相信人死但是灵魂不灭,于是他们才会那么激烈地争夺遗体,遗体保存完好灵魂才能够得到进入冥府的机会,而且进入冥府之后是没有机会再回到人间的,古希腊人的观念里没有来世的概念,因此今生今世显得尤为重要。古希腊人的生死观正在一步步建立,从对死亡的畏惧到对生命短暂的认识,再到灵魂不灭也无来世,体现出了古希腊人对于生命的尊重、人类意识的最初觉醒,从而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多维度的意义。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古希腊人

崇拜英雄,崇拜伟大

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伊利亚特》中两个相互对立的重要英雄角色。阿基琉斯是氏族贵族的代表,他骁勇善战、心气极高,与阿伽门农的分裂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荣誉受到了诋毁与侵犯。从此他离开了阿伽门农,远离了特洛伊战争,无论战争之中阿开奥斯人损失多么惨重,他都不愿意再次回到战争之中,为他们赢得胜利。

阿基琉斯作为氏族贵族的英雄代表,他不会轻易低下头颅。最初,阿伽门农的过分行为侵害了他的利益,其强大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轻易为阿开奥斯人重新效力的,他作为氏族贵族,不能轻易放下尊严,一定要等到阿伽门农承认错误,亲自把台阶放到跟前,诚恳地邀请他回去作战,他才有可能顺着台阶走下来。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阿基琉斯

最终让阿基琉斯重回战场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帕特罗克洛斯战死疆场。他背负着失去挚友的巨大悲愤以及惋惜,选择与阿伽门农和解,同时他是深刻意识到按照战争的形势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不仅是阿开奥斯人整个民族会遭到巨大的毁灭,恐怕连自己也会没有立足之地,战争已经深深地损害了他的利益,他已经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阿基琉斯杀上战场,浴血奋战,最终夺回好朋友帕特罗克洛斯的遗体,手刃赫克托尔,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英雄决斗

从保卫祖国这一方面来看,阿基琉斯是当之无愧的希腊人的英雄,他在战场上奋死杀敌,最后保卫了阿开奥斯人的尊严以及集体安全,从一个作战者的角度来说,他无疑是值得称颂的,他独具智慧的作战才能和英勇超群的作战手段,是无人能及的,而且最终是他把胜利带给了阿开奥斯人,阿基琉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民族英雄。

再谈谈赫克托尔,他与阿基琉斯不同,他是特洛伊的王子,他是真正地为自己的家族而战,他作为特洛亚人的统帅,在战争之中冲锋陷阵,杀敌千万,其英勇也是所向披靡的。他自称诸熟格战的门道,杀人是精通的绝活,并且十分看不起弟弟帕里斯的懦弱。在阿勒珊德罗斯同墨涅拉奥斯的决斗中,特洛亚人的出战代表是阿勒珊德罗斯,可是阿勒珊德罗斯一见到墨涅拉奥斯的巍峨态势就被吓得退缩了,赫克托尔愤怒地咒骂他:”不祥的帕里斯,相貌俊俏,诱惑者,好色狂,但愿你没有出生,没有结婚就死去。”他蔑视在战争之中退后怯懦的表现,这与他的英勇截然相反。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在战场上是无所畏惧的,但与妻子安德罗马克告别时,他看着城墙上的妻子落泪了,英雄的内心也有柔软之处。在国家的存亡面前,他不能顾及自己的家庭角色,他选择的是一个国家守卫者的角色,誓死在沙场杀敌卫国,恰如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弃置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正是这一种相同的情怀,让赫克托尔的英雄形象显得更加的巍峨。

但是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也并非完美无缺、无可诟病的英雄。首先,阿基琉斯长时间没有参战的原因是他觉得阿伽门农触犯了他的利益,是他至高无上的自尊心使他对战争不管不顾,他是拥有心高气傲的一面的;而促使他后来参战的直接导火索是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死亡,而根本上驱动他参战的原因他有了自己的利益要被撼动的强大危机感,如果整个民族都失败了,他的利益就没有立足的支撑了,于是他参加了战争,为自己掠夺利益;阿基琉斯还是自私自利的,当他参战之后,不仅为自己掠夺了大量的物品,还对特洛亚人丝毫不留情,势必要将他们杀尽,还将赫克托尔的尸体肆意凌辱。由此观之,赫克托尔有他作为英雄的高大与伟岸,也有他作为氏族贵族代表的局限性。赫克托尔也有着局限性,他的身上有着父权制度下的落后观念,他说他可能不会因为整个特洛亚族的毁灭而难过,然而若是自己的妻子被掳去成为了奴隶,会让他发狂。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阿伽门农

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都是氏族贵族的代表,他们都把荣誉和利益放在生命中极高的位置,然而这也是英雄形象逃脱不了的性格特质。他们只是在执行者氏族集体赋予他们的社会职能,掠夺财富和奴隶是当时氏族集体发展的需要,这是当时奴隶制历史发展潮流所必须的。古希腊本就是崇尚英雄的时代,英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阶级特征,更是受人敬仰且不灭的光辉存在。

杀戮,文明的必经之路

特洛伊战争是残酷的,仅仅是一瞬的输赢,僵持了十年,千千万万的躯体遍野倒戈。阿伽门农是残酷的,对于阿德瑞斯托斯的求饶,他选择一枪刺破他的胸膛,阿伽门农的手下没有怜惜过任何一位敌人。厚爱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不能让任何人逃开暴烈的死亡,即使是娘胎里的孩子。战场之上没有仁慈可言,手上的刺刀与剑会毫不留情地刺向敌人,敌人身上喷薄而出的鲜血、咯噔落地的头颅就是胜利的喜悦。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古希腊壁画中的奴隶

战争是无情的,却是城邦发展必不可少的。当时正逢古希腊向奴隶制社会发展,向外扩张土地,掠夺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武力夺取是不可避免的手段。正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各国之间的武力交锋也是牺牲了许多的战士,而死亡的数量不可计数,可正是武力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的出现。


《伊利亚特》:原始的粗蛮里,藏着文明小心翼翼的脉络

迈锡尼文明

结语

《伊利亚特》的社会背景是古希腊渐渐朝奴隶制社会发展,武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逃脱不得的选择了,也许像阿伽门农这样的人物,他们只是想要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好胜的欲望,通过掠夺来一展雄威,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需要这样的缔造者。人类发展具有脉络清晰的疼痛,武力也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在人类发展初期,伟大建立在杀戮之上,发展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诗,借永恒的文字,留住迈锡尼文明的生动状态,观念的主潮、意识的觉醒、信仰的萌芽悉数诠释。也许残留着一点点冷酷与血腥,却也是人类文明温暖的童年记忆。文明即是如此,走过粗蛮的原始阶段,便迎来洒满光芒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