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这场疫情,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是一场大考。

不少企业在形势好的时候,得意洋洋;一旦形势生变,又过度恐慌。

危难是试金石,能试出企业的体质,也能试出企业家的成色和分量。

没有穿越过经济周期、经历过重大危机的企业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格的。

卓越的企业家都懂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风吹浪打之时,也善于变危为机,转败为功。

17年前那个企业

在对抗疫情的故事里,大家应该都看过《17年前阿里全员隔离,马云是怎么熬过非典的》。但就像他人说的:没有非典,淘宝也会成功;京东也会成功。

企业的发展自有它自己的道路,转危为机还是在于本身的价值体现,妄想随便抓住风口就能起飞只是一种认知错觉。

现在就来说说,一个17年前的小企业,把自己的钱都花的差不多了,却遇到非典封城,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2002年,有一家公司的市场部总监在到处找广告公司来拍一条主题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广告片。这家公司成立于1995年,2001年产品销售过亿,2002年进军全国,但亏损很严重。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上的品牌是租来的,合同快到期了。

这期间,他们也推过自有品牌的红茶、绿茶,虽然销量不错,但却问题严重——大促就大销;不促就不销。结果是:销量不错,但没利润。

当市场部总监找到那家到现在也不是很出名的公司后,他们第一次听到了“定位”这个概念。而后,他们停止了一开始拍广告片的想法,让这家公司给产品来个“定位”。

听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这家公司叫加多宝,他们当时经营的产品叫“王老吉”。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2002年底,加多宝与成美签订合同,当“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片拍定,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多月。加多宝老板陈鸿道对广告非常满意,而后签了几个省1000万的广告投放协议。

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所在的城市因非典严重,封城。这是他首次遇到的“灾难”,虽然,这次定位并未将钱全花光,但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什么时候会复工,也不得而知。

自己觉得这广告满意,可市场会作何反应?当时已经三月,正是产品布局的时候,不用想,没法布局了。

庆幸的是,他们没有慌乱,反而在封城的时间里制定了未来有关王老吉品牌很多细致的工作。

比如,根据广告场景,定了上火诱因的场景,也就是后来许多人都知道的五大上火场景。

也是那段时间,加多宝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公司挖人,制定各个部门的执行手册,而这些执行手册保证了之后加多宝未来十几年的有序运营。

当时,公司的业务比较少,大家主要是收集经销商资料,而后就是进行标准流程的培训。并且,公司很正式地讨论了除王老吉外其它品项的去留。要知道,当时加多宝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一年也有几千万的销量。

如果未来这些品项只能靠低价活着,那么,就没有活着的必要。

那次,非典封城在5月份结束。企业不仅恢复,甚至迎来“报复性”增长,每瓶终端零售价3.5元,餐饮销售5元的王老吉,成了年轻消费者的最爱。那一年,王老吉销售破6亿,确切地说,只卖了半年。

我们都说,这次疫情过去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可谁想到把公司的产品升升级,重新梳理一下?

明天,疫情停止了,你的策略有了么,你的员工做好培训了么?

如果思路无法转变,挑战就无法变成机遇。大浪淘沙,剩下的只有真金。

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2016年,稻盛和夫在中国沈阳面向中国企业家作了一场报告,名为《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以自身的经营哲学和方法为示范,稻盛和夫为中国企业家分享了萧条之时战胜困难的心得。

如今回看,稻盛和夫送给中国企业家的礼物弥足珍贵。它来自异域的经验,产生于4年前,却无比适合此时,此地。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去突破困境。困难越是严重,越是要咬紧牙关,坚忍不拔,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闯过这道难关。决不悲观,必须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应对难局。

在这基础之上,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困难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就是应该通过困难这样一种逆境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稻盛和夫经营的京瓷有61年历史,却没有出现一次年度亏损,实现了企业顺利成长发展的目标。但是回顾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过程,京瓷公司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

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日元升值危机,90年代的泡沫破裂的危机,2000年代IT泡沫破裂的危机,以及雷曼金融危机。

每次面对危机都是一次考验,但是,为克服危机不懈努力,闯过去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企业的发展如果用竹子的成长做比喻的话,克服困难,就好比造出一个像竹子那样的“节”来。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没有“节”,成了单调脆弱的竹子。

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形成了许多的“节”,这种“节”才是使企业再次成长的支撑,并使企业的结构变得强固而坚韧。

将困难视作机会,重要的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质,高收益正是预防危机的最佳策略。

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全世界,受其影响,世界性的萧条波及京瓷,1974年1月,京瓷的订单每月有27亿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骤减至不到3亿日元。

就是说,仅仅在半年之内,月销售额减到了十分之一,即使遭遇如此急剧的景气变动,这一年京瓷依然没有出现亏损。

这是因为京瓷具有独创性技术,能批量制造当时谁也做不了的新型陶瓷产品,而且平时又贯彻“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的经营原则,利润率超过了30%。

成功没有侥幸,真正的实力都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不在困难中被淘汰,需要在平时就打造高质量的经营特质。

一心不乱地努力实践

面对疫情,很多企业都在经历困境,但是前景越是不明朗,越是要回到经营的基本原则,回归简单、一心不乱地努力实践,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不管是在繁荣期还是在令人沮丧的市场动荡期,都是善于等待,注重长远投资的人。

17年前的非典成就不了你,如今更拯救不了你

正如春天的樱花,冬天越是严寒,春天越是樱花烂漫。企业和个人也是一样,要把逆境作为动力,实现更大的飞跃。

点击链接领取1288元红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